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故事>正文

老師,請平等對待你的每一個學生

楔子:

夜, 冷雨夜。 小屋內, 一燈如豆。 一個穿著雨衣的人影兒站在一位穿著校服的女孩子跟前。 女孩面容清秀, 壓著腦袋, 神色憂愁。

穿雨衣的人半張臉被遮住, 看不清樣貌, 但, 豔麗的口紅彰顯了她的性別。 她是個女人, 或許還是個十分漂亮的女人。

外面的雨漸漸大了。

女孩看著外面的雨, 更加忐忑了:“你來的時候沒人看見吧。 ”

“你放心, 我家人都睡了。 ”雨衣人說:“你呢?”

“我騙我爸媽說今晚在同學家, 他們不知道——”女孩的語氣聽起來很不好, 有種要遠離故土的離愁。

她道:“真要這樣做麼?”

雨衣人沒有回答, 只點了點頭。

“真的能扳倒他?”

雨衣人並未直面這個問題, 而是看向了窗外:“要對付一個人, 最好的辦法是誅心!人都有疑心, 只要起了一點疑心, 那麼就會漸漸擴大, 到最後一發不可收拾。 而這個世界上面, 最鋒利的武器, 是流言!”她看向女孩, 雖仍舊低著頭, 但女孩卻隱隱覺得她的眼神十分銳利。

女孩妥協了:“好, 你答應我, 一定要扳倒他!”

“你放心, 我比你更恨他!”

女孩不再言語, 而是緊握住了雨衣人的手。

冷風刮入了房中, 燈火搖曳一瞬。 雨衣人走了。

自她出去, 女孩抄起了地面上放的繩子, 繞過橫樑, 打了個結。 她把脖子伸了進去欲要上吊。 凳子被踢翻, 她懸在了空中。

又刮了一陣風, 女孩掙扎的身子隨著燈火搖得更厲害了。 漸漸, 燈火滅了, 女孩不動了——

第一章:

就近, 鄭海的心情十分煩悶, 他所教導的班級的一個女孩莫名失蹤了。 距離她上次出現在人前差不多過了一個星期左右時間, 臨失蹤前, 她曾對父母說自己要去同學家。

但, 詢問後發現, 一切皆虛。

於是乎她的父母報了警。 經過好幾天查探, 都未有什麼大的進項。 學校裡開始流言四起, 講女孩可能遇害。

這本與學校無關, 但作為老師, 班級一名學生忽而失蹤, 總歸不是什麼好事。 尤其就近處於即將高考, 若這件事影響了其餘學生, 對於畢業班的班主任而言, 實在算是麻煩。

因而鄭海這幾日的眉頭一直緊得很。

又是上課了。 他帶著煩悶的心情走入了教室:“同學們好。 ”

“老師好。 ”

一切的回答都像是編劇塑造的人物般,

按照某種劇情走向, 架構進行。 一堂課結束, 下課鈴響了。

鄭海無意發現, 有幾名調查這起案件的員警又來了。 他更顯煩躁。 鄭海是班主任, 必然又會被詢問, 每一次警方的問話, 都像是一起針對他的攻詐。

正巧, 一名和女孩平日裡關係好的女同學自他面前而過, 鄭海似是逮著機會般喊住了她:“羅子瑩, 我問你, 向晴失蹤前有什麼不尋常嗎?”

其實這種問題根本無關痛癢, 因員警早就問了數遍。 但, 一個人, 尤其是在學校裡代表權威的老師, 在面對壓力時, 格外需要發洩。

他打算借機找茬, 反正這個女學生平日成績也不好。

羅子瑩見老師問自己, 於是立馬鎮定起來, 不卑不亢, 神態自若:“我並不知道, 不過……”

不過……?鄭海之前並沒有問過她,

因向晴並不是一個太出彩的學生, 所以不大關心, 也是後來見校園內起了些流言, 員警又問的緊才上心起來。

“不過向晴曾經跟我說了一些事情。 那些事情……我不知道該不該告訴老師。 ”羅子瑩的表情變得玩味。 不知為何, 鄭海隱約有些怕了, 他本是不該怕的, 自己清清白白, 問心無愧, 何必要怕?

但人就是這樣奇怪, 會莫名對一些事物感到驚懼, 像是與生俱來的第六感。

他下意識地竄進了手。

“什……什麼?”

