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一張報紙與一座城市的故事|劉波:順勢而為的時間賽跑者

【人物小傳】

劉波, 1975年生於萊城區鳳城街道東升村, 先後在東升小學、市實驗小學、市實驗中學、萊蕪一中就讀。 1994年考入上海大學工業自動化專業。

畢業後入職中西藥業股份有限公司, 先後任辦公室主任、總經理助理、公司副總經理。 2015年辭職創業, 現為耀華醫學公益促進會副會長、上海脈芃醫療科技有限公司CEO。

題記

這世界上可怕的不是努力的人, 而是那些已經贏在起跑線上, 反而比你更拼命的人。 也許是機緣巧合, 也許是我本就努力, 我的職業生涯走在了很多人的前面, 但越往前, 越能看到更多人在前面奮力奔跑。 這讓我戰戰兢兢、絲毫不敢懈怠。

和劉波交談, 不到三分鐘, 就會緊迫感大增, 身上不由自主生出些微汗來。

“假如明天你的單位被淘汰了、消失了, 你怎麼辦?”

“假如一個家人生大病了, 需要一筆鉅款又拿不出錢, 你怎麼辦?”

“比我們年輕、比我們有錢、比我們有能力的人都在努力,

甚至比我們還努力, 我們怎麼辦?”

怎麼辦?劉波是這麼辦的, 放棄令人豔羨的職位, 跟著時代的節奏, 去創業、去當CEO!

真有這樣的好事:

他意外撿到一個包, 竟給他帶來了惠及終生的好運。

正如其名, 劉波的人生一直在“起起伏伏”,

這在上學階段就有先兆。 “我上小學時成績特別好, 初中時不是一般地差, 到了高中又出奇地好。 ”

由於成績不錯, 再加上幹過多年班長、學校外聯部部長, 他信心滿滿地報了復旦大學。 結果上海大學給他來了錄取通知書, “還以為是復旦大學呢, 就去了。 ”

報到後, 看到同寢室的兩個山東同學都退學了, 他也萌生了這一想法, 但一想到複讀的刻苦與枯燥, 就猶猶豫豫打了“退堂鼓”, “什麼時候都是世界選擇你, 而不是你選擇世界。 既然來了, 那就順其自然吧。 ”

誰也沒不到, 四年後一個機緣巧合, 讓“世界”又一次選擇了劉波。 1998年5月4日, 正當大家都在忙著找工作時, 他依然在校堅持組織“五四”青年節活動。 “我到街上採購紀念品, 結果竟在路上撿到了一個包,

打開一看, 裡面有一遝現金, 還有支票、手機等。 ”。

“真沒有一點想據為己有的意思。 ”劉波很認真地說。 回到學校, 他立馬上交, 等著失主認領。 結果“奇跡”出現了, 這個包竟是中西藥業財務總監的包, 並一再邀請他到中西藥業工作。 就這樣, 劉波以工業自動化的專業背景破天荒地踏進了醫藥行業。

“因為是上市企業, 大家都挺羡慕的。 ”劉波有些自得地說, “有感謝的因素, 但我感覺他們更看重的是我的人品。 ”

萊蕪一算命先生曾故作高深地說:

“你40歲時很可能要單幹。 ”結果還真蒙准了。

由於“領導叫幹啥咱就幹啥”, 劉波很快得到公司的肯定和讚賞。

工作三年後, 劉波即被提拔為公司辦公室主任, 次年成為總經理助理, 2003年至2007年被委任為幾家子公司的銷售副總經理,

2007年後即成為公司副總經理, 分管銷售工作。 “我沒幹過一天銷售工作, 但卻做了這方面的副總。 ”

火箭式的提拔, 讓劉波在業界聲名鵲起。 正當大家對他有更大期待時, 如日中天的劉波卻讓人大跌眼鏡:2015年8月15日, 他寫了一封辭職信, 離開了!

