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看重新能源 訪觀致汽車CEO劉良博士

[汽車之家 人物訪談] 在2017上海車展開幕之前, 我們在觀致汽車的媒體溝通會上採訪了觀致汽車CEO劉良博士, 以下是採訪實錄:

『觀致汽車CEO 劉良』

劉良博士講話: 關於2016年的業績回顧這頁, 大家比較關心還是銷量、新產品、品牌、技術創新和財務狀況。 今年觀致已經進入第十個年頭, 觀致2014年銷量是7000, 2015年銷量是1.4萬台, 2016年是2.488萬台, 2015年相對2014年是翻倍增加, 目前我們有115家經銷商, 但是這個數量是遠遠不夠的, 這個本身是一個問題但同時也是個機會。

去年年初我們新上市的觀致5 SUV占整體月銷量的60%左右, 2016年10月份推出配置調整, 現在低配高配都有了, 現在銷量不錯。 去年廣州車展推出的觀致3GT, 這個車也是一個比較獨特的車, 完全是跨界的, 它是一個轎車, 但是又有SUV的特性, 在西部地區很受歡迎。 前不久在重慶談了一個單子, 他們要選這個, 主要是看中顏色, 顏色在路上跑比較搶眼,

內飾也很好, 在重慶這些地方特別合適。

去年4月, 在北京車展首次亮相的QamFree發動機技術, 我們在10廣州車展期間舉辦了一個小型試駕會, 試駕效果很好, 這個技術以同樣的排量, 提升車的動力77%, 油耗也會改善, 如果這個技術應用到傳統車上, 能夠產生15%的油耗改善, 是一個革命性的改變。 後來我們在一個雜誌上看到, 它把我們QamFree這個評為全年10大汽車創新技術。

現在觀致的車平均每賣一輛車是賺錢的, 今年的預算和去年相比有很大的提升, 我們成本上做了非常大的努力, 有信心在單車邊際貢獻率實現兩位數。 運營的固定成本包括人頭、管理費用, 過去三年節省了7個億, 在我的之前做了很多努力, 我來了以後6個月, 我們也是在2016年的基礎上,

2017年固定成本又節省了1.3億, 而且這不是簡單的調整人頭, 我們人頭調整7%, 費用降低了22%, 這是管理團隊做出的一個很大的努力, 因為固定的成本越低, 盈利就越多。

還有一個指標, 息稅折舊攤銷利潤, 過去三年改善了10億, 今年的目標是, 淨現金流能夠基本成正, 只要我們銷量能夠維持一個高速增長的速度, 而且我們成本牢牢地控制住, 銷量非常重要, 銷量上升, 在供應商上面材料成本降低, 我覺得息稅攤銷能夠變成正的。 按照美國的會計準則, 它就是一個銷售額毛利, 這個毛利裡體現的是我單車的邊際加上攤銷, 它的攤銷放在車子裡, 看起來是賣的車子多。 觀致的財務狀況、經營狀況, 已經在以每年6個億的速度在改善。

觀致企業想成為一個變革性的企業, 我們更多要儘快做到參與到未來移動出行的企業, 但是傳統車也不會放棄, 所以有了兩栖戰略。 過去兩三年有很多做新能源車的初創型企業出來了, 和這批企業相比, 觀致不一樣的是有傳統車, 通過這麼多年的努力有一個好的造車平臺, 品質很好, 觀致有管理團隊, 研發團隊、研發體系、供應鏈體系, 這些傳統設施很重要, 一旦觀致的銷量能夠達到一定數量, 比如四五萬輛, 現金流能夠打平以後, 我再去做新能源汽車, 傳統汽車不是一個包袱, 新能源車是一個最終的發展方向, 但是市場有多大的量級誰也不知道, 這和中國政府的政策有關係。 目前要把銷量提上去,

兩萬台車子的銷量上到四五萬是一個檻, 一旦實現這個目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助推劑。

當然也有媒體朋友說, 你們乾脆先把傳統車做好, 再去做新能源車, 這個思路也有問題, 新能源車開發和投入也是需要花時間的, 你現在不開始, 等到市場真的起來又晚一步, 所以現在我們反復討論, 兩栖戰略一定要同時走, 當然涉及到一個問題, 有這麼多錢去投資嗎?當然需要很多資金, 我們現在在尋找新的戰略投資者, 一起幫助助推觀致的新能源車, 我想傳遞一個明確的觀點, 觀致的傳統車和新能源車都要做, 傳統車會找一些差異化的點, 做出一個革命性的發動機的技術。

觀致到底要怎麼走, 我們整理出來觀致的1.0和2.0的思路, 觀致1.0是一個比較短期的挑戰,它的目標是要儘量地使觀致進入到一個可以持續發展的軌道,它的經營指標就是運營的現金流一定要為正。觀致的2.0,要使觀致真正變成一個變革性的企業,一個創新的企業,一個持續盈利的獨立企業,觀致1.0主要內容是銷量要上去、成本要控制下來,Q20計畫是在12個月到18個月之內,要把觀致單車成本、製造成本降下20%,這個目標比較大,也有挑戰,但是目前已經取得了很大的進展,沒有損傷到觀致的核心能力。在整車的材料成本,我們從奇瑞購買的發動機,觀致今年開始降10%,還要降,以這個為龍頭,我們一家一家在談,我們選了全球最頂級的供應商簽了獨家協議。