羅子瑩更顯得鎮定:“我也不清楚真假, 不過我會對員警說。 ”

很明顯的反抗, 鄭海本應生氣, 但, 見她表情淡然, 便不敢生氣了。 人的本性之一, 面對比自己強勢的人, 多少慌張。

恰好員警來了。

羅子瑩跟著員警離開。

鄭海煩悶地開始抽煙了。

學校的辦公室內, 羅子瑩與警方面對面而坐, 她表情與之前不同, 顯得有點兒擔憂, 有點兒驚懼。

負責案件的是一名年紀較大, 約莫四十來歲的男性警員。

面對一個小女孩, 他擺出了長輩的和藹:“不用怕, 知道什麼就都說吧, 最近問了一圈, 就知道你們兩個之間的關係最好。 ”

羅子瑩膽怯地看了他一眼, 複又低下頭, 聲音顯得細碎:“我……我不知道該不該說。 ”

“說吧。 ”另一名年輕些, 約莫二十來歲的男性警員說道。 警方對於這些很有經驗, 太年輕的警員容易讓被詢問的人產生一種奇妙的好奇, 而太年長的又可能讓人覺得有壓力, 所以採取了這樣的搭配。

羅子瑩亦看了他一眼, 似是下定了決心:“向晴失蹤前曾經跟我說過一些很奇怪的話。 ”

“什麼?”警方赫然來了興趣。

羅子瑩又思考了片刻:“她問我,人死了會是怎樣的——”

一言驚眾人。

這話或許在一個未成年的女孩子看來,並不是什麼了不得的話,但,對於大人,尤其是警方卻格外清楚其意味。

向晴很有可能要自殺!

“她為什麼這樣問你?”那名年紀大些的警官問道:“是什麼時候?”

羅子瑩想了想:“失蹤前三天左右吧,不太記得了,我當時沒怎麼在意。”忽而,她又像是想起了什麼:“她還問了我一個問題。”

“什麼?”年輕的警官顯得急迫了,他很明白,在這種時候,時間便是關鍵。或許可以救下一條命。

羅子瑩見他如此著急,不禁有些怕了。年輕的警官急忙收回目光:“不好意思,我嚇到你了。”

羅子瑩搖搖頭,看了一眼門口,見無人,才壓低了嗓子:“我告訴你們可以,但是你們必須給我保密。行嗎?”

兩個員警交換了一個眼神,點了點頭。在一名單純的少女看來,有的事情,即便是警方,亦不能說。

羅子瑩深呼吸一口氣:“向晴問過我,鄭……鄭老師人怎麼樣?而且問了很多遍。我不知道是不是我多心,我總覺得她和鄭老師之間,好像有什麼。”她忽而又陷入了沉思:“我知道這樣說不好,但是我懷疑,他們兩個可能……反正我有時候發現鄭老師看她的眼神,和看別人不一樣!”

羅子瑩並未說太多,但她的眼睛已經把要說的說了出來。

兩個員警又彼此對視了一眼,似是懂了。

“謝謝,你的這些線索很寶貴。”

羅子瑩點點頭,道:“那我可以走了嗎?”

年長的員警點點頭。羅子瑩準備離開了,但,走到門口,她停住,忽又轉身:“啊,不過鄭老師在學校裡對向晴還是很嚴厲的。總之……我也不知道該怎麼說,你們可千萬別告訴鄭老師。還有,希望你們能早點找到向晴,我有點擔心她!”

說完,羅子瑩徹底的離開了。

兩名員警再度對視。

“去找鄭老師吧。”年長的警官道。

年輕的員警點了點頭。

他起身出去了。

此時鄭老師正在走廊,見到羅子瑩出來,他急忙迎了上去:“你跟員警說了什麼?”

“把向晴對我說的告訴了員警。”

“向晴對你說了什麼?”鄭海道。

羅子瑩道:“不能說,我告訴員警了。”

鄭海好想發怒,忽的看見,一名員警正站在不遠處,便硬生生忍住了怒氣。羅子瑩並未回頭,而是直接走了。

員警走到了鄭海面前:“鄭老師,我們有點事情想問你。”

鄭海點點頭,跟他走了。

員警問的大多是之前羅子瑩說的那些問題,鄭海想到了,但他的回答不外乎只是老師和學生之間的普通關係云云。

見答案僅此而已,警方亦未有過分詢問。

但,鄭海卻覺得很不安。

到底羅子瑩說了什麼?