“那年我正好40歲。 ”劉波感慨道。 而引起他做出如此決定的“導火索”, 竟是一位他的前領導退休後, 退休金僅有6000多元, 這讓劉波“心裡瓦涼瓦涼的, 仿佛看到了20年後的自己”。

這一變故, 讓劉波不禁對家鄉的算命先生“佩服”起來。 當年將要大學畢業時, 有點迷茫地他看到萊城街邊一個算命先生, 就抱著試試看的態度算了一卦。 老頭先吹了一通“貴人相助”、“前途沒問題”之類後, 看劉波有點狐疑,又適時地潑了點冷水,“你40歲時很可能要單幹。”

“還真讓他蒙准了!”劉波笑道。辭職後,他依託多年來在醫藥界積攢的多種資源,很快打造出了具有全國影響力的醫生集團以及醫療集團、互聯網醫院。

“醫生集團是由醫生共同入股的形式組建的,目前在5個地級市註冊成立。醫療集團主要是與地方合作,並購託管當地醫院。”劉波介紹說,“我的目標就是打造全國性的連鎖醫院和互聯網醫聯體。”

“國家讓買房我就買房,讓生二孩我就生二孩,

讓創業我就創業。人要想成功,必須順勢而為。”

遠在上海的劉波,只要有機會回報社會,總是最先想到家鄉。

2016年,劉波成為耀華醫學公益促進會負責全國運營的副會長,當年8月份就組織了北京、上海26位醫學專家回到萊蕪,為家鄉人民義診。

耀華醫學公益促進會是在國家相關部門合法登記的社會團體法人機構,會員由北京、上海、廣州等醫療發達地區著名三甲醫院中最優秀學科的中青年骨幹專家作為志願者組成。

“每月我們都會選擇一個地級市做義診,為國家實施《健康中國戰略》打前鋒、探新路。”事實上,劉波創建的每一個項目及其發展方向無不出自於這一國家戰略,“這決定著我們能走多遠。”

你不變,時代就會讓你變。這是劉波的信條,同時他也希望以自己的變化帶動更多人去變。通過他搭建的平臺,100多位全國知名醫生已經參與進來,開展了健康管理服務、遠端健康教育、遠端專家會診、綠色互助轉診。“運用互聯網技術,我讓醫生流動起來,不僅解放了他們自己,也為解決‘看病難看病貴’提供了一條路徑。”

如今,劉波每天都制定工作計畫,包括第二天跑步、洗澡的時間都清清楚楚,然後晚上檢查完成情況。“幾十年後翻一翻,就能知道自己在年輕時幹了什麼,這樣才不會有遺憾。”劉波說。

掃一掃,看劉波的創業之路

記者:李玉亮

看劉波有點狐疑,又適時地潑了點冷水,“你40歲時很可能要單幹。”

“還真讓他蒙准了!”劉波笑道。辭職後,他依託多年來在醫藥界積攢的多種資源,很快打造出了具有全國影響力的醫生集團以及醫療集團、互聯網醫院。

“醫生集團是由醫生共同入股的形式組建的,目前在5個地級市註冊成立。醫療集團主要是與地方合作,並購託管當地醫院。”劉波介紹說,“我的目標就是打造全國性的連鎖醫院和互聯網醫聯體。”

“國家讓買房我就買房,讓生二孩我就生二孩,

讓創業我就創業。人要想成功,必須順勢而為。”

遠在上海的劉波,只要有機會回報社會,總是最先想到家鄉。

2016年,劉波成為耀華醫學公益促進會負責全國運營的副會長,當年8月份就組織了北京、上海26位醫學專家回到萊蕪,為家鄉人民義診。

耀華醫學公益促進會是在國家相關部門合法登記的社會團體法人機構,會員由北京、上海、廣州等醫療發達地區著名三甲醫院中最優秀學科的中青年骨幹專家作為志願者組成。

“每月我們都會選擇一個地級市做義診,為國家實施《健康中國戰略》打前鋒、探新路。”事實上,劉波創建的每一個項目及其發展方向無不出自於這一國家戰略,“這決定著我們能走多遠。”

你不變,時代就會讓你變。這是劉波的信條,同時他也希望以自己的變化帶動更多人去變。通過他搭建的平臺,100多位全國知名醫生已經參與進來,開展了健康管理服務、遠端健康教育、遠端專家會診、綠色互助轉診。“運用互聯網技術,我讓醫生流動起來,不僅解放了他們自己,也為解決‘看病難看病貴’提供了一條路徑。”

如今,劉波每天都制定工作計畫,包括第二天跑步、洗澡的時間都清清楚楚,然後晚上檢查完成情況。“幾十年後翻一翻,就能知道自己在年輕時幹了什麼,這樣才不會有遺憾。”劉波說。

掃一掃,看劉波的創業之路

記者:李玉亮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