如果現在去跟其他的供應商對標,觀致賣車的量在增加,和奇瑞的量結合起來,全球的供應商也在給奇瑞,把這個量能夠利用起來,還是有杠杆效應的,Q20的計畫,正在路上。今年我們也有一個10%的目標,我覺得能實現。第三個是新產品開發,我們每年要給經銷商一款新車,觀致2.0的第一個新能源車,觀致的策略是引進新的戰略投資者,它會帶來新的增進,和現有的股東資金一起,説明我們加速往前推進,第二個是傳統車,以QamFree為中心,能夠儘早地確認QamFree發動機有技術突破,還有跨界合作開發以及未來移動出行解決方案。

今天和觀致員工去談,他感受到有什麼變化,他可能會說我們是一個創業公司,因為很多觀致高管以及員工,都是大企業過來的,一個相當有管理經驗的經理人,他們在福特通用所接受的洗禮,很多在觀致不適用,也是因為他們操作方式的理念,遇到的一些困難和原因。

第二是少花錢多辦事,這個也是針對觀致以前花錢比較慷慨。第三是充分利用股東資源,這也是觀致非常重要的理念,從以前觀致不想跟奇瑞搭界,現在要積極地和奇瑞合作,兩方面的資源都能用上。我們在這麼短的時間把新車推出,就是因為我們能夠整合利用資源。第四是執行力,觀致車不缺好的想法,能夠把這些好的想法落地,包括怎麼樣去行銷、開發新產品,是需要很強的執行力。

但是觀致要如何開拓網路、提升現有網點的銷售量、改善組織結構是很重要的,其中一個就是品牌梳理,觀致開始針對是中高端,現在我們的共識,這個品牌堅持沒有錯,中高端定位沒有錯,觀致就像爬坡一樣,山頂越來越清晰了,說明觀致的品牌定位沒有錯,觀致的目標人群是誰?目前看來中國80後、90後是我們最重要的目標客戶群,這批人如果認同你的品牌,以後觀致就非常有希望,怎麼樣抓住這批80後、90後的汽車消費者心理,是我們要深入研究和探討的一個問題。如今的80、90後不會刻意的追求品牌,有更多人注重時尚的設計,一些科技的體驗及車給他們帶來生活品質。所以觀致的問題不是價格高低的問題,那些確實認同觀致的品質、品位的人,他不會覺得貴。那些把我和完全自主品牌比較的客戶,他可能覺得我貴。你要解決這個問題不是要去降價,是想辦法說服這些受眾,這個原則觀致會一直堅持。

再回到品牌,最重要的基石就是品質,我們在汽車之家緊湊型SUV新車品質的排名第一,我們內部實際的品質水準比我們的目標還要好。這是汽車之家做的協力廠商調研,他們直接去問現有的觀致車主,每一百台車裡有多少個問題,根據這個推算出來的。2015年,在整個中國品牌中,觀致仍然是第一。

觀致1.0怎麼提升銷量,去年年底我們有115家店,平均每家店賣200輛車,行業平均一個4S店賣500台車,我們的改善空間和機會還是很大的,怎麼樣改變?最重要的是思路的改變,今天的市場要做行銷,要去設計銷售管道。還有區域導向,新增加的店大都是在三四線城市,觀致今天的網點基本上都在二三線城市,我們內部要整合市場行銷、中央行銷和公關,要和經銷商結合起來一起發力,才能將市場做大,做好。觀致在中國的四個銷售大區,每一個銷售大區都配備銷售、網路開發、行銷、售後服務等。 

觀致一直堅持客戶第一的理念,我們從一個潛在的消費者,他不知道這個品牌,到喜愛這個品牌,最後到走到觀致4S店買這個車,整個鏈條我們都會關注和參與,最終達成銷售。我們在觀致定了五個企業層面的指標,第一是對品牌的認知度,我們現在很低,怎麼樣提高潛客的轉化率,怎麼樣降低客戶的投訴率,提高產品的競爭力,下一步怎麼樣用切實有效的措施,把這些指標提上來。我們不會採用降成本來促進銷售的做法,我們要繼續和保持觀致一流的品質,在客戶看的見和摸得著的地方要繼續做的非常好,我們會採用其他的措施來降低成本。

4月份的上海車展會是我們新能源戰略非常重要的一環,我們會推出一個Super EV,我們也是一步一步的,現在開始有輪廓了,裡面會有碳纖維材料的使用。除此之外,它的亮點之一是設計,Super EV採用三門設計,左邊、右邊不對稱。第二,柯尼賽格是瑞典的一個跑車,我們跟它有一些技術上的合作,用了一些閃電系統的技術。 第三,很多概念車看起來非常好看,實際上坐上去不舒服,特別是後排,而Super EV的思路是後排像賓士一樣坐的很舒服。在美國對未來出行願景的競賽中,我們的設計還拿獎了,未來共用車子是一個移動的移居平臺。

記者:替經銷商問一下,現在賣200台車,你是靠什麼讓人家有信心給你開店,這個工作挺難的,你怎麼解決這個事?