他好奇而疑惑。

第二章:

向晴的屍體是在三日後被發現的,在學校附近一間廢棄的小屋內。她的屍體早就腐敗不堪,被一根繩子掛在橫樑上,被發現時已經起了大面積的蛆,更有的,鑽入了肉裡。

警方的法醫忍住噁心仔細地清理了這具屍體。

因了腐敗程度嚴重,已經無法辨別死因了。或許是自殺,或許是他殺,皆有可能。

但,當這起案件傳入學校時,伴隨著向晴的死因的,還有關於鄭海的流言。

流言指出,向晴的死,或許和鄭老師有關。因了流言經過太多人的口,故而早就無法查探到底是由誰發起的。

或許,流言對於人而言,本身就是說了既會忘記的一種存在,只有當事人自己才格外在意。

雖說,流言與案件無關,但人總容易受到外來影響,警方因了流言亦對鄭海格外留心。這讓鄭海受盡苦楚,雖每次的回答都如出一轍,但一個人,總被詢問某件事,內心是會無比厭煩的。

見鄭海這邊沒有什麼結果後,警方開始頻繁地去向晴家了。

得知愛女死訊,向晴父母早就哭得天翻地覆,她的母親更因而患病,臥床不起。

每次見到員警,她都要哭訴一番:“我女兒一直是個好孩子,雖然成績差些,但平時是很懂事的,我不相信她是自殺——”

是的,沒有人會相信自己的孩子自殺。尤其,向晴在同學那裡口碑不錯,都說她是個開朗且樂於助人的女孩。

這樣,自殺便更加不可靠了——開朗的人不會自殺,一個人自殺前一定有預兆,比如,抑鬱。

警方開始自向晴家中搜尋一切可能線索。

終於,他們在向晴家床底下發現了一本日記。看到日記的第一眼,警方便起了疑心,一般人便是寫了些私密點的東西,亦不至於將日記藏在床底下。

他們好細緻地拍掉了灰塵,並做了指紋鑒定。上面只有向晴的指紋。

爾後,警方開始翻開起了日記。

最開始日記上面記載的內容大多不痛不癢,但,看到一半,忽的讓他們起了驚懼之心。

上面書寫了一些讓警方毛骨悚然的內容。

向晴在日記裡清楚地記載了她與鄭海之間的糾葛!

她曾被鄭海性侵過!

日記擺在鄭海面前時,鄭海亦顯得震驚,像是聽了一個不可能的笑話。

“你們說什麼?我性侵她!這是污蔑。”他十分動怒,但警方仍舊沒有打消對他的懷疑。當然,一本日記亦不能作數。向晴的屍體又腐爛到一定程度,無法做DNA鑒定,只能是懷疑。

“鄭老師也不用這麼激動。”

“這個女孩子有病的,自己不好好學習,整天亂搞,現在還有精神病在日記裡面污蔑我,這絕對是算計!”他憤怒地站了起來:“她肯定是瘋了,自然隨便賴給我的!”

他的動作像是下意識的,但,人有時候入戲太深總會認為這個世界就是劇本,而自己,便是劇本裡的人物。演戲很容易,出戲卻很難。

警方冷冷地打量著。

鄭海意識到了自己的失態,連忙鎮定了下來。

他坐在椅子上開始抽煙:“我真的沒有做過,你們一定要查清楚。”

警方點了點頭。

作為員警,他們是不可能聽一面之詞的,於是乎開始在學校裡大肆詢問,鑒於羅子瑩之前的話,他們的詢問,總是繞不開鄭海和向晴私底下是否有接觸之類。

大多數同學表示鄭海並不算喜歡向晴,因為向晴的成績並不好。

但,有一位名叫陳欣的女同學卻想起了一件事兒。

“我記得有一次,鄭老師把向晴叫到了辦公室,過了很久向晴才出來。她出來的時候並沒有什麼異常,但是後來上廁所的時候我發現向晴在哭,我問她為什麼,她死也不肯說,只是哭,還跑了出去。”陳欣緊張兮兮地說道:“雖然鄭老師經常叫向晴去辦公室,每次都很久,但是向晴躲在廁所哭我就只看見過這一次。”

兩名員警很用心地記下了這些。

他們開始從細節著手。

爾後,從一名男同學嘴裡,警方又獲得了一條線索。

“有段時間向晴給我們的感覺總是怪怪的,滿臉的心事。其實向晴這個人一直屬於那種藏不住話的,但是從她失蹤前那段時間來看,她變得沉默了。哦,她和羅子瑩關係最好,但那段時間羅子瑩有時候也抱怨她有些話不肯說了。而且好像是不敢說。”

這的確是個疑點,警方再度詢問了羅子瑩。

“我其實也看見向晴在廁所哭過。因為……鄭老師這個人脾氣其實不是很好,而向晴外表雖然很開朗,其實很要強,有的時候鄭老師說話難聽了些,所以我以為她是被刺激到了,也沒有多想。但有段時間向晴的確特別沉默,而且……她總是擔心什麼一樣,顯得疑神疑鬼。”羅子瑩一邊說一邊努力思考,忽的,她仿佛想起了什麼:“她失蹤前幾天表現的格外奇怪,好像……好像擔心有人在偷窺她!”

