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15項地理規律是高考的重點!

地理是最偏理科的文科, 很多學生抱怨好難, 不知道怎麼學, 不知道從哪裡學起, 今天告訴你們記住這15點地理就可以輕鬆得80分啦!

1.太陽輻射的緯度分佈與季節變化規律

⑴太陽輻射的緯度分佈:

①春分日與秋分日, 太陽輻射由赤道向兩極遞減。 原因:太陽直射赤道, 正午太陽高度由赤道向兩極方向遞減。

②夏至日, 太陽輻射由北回歸線向南北兩側遞減。 原因:太陽直射北回歸線, 正午太陽高度由北回歸線向南北兩側遞減。

③冬至日, 太陽輻射由南回歸線向南北兩側遞減。 原因:太陽直射南回歸線, 正午太陽高度由北回歸線向南北兩側遞減。

⑵太陽輻射的季節變化:

①赤道兩側的低緯度地區, 太陽輻射強, 季節變化小。 原因:正午太陽高度大, 且正午太陽高度和晝夜長短變化小。

②中緯度地區, 當地夏季太陽輻射強, 當地冬季太陽輻射弱。 原因:正午太陽高度變化幅度最大, 晝夜長短變化較大。

③高緯度地區, 太陽輻射少。 原因:晝夜長短變化最大, 太陽高度小。

2.地球公轉速度分佈規律

⑴規律:日地連線單位時間內掃過的面積相等, 因此, 距離太陽越近, 公轉速度越快。

⑵公轉速度變化圖示:

(3)極圈內的晝與夜

①極圈內因為有極晝和極夜現象, 所以晝夜更替的週期並不是每天都是24小時, 緯度越高, 晝夜更替的週期越長, 極點附近為一年。

②由於地球公轉的速度不同, 在遠日點附近較慢、近日點附近較快, 所以北極圈內的極晝日數比南極圈內的極晝日數要多;反之, 南極圈內的極夜日數比北極圈內的極夜日數要多。

(4)南、北半球緯度數相同的地方。 晝夜狀況相反, 時間長短相同。

6.氣壓帶、風帶的分佈和移動規律

⑴分佈規律(北半球):

⑵移動規律(正常年份):

春末(5月)—“副高”位於15°N~20°N—“雨帶”位於華南(南嶺);

夏初(6月)—“副高”西伸至20°N—“雨帶”位於長江中下游地區直至日本;

7-8月—“副高”北進到25°N~30°N—“雨帶”位於華北、東北;

9月-“副高”南移-“雨帶”南移,北方雨季結束。

⑶影響:副高強或弱,會導致“雨帶”推進速度快或慢,引起“北澇南旱”或“南澇北旱”。

8.世界降水分佈規律

(1)大氣環流形勢和降水的時空分佈

不同地區的大氣環流形勢決定降水的分佈。降水按時間分配可分為年雨型、夏雨型、少雨型、冬雨型四種類型。年雨型是全年降水豐沛或降水分配均勻的類型,包括熱帶雨林氣候和溫帶海洋性氣候;夏雨型是夏季降水多的類型,包括熱帶、亞熱帶、溫帶季風氣候和熱帶草原氣候;乾燥型則是全年降水稀少的類型,包括熱帶沙漠氣候、溫帶大陸性氣候和極地氣候;冬雨型是冬季降水多的類型,只包括地中海氣候。它們的分佈與大氣環流形勢的關係,可用下圖形象說明。

相關文章

⑵移動規律(正常年份):

春末(5月)—“副高”位於15°N~20°N—“雨帶”位於華南(南嶺);

夏初(6月)—“副高”西伸至20°N—“雨帶”位於長江中下游地區直至日本;

7-8月—“副高”北進到25°N~30°N—“雨帶”位於華北、東北;

9月-“副高”南移-“雨帶”南移,北方雨季結束。

⑶影響:副高強或弱,會導致“雨帶”推進速度快或慢,引起“北澇南旱”或“南澇北旱”。

8.世界降水分佈規律

(1)大氣環流形勢和降水的時空分佈

不同地區的大氣環流形勢決定降水的分佈。降水按時間分配可分為年雨型、夏雨型、少雨型、冬雨型四種類型。年雨型是全年降水豐沛或降水分配均勻的類型,包括熱帶雨林氣候和溫帶海洋性氣候;夏雨型是夏季降水多的類型,包括熱帶、亞熱帶、溫帶季風氣候和熱帶草原氣候;乾燥型則是全年降水稀少的類型,包括熱帶沙漠氣候、溫帶大陸性氣候和極地氣候;冬雨型是冬季降水多的類型,只包括地中海氣候。它們的分佈與大氣環流形勢的關係,可用下圖形象說明。

相關文章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