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出生農村,華為入職10年,自曝深圳買6套房的全過程!

買房投資第一站, 請關注樓巴頭條號!

華為一位老員工, 也是華為老員工中的新四軍, 時光如箭, 歲月如梭, 入職快13年。 這位老幹部平時喜歡隨便逛逛一下心聲, 潛水多年。

最近可能決定要慣例(華為內部辭職的說法)了, 決定把自己入職華為10年餘間買進深圳6套房的過程, 實現了財務自由, 屌絲逆襲成高富帥。

一夜之間火爆了華為內部論壇, 成為封神一貼。

到2007年年初, 我同學想買房(他很有毅力, 幾乎把深圳所有的新樓盤都看過一遍), 週末就拉我去看房, 閑看無事, 就去湊人數, 一到看房現場, 人山人海, 一下子就受不了了, 可能那個時刻就把我房產投資的經脈打通了。

截止到目前, 總共買了六套房, 出手了2套, 買的時間點感覺都比較不錯。

今天送上一句金句, 大家好好琢磨, 也是我領悟很久オ領悟到的:

一個片區的房子的價格不是由現存的房子(二手房)的價格決定的,

而是由新開盤的房子, 甚至是新拍賣的地盤價格決定的......

第一套房入手過程(2007年):如何湊12W首付

先繼續那條金句, 如真的有人用心領悟進去了, 價值千金不為過, 我也是每天在捉摸這句話, 然後通過週末的實地看盤, 看手機相關地產的APP, 走勢等進一步加深領悟, 實際文字大家都熟悉, 但內涵太深了, 而且不同區域實際應用不同, 不是那麼死板的, 就跟房產大佬們說的“地段、地段、地段”一樣, 博大精深。

2007年雖然買房心切, 但是苦於囊中羞澀(工作近兩年了, 可惜存款只有20K, 錢一部分投入到TUP, 一部分資助家裡等, 那時候又沒有現在這麼發達的借款途徑, 而且自己也對如何搞定首付一點經驗沒有), 故一直乾著急。

那時也沒有現在這麼發達的APP,

只能看《經濟特區報》(上面有一些售房資訊, 現在同學們可能感覺匪夷所思吧)。

然後看哪裡最便宜(由於對其他區域不熟悉, 只能在阪田附近找), 萬科城、四季花城、中海日輝台、麗湖花園(當時最最便宜的, 現在實際也是最便宜的)、珠江旭景、富豪花園等......

後終於發現一個售價非常低的, 只要28萬80平方米, 就急匆匆約好仲介過去看, 一看, 實在是傷心, 又破又爛, 而且靠近布龍路, 巨吵無比、這時候仲介又帶看了幾個房子, 也是不太滿意, 後看到一個比較好的房子, 一下子就心動了。 100多平方米雙拼只要50萬出頭。 首付12W。

當晚徹夜朱眠, 一直想如何湊12W首付(因為家裡是農村的, 爸媽也老了, 給個幾千元都不好意思拿, 只能自己想辦法),

後幸好華為團隊的一幫兄弟們幫忙, 再加上自身人緣不惜, 找了20個+同事一個人借了5000元(大家都剛畢業不久, 也沒有錢, 此外, 借錢這個事情, 也不能一個人借多, 借多也要考慮對方的感受, 現在我還很感謝這幫兄弟們, 也一直保持緊密來往), 搞定了十幾萬的首付款(包括稅費等)。

這次買房小試牛刀, 結合後面的幾次買房經驗, 幾點經驗給大家分享一下:

1、如實在迫不得已, 千萬、千萬、千萬不要買雙拼的房子, 這個占個人的指標, 指標就是金錢。

2、仲介帶人看房他們內部有一套技巧和培訓的, 包括一定不會首先給你看滿意的房子, 先是價格高, 比較差的, 然後慢慢讓你看環境好, 價格中的(這個是他們潛在的推銷房源),

因為人是有預期和對比的, 一對比, 就會中圈套了。

3、最好找大仲介, 雖然仲介基本都是忽悠型的, 而且拿到傭金後基本一個嘴臉(尤其是工作多年的, 老司機), 有經驗的仲介對砍價, 稅費等幫助很大。

再送一句金句:一切以合同條款為准, 不要相信亂承諾的話, 所有不確定的事情、仲介/業主承諾的事情都要以條款的形式化落地在合同中, 以法律手段保護。

第二套房入手:投資類的少買超級大樓盤

2007年4月份買了這套雙拼後, 2008年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 深圳房事消停了很久, 一直持續到2009年。

