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試錯、變數、不安全感,內容行業開啟全新“蛙的供養”模式

微信公眾號、企鵝號、頭條號、網易號、一點號、百家號、搜狐號、鳳凰號……這是一個眾號“喧嘩”的時代。 過去的2017年, 可以說是內容創業和內容分發行業變化最快的一年。

新榜的大會主題也已經從“內容創業之春”變成了“內容創業進化論”。

變化快說明一個行業仍有諸多變數, 也說明各個平臺依然沒有安全感, 他們生怕自己在洗牌過程中突然就掉隊了。 2017年底和今年年初, 各內容分發平臺都在公佈新的分發規則和補貼政策。 由此我們也能看出來, 大家仍在試錯, 戰火依舊蔓延。

企鵝號、頭條號、網易號相繼亮劍

先是企鵝號亮出了全新的內容分成策略, 具體包括:

扶持原創內容、打擊盜版內容, 原創內容獲得3倍單價。

在平臺首發原創內容和獨家原創內容, 平臺將提供多倍補貼加成——首發內容在原創的基礎上再多3倍, 獨家內容在原創的基礎上再多5倍。

對短視頻內容進行收益加倍,

支援優質短視頻內容獲得更高分成價值。

去年騰訊全球合作夥伴大會上, 騰訊已經宣佈將會打通公司內的天天快報、騰訊視頻、微信、QQ、騰訊新聞、QQ流覽器等使用者規模超過1億的十大流量平臺, 並且提出了2018年投入“三個百億”打造企鵝號生態, 這一次算是這個思路的延續和落地。

此外, 金企鵝之夜上, 企鵝號宣佈2018年將會發力短視頻, 尤其是生活品類的內容(分享好物、好生活、好看的東西等等), 並計畫投資100家該類內容公司, 打造1000個IP。

而就在最近, 今日頭條宣佈頭條號平臺將實現一點接入, 六大產品(今日頭條、西瓜視頻、抖音短視頻、火山小視頻、悟空問答、內涵段子)全平臺分發。 其中, 內容向粉絲展示的廣告收益,

根據粉絲閱讀和觀看量級, 提高至3到50倍不等。

不算先入局的網易宣佈將重金投入15億元, 10億元用於補貼短視頻及MCN, 包括定向補貼、流量分成和特色簽約三個模組, 另外5億元用於補貼圖文類作者。

內容分發的痛點和破局點究竟在哪

新年伊始, 企鵝號、頭條號和網易號就馬不停蹄繼續圈地, 相信不久之後其他內容分發平臺也陸續會有新政出爐。 那麼問題來了, 誰能最後“吃雞”成功?

說到底, 內容分發的本質核心還是在於內容, 誰更能解決內容創業者的痛點, 建立新的行業標準, 誰才能決定潮水的方向。 所以, 很大程度上我們仍要先從內容分發存在的問題及其破局點說開去。

一、內容同質化現象嚴重。 具體體現在:

一文多發,

全管道分發幾乎是每個內容創作者的標配。

一文重發, 加一個新由頭, 其實主體內容都是歷史舊聞;

抄襲做號党, 成本低, 薅羊毛。 這些大多都缺乏原創性, 甚至是內容廢水。

大多數創作者做出一文多發的選擇, 是因為尚沒有一家平臺在原創首發甚至獨家發佈上給足激勵。 企鵝號2018新政3倍加5倍的舉措很有可能改變這一現狀。 騰訊內容平臺部副總經理陳鵬甚至提出來, 2018年之後, 每家平臺都會針對自己的特點去做不同的鼓勵政策。 未來很多內容創作者將只為某一家平臺創作, 這是行業的大趨勢。

而後面兩個問題則說明, 如果平臺要補貼, 就把補貼放在優質的內容上, 而且不僅是要提供現金和流量的扶持。 已經具備社交基因的企鵝號回歸內容本身,

而準備奇襲社交的頭條號顯然把更多重心放在了漲粉絲方面。

二、2%:98%法則繼續加劇馬太效應

新榜《2018內容創業年度報告》顯示, 2017新榜微信公眾號500強, 它們在微信公眾平臺的活躍帳號占比大約是千分之一, 但這些帳號提供了每天微信公眾平臺12.9%的流量。 如果把尺度進一步縮小, 最頭部的50個帳號僅占活躍數的萬分之一, 它們卻提供了整個微信公眾平臺2.9%的流量。 收入端, 頭部帳號拿走了94%的廣告預算和73%的投資總額。