劉良博士:觀致的信心和希望在於,汽車產業和中國市場需要觀致這樣的企業。一兩年前沒人相信中國的自主品牌可以打敗合資品牌,但是現在已經出現了自主品牌打敗合資品牌的希望。這一希望的出現就是因為有觀致這樣擁有真正高性能、高品質產品的企業。新一代的消費者有一個專門的定義叫YLE,Young Lifestyle Elite,譯意為“年輕的講究生活方式和品質的精英”,觀致也符合這一消費人群的需求。另外上海車展觀致會亮相一款高顏值、高性能、高品質的超級純電動車,並且能在17年年底上路試駕,未來也會量產銷售,這也是我們面向未來、不斷創新突破的體現和信心所在。我們有潛在的經銷商投資者,我們雙方談,我們建店面的面積有標準,但是要靈活多了,總體投入降下來了,這個對於新一代的經銷商投資者是一個非常好的消息,經銷商盈利性是關鍵,解決盈利性的問題一個是信心,另外我們要幫他去把費用降下來。還有一點是要幫他做行銷、

記者:做一百家店,賓士和捷豹都沒有做到,您只分戰區就能做到嗎?

劉良博士:我們會有一系列包裝措施,第一,現有經銷商體系要怎麼樣去提升它的單店銷售量,我們通過它來擴展二網,將管道下沉到三四線,另外,怎麼樣去動員現有的經銷商投資。第二,怎麼樣通過一些非傳統的途徑,比如通過大資料分析進行集客。作為廠家,我們在做很多工作,我們把集客的資訊最後返回給4S店,提車、成交還是在4S店,有相當一部分,約40%的集客的產生是通過我們提供的。我們有觀致逸雲,去年賣了24000輛車,我們是很清楚這個售出的,有多少是主機廠給的線索,多少是4S店自己找出來的,我們都有資料可以分析,這點是和前幾年賣車很不一樣的地方。第三,處理好廠家和經銷商之間的關係。大區經理不是一個銷售經理,是一個戰區司令,要把團隊整合起來,服務經銷商,和經銷商精誠合作。第四,預計準備要退網的這些店,怎麼樣保持他不退,因為他店都開好了,可能就是資金、人員的問題,我多開15家要多花多少錢,我說服15家留住。

記者:您說要利用奇瑞的整個資源,這個資源也包括經銷商資源?

劉良博士:經銷商資源在投資層面,不是簡單講觀致要和奇瑞並網了,這個想法從一開始就有,包括奇瑞和觀致都有,但是做起來沒那麼簡單。奇瑞壓力也很大,合作在投資層面,比如奇瑞店再設立一個觀致店,單獨的團隊,單獨的展廳是可以的,售後服務我們可以合作,本身我發動機就是它做的,但是前端一定要分開,分開的團隊,他要接受我觀致的品牌培訓,這個是很重要的,我們實際上是有的,有好幾家是這樣做的,但是觀致和奇瑞4S店是不存在的,我們利用這個關係幫觀致投資,是這麼一個概念。

記者:其實廣州車展您也提出了1.0時代,當時沒有系統地講,今天聽完您又做了一個系統的梳理,而且也提到以前的很多事情,是不是意味著對以前觀致全面的否定呢?1.0時代、2.0時代是什麼關係,是一個平行存在的關係,還有財務的問題?

劉良博士:比較簡單回答,1.0和2.0是並行的關係,觀致目前市場發展很快,不可能去先做1.0,完了再去2.0,一定要1.0、2.0同時做,因為這是市場本身的要求。觀致的今天是站在觀致歷史上面的,我們要去反省觀致以前做的事情,做的好繼續發展,做的不好改進。不是說否定,觀致做的品牌定位沒有錯,我越來越確信觀致做的品牌定位很正確,但是在傳播的地方走了很多彎路,還有很多提升空間,比如在建店鋪方面,我覺得起步稍晚了一點,但是不會太晚,只要加速趕上就可以了。比如我們建店標準以前過高,我把標準降下來,這個是在我來以前就做了,更多是吸取教訓、不斷改善、不斷學習的過程,這是企業要成功的關鍵點,不是簡單我要否定歷史,你自己也可以自我否定。不可能否定過去,過去就在那,怎麼樣能夠面對過去發生的事情,哪些做的好去發揚光大,哪些做的不好改進,我現在就是這樣做的。

記者:您剛才談到單車的邊際效益是正,但是我們看財報顯示是虧的,而且是賣的越多虧的越多,這是會計準則的問題,還是核算方法的問題?

劉良博士:核算方法的問題,邊際裡沒有攤銷。

記者:按您說的,有一個Q20,今年已經完成了10%。

劉良博士:今年的預算是10%,其中我有一些大的想法已經實現了,我這個10%不是想的,還是有一些成就的,現在看來4%到5%完成了。

記者:如果完全按照您說的,按照以後的成本降低單車盈利率,要達到現金流為正,這跟銷量有什麼關係?