實際上2009年市場是消極一片, 大家認為還是會繼續跌, 但是一些老司機認為不會跌, 還在找機會入手(我經常坐一個95年入職的老員工的車, 他基本每兩年一套的節奏買入, 他天天在車上跟我灌輸一些房事投資思想,受益匪淺),現在10萬售價的諾德國際剛開盤,這個老司機只要8500能搞定,很是羡慕,可惜還是沒有錢,只能眼巴巴錯失機會。

2009年年底市場有點活躍了,但是大家還是比較悲觀,我卻比較看好,就準備入手珠江旭景的一套二手房(100多平方米,關健還有100多平方米的大陽臺,業主急缺錢,大概90萬就可以搞定),湊首付的時候由於向老司機借錢未果(我開價是年利息10%,認為是很高了,他說借別人都是25%的),利息太高,不得不停手。

2010年3月份,實在坐不住了,就開始四處看房(實際也就看了一兩天),先是通過APP看,包括搜房網之類的(剛開始不清楚,後面才發現,搜房網、安居客房價都標的過低,就是吸引你過去看的),然後看到一個複式的價格也比較合適(我個人比較喜歡樓上樓下的感覺,而且複式這種性價比比較高,一直是我的偏愛),就直接找仲介去了。

結果自然是仲介推脫說這個複式賣完了,然後給我推薦其他樓房(現在仲介也是這種套路,這麼多年套路一直沒有變過)。

但這個社區的確好,空氣清新,綠化很好,容積率極低,在裡面散步之類的感覺非常棒,然後又讓仲介推薦我一兩個複式,看到比較滿意的就入手了,當然價格也是自己能接受的最高限度(這個時候已經有搞定首付的手段和途徑了)。

非常幸運的是,2010年4月1日後政策又加碼,首付從兩成提高到三成,利率也上升了,本次買房沒有受到影響,自我感覺還是很幸運的。

幾點分享(二)

1、每年最佳的買房時間是過年前後及4月之前,因為這時候看房的人少,賣房的人是誠心想賣,容易砍價,而且這段時間交易比較清淡,仲介費也能砍。4月一般兩會開完後,政府可能會出各種政策,不可控因素多。

如市場火爆,價格則會一直上升,如市場不火爆,那4月份之前買和之後買價格雖區別不大,但砍價幅度更可控。

一般金九銀十這段時間買房的人都是由於結婚或者年前想入住的,砍價比較困難,價格也會飆升。

2、建議投資類的少買超級大樓盤的房子,這種房子掛盤的很多,價格不容易上去。自住的無所謂,但需要關注物業是哪家,好物業是好房子價值升值成功的保證,我買的這個房子開始是中海物業,非常好,社區有點像世外桃源,可惜後面物業想漲價幾毛錢,業主死活不同意,換了一個價格便宜的物業,噩夢就開始了,現在已經被折騰的不行了。

3、買高層的房子樓層很講究,一般如果你居住的城市相對潮濕的話,6至8層最佳,因為空氣濕度較大的話,浮塵就會比較低,其次潮濕氣候下5層以下會潮,9至13層會腥,至於14層以上,風力會把空氣中的潮氣吹進房屋裡。如果是內地的乾燥氣候的話,3至6層和13層以上卻不錯。樓層買得好的話,意味你將來打掃衛生要方便點,當然高層視野會好一些。

第三次買房:老家置業

先總體回答一下上面一些熱心同學的問題:

1、由於我一直是國內研發體系,雖然績效一直很好,公司對我也很好,故實際收入沒有海外,或一線那麼高,再加上前期不知道一些金融和杠杆手段,所以壓力是比較大的,實際群中厲害的人比我多了,我僅是把自己的經驗分享一下,不一定是最正確的途徑和方式,僅供參考,能給部分同學有所啟迪就心滿意足了。

2、建議大家少對比和比較,已過去的沒有把握的機會也不用去可憎和惋惜,忘記過去,把握住現在就行 了,知足者常樂。人生苦短,只要自己和家人過得開心就行,房子,車子等都是身外之物,不一定是多多益善,內心充實就行。但有一套房子內心會更踏實倒是真的。

3、關於房子是由未來的新房價格決定的大家熱議很多,對於深圳,現在大量建房和舊改區域(如坪山,沙並,平湖,部分羅湖)等實際蘊含大量投資機會,但也要注意,有些房子已提前透支了利好,漲幅也有限(包括一些地鐵沿線的),故現在已過了一買房就必掙的年代了,選擇很重要。

4、微信群還在猶豫是否還要籌建,主要是精力有限,也不想整天應付一些很無聊的問題。

2011-2013年實際是整個市場非常平穩時期,這個時間點房價整體幾乎變化不大,這年剛好滿八年了(公司八年滿零政策挺好的),這時候老家都聽說華為收入很高。爸媽也對自己抱有期望,是否在老家出手一套呢?