對於內容型產品而言, UGC 的作用主要是促進內容生成與流通, 而內容的品質和社區的氛圍決定著用戶的粘性。 無論是新榜提供的資料, 還是從已經成熟的領域來看, 排名靠前的PGC占比90%。 這個比例仍在擴大。二八原則在內容領域漸漸變成了2%:98%原則,甚至可能會演變成1%:99%。這一點,從視頻多年發展歷史也能看出來,最早土豆網盛行,後來騰訊視頻和愛奇藝用版權和自製平定戰場。

內容分發行業亦是如此。各家平臺都想把粘性做起來,更想打通社交體系。但前提應該是讓一部分頭部內容富起來,然後帶動下一批精品內容,讓內容從品質到互動都進入一個良性迴圈。跨過這個前提,很可能會緣木求魚。

網易新聞在跟帖上的功力有目共睹,網易跟帖錯過了建立強社交關係確實可惜。頭條號花大價錢放在漲粉包括打通六大平臺,也是想要補齊社交短板。這確實顯示出張一鳴龐大的野心,在一點號、網易號準備搞演算法推薦的時候,頭條已經走向智慧社交了。但頭條很難繞過去的尬點,依然是它的內容品質和社區氛圍這個環節。

三、短視頻和MCN仍將大行其道

QuestMobile秋季報告顯示,整個短視頻領域的MAU已經突破3億,同比增長高達94.1%。使用者消費短視頻的月均使用時長為765分鐘,月均使用次數為201.2次,增速超過310%;很多平臺的短視頻消費時長已超過長視頻內容。

而短視頻內容創作在野蠻生長之後,也已經進入市場資源整合階段。類似於papitube、新片場MCN通過機構化的培養對核心意見領袖(KOL)進行塑造、管理、宣傳和商業化。國外市場,我們也已經看到YouTube通過MCN機構進行相應的管理和運營,使得其相對於其他平臺的大V穩定性和內容品質都有明顯的優勢。

當內容從“創業”進化到“產業”,精品內容成為內容平臺保持健康發展的關鍵。而MCN作為連接平臺與內容的重要角色,在內容分發、資源整合、商業變現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所以,各家內容分發平臺都在圍繞短視頻和MCN大做文章。此前不太不燒錢的網易新聞也拿出了和頭條號同等量級的補貼。企鵝號直接對短視頻內容收益加倍,這種做法在業內是首創。

企鵝號打法的前瞻性不止體現在花錢的果斷上,也體現在其對內容產業環節的滲透上。前述已經提到,企鵝號會直接投資打造生活品類短視頻IP。不知道這能否在娛樂內容充斥的環境下帶來一股清流?不過,能夠肯定的是,隨著新中產崛起以及新生代消費方式的變遷,生活方式類精品內容必然會迎來其生長紅利。

新的內容分發標準有待建立

新的標準有兩個理解維度。一個是內容分發本身,從版權保護、流量扶持到補貼收益,平臺要對優質內容創作者負起責任來。內容創業走過野蠻生長之後,迎來繁榮發展期,但泥沙俱下仍不可避免。

雖然各大平臺對版權愈發重視,但侵權現象仍層出不窮。企鵝號、頭條號和網易號等也都有一定的版權保護機制,比如企鵝號採取了建立內容版權聯盟、版權內容排重、全網原創識別等舉措,同時開放正版內容庫為創作者從根源解決版權困擾。

打擊盜版,讓原創內容得到與之匹配的回報,是這個行業發展的基石。版權之後,就是建立“演算法+精品”的運營標準。機器演算法的好處我們都知道了,高效、千人千面,但它的局限性也很明顯,創作者利用演算法規則炮製內容。畢竟,在強人工智慧到來之前,規則仍然是人建立的,接下來一年極有可能就是機器演算法讓渡給內容初心的一個拐點。

另一個維度是在內容分發之外。此前我在《精品化、工業化,短視頻也能誕生好萊塢模式?》一文中也提出過,內容產業的升級就是需要平臺去帶動的,平臺不再只是分發功能,而可以深度參與精品內容製作和傳播全程。

無論是投資,還是與製作方聯合出品,亦或場景落地。在這方面,企鵝號又走在了前邊,企鵝號的“精品短視頻計畫”已經落地,上線的兩檔節目無論從節目品質還是效果回饋,都很不錯。在未來,內容平臺的作用將更多地體現在內容創作的全過程,內容分發平臺潛力很大,同時任重道遠。