兩名員警又捕捉到了更加有利的東西。

他們把鄭海叫了來。

第三章:

鄭海面對學生們這樣的言論顯得十分氣惱,他再也控制不住地對警方大吼:“我沒有,我沒有,他們都在亂說。是,我脾氣是不好,那又怎樣?哪個老師不罵學生?”

“鄭先生,麻煩您控制一下自己。”員警的稱呼自老師換做了先生,這意味著,在他們眼裡,鄭海的身份變了,嫌疑重了。

鄭海不敢造次了。

他開始顯得更加焦躁。

因為學校是最藏不住秘密的地方之一。尤其,傳播流言是人的天性,而人天生又富有極其優越的想像力,加之人會不自覺的騙自己或者騙人,所以流言在傳播時總會被添加一些別的內容。

漸漸,學校裡開始議論鄭海。

話題亦總是繞著他最不想聽的內容——向晴。

有學生說鄭海喜歡向晴,因為他的眼睛永遠盯著向晴的胸。也有學生說鄭海可能真的對向晴做過一些什麼,因為她曾目睹向晴衣衫不整地出現在學校無人處,而一見到來人,便跑了。

這樣的流言雖然不能將鄭海定罪,但,與他而言卻也是致命的。

在現實實際中,其實真相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一件事,討論的人有多少,尤其是這種死無對證的事。

鄭海開始被人孤立。同學們不再畏懼他,相反神情顯得有點鄙夷。尤其女同學,嘲弄之際,還有幾分遠離的驚恐。

而學校的同事,更是個個將他看做異類,以成年人特有的諷刺來對待他。

包括校領導——

那是在一個鄭海眼中十分陰鬱的日子裡,他將鄭海叫到了自己辦公室,挺著大肚腩,態度倨傲地說:“小鄭,最近這些日子你最好還是休息一下,畢竟,你也很辛苦了。”

鄭海知道他的意思,這是客氣地說法,嚴格來講,鄭海是被變相的辭職——這種休息往往需要很久,而真相被查明卻需要更久。因為證據早就被毀掉了,除非有人能夠讓死人復活。

鄭海只能自己走,不願被趕。

但,鄭海沒有料到,流言成了鬼魅,始終跟著他。這把火燒到了他住的地方——

身邊的鄰居都在議論紛紛。

“你們知道嗎?那個鄭海啊,在學校猥褻一名女同學,導致那名女同學自殺了。”一名上了年紀的女人和人這樣說。

另一個年紀更大的女人附和:“據說好像是鄭海威逼利誘的。哎呦,一個老師做出這種事情,真是傷天害理。”

“就是啊,虧他還長得一表人才,真是知人知面不知心。噯,之前啊,看他沒物件還想把我外甥女介紹給他呢,辛虧我還沒來得及開口,不然不是害了我外甥女一輩子嗎?”

“所以啊,看人真的得留點心!”

這樣的言論讓鄭海幾欲瘋狂,但,每每當他的目光看向那些人時,那些人便像是見到了愛滋病人般躲開了。鄭海無力疲乏。

時間漸漸過去了,但警方的懷疑,流言的熱度卻不減。鄭海發現,在這樣的情況下,他開始產生了抑鬱負面情緒,整日疑神疑鬼,還看了心理醫生,說是三期抑鬱症,已經很嚴重,吃藥不頂用,需按時就醫。

錢漸漸少了——

鄭海每日都覺得難受。

他開始消瘦,掉頭發。

尤其,是在一次碰到之前的學生後,鄭海的難受,加重了。

他看見兩名女學生一見到自己便像是見了貓的老鼠般,逃離了。

那個晚上,鄭海始終失眠,痛苦,屈辱,不解,憤恨,怨毒,抑鬱,委屈……所有的情緒編成了一張大網,將他死死罩在其中。

鄭海崩潰了。

“向晴,你這個賤人,你污蔑我,你用你的死來算計我!”鄭海大吵大鬧,他沖到廚房裡,抄起了一把水果刀:“好,你用你的死來算計我,我就用我的死來證明自己——”

他狠狠地將那把刀刺入了自己心窩——

鮮血飛濺,牆壁變得猩紅,他倒在了地上。

鄭海的死是在一個星期後被人得知的,發覺時屍體的腐爛程度不在向晴之下,因了天熱,蛆更多了。

經過警方鑒定,他系自殺。

不過半年,又一具屍體被抬走了。照舊是一番費力的清理。

鄰居乃至學校對此的討論是畏罪自殺——一個人,生前背負的駡名在死後未必會被洗乾淨。

鄭海便是如此。但,漸漸,隨著他的死,事情亦被淡忘了,唯有一個人——羅子瑩。

她是元兇之一——

第四章:

羅子瑩永遠忘不了那個下雨的夜裡,她和向晴所做的算計。

那晚,她冒著雨,穿戴雨夜去了向晴自殺的小房間,找到了她。兩人展開了復仇!