對老家(四線城市)一直不感冒,因為我買房理念就是看是否能升值,但為了滿足父母的一些期望(老人家實際很簡單,要面子),只好出手老家一套。

實際越是市場平淡期間越是能選到好房子,因為有大把時間可挑,有大把好房子可挑。

幾點分享:

1、有房貸的同學如手中有閒錢,千萬不要想著去還銀行,尤其是以前有7折,八五折的,這筆貸款實際是享受到了國家和社會通貨膨脹的紅利,拿的越久紅利越多,不要擔心短缺的壓力,人總要有壓力才能成長的。

2、對於計畫買小產權房的同學的建議是堅決禁止,一是法律上根本沒有任何保障,只能聽天由命,二是後續接盤俠太少,轉換為現金流很困難,任何紙上財富如無法快速變現相當於空中樓閣,水中撈月,但對於已經買了的,就另當別論,畢竟每個人買都有自己的理由和困境,家家都有一本難念的經。

第四次買房:2014年下手學區房

2014年4月份(很神奇,我買房基本都在4月份)一個週末中午,我請一個朋友吃飯,期間,他拿出手機給我看了一個最新他得知的公告(從一個仲介那裡傳出的),說某個好學校學區已敲定(包括了一些以前沒有該學位的社區),教育局會在下週一正式公佈。

一看到這個消息,我異常興奮,因為感覺到這個是一個機會,這種消息要是正式廣而告之,這些新納入的社區房價一定會漲的。

事不可待,機不可失失不再來!

馬上我大致分析了這幾個社區,然後選一個合格最便宜的社區(主要我當時口袋一分錢沒有,只能撿便宜的),然後趕緊讓這個朋友幫我找這附近的仲介,帶我看房。

到附近幾個社區看了一下,然後調挑選了一個有可能拆遷的社區(看年份以及樓高),然後就趕緊開始直接看房。有點失望,好房源不多,太破太爛。實在不忍心下手,實在不甘心,又讓仲介再找找,仲介說有一戶,裝修還可以,但是人不在這邊,無法看房。

大致看了一下同戶型的房源,趕緊讓仲介跟那個業主打電話約過來談價格,後又親自給業主電話,表示決心和誠意。業主最後不得不從惠州那邊晚上趕回來。

我對大勢把握的感覺還不錯,基本判斷這個房子必漲無疑,但該砍的價格還是要砍的,最後十一點敲定了最終的成交價。

可悲的是,我身無分文。

沒有辦法,趕緊電話召集幾個朋友過來,每個人刷幾萬信用卡,湊成了30W定金(這種給夠定金就是確保業主違約成本高)。

然後回去後,徹夜失眠,WHy?

因為我這個屬於我名下二套了,首付七成,大概需要200多萬(而且利息是1.1倍)。

沒有辦法,第二天逐個電話,找朋友,朋友的寧波銀行等,還是非常感謝大吸血鬼寧波銀行(利息很貴,10%,但也沒有辦法),搞定了首付,但是壓力的確非常大(因為一年光利息就要20多萬,那半年幾乎天天失眠)。

很幸運,還是熬過了,回過頭看,也差不多快翻2倍了,而且拆遷基本上是板上釘釘的事情,受過的苦也值得了。

幾點分享:

1、當自己比較喜歡的房子定了後,為了確保對方反悔,需要有相應的措施來保障(定金盡可能在法律應許的範圍內給足,我過了一周還再給了60萬,就是擔心對方反悔。現在合同不允許交這麼多,可以用別的措施來確保,當然,如果自己猶豫不決,就儘量定金少一些。)

