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忍不住想吼孩子?並不是你的脾氣不好

當媽了以後, 最大的體會大概就是脾氣從溫柔的小貓咪, 慢慢的磨練成了河東獅。 對於孩子的各種不符合我們期待的行為, 就會忍不住吼出來。 有的媽媽擔心對孩子的心理不好, 就憋成了內傷。 近幾年自媒體的發展, 更是爆出發火時把孩子打死的過激行為。 為什麼明明知道是孩子, 明明知道還沒長大, 明明知道他還在學習成長中, 卻常常忍不住想要發火, 想要吼他呢?

其實, 我們都錯誤的理解了我們脾氣的原由。 我們會生氣, 會發火, 並不是因為孩子太差了, 而是因為我們自己的情緒管理有問題, 我們的成長過程中有被強壓的心理反射。 許多教育學家會把孩子比喻成一個“照妖鏡”, 當我們沒有孩子的時候, 我們會因為各種限制, 控制著自己的情緒和內心不和諧。 而孩子出生後, 就開始以一種非常特別的方式來挑戰我們的“底線”了。

看了上面的觀點,

大多數媽媽第一反應就是:這怎麼還成了我的問題了?

那咱們先來思考一個問題吧, 為什麼有的媽媽對孩子總是尿床發火, 有的媽媽卻並不介意?為什麼有的媽媽會特別受不了孩子執拗, 有的媽媽卻隨首孩子的性子?孩子在7歲之前的生長發展是有規律的,

也就是說他們會出現的行為基本差不多, 但有的媽媽卻認為自己的孩子太差了, 有的媽媽卻覺得孩子與眾不同。 許多時候, 我們並不知道孩子為什麼要這樣做, 這樣做的背後有著什麼樣的生理和心理原因, 我們只是用了成年人看待事情的角度, 就給孩子扣上一個“你錯了”的帽子。 讓孩子在不斷認錯中成長。

而為了讓孩子不變壞, 我們會給孩子許多的條條框框, 希望他們老老實實的待在這個框中, 不要越界。 但當孩子非常膽小懦弱的時候, 我們會生氣他的“慫”, 當孩子受到校園暴力不敢回家說時, 我們會生氣他的傻, 當孩子人云亦云毫無主見時, 我們會生氣他沒有立場。 對於敢說、敢試、敢做、敢闖的孩子卻是羡慕不已。

卻從來沒考慮過, 自己給的孩子都是否定, 孩子哪來的力量和勇氣去嘗試?畢竟嘗試的背後要承擔的範錯的風險。

那當我們知道了吼孩子會有什麼樣的後果, 想要控制自己脾氣時, 要怎麼做呢?

坦白講, 不可能一下子改變, 但需要的是長期堅持和覺察。

也就是說, 當我們忍不住要發脾氣時, 我們先問一下自己, 為什麼我們對孩子的這個行為如此生氣, 我們的童年發生了什麼。 然後告訴自己, 孩子的行為不管是好是壞, 都不要用發脾氣來解決, 這是最差的方式。 如果實在控制不住, 吼出來了, 不要一直心懷內疚, 我們要向孩子道歉“寶貝, 對不起, 媽媽不該發脾氣了, 媽媽沒管理好自己的情緒, 媽媽向你道歉。 媽媽發脾氣是自己沒管理好情緒, 不是因為不愛你, 或者你不好。 媽媽愛你, 不管你是犯錯的時候, 還是乖乖的時候, 媽媽都是愛你的”。

這樣的道歉,不會讓孩子越來越瘋狂,會讓孩子開始試著理解媽媽,並知道情緒是可以管理的,在成長中會不自覺的去嘗試著和自己的情緒對話。這本身就是一個自我調整的能力。而媽媽們,也要一直堅持和自己的情緒對話,就像自己在和另一個人談話那樣,與自己的情緒對話。當你跳出這個圈子,一切都沒有那麼難以控制。

這樣的道歉,不會讓孩子越來越瘋狂,會讓孩子開始試著理解媽媽,並知道情緒是可以管理的,在成長中會不自覺的去嘗試著和自己的情緒對話。這本身就是一個自我調整的能力。而媽媽們,也要一直堅持和自己的情緒對話,就像自己在和另一個人談話那樣,與自己的情緒對話。當你跳出這個圈子,一切都沒有那麼難以控制。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