沒有第三個人知道,她們是多恨鄭海!

是的,她們恨鄭海,恨不得他死,恨得能用自己的命做局來算計他去死!

因為,鄭海是個十分倨傲且不把人當回事的老師。在他眼中,衡量學生的標準是成績,面對那些成績差的學生,他總是冷嘲熱諷,十分傷人自尊。但他忘了,人的自尊是極其不可侵犯的,尤其是孩子——學生。

他們總是敏感的。

當向晴一次次被鄭海打擊時,她的內心就崩潰了,尤其是某次耶誕節,一名所謂的好學生將東西噴入她眼睛時鄭海的熟視無睹,更讓她癲狂。

她在這種打擊下患了抑鬱症,自殺情緒高到極點。

而羅子瑩則稍微堅強些,只恨鄭海而已。

在一次次勸慰下,羅子瑩發現,向晴的自殺情結已經十分嚴重,無可救藥。她深知,向晴一定會自殺。

於是乎二人合計,以死做局算計鄭海。

她們事先偽造了一切可能,讓向晴故意沉默,故意讓人看見她在離開鄭海辦公室後廁所裡的哭泣,甚至,日記亦是刻意偽造——她們欺騙全世界讓人以為鄭海玷污了向晴!

當一切做好後,兩人在那個雨夜進行了最後一次會晤。

羅子瑩許諾向晴,自己一定會扳倒鄭海。爾後,向晴赴死,羅子瑩以此做文章,在員警面前講那些話,並在學校及鄭海家附近放出流言。

她知道,一個倨傲的人,極其容易被流言壓垮。她要讓鄭海陷入流言中,無法自拔——

鄭海上了鉤。

他在流言中抑鬱,抑鬱中痛苦,痛苦中走向死亡。

一切按照羅子瑩的預想。唯一的遺憾,是鄭海死的太早了,她十分期待鄭海能夠多享受些抑鬱症的折磨。

尓今,鄭海死了,她將這些告訴了向晴。

“你知道嗎?那個賤人死了,他終於死了,哈哈哈,他身敗名裂了——”笑著笑著,羅子瑩哭了。

她忽而想到了一件事,用向晴的一條命,去扳倒一個如此不堪的人,當真值得嗎?或許人,總是在事後才醒悟。

-完-

“什麼?”警方赫然來了興趣。

羅子瑩又思考了片刻:“她問我,人死了會是怎樣的——”

一言驚眾人。

這話或許在一個未成年的女孩子看來,並不是什麼了不得的話,但,對於大人,尤其是警方卻格外清楚其意味。

向晴很有可能要自殺!

“她為什麼這樣問你?”那名年紀大些的警官問道:“是什麼時候?”

羅子瑩想了想:“失蹤前三天左右吧,不太記得了,我當時沒怎麼在意。”忽而,她又像是想起了什麼:“她還問了我一個問題。”

“什麼?”年輕的警官顯得急迫了,他很明白,在這種時候,時間便是關鍵。或許可以救下一條命。

羅子瑩見他如此著急,不禁有些怕了。年輕的警官急忙收回目光:“不好意思,我嚇到你了。”

羅子瑩搖搖頭,看了一眼門口,見無人,才壓低了嗓子:“我告訴你們可以,但是你們必須給我保密。行嗎?”

兩個員警交換了一個眼神,點了點頭。在一名單純的少女看來,有的事情,即便是警方,亦不能說。

羅子瑩深呼吸一口氣:“向晴問過我,鄭……鄭老師人怎麼樣?而且問了很多遍。我不知道是不是我多心,我總覺得她和鄭老師之間,好像有什麼。”她忽而又陷入了沉思:“我知道這樣說不好,但是我懷疑,他們兩個可能……反正我有時候發現鄭老師看她的眼神,和看別人不一樣!”

羅子瑩並未說太多,但她的眼睛已經把要說的說了出來。

兩個員警又彼此對視了一眼,似是懂了。

“謝謝,你的這些線索很寶貴。”

羅子瑩點點頭,道:“那我可以走了嗎?”