2、對於資金吃緊的情況下,可以跟對方簽訂交首付的時間晚點(我為了少付利息,爭取了三個月的buffer,基本非常長了)。

2015年,他賣了手中的一套房子再買房

在樓主買完第4套房子之後,據他表述,半年內幾乎天天失眠,主要是一年要承擔20多萬的利息。為此,作為碼農的他還專門編了一個小程式管理每次還貸,信用卡、借款等,痛苦至極,別人難以想像。(IT男的強大啊)

2015年,他賣了手中的一套房子,但是,他並沒有終止他的買房之路。因為他感覺手中有超過五萬的錢,不去投資簡直就是對錢的侮辱。

後來他被朋友勸說去投坪山,因為聽說新來的書記準備在那搞規劃,於是他心動了,挑了中糧一品140多平方米的房子去看,最後差幾萬沒買成。第二天又開始研究地圖,路線,房源,地鐵,未來規劃等,然後選定了一個漲幅還比較小的社區看。

他看中的仍是100多平方米的大院子,複式,有魚池,有蕩秋千,還有花花草草,實在是愜意,首付非常高(基本相當於7成了),但第二天晚上就馬上簽約了。

他表示:我一般看房和最後決定不超過2天,看好了,就速戰速決,絕不優柔寡斷。

2017上半年,樓主賣了一套溫水煮青蛙的房子(發現已經不太可能漲了,再不出手五年後可能還是老樣子),為此他還制定了兩套戰略。

一種是穩健性,就是買那種價格窪地的房子,然後確保每年大概有8~10%的收益(即10年能夠漲70%左右)就可以了,這種一定勝過銀行理財,而且總價比較低,壓力要少一些。

一種是激進性,以基本實現財務自由為目標。方向定了後,後面就好辦了,基於手中餘糧不多,只能又精打細算,找找潛力股,最後終於相中了一套排墅。

而且他還堅信:這套房十年漲一倍,一點問題都沒有(更何況我下手的這一兩個月實際已經漲了比較多了),制定目標不能太貪,要是我定10年漲幾倍,可能就找不到合適的房源了。

看完這六套房的實戰經驗,說實話,你羡慕嘛?講真,其實更多的是敬佩。年輕人要敢於拼搏,大家基本都不是拼爹的,不拼搏怎麼才能實現財務自由呢? 在華為踏踏實實工作是一條路,但大部分人都不是天才,可能工資待遇也只能小康水準,要想早點實現財務自由,一定要靠自己把握機會,看准機會,絕不猶豫,果斷出擊。

附熱門評論:

他天天在車上跟我灌輸一些房事投資思想,受益匪淺),現在10萬售價的諾德國際剛開盤,這個老司機只要8500能搞定,很是羡慕,可惜還是沒有錢,只能眼巴巴錯失機會。

2009年年底市場有點活躍了,但是大家還是比較悲觀,我卻比較看好,就準備入手珠江旭景的一套二手房(100多平方米,關健還有100多平方米的大陽臺,業主急缺錢,大概90萬就可以搞定),湊首付的時候由於向老司機借錢未果(我開價是年利息10%,認為是很高了,他說借別人都是25%的),利息太高,不得不停手。

2010年3月份,實在坐不住了,就開始四處看房(實際也就看了一兩天),先是通過APP看,包括搜房網之類的(剛開始不清楚,後面才發現,搜房網、安居客房價都標的過低,就是吸引你過去看的),然後看到一個複式的價格也比較合適(我個人比較喜歡樓上樓下的感覺,而且複式這種性價比比較高,一直是我的偏愛),就直接找仲介去了。

結果自然是仲介推脫說這個複式賣完了,然後給我推薦其他樓房(現在仲介也是這種套路,這麼多年套路一直沒有變過)。

但這個社區的確好,空氣清新,綠化很好,容積率極低,在裡面散步之類的感覺非常棒,然後又讓仲介推薦我一兩個複式,看到比較滿意的就入手了,當然價格也是自己能接受的最高限度(這個時候已經有搞定首付的手段和途徑了)。

非常幸運的是,2010年4月1日後政策又加碼,首付從兩成提高到三成,利率也上升了,本次買房沒有受到影響,自我感覺還是很幸運的。

幾點分享(二)

1、每年最佳的買房時間是過年前後及4月之前,因為這時候看房的人少,賣房的人是誠心想賣,容易砍價,而且這段時間交易比較清淡,仲介費也能砍。4月一般兩會開完後,政府可能會出各種政策,不可控因素多。

