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遊戲>正文

整個朋友圈都在等蛙回家,“佛系遊戲”為啥這麼火?

文/東方亦落

前段時間, 各類社交網路剛剛經歷“四個野男人(戀與製作人)”的刷屏狂潮, 近日又被一隻小青蛙“席捲”, 這只小青蛙來自近幾日最火的模擬養成遊戲《旅行青蛙》中。 上線僅短短幾天, 就在各大應用商店中名列前茅, 在APP Store免費榜榜首中更是排名第一。

在遊戲中, 玩家照顧一隻會旅行的小青蛙, 需要收割三葉草來兌換小青蛙的食物和裝備。 將小青蛙的行囊準備好, 帶上帳篷、頭巾等, 然後等著青蛙旅行回來即可。 在旅行過程中, 如果玩家繼續為青蛙準備食物, 就能獲得青蛙在旅行途中寄來的明信片, 在青蛙結束旅行回家後還能收到特產和照片, 偶爾還會帶回路上結識的動物朋友。 不過青蛙何時出去何時回家都是隨機的, 而且遊戲中也沒有固定的任務和目標。

按照當下的流行語, 這類遊戲可以被稱為“佛系遊戲”。 《青蛙旅行》是由日本開發商HitPoint Inc製作發行的,

此前該公司發佈過一款名為《貓咪庭院》的遊戲, 性質也和《青蛙旅行》相近。 這類遊戲與當今普遍盛行的遊戲最顯著的差別就是“一切隨緣”, 遊戲操作極為簡單, 玩家不用擔心自己的寵物會餓死, 就算不勤於照顧也不會有什麼問題。 在浮躁的大環境下, 這類“佛系遊戲”也算是別出心裁獨樹一幟了。

何謂“佛系遊戲”, 說明白一些就是“反成功”遊戲。 與之相對應的, 可以稱之為“圈錢遊戲”, 就是我們普遍見到的那種遊戲, 給玩家設定可達到的目標, 利用追求成功和攀比等心態, 讓玩家通過氪金來獲得更多利益。 比如抽卡、打敗其他玩家等, 都可以通過金錢去達成, 之後也可以通過對比和其他人的差距獲得一種自我滿足感。

那麼何謂“佛系遊戲”, 即不打造“成功目標”, 氪不氪金隨意。 沒有目標就無從談“成功”, 更沒有“成功”之後所帶來的瞬間的“膨脹感”。 佛系遊戲真正給用戶提供的, 是一種“牽絆感”, 無需對比, 無需追求成功, 而是在緩慢和隨意中體會到更深層次的幸福感,

讓許多玩家提前體驗到了做父母的感覺。

《青蛙旅行》能夠成功的另一個秘訣在於“距離感”。 沒有讓玩家去操控青蛙的養成、探索、甚至沒讓玩家扮演主角, 而只是讓玩家以旁觀者的身份存在著。 如同媽媽一般的存在, 幫助青蛙打理房間、在青蛙旅行的時候等待, 交互性幾乎沒有, 但卻給玩家提供了更多的想像空間, 這種不可控性反而更加吸引玩家的注意力與情感投入。

沒有曲折劇情, 沒有既定目標, 只是將生活中最日常、最簡單的片段加以整合, 這就是“佛系遊戲”的魅力所在。 這類遊戲的火爆透露出一個道理, 遊戲的核心標準可能並不是“交互”, 也不是“自由度”, 而是優質的理念和用心的製作。 淺顯的表面互動和激烈的競爭在現實社會中已然不缺乏, 現代人真正缺乏的是心靈上的富足和平靜, 而佛系遊戲恰好能夠滿足這一點。

對於遊戲而言, 優良的製作技術固然重要, 但真正瞭解用戶心理, 引發用戶的情感共鳴才是核心。 一款真正優質的遊戲甚至是如同一部好書或優秀電影一樣, 可以讓玩家從中得到慰藉並感悟到一些道理。而類似《青蛙旅行》的佛系遊戲或許將帶動一大波模仿狂潮,不過遊戲真正的精髓卻不是短時間內就能夠學到的。但可以預料的是,佛系遊戲有極大可能在未來一段時間會成為遊戲市場上的下一個熱點。

可以讓玩家從中得到慰藉並感悟到一些道理。而類似《青蛙旅行》的佛系遊戲或許將帶動一大波模仿狂潮,不過遊戲真正的精髓卻不是短時間內就能夠學到的。但可以預料的是,佛系遊戲有極大可能在未來一段時間會成為遊戲市場上的下一個熱點。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