這個比例仍在擴大。二八原則在內容領域漸漸變成了2%:98%原則,甚至可能會演變成1%:99%。這一點,從視頻多年發展歷史也能看出來,最早土豆網盛行,後來騰訊視頻和愛奇藝用版權和自製平定戰場。

內容分發行業亦是如此。各家平臺都想把粘性做起來,更想打通社交體系。但前提應該是讓一部分頭部內容富起來,然後帶動下一批精品內容,讓內容從品質到互動都進入一個良性迴圈。跨過這個前提,很可能會緣木求魚。

網易新聞在跟帖上的功力有目共睹,網易跟帖錯過了建立強社交關係確實可惜。頭條號花大價錢放在漲粉包括打通六大平臺,也是想要補齊社交短板。這確實顯示出張一鳴龐大的野心,在一點號、網易號準備搞演算法推薦的時候,頭條已經走向智慧社交了。但頭條很難繞過去的尬點,依然是它的內容品質和社區氛圍這個環節。

三、短視頻和MCN仍將大行其道

QuestMobile秋季報告顯示,整個短視頻領域的MAU已經突破3億,同比增長高達94.1%。使用者消費短視頻的月均使用時長為765分鐘,月均使用次數為201.2次,增速超過310%;很多平臺的短視頻消費時長已超過長視頻內容。

而短視頻內容創作在野蠻生長之後,也已經進入市場資源整合階段。類似於papitube、新片場MCN通過機構化的培養對核心意見領袖(KOL)進行塑造、管理、宣傳和商業化。國外市場,我們也已經看到YouTube通過MCN機構進行相應的管理和運營,使得其相對於其他平臺的大V穩定性和內容品質都有明顯的優勢。

當內容從“創業”進化到“產業”,精品內容成為內容平臺保持健康發展的關鍵。而MCN作為連接平臺與內容的重要角色,在內容分發、資源整合、商業變現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所以,各家內容分發平臺都在圍繞短視頻和MCN大做文章。此前不太不燒錢的網易新聞也拿出了和頭條號同等量級的補貼。企鵝號直接對短視頻內容收益加倍,這種做法在業內是首創。

企鵝號打法的前瞻性不止體現在花錢的果斷上,也體現在其對內容產業環節的滲透上。前述已經提到,企鵝號會直接投資打造生活品類短視頻IP。不知道這能否在娛樂內容充斥的環境下帶來一股清流?不過,能夠肯定的是,隨著新中產崛起以及新生代消費方式的變遷,生活方式類精品內容必然會迎來其生長紅利。

新的內容分發標準有待建立

新的標準有兩個理解維度。一個是內容分發本身,從版權保護、流量扶持到補貼收益,平臺要對優質內容創作者負起責任來。內容創業走過野蠻生長之後,迎來繁榮發展期,但泥沙俱下仍不可避免。

雖然各大平臺對版權愈發重視,但侵權現象仍層出不窮。企鵝號、頭條號和網易號等也都有一定的版權保護機制,比如企鵝號採取了建立內容版權聯盟、版權內容排重、全網原創識別等舉措,同時開放正版內容庫為創作者從根源解決版權困擾。

打擊盜版,讓原創內容得到與之匹配的回報,是這個行業發展的基石。版權之後,就是建立“演算法+精品”的運營標準。機器演算法的好處我們都知道了,高效、千人千面,但它的局限性也很明顯,創作者利用演算法規則炮製內容。畢竟,在強人工智慧到來之前,規則仍然是人建立的,接下來一年極有可能就是機器演算法讓渡給內容初心的一個拐點。

另一個維度是在內容分發之外。此前我在《精品化、工業化,短視頻也能誕生好萊塢模式?》一文中也提出過,內容產業的升級就是需要平臺去帶動的,平臺不再只是分發功能,而可以深度參與精品內容製作和傳播全程。

無論是投資,還是與製作方聯合出品,亦或場景落地。在這方面,企鵝號又走在了前邊,企鵝號的“精品短視頻計畫”已經落地,上線的兩檔節目無論從節目品質還是效果回饋,都很不錯。在未來,內容平臺的作用將更多地體現在內容創作的全過程,內容分發平臺潛力很大,同時任重道遠。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