劉良博士:單車邊際越高,你所需要的銷量就越低,如果實現這個成本以後,肯定越來越低,一直在講,觀致去年銷量是2.4萬多,比2015年增長70%,我們還是要維持這麼一個高速的成長,我更看重的不是賣多少台,這個盈利是動態的,絕對不是一個固定數字,但是說來說去,至少3.5萬到5萬台之間,你中間取一個4萬台,目前來看,現在比以前要更容易實現,因為我的單車成本和固定成本都在往下降,銷量肯定越大越好。我一個月能夠生產3000台以下,我製造成本就能夠有三四千塊錢的差異,拿這個和經銷商說,他們很好理解,我就直接說,這個製造成本,3000台以上和3000以下差幾千塊錢。這方面的影響因素我們弄的很清楚,但是製造成本也要下來,材料成本也要下來,最關鍵銷量也要上去。

記者:剛才您提到我們會用奇瑞股東方的資源,未來增加新的投入以後,您是不是要求必須是汽車企業?或者說其他相關行業有一些相關資源的企業來投資?還是更傾向於單純的財務投資?

劉良博士:現在對觀致感興趣潛在的投資很多,我們要一個一個去看,我們最花錢的地方是新能源車的投入,潛在的投資一定要認可觀致的新能源車戰略,或者是至少要跟我們戰略互補,這裡會有一些考量,我們或者會有預設的要求,我們會以一個開放的態度去接觸。

記者:觀致的定位還會有變化嗎?

劉良博士:觀致目前提出了”獨立•新高”的定位。目前,市場上出現了諸如華為、iwatch、特斯拉、星巴克等稱之為新高端的品牌。新高端這一概念不是以價錢來定位的,而是以它的品質、檔次和生活的格調來決定的。新高端品牌的出現實際上是市場發展的規律,因為市場的發展屬於年輕人,現在的年輕人更傾向于接受新高端的品牌和產品,所以觀致將新高端作為自己的定位和發展方向。

記者:感覺觀致有點高冷,買完之後,我想標榜,但是大家又不認可,雖然你們都說新高端,但是我買完以後覺得這麼小眾,接受不了,這個問題需要很好的解決。

劉良博士:這個問題我們會對傳播做一些研究,以及如何去落地,但是觀致的車主都還是很自豪的。另外,新品牌你要給它一點時間,觀致品牌的定位設計同被消費者認可之間是有差距的,這個是事實,傳播和品牌的投入。行銷的目的就是要去縮短這個差距,這個差距不僅僅是你品牌宣傳的故事怎麼講,還需要花一點時間。 

記者:觀致為什麼不先做好現在的燃油車型,就去開發新能源?這樣的戰略會不會有問題? 

劉良博士:辯證來看,新能源在中國,絕對是一個未來發展的方向。觀致如果想成為新能源車的重要參與者,就不能等到新能源市場發展成熟以後,或者等到汽油車全部做好後再加入這個市場。既然我們走了做汽車這條路,那肯定是要同時進行投入的,因為方向很清晰。我們也有自己的優勢,和很多純做電動車的初創型企業相比,觀致的傳統車一旦達到盈虧點,那麼傳統車業務就會變成觀致推進新能源車戰略一個助推劑,而且是一個非常大的助推劑。所以兩栖戰略絕對是正確的,如果只有一塊業務的話,那新能源市場到底什麼時候能夠起來,國家政府政策到底會發生怎樣的變化,誰也說不上來。所以我覺得觀致兩栖戰略是最合適的,我沒有百年老店做傳統車的包袱,因為很多百年老店,做傳統車很賺錢,他們可能覺得新能源做和不做都無關緊要,所以就可能會有一些戰略上的猶豫,觀致在這方面沒有戰略上的猶豫,這個是我們的優勢。同時,和那些從來沒有做過汽車,卻宣佈要做新能源車的企業相比,觀致是有優勢的,因為觀致已經造了車,整個研發、平臺、團隊、標準、品質、供應商體系,觀致全都有了。從這些方面考慮,觀致就處於一個比較獨特和非常有優勢的地位。

記者:創業公司裡面核心的這些運營方式,可能是創業公司的。您講要引入新的戰略公司,有沒有大公司進來控股,整個股份結構會發生變化嗎?

劉良博士:這個更多是股東層面的事情,觀致兩栖戰略要往前推進,需要引入戰略投資者,而且這個戰略投資者要對觀致的戰略認同,現在對觀致這個戰略比較認同的投資者還是很多。我覺得有這麼多潛在的、感興趣的投資者,說明我們這個戰略有很多人認同。

記者:觀致目前想吸引的是對新能源的投資嗎?

劉良博士:新能源肯定是一個亮點,主要是中國對新能源車引導的力度,肯定是一個機會,新能源車很多,包括Google、互聯網其他的企業,要宣傳做汽車,其實他做一兩年以後發現有很大的問題,做車沒那麼容易,這是一個基本的態勢,咱們要認清楚,互聯網造車,最後還要知道怎麼樣造車,要做新能源車,所有的安全法規都不能打折扣,都要滿足,這方面要積累,供應鏈、研發、生產、品質控制,都是需要很多積累,不是說我從來沒有做過傳統車,一下子要做新能源車,就一馬平川,就能成功。

記者:Super EV是專門為新能源汽車打造的嗎?