年長的員警點點頭。羅子瑩準備離開了,但,走到門口,她停住,忽又轉身:“啊,不過鄭老師在學校裡對向晴還是很嚴厲的。總之……我也不知道該怎麼說,你們可千萬別告訴鄭老師。還有,希望你們能早點找到向晴,我有點擔心她!”

說完,羅子瑩徹底的離開了。

兩名員警再度對視。

“去找鄭老師吧。”年長的警官道。

年輕的員警點了點頭。

他起身出去了。

此時鄭老師正在走廊,見到羅子瑩出來,他急忙迎了上去:“你跟員警說了什麼?”

“把向晴對我說的告訴了員警。”

“向晴對你說了什麼?”鄭海道。

羅子瑩道:“不能說,我告訴員警了。”

鄭海好想發怒,忽的看見,一名員警正站在不遠處,便硬生生忍住了怒氣。羅子瑩並未回頭,而是直接走了。

員警走到了鄭海面前:“鄭老師,我們有點事情想問你。”

鄭海點點頭,跟他走了。

員警問的大多是之前羅子瑩說的那些問題,鄭海想到了,但他的回答不外乎只是老師和學生之間的普通關係云云。

見答案僅此而已,警方亦未有過分詢問。

但,鄭海卻覺得很不安。

到底羅子瑩說了什麼?

他好奇而疑惑。

第二章:

向晴的屍體是在三日後被發現的,在學校附近一間廢棄的小屋內。她的屍體早就腐敗不堪,被一根繩子掛在橫樑上,被發現時已經起了大面積的蛆,更有的,鑽入了肉裡。

警方的法醫忍住噁心仔細地清理了這具屍體。

因了腐敗程度嚴重,已經無法辨別死因了。或許是自殺,或許是他殺,皆有可能。

但,當這起案件傳入學校時,伴隨著向晴的死因的,還有關於鄭海的流言。

流言指出,向晴的死,或許和鄭老師有關。因了流言經過太多人的口,故而早就無法查探到底是由誰發起的。

或許,流言對於人而言,本身就是說了既會忘記的一種存在,只有當事人自己才格外在意。

雖說,流言與案件無關,但人總容易受到外來影響,警方因了流言亦對鄭海格外留心。這讓鄭海受盡苦楚,雖每次的回答都如出一轍,但一個人,總被詢問某件事,內心是會無比厭煩的。

見鄭海這邊沒有什麼結果後,警方開始頻繁地去向晴家了。

得知愛女死訊,向晴父母早就哭得天翻地覆,她的母親更因而患病,臥床不起。

每次見到員警,她都要哭訴一番:“我女兒一直是個好孩子,雖然成績差些,但平時是很懂事的,我不相信她是自殺——”

是的,沒有人會相信自己的孩子自殺。尤其,向晴在同學那裡口碑不錯,都說她是個開朗且樂於助人的女孩。

這樣,自殺便更加不可靠了——開朗的人不會自殺,一個人自殺前一定有預兆,比如,抑鬱。

警方開始自向晴家中搜尋一切可能線索。

終於,他們在向晴家床底下發現了一本日記。看到日記的第一眼,警方便起了疑心,一般人便是寫了些私密點的東西,亦不至於將日記藏在床底下。

他們好細緻地拍掉了灰塵,並做了指紋鑒定。上面只有向晴的指紋。

爾後,警方開始翻開起了日記。

最開始日記上面記載的內容大多不痛不癢,但,看到一半,忽的讓他們起了驚懼之心。

上面書寫了一些讓警方毛骨悚然的內容。

向晴在日記裡清楚地記載了她與鄭海之間的糾葛!

她曾被鄭海性侵過!

日記擺在鄭海面前時,鄭海亦顯得震驚,像是聽了一個不可能的笑話。

“你們說什麼?我性侵她!這是污蔑。”他十分動怒,但警方仍舊沒有打消對他的懷疑。當然,一本日記亦不能作數。向晴的屍體又腐爛到一定程度,無法做DNA鑒定,只能是懷疑。

“鄭老師也不用這麼激動。”

“這個女孩子有病的,自己不好好學習,整天亂搞,現在還有精神病在日記裡面污蔑我,這絕對是算計!”他憤怒地站了起來:“她肯定是瘋了,自然隨便賴給我的!”

