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又被BAT“盯上”了,內容創業者的日子還能好過嗎?

1月18日舉行的百家號年度創作者盛典上, 最令內容創業者激動地, 或許不是百度推出的智慧創作黑科技“創作大腦”、也不是“年度創作者”、“千尋獎”等大獎。 而是針對優質原創視頻作者推出的“百萬年薪”計畫。

百萬年薪?是內容分發平臺新一輪的“撒幣”行動?是百家號作為用戶最多的平臺, 在2018年持續加大分成、技術和流量支援的一個直觀注腳?

或許不是給錢那麼簡單。 真相或許是百家號要給優秀創作者更多機會。

趨勢一:BAT集體“撒幣”, 但這次錢不是重點

BAT最近在內容分發上, 試圖打出一波新的高潮, 而且目標很一致:

張小龍在2018年微信公開課上拋出了公眾號新“姿勢”, 一是獨立的微信公眾號APP;二是改版公眾號, 讓作者擁有獨立的欄目。

百度百家號早在半年前就推出了以現金激勵+定制權益為主要手段的“百+計畫”, 啟動“千尋獎”內容創作大賽, 一樣的收入加成,

不過目標指向更加明確, 即尋找和孵化專欄作者。

阿裡則除了大魚號外, 亦在試圖通過淘寶直播、生活研究所等欄目, 將內容創作者孵化成專欄作者, 形成消費類內容的垂直化。

獨立App做分發、定制化扶植內容創作者, 儼然成了內容分發平臺對內容創業者予以扶持的新路數, 差異於早前今日頭條、一點資訊等平臺一輪又一輪以“撒幣”為特徵的“補貼”路數。

為何會如此?新榜最近放出的內容創業年度報告中, 有一組資料:81.4%的使用者認為大眾的資訊需求, 也就是泛資訊需求已經被滿足了;但有48.1%的人亦認為, 自己的個性內容需求還沒有被完全滿足。

也就是說, 資訊的氾濫和精品的渴求, 已經進入了一個峰值, 而按照傳播學的路數,

此刻正是打造精品內容和樹立自己品牌(平臺)獨特調性的時刻。

於是, 各大平臺的撒幣姿勢也發生了變化。

最核心的一點是從“錢”變成了“人”, 即從撒胡椒麵一樣的“重賞之下必有勇夫”, 變成了對優秀作者, 特別是腰部群體的深度挖掘與重點孵化。

趨勢二:平臺賦能, 讓黃金內容主動找讀者

張小龍想要做專欄, 近來的誘因是走演算法推薦形成資訊繭房和三俗圍城的今日頭條停更事件, 而深層原因則是單靠朋友圈推薦或轉發, 極容易讓陣地變成洗稿者的江湖。

翻開微信公號的每週爆文, 洗稿者的身影無處不在, 這也是內容創業行業2017年最深層的焦慮之一。

由BAT帶來新一輪的“補貼”則在重塑平臺賦能, 試圖通過重點圈定的方式來精准孵化黃金內容。 換言之, 平臺不再是扮演一個地主形象, 而是成為了一個農技提升的指導者。

百度的玩法是打破過去使用者找資訊的單行線, 而讓資訊也能主動找到使用者, 這本身依靠的是百度自身的平臺特質。

據公開資料顯示,

百度擁有業界最全的用戶畫像和興趣標籤。 百度已擁有7億多用戶畫像, 可以為每個用戶打上超過200萬個標籤。

多年的積澱使得百度在內容生態上形成了自身的獨立行為邏輯:即基於百度大腦, 百度可以通過人工智慧技術給內容打標籤(例如通過圖像識別技術對圖集打標籤), 並將內容標籤和使用者興趣點標籤做匹配, 從而幫助不同類型、不同領域的內容找到真正的興趣點受眾, 實現精准分發。