劉良博士:對,這完全是從零開始的品牌,一個是它的設計語言絕對是獨特的,第二它大量的使用輕量化材料-碳纖維,第三是它用了柯尼賽格成熟的技術,EV系統,通過和柯尼賽格合作,嫁接到咱們的平臺,這些都是它的亮點,預計能夠在2018年底或者2019年上半年量產。

記者:新車的規劃是什麼?

劉良博士:在上海車展,Super EV會亮相,下半年會有一款小型的SUV出來,比觀致稍微小一點的SUV,面對的是更年輕的消費群體,它的設計會更加動感,今年就上市了,成都車展會亮相,今年下半年開始售出。明年的上半年還有兩款車,一款是緊湊型的轎車,還有在同樣轎車的基礎上的電動車。新能源戰略,我第一個出來的是超跑,第二個出來的是大眾的量產型的,歷程300公里以上的轎車,明年上半年出來,我們的下一步,要從零打造,像特斯拉那樣,專門為純電動車設計的超級平臺,這個平臺我們叫GEV。

記者:未來我們絕大部分的發展核心都在新能源嗎?

劉良博士:在新能源車上,我們分兩步走。第一步就是將現有的傳統燃油車進行電動化。今年年底或是明年年初,就會有這樣的量產車出來。另外,我們的SUV產品需要不斷地拓展,今年也會有一款燃油的新型SUV上市。完整的說,從現在到明年的年初,我們會推出三款車型,除了剛才提到的傳統燃油的SUV外,還有一款轎車,這款轎車既有傳統燃油版本,又有電動車版本。我們現在已經有非常明確的產品計畫,到明年上半年之前,會陸續推出以上三款車型,大家可以期待觀致新產品的上市。

記者:您認為觀致要做的第一步,是年銷售量達到多少?或者說保持怎樣的銷量增長速度?

劉良博士:我現在關注的,首先是維持一個相對高的增長。同時,我更關注現金流,即在實現銷量增長的基礎上,怎麼實現現金流能夠儘快為正。我到任後,在股東的一致支持下,向這方面做轉變。銷量至關重要,但是還必須更關注現金流。同時,一個新的品牌,新的企業,確實需要花一點時間去贏得市場的認可,前期研發的費用也需要好多年才能回來。所以銷量或者盈利都不是目前最重要的問題,現金流才是最重要的。

觀致1.0是一個比較短期的挑戰,它的目標是要儘量地使觀致進入到一個可以持續發展的軌道,它的經營指標就是運營的現金流一定要為正。觀致的2.0,要使觀致真正變成一個變革性的企業,一個創新的企業,一個持續盈利的獨立企業,觀致1.0主要內容是銷量要上去、成本要控制下來,Q20計畫是在12個月到18個月之內,要把觀致單車成本、製造成本降下20%,這個目標比較大,也有挑戰,但是目前已經取得了很大的進展,沒有損傷到觀致的核心能力。在整車的材料成本,我們從奇瑞購買的發動機,觀致今年開始降10%,還要降,以這個為龍頭,我們一家一家在談,我們選了全球最頂級的供應商簽了獨家協議。

如果現在去跟其他的供應商對標,觀致賣車的量在增加,和奇瑞的量結合起來,全球的供應商也在給奇瑞,把這個量能夠利用起來,還是有杠杆效應的,Q20的計畫,正在路上。今年我們也有一個10%的目標,我覺得能實現。第三個是新產品開發,我們每年要給經銷商一款新車,觀致2.0的第一個新能源車,觀致的策略是引進新的戰略投資者,它會帶來新的增進,和現有的股東資金一起,説明我們加速往前推進,第二個是傳統車,以QamFree為中心,能夠儘早地確認QamFree發動機有技術突破,還有跨界合作開發以及未來移動出行解決方案。

今天和觀致員工去談,他感受到有什麼變化,他可能會說我們是一個創業公司,因為很多觀致高管以及員工,都是大企業過來的,一個相當有管理經驗的經理人,他們在福特通用所接受的洗禮,很多在觀致不適用,也是因為他們操作方式的理念,遇到的一些困難和原因。

第二是少花錢多辦事,這個也是針對觀致以前花錢比較慷慨。第三是充分利用股東資源,這也是觀致非常重要的理念,從以前觀致不想跟奇瑞搭界,現在要積極地和奇瑞合作,兩方面的資源都能用上。我們在這麼短的時間把新車推出,就是因為我們能夠整合利用資源。第四是執行力,觀致車不缺好的想法,能夠把這些好的想法落地,包括怎麼樣去行銷、開發新產品,是需要很強的執行力。

但是觀致要如何開拓網路、提升現有網點的銷售量、改善組織結構是很重要的,其中一個就是品牌梳理,觀致開始針對是中高端,現在我們的共識,這個品牌堅持沒有錯,中高端定位沒有錯,觀致就像爬坡一樣,山頂越來越清晰了,說明觀致的品牌定位沒有錯,觀致的目標人群是誰?目前看來中國80後、90後是我們最重要的目標客戶群,這批人如果認同你的品牌,以後觀致就非常有希望,怎麼樣抓住這批80後、90後的汽車消費者心理,是我們要深入研究和探討的一個問題。如今的80、90後不會刻意的追求品牌,有更多人注重時尚的設計,一些科技的體驗及車給他們帶來生活品質。所以觀致的問題不是價格高低的問題,那些確實認同觀致的品質、品位的人,他不會覺得貴。那些把我和完全自主品牌比較的客戶,他可能覺得我貴。你要解決這個問題不是要去降價,是想辦法說服這些受眾,這個原則觀致會一直堅持。