他的動作像是下意識的,但,人有時候入戲太深總會認為這個世界就是劇本,而自己,便是劇本裡的人物。演戲很容易,出戲卻很難。

警方冷冷地打量著。

鄭海意識到了自己的失態,連忙鎮定了下來。

他坐在椅子上開始抽煙:“我真的沒有做過,你們一定要查清楚。”

警方點了點頭。

作為員警,他們是不可能聽一面之詞的,於是乎開始在學校裡大肆詢問,鑒於羅子瑩之前的話,他們的詢問,總是繞不開鄭海和向晴私底下是否有接觸之類。

大多數同學表示鄭海並不算喜歡向晴,因為向晴的成績並不好。

但,有一位名叫陳欣的女同學卻想起了一件事兒。

“我記得有一次,鄭老師把向晴叫到了辦公室,過了很久向晴才出來。她出來的時候並沒有什麼異常,但是後來上廁所的時候我發現向晴在哭,我問她為什麼,她死也不肯說,只是哭,還跑了出去。”陳欣緊張兮兮地說道:“雖然鄭老師經常叫向晴去辦公室,每次都很久,但是向晴躲在廁所哭我就只看見過這一次。”

兩名員警很用心地記下了這些。

他們開始從細節著手。

爾後,從一名男同學嘴裡,警方又獲得了一條線索。

“有段時間向晴給我們的感覺總是怪怪的,滿臉的心事。其實向晴這個人一直屬於那種藏不住話的,但是從她失蹤前那段時間來看,她變得沉默了。哦,她和羅子瑩關係最好,但那段時間羅子瑩有時候也抱怨她有些話不肯說了。而且好像是不敢說。”

這的確是個疑點,警方再度詢問了羅子瑩。

“我其實也看見向晴在廁所哭過。因為……鄭老師這個人脾氣其實不是很好,而向晴外表雖然很開朗,其實很要強,有的時候鄭老師說話難聽了些,所以我以為她是被刺激到了,也沒有多想。但有段時間向晴的確特別沉默,而且……她總是擔心什麼一樣,顯得疑神疑鬼。”羅子瑩一邊說一邊努力思考,忽的,她仿佛想起了什麼:“她失蹤前幾天表現的格外奇怪,好像……好像擔心有人在偷窺她!”

兩名員警又捕捉到了更加有利的東西。

他們把鄭海叫了來。

第三章:

鄭海面對學生們這樣的言論顯得十分氣惱,他再也控制不住地對警方大吼:“我沒有,我沒有,他們都在亂說。是,我脾氣是不好,那又怎樣?哪個老師不罵學生?”

“鄭先生,麻煩您控制一下自己。”員警的稱呼自老師換做了先生,這意味著,在他們眼裡,鄭海的身份變了,嫌疑重了。

鄭海不敢造次了。

他開始顯得更加焦躁。

因為學校是最藏不住秘密的地方之一。尤其,傳播流言是人的天性,而人天生又富有極其優越的想像力,加之人會不自覺的騙自己或者騙人,所以流言在傳播時總會被添加一些別的內容。

漸漸,學校裡開始議論鄭海。

話題亦總是繞著他最不想聽的內容——向晴。

有學生說鄭海喜歡向晴,因為他的眼睛永遠盯著向晴的胸。也有學生說鄭海可能真的對向晴做過一些什麼,因為她曾目睹向晴衣衫不整地出現在學校無人處,而一見到來人,便跑了。

這樣的流言雖然不能將鄭海定罪,但,與他而言卻也是致命的。

在現實實際中,其實真相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一件事,討論的人有多少,尤其是這種死無對證的事。

鄭海開始被人孤立。同學們不再畏懼他,相反神情顯得有點鄙夷。尤其女同學,嘲弄之際,還有幾分遠離的驚恐。

而學校的同事,更是個個將他看做異類,以成年人特有的諷刺來對待他。

包括校領導——

那是在一個鄭海眼中十分陰鬱的日子裡,他將鄭海叫到了自己辦公室,挺著大肚腩,態度倨傲地說:“小鄭,最近這些日子你最好還是休息一下,畢竟,你也很辛苦了。”

鄭海知道他的意思,這是客氣地說法,嚴格來講,鄭海是被變相的辭職——這種休息往往需要很久,而真相被查明卻需要更久。因為證據早就被毀掉了,除非有人能夠讓死人復活。

鄭海只能自己走,不願被趕。

但,鄭海沒有料到,流言成了鬼魅,始終跟著他。這把火燒到了他住的地方——

身邊的鄰居都在議論紛紛。

“你們知道嗎?那個鄭海啊,在學校猥褻一名女同學,導致那名女同學自殺了。”一名上了年紀的女人和人這樣說。

另一個年紀更大的女人附和:“據說好像是鄭海威逼利誘的。哎呦,一個老師做出這種事情,真是傷天害理。”

“就是啊,虧他還長得一表人才,真是知人知面不知心。噯,之前啊,看他沒物件還想把我外甥女介紹給他呢,辛虧我還沒來得及開口,不然不是害了我外甥女一輩子嗎?”