如市場火爆,價格則會一直上升,如市場不火爆,那4月份之前買和之後買價格雖區別不大,但砍價幅度更可控。

一般金九銀十這段時間買房的人都是由於結婚或者年前想入住的,砍價比較困難,價格也會飆升。

2、建議投資類的少買超級大樓盤的房子,這種房子掛盤的很多,價格不容易上去。自住的無所謂,但需要關注物業是哪家,好物業是好房子價值升值成功的保證,我買的這個房子開始是中海物業,非常好,社區有點像世外桃源,可惜後面物業想漲價幾毛錢,業主死活不同意,換了一個價格便宜的物業,噩夢就開始了,現在已經被折騰的不行了。

3、買高層的房子樓層很講究,一般如果你居住的城市相對潮濕的話,6至8層最佳,因為空氣濕度較大的話,浮塵就會比較低,其次潮濕氣候下5層以下會潮,9至13層會腥,至於14層以上,風力會把空氣中的潮氣吹進房屋裡。如果是內地的乾燥氣候的話,3至6層和13層以上卻不錯。樓層買得好的話,意味你將來打掃衛生要方便點,當然高層視野會好一些。

第三次買房:老家置業

先總體回答一下上面一些熱心同學的問題:

1、由於我一直是國內研發體系,雖然績效一直很好,公司對我也很好,故實際收入沒有海外,或一線那麼高,再加上前期不知道一些金融和杠杆手段,所以壓力是比較大的,實際群中厲害的人比我多了,我僅是把自己的經驗分享一下,不一定是最正確的途徑和方式,僅供參考,能給部分同學有所啟迪就心滿意足了。

2、建議大家少對比和比較,已過去的沒有把握的機會也不用去可憎和惋惜,忘記過去,把握住現在就行 了,知足者常樂。人生苦短,只要自己和家人過得開心就行,房子,車子等都是身外之物,不一定是多多益善,內心充實就行。但有一套房子內心會更踏實倒是真的。

3、關於房子是由未來的新房價格決定的大家熱議很多,對於深圳,現在大量建房和舊改區域(如坪山,沙並,平湖,部分羅湖)等實際蘊含大量投資機會,但也要注意,有些房子已提前透支了利好,漲幅也有限(包括一些地鐵沿線的),故現在已過了一買房就必掙的年代了,選擇很重要。

4、微信群還在猶豫是否還要籌建,主要是精力有限,也不想整天應付一些很無聊的問題。

2011-2013年實際是整個市場非常平穩時期,這個時間點房價整體幾乎變化不大,這年剛好滿八年了(公司八年滿零政策挺好的),這時候老家都聽說華為收入很高。爸媽也對自己抱有期望,是否在老家出手一套呢?

對老家(四線城市)一直不感冒,因為我買房理念就是看是否能升值,但為了滿足父母的一些期望(老人家實際很簡單,要面子),只好出手老家一套。

實際越是市場平淡期間越是能選到好房子,因為有大把時間可挑,有大把好房子可挑。

幾點分享:

1、有房貸的同學如手中有閒錢,千萬不要想著去還銀行,尤其是以前有7折,八五折的,這筆貸款實際是享受到了國家和社會通貨膨脹的紅利,拿的越久紅利越多,不要擔心短缺的壓力,人總要有壓力才能成長的。

2、對於計畫買小產權房的同學的建議是堅決禁止,一是法律上根本沒有任何保障,只能聽天由命,二是後續接盤俠太少,轉換為現金流很困難,任何紙上財富如無法快速變現相當於空中樓閣,水中撈月,但對於已經買了的,就另當別論,畢竟每個人買都有自己的理由和困境,家家都有一本難念的經。

第四次買房:2014年下手學區房

2014年4月份(很神奇,我買房基本都在4月份)一個週末中午,我請一個朋友吃飯,期間,他拿出手機給我看了一個最新他得知的公告(從一個仲介那裡傳出的),說某個好學校學區已敲定(包括了一些以前沒有該學位的社區),教育局會在下週一正式公佈。

一看到這個消息,我異常興奮,因為感覺到這個是一個機會,這種消息要是正式廣而告之,這些新納入的社區房價一定會漲的。

事不可待,機不可失失不再來!