說的更淺顯點, 和單純依靠閱讀來積累資訊、用演算法進行推薦的方式不同, 而是通過百度多平臺的資料來源形成大資料, 然後通過畫像發現使用者可能自己都沒認識到的潛在資訊需求。

趨勢三:手動“撒幣”,專欄不是包養,而是包紅

專欄化的趨勢,在每個平臺皆有不同。關鍵在於,專欄會有專門的編輯來“陪伴”。

意義在哪?人!過去的內容分發,要麼是通過演算法來完成自動分發,要麼是靠粉絲們去手動分發。而分發平臺則“袖手旁觀”。

結果呢?從微信公號崛起帶來的這一波內容創業潮中,羅輯思維、咪蒙、同道大叔等一批內容創業者脫穎而出,但更多內容創業者則直接被洶湧的資訊潮給掩埋了。

畢竟演算法是無情的,公眾總是會喜歡那些比較“可口”、“娛樂”的資訊。這也帶來了整個內容創業走向了娛樂化和迎合之路。

怎麼破?百家號推出“百+計畫”和“千尋獎”,由於加入了編輯的人工篩選,過去依靠粉絲數、總流量在各個平臺獲獎無數的洗稿者就直接被拒之門外,而參賽者亦因這種手動操作,呈現出一個特質:上榜獲獎的內容創作者有許多流量與粉絲都不算強大,但卻在許多小眾領域提供了專精卻耐讀的內容而持續獲獎。

而且,百家號現在做的越來越熟練,“百萬年薪計畫“給視頻創作者賦能中,一個吸引點就是1V1專屬服務,這其實是平臺通過人工+智慧進行的專屬孵化,同時也是在前期門檻篩選完成後,用後期的專屬服務來進行深度孵化的玩法。

數量足夠多、內容足夠優、輸出很穩定、服務很到位的新一輪內容創業,勢必在BAT們均積極謀劃的“專欄”式新生態中,打開一條迥異於過去的新路。

內容創業的腰部勢力,這一波福利,必須接住。

張書樂 人民網、人民郵電報專欄作者,互聯網和遊戲產業觀察者

趨勢三:手動“撒幣”,專欄不是包養,而是包紅

專欄化的趨勢,在每個平臺皆有不同。關鍵在於,專欄會有專門的編輯來“陪伴”。

意義在哪?人!過去的內容分發,要麼是通過演算法來完成自動分發,要麼是靠粉絲們去手動分發。而分發平臺則“袖手旁觀”。

結果呢?從微信公號崛起帶來的這一波內容創業潮中,羅輯思維、咪蒙、同道大叔等一批內容創業者脫穎而出,但更多內容創業者則直接被洶湧的資訊潮給掩埋了。

畢竟演算法是無情的,公眾總是會喜歡那些比較“可口”、“娛樂”的資訊。這也帶來了整個內容創業走向了娛樂化和迎合之路。

怎麼破?百家號推出“百+計畫”和“千尋獎”,由於加入了編輯的人工篩選,過去依靠粉絲數、總流量在各個平臺獲獎無數的洗稿者就直接被拒之門外,而參賽者亦因這種手動操作,呈現出一個特質:上榜獲獎的內容創作者有許多流量與粉絲都不算強大,但卻在許多小眾領域提供了專精卻耐讀的內容而持續獲獎。

而且,百家號現在做的越來越熟練,“百萬年薪計畫“給視頻創作者賦能中,一個吸引點就是1V1專屬服務,這其實是平臺通過人工+智慧進行的專屬孵化,同時也是在前期門檻篩選完成後,用後期的專屬服務來進行深度孵化的玩法。

數量足夠多、內容足夠優、輸出很穩定、服務很到位的新一輪內容創業,勢必在BAT們均積極謀劃的“專欄”式新生態中,打開一條迥異於過去的新路。

內容創業的腰部勢力,這一波福利,必須接住。

張書樂 人民網、人民郵電報專欄作者,互聯網和遊戲產業觀察者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