再回到品牌,最重要的基石就是品質,我們在汽車之家緊湊型SUV新車品質的排名第一,我們內部實際的品質水準比我們的目標還要好。這是汽車之家做的協力廠商調研,他們直接去問現有的觀致車主,每一百台車裡有多少個問題,根據這個推算出來的。2015年,在整個中國品牌中,觀致仍然是第一。

觀致1.0怎麼提升銷量,去年年底我們有115家店,平均每家店賣200輛車,行業平均一個4S店賣500台車,我們的改善空間和機會還是很大的,怎麼樣改變?最重要的是思路的改變,今天的市場要做行銷,要去設計銷售管道。還有區域導向,新增加的店大都是在三四線城市,觀致今天的網點基本上都在二三線城市,我們內部要整合市場行銷、中央行銷和公關,要和經銷商結合起來一起發力,才能將市場做大,做好。觀致在中國的四個銷售大區,每一個銷售大區都配備銷售、網路開發、行銷、售後服務等。 

觀致一直堅持客戶第一的理念,我們從一個潛在的消費者,他不知道這個品牌,到喜愛這個品牌,最後到走到觀致4S店買這個車,整個鏈條我們都會關注和參與,最終達成銷售。我們在觀致定了五個企業層面的指標,第一是對品牌的認知度,我們現在很低,怎麼樣提高潛客的轉化率,怎麼樣降低客戶的投訴率,提高產品的競爭力,下一步怎麼樣用切實有效的措施,把這些指標提上來。我們不會採用降成本來促進銷售的做法,我們要繼續和保持觀致一流的品質,在客戶看的見和摸得著的地方要繼續做的非常好,我們會採用其他的措施來降低成本。

4月份的上海車展會是我們新能源戰略非常重要的一環,我們會推出一個Super EV,我們也是一步一步的,現在開始有輪廓了,裡面會有碳纖維材料的使用。除此之外,它的亮點之一是設計,Super EV採用三門設計,左邊、右邊不對稱。第二,柯尼賽格是瑞典的一個跑車,我們跟它有一些技術上的合作,用了一些閃電系統的技術。 第三,很多概念車看起來非常好看,實際上坐上去不舒服,特別是後排,而Super EV的思路是後排像賓士一樣坐的很舒服。在美國對未來出行願景的競賽中,我們的設計還拿獎了,未來共用車子是一個移動的移居平臺。

記者:替經銷商問一下,現在賣200台車,你是靠什麼讓人家有信心給你開店,這個工作挺難的,你怎麼解決這個事?

劉良博士:觀致的信心和希望在於,汽車產業和中國市場需要觀致這樣的企業。一兩年前沒人相信中國的自主品牌可以打敗合資品牌,但是現在已經出現了自主品牌打敗合資品牌的希望。這一希望的出現就是因為有觀致這樣擁有真正高性能、高品質產品的企業。新一代的消費者有一個專門的定義叫YLE,Young Lifestyle Elite,譯意為“年輕的講究生活方式和品質的精英”,觀致也符合這一消費人群的需求。另外上海車展觀致會亮相一款高顏值、高性能、高品質的超級純電動車,並且能在17年年底上路試駕,未來也會量產銷售,這也是我們面向未來、不斷創新突破的體現和信心所在。我們有潛在的經銷商投資者,我們雙方談,我們建店面的面積有標準,但是要靈活多了,總體投入降下來了,這個對於新一代的經銷商投資者是一個非常好的消息,經銷商盈利性是關鍵,解決盈利性的問題一個是信心,另外我們要幫他去把費用降下來。還有一點是要幫他做行銷、

記者:做一百家店,賓士和捷豹都沒有做到,您只分戰區就能做到嗎?

劉良博士:我們會有一系列包裝措施,第一,現有經銷商體系要怎麼樣去提升它的單店銷售量,我們通過它來擴展二網,將管道下沉到三四線,另外,怎麼樣去動員現有的經銷商投資。第二,怎麼樣通過一些非傳統的途徑,比如通過大資料分析進行集客。作為廠家,我們在做很多工作,我們把集客的資訊最後返回給4S店,提車、成交還是在4S店,有相當一部分,約40%的集客的產生是通過我們提供的。我們有觀致逸雲,去年賣了24000輛車,我們是很清楚這個售出的,有多少是主機廠給的線索,多少是4S店自己找出來的,我們都有資料可以分析,這點是和前幾年賣車很不一樣的地方。第三,處理好廠家和經銷商之間的關係。大區經理不是一個銷售經理,是一個戰區司令,要把團隊整合起來,服務經銷商,和經銷商精誠合作。第四,預計準備要退網的這些店,怎麼樣保持他不退,因為他店都開好了,可能就是資金、人員的問題,我多開15家要多花多少錢,我說服15家留住。

記者:您說要利用奇瑞的整個資源,這個資源也包括經銷商資源?