“所以啊,看人真的得留點心!”

這樣的言論讓鄭海幾欲瘋狂,但,每每當他的目光看向那些人時,那些人便像是見到了愛滋病人般躲開了。鄭海無力疲乏。

時間漸漸過去了,但警方的懷疑,流言的熱度卻不減。鄭海發現,在這樣的情況下,他開始產生了抑鬱負面情緒,整日疑神疑鬼,還看了心理醫生,說是三期抑鬱症,已經很嚴重,吃藥不頂用,需按時就醫。

錢漸漸少了——

鄭海每日都覺得難受。

他開始消瘦,掉頭發。

尤其,是在一次碰到之前的學生後,鄭海的難受,加重了。

他看見兩名女學生一見到自己便像是見了貓的老鼠般,逃離了。

那個晚上,鄭海始終失眠,痛苦,屈辱,不解,憤恨,怨毒,抑鬱,委屈……所有的情緒編成了一張大網,將他死死罩在其中。

鄭海崩潰了。

“向晴,你這個賤人,你污蔑我,你用你的死來算計我!”鄭海大吵大鬧,他沖到廚房裡,抄起了一把水果刀:“好,你用你的死來算計我,我就用我的死來證明自己——”

他狠狠地將那把刀刺入了自己心窩——

鮮血飛濺,牆壁變得猩紅,他倒在了地上。

鄭海的死是在一個星期後被人得知的,發覺時屍體的腐爛程度不在向晴之下,因了天熱,蛆更多了。

經過警方鑒定,他系自殺。

不過半年,又一具屍體被抬走了。照舊是一番費力的清理。

鄰居乃至學校對此的討論是畏罪自殺——一個人,生前背負的駡名在死後未必會被洗乾淨。

鄭海便是如此。但,漸漸,隨著他的死,事情亦被淡忘了,唯有一個人——羅子瑩。

她是元兇之一——

第四章:

羅子瑩永遠忘不了那個下雨的夜裡,她和向晴所做的算計。

那晚,她冒著雨,穿戴雨夜去了向晴自殺的小房間,找到了她。兩人展開了復仇!

沒有第三個人知道,她們是多恨鄭海!

是的,她們恨鄭海,恨不得他死,恨得能用自己的命做局來算計他去死!

因為,鄭海是個十分倨傲且不把人當回事的老師。在他眼中,衡量學生的標準是成績,面對那些成績差的學生,他總是冷嘲熱諷,十分傷人自尊。但他忘了,人的自尊是極其不可侵犯的,尤其是孩子——學生。

他們總是敏感的。

當向晴一次次被鄭海打擊時,她的內心就崩潰了,尤其是某次耶誕節,一名所謂的好學生將東西噴入她眼睛時鄭海的熟視無睹,更讓她癲狂。

她在這種打擊下患了抑鬱症,自殺情緒高到極點。

而羅子瑩則稍微堅強些,只恨鄭海而已。

在一次次勸慰下,羅子瑩發現,向晴的自殺情結已經十分嚴重,無可救藥。她深知,向晴一定會自殺。

於是乎二人合計,以死做局算計鄭海。

她們事先偽造了一切可能,讓向晴故意沉默,故意讓人看見她在離開鄭海辦公室後廁所裡的哭泣,甚至,日記亦是刻意偽造——她們欺騙全世界讓人以為鄭海玷污了向晴!

當一切做好後,兩人在那個雨夜進行了最後一次會晤。

羅子瑩許諾向晴,自己一定會扳倒鄭海。爾後,向晴赴死,羅子瑩以此做文章,在員警面前講那些話,並在學校及鄭海家附近放出流言。

她知道,一個倨傲的人,極其容易被流言壓垮。她要讓鄭海陷入流言中,無法自拔——

鄭海上了鉤。

他在流言中抑鬱,抑鬱中痛苦,痛苦中走向死亡。

一切按照羅子瑩的預想。唯一的遺憾,是鄭海死的太早了,她十分期待鄭海能夠多享受些抑鬱症的折磨。

尓今,鄭海死了,她將這些告訴了向晴。

“你知道嗎?那個賤人死了,他終於死了,哈哈哈,他身敗名裂了——”笑著笑著,羅子瑩哭了。

她忽而想到了一件事,用向晴的一條命,去扳倒一個如此不堪的人,當真值得嗎?或許人,總是在事後才醒悟。

-完-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