馬上我大致分析了這幾個社區,然後選一個合格最便宜的社區(主要我當時口袋一分錢沒有,只能撿便宜的),然後趕緊讓這個朋友幫我找這附近的仲介,帶我看房。

到附近幾個社區看了一下,然後調挑選了一個有可能拆遷的社區(看年份以及樓高),然後就趕緊開始直接看房。有點失望,好房源不多,太破太爛。實在不忍心下手,實在不甘心,又讓仲介再找找,仲介說有一戶,裝修還可以,但是人不在這邊,無法看房。

大致看了一下同戶型的房源,趕緊讓仲介跟那個業主打電話約過來談價格,後又親自給業主電話,表示決心和誠意。業主最後不得不從惠州那邊晚上趕回來。

我對大勢把握的感覺還不錯,基本判斷這個房子必漲無疑,但該砍的價格還是要砍的,最後十一點敲定了最終的成交價。

可悲的是,我身無分文。

沒有辦法,趕緊電話召集幾個朋友過來,每個人刷幾萬信用卡,湊成了30W定金(這種給夠定金就是確保業主違約成本高)。

然後回去後,徹夜失眠,WHy?

因為我這個屬於我名下二套了,首付七成,大概需要200多萬(而且利息是1.1倍)。

沒有辦法,第二天逐個電話,找朋友,朋友的寧波銀行等,還是非常感謝大吸血鬼寧波銀行(利息很貴,10%,但也沒有辦法),搞定了首付,但是壓力的確非常大(因為一年光利息就要20多萬,那半年幾乎天天失眠)。

很幸運,還是熬過了,回過頭看,也差不多快翻2倍了,而且拆遷基本上是板上釘釘的事情,受過的苦也值得了。

幾點分享:

1、當自己比較喜歡的房子定了後,為了確保對方反悔,需要有相應的措施來保障(定金盡可能在法律應許的範圍內給足,我過了一周還再給了60萬,就是擔心對方反悔。現在合同不允許交這麼多,可以用別的措施來確保,當然,如果自己猶豫不決,就儘量定金少一些。)

2、對於資金吃緊的情況下,可以跟對方簽訂交首付的時間晚點(我為了少付利息,爭取了三個月的buffer,基本非常長了)。

2015年,他賣了手中的一套房子再買房

在樓主買完第4套房子之後,據他表述,半年內幾乎天天失眠,主要是一年要承擔20多萬的利息。為此,作為碼農的他還專門編了一個小程式管理每次還貸,信用卡、借款等,痛苦至極,別人難以想像。(IT男的強大啊)

2015年,他賣了手中的一套房子,但是,他並沒有終止他的買房之路。因為他感覺手中有超過五萬的錢,不去投資簡直就是對錢的侮辱。

後來他被朋友勸說去投坪山,因為聽說新來的書記準備在那搞規劃,於是他心動了,挑了中糧一品140多平方米的房子去看,最後差幾萬沒買成。第二天又開始研究地圖,路線,房源,地鐵,未來規劃等,然後選定了一個漲幅還比較小的社區看。

他看中的仍是100多平方米的大院子,複式,有魚池,有蕩秋千,還有花花草草,實在是愜意,首付非常高(基本相當於7成了),但第二天晚上就馬上簽約了。

他表示:我一般看房和最後決定不超過2天,看好了,就速戰速決,絕不優柔寡斷。

2017上半年,樓主賣了一套溫水煮青蛙的房子(發現已經不太可能漲了,再不出手五年後可能還是老樣子),為此他還制定了兩套戰略。

一種是穩健性,就是買那種價格窪地的房子,然後確保每年大概有8~10%的收益(即10年能夠漲70%左右)就可以了,這種一定勝過銀行理財,而且總價比較低,壓力要少一些。

一種是激進性,以基本實現財務自由為目標。方向定了後,後面就好辦了,基於手中餘糧不多,只能又精打細算,找找潛力股,最後終於相中了一套排墅。

而且他還堅信:這套房十年漲一倍,一點問題都沒有(更何況我下手的這一兩個月實際已經漲了比較多了),制定目標不能太貪,要是我定10年漲幾倍,可能就找不到合適的房源了。

看完這六套房的實戰經驗,說實話,你羡慕嘛?講真,其實更多的是敬佩。年輕人要敢於拼搏,大家基本都不是拼爹的,不拼搏怎麼才能實現財務自由呢? 在華為踏踏實實工作是一條路,但大部分人都不是天才,可能工資待遇也只能小康水準,要想早點實現財務自由,一定要靠自己把握機會,看准機會,絕不猶豫,果斷出擊。

附熱門評論: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