劉良博士:經銷商資源在投資層面,不是簡單講觀致要和奇瑞並網了,這個想法從一開始就有,包括奇瑞和觀致都有,但是做起來沒那麼簡單。奇瑞壓力也很大,合作在投資層面,比如奇瑞店再設立一個觀致店,單獨的團隊,單獨的展廳是可以的,售後服務我們可以合作,本身我發動機就是它做的,但是前端一定要分開,分開的團隊,他要接受我觀致的品牌培訓,這個是很重要的,我們實際上是有的,有好幾家是這樣做的,但是觀致和奇瑞4S店是不存在的,我們利用這個關係幫觀致投資,是這麼一個概念。

記者:其實廣州車展您也提出了1.0時代,當時沒有系統地講,今天聽完您又做了一個系統的梳理,而且也提到以前的很多事情,是不是意味著對以前觀致全面的否定呢?1.0時代、2.0時代是什麼關係,是一個平行存在的關係,還有財務的問題?

劉良博士:比較簡單回答,1.0和2.0是並行的關係,觀致目前市場發展很快,不可能去先做1.0,完了再去2.0,一定要1.0、2.0同時做,因為這是市場本身的要求。觀致的今天是站在觀致歷史上面的,我們要去反省觀致以前做的事情,做的好繼續發展,做的不好改進。不是說否定,觀致做的品牌定位沒有錯,我越來越確信觀致做的品牌定位很正確,但是在傳播的地方走了很多彎路,還有很多提升空間,比如在建店鋪方面,我覺得起步稍晚了一點,但是不會太晚,只要加速趕上就可以了。比如我們建店標準以前過高,我把標準降下來,這個是在我來以前就做了,更多是吸取教訓、不斷改善、不斷學習的過程,這是企業要成功的關鍵點,不是簡單我要否定歷史,你自己也可以自我否定。不可能否定過去,過去就在那,怎麼樣能夠面對過去發生的事情,哪些做的好去發揚光大,哪些做的不好改進,我現在就是這樣做的。

記者:您剛才談到單車的邊際效益是正,但是我們看財報顯示是虧的,而且是賣的越多虧的越多,這是會計準則的問題,還是核算方法的問題?

劉良博士:核算方法的問題,邊際裡沒有攤銷。

記者:按您說的,有一個Q20,今年已經完成了10%。

劉良博士:今年的預算是10%,其中我有一些大的想法已經實現了,我這個10%不是想的,還是有一些成就的,現在看來4%到5%完成了。

記者:如果完全按照您說的,按照以後的成本降低單車盈利率,要達到現金流為正,這跟銷量有什麼關係?

劉良博士:單車邊際越高,你所需要的銷量就越低,如果實現這個成本以後,肯定越來越低,一直在講,觀致去年銷量是2.4萬多,比2015年增長70%,我們還是要維持這麼一個高速的成長,我更看重的不是賣多少台,這個盈利是動態的,絕對不是一個固定數字,但是說來說去,至少3.5萬到5萬台之間,你中間取一個4萬台,目前來看,現在比以前要更容易實現,因為我的單車成本和固定成本都在往下降,銷量肯定越大越好。我一個月能夠生產3000台以下,我製造成本就能夠有三四千塊錢的差異,拿這個和經銷商說,他們很好理解,我就直接說,這個製造成本,3000台以上和3000以下差幾千塊錢。這方面的影響因素我們弄的很清楚,但是製造成本也要下來,材料成本也要下來,最關鍵銷量也要上去。

記者:剛才您提到我們會用奇瑞股東方的資源,未來增加新的投入以後,您是不是要求必須是汽車企業?或者說其他相關行業有一些相關資源的企業來投資?還是更傾向於單純的財務投資?

劉良博士:現在對觀致感興趣潛在的投資很多,我們要一個一個去看,我們最花錢的地方是新能源車的投入,潛在的投資一定要認可觀致的新能源車戰略,或者是至少要跟我們戰略互補,這裡會有一些考量,我們或者會有預設的要求,我們會以一個開放的態度去接觸。

記者:觀致的定位還會有變化嗎?

劉良博士:觀致目前提出了”獨立•新高”的定位。目前,市場上出現了諸如華為、iwatch、特斯拉、星巴克等稱之為新高端的品牌。新高端這一概念不是以價錢來定位的,而是以它的品質、檔次和生活的格調來決定的。新高端品牌的出現實際上是市場發展的規律,因為市場的發展屬於年輕人,現在的年輕人更傾向于接受新高端的品牌和產品,所以觀致將新高端作為自己的定位和發展方向。

記者:感覺觀致有點高冷,買完之後,我想標榜,但是大家又不認可,雖然你們都說新高端,但是我買完以後覺得這麼小眾,接受不了,這個問題需要很好的解決。

劉良博士:這個問題我們會對傳播做一些研究,以及如何去落地,但是觀致的車主都還是很自豪的。另外,新品牌你要給它一點時間,觀致品牌的定位設計同被消費者認可之間是有差距的,這個是事實,傳播和品牌的投入。行銷的目的就是要去縮短這個差距,這個差距不僅僅是你品牌宣傳的故事怎麼講,還需要花一點時間。 

記者:觀致為什麼不先做好現在的燃油車型,就去開發新能源?這樣的戰略會不會有問題? 

劉良博士:辯證來看,新能源在中國,絕對是一個未來發展的方向。觀致如果想成為新能源車的重要參與者,就不能等到新能源市場發展成熟以後,或者等到汽油車全部做好後再加入這個市場。既然我們走了做汽車這條路,那肯定是要同時進行投入的,因為方向很清晰。我們也有自己的優勢,和很多純做電動車的初創型企業相比,觀致的傳統車一旦達到盈虧點,那麼傳統車業務就會變成觀致推進新能源車戰略一個助推劑,而且是一個非常大的助推劑。所以兩栖戰略絕對是正確的,如果只有一塊業務的話,那新能源市場到底什麼時候能夠起來,國家政府政策到底會發生怎樣的變化,誰也說不上來。所以我覺得觀致兩栖戰略是最合適的,我沒有百年老店做傳統車的包袱,因為很多百年老店,做傳統車很賺錢,他們可能覺得新能源做和不做都無關緊要,所以就可能會有一些戰略上的猶豫,觀致在這方面沒有戰略上的猶豫,這個是我們的優勢。同時,和那些從來沒有做過汽車,卻宣佈要做新能源車的企業相比,觀致是有優勢的,因為觀致已經造了車,整個研發、平臺、團隊、標準、品質、供應商體系,觀致全都有了。從這些方面考慮,觀致就處於一個比較獨特和非常有優勢的地位。

記者:創業公司裡面核心的這些運營方式,可能是創業公司的。您講要引入新的戰略公司,有沒有大公司進來控股,整個股份結構會發生變化嗎?

劉良博士:這個更多是股東層面的事情,觀致兩栖戰略要往前推進,需要引入戰略投資者,而且這個戰略投資者要對觀致的戰略認同,現在對觀致這個戰略比較認同的投資者還是很多。我覺得有這麼多潛在的、感興趣的投資者,說明我們這個戰略有很多人認同。

記者:觀致目前想吸引的是對新能源的投資嗎?

劉良博士:新能源肯定是一個亮點,主要是中國對新能源車引導的力度,肯定是一個機會,新能源車很多,包括Google、互聯網其他的企業,要宣傳做汽車,其實他做一兩年以後發現有很大的問題,做車沒那麼容易,這是一個基本的態勢,咱們要認清楚,互聯網造車,最後還要知道怎麼樣造車,要做新能源車,所有的安全法規都不能打折扣,都要滿足,這方面要積累,供應鏈、研發、生產、品質控制,都是需要很多積累,不是說我從來沒有做過傳統車,一下子要做新能源車,就一馬平川,就能成功。

記者:Super EV是專門為新能源汽車打造的嗎?

劉良博士:對,這完全是從零開始的品牌,一個是它的設計語言絕對是獨特的,第二它大量的使用輕量化材料-碳纖維,第三是它用了柯尼賽格成熟的技術,EV系統,通過和柯尼賽格合作,嫁接到咱們的平臺,這些都是它的亮點,預計能夠在2018年底或者2019年上半年量產。

記者:新車的規劃是什麼?

劉良博士:在上海車展,Super EV會亮相,下半年會有一款小型的SUV出來,比觀致稍微小一點的SUV,面對的是更年輕的消費群體,它的設計會更加動感,今年就上市了,成都車展會亮相,今年下半年開始售出。明年的上半年還有兩款車,一款是緊湊型的轎車,還有在同樣轎車的基礎上的電動車。新能源戰略,我第一個出來的是超跑,第二個出來的是大眾的量產型的,歷程300公里以上的轎車,明年上半年出來,我們的下一步,要從零打造,像特斯拉那樣,專門為純電動車設計的超級平臺,這個平臺我們叫GEV。

記者:未來我們絕大部分的發展核心都在新能源嗎?

劉良博士:在新能源車上,我們分兩步走。第一步就是將現有的傳統燃油車進行電動化。今年年底或是明年年初,就會有這樣的量產車出來。另外,我們的SUV產品需要不斷地拓展,今年也會有一款燃油的新型SUV上市。完整的說,從現在到明年的年初,我們會推出三款車型,除了剛才提到的傳統燃油的SUV外,還有一款轎車,這款轎車既有傳統燃油版本,又有電動車版本。我們現在已經有非常明確的產品計畫,到明年上半年之前,會陸續推出以上三款車型,大家可以期待觀致新產品的上市。

記者:您認為觀致要做的第一步,是年銷售量達到多少?或者說保持怎樣的銷量增長速度?

劉良博士:我現在關注的,首先是維持一個相對高的增長。同時,我更關注現金流,即在實現銷量增長的基礎上,怎麼實現現金流能夠儘快為正。我到任後,在股東的一致支持下,向這方面做轉變。銷量至關重要,但是還必須更關注現金流。同時,一個新的品牌,新的企業,確實需要花一點時間去贏得市場的認可,前期研發的費用也需要好多年才能回來。所以銷量或者盈利都不是目前最重要的問題,現金流才是最重要的。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