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恭喜!玉溪1名鄉村教師,馬雲獎勵10萬!獲獎事蹟令人動容

“你打開那扇窗, 讓我看見遠方……” 海南三亞, 夜風溫潤, 馬雲拿著獎狀、錦旗、英雄帶和鄉村老師們寫給他的信, 紅著眼睛, 可偏偏笑得像個孩子。

“心有光芒, 必有遠芳”, 1月21日晚, 2017馬雲鄉村教師獎年度頒獎典禮在海南三亞舉行。

這是第三屆的馬雲鄉村教師獎頒獎典禮, 又有100名鄉村教師獲此殊榮——他們除了可以得到每人10萬元的現金資助, 還有3年的專業發展支持。 教育脫貧, 馬雲和他的小夥伴們說了三年, 也堅持做了三年。

其中, 雲南有5名優秀教師獲, 玉溪市紅塔區梁王壩小學的黃金鳳老師得此殊榮。 一起來看一下這5位優秀教師的介紹。

雲南5位獲獎教師1黃金鳳

玉溪市紅塔區梁王壩小學

2郭春才

楚雄市紫溪鎮民族小學

3浦紹錦

曲靖市宣威市樂豐鄉第一中學

4王蕊

普洱市景東彝族自治縣文井鎮中學

5包春雷

紅河州個舊市保和鄉冷墩小學

作為玉溪的老師,

我們來重點介紹一下她, 以下來自黃老師的自述。

我叫黃金鳳 , 女, 1980年出生, 本科學歷, 2004年8月從保山師範高等專科學校畢業後, 分配在山區學校雲南省玉溪市紅塔區高倉龍樹小學從事教育教學工作, 在山區工作8年,2012年調到梁王壩小學任教,至今從事教育教學工作已經13年了。

自2004年踏上三尺講臺,面對著一雙雙渴望求知的眼睛,我便深知自己的責任和使命。於是我不斷加強師德修養,完善自己的人格,增強自身各方面的素質,盡可能用美好的人生理想和信念去啟迪學生,用純潔的品行去感染學生,用美好的心靈去塑造學生,用高尚的師德去影響學生。在工作中我兢兢業業,履職二級這幾年,我從未因事因病遲到、早退或請假。

在思想上,我依法執教,遵循黨的教育方針,本著“教好功課,愛護學生,以身作則”的思想,熱愛黨的教育事業,服從工作安排,時刻把本職工作放在第一位,積極投身於社會主義教育事業之中,用愛心哺育著一代代新人。山區教育是辛苦和繁雜的,但是看著孩子們在我的悉心呵護下健康快樂的一天天成長,我的心裡甭提有多開心啦!自從我來到這座大山裡的學校,就與大山裡的孩子結下了不解之緣,在這片熱土上傾注了自己的心血,奉獻了自己的青春。

當初青澀、懵懂的小姑娘,如今快步入不惑之年,無悔的青春,留下的是深深的足跡和美好的回憶。山區教師要面對一個個背井離鄉的活生生的學生,他們渴望成長,但他們也個性各異,作為一名和學生朝夕相處的教師, 我深深的體會到:為孩子創造一個充滿文明、祥和、讚美和友誼的氛圍,學生心靈的苗圃就會陽光明媚,春色滿園,學生個性的幼苗就會一派生機,茁壯成長。“沒有最好,只有更好”,這些付出僅僅是自己小小的起點,在科學技術高速發展的今天,我將不懈努力,再接再厲,爭取能夠培養出更多適應社會發展的創新型人才。讓自己無愧於“靈魂的工程師”這個光榮的稱號。

本屆“馬雲鄉村教師獎”自去年2月啟動,馬雲公益基金會聯合全國範圍內31家合作媒體,在全國範圍內展開評選。經過申報、初篩、媒體實地走訪、初評、公示等環節,從4899名註冊申報人中層層挑選出這100位獲獎教師。最終,雲南浦紹錦、王蕊、黃金鳳、郭春才、包春雷5位教師獲獎,他們每人獲得10萬元資金資助,包括現金和專業發展培訓,現金分3年發放。

農村兒童長途跋涉去上學的新聞常常見諸報端,而魯甸的“冰花男孩”王福滿便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引起了馬雲的關注。但這並不是特例,相關調查顯示,農村小學生平均單程上學距離為5.4公里,而農村初中生平均單程上學距離為17.5公里,很多農村學生每天上學往返要用去4~5個小時。

“週五用校車將孩子們送回家,週一早上再從村口把孩子送到學校;農村裡的婦女通過培訓成為生活管理員,照顧孩子們生活;學校規模大了,有幾百個學生,教師也有積極性。”馬雲描述著鄉村並校和完善寄宿制學校的設想,“在歐美,寄宿制很成熟,我們完全可以把經驗帶進來。貧困鄉村裡100人以下的小規模學校應該並掉。”

“我們今天做這個事情是希望配合政府,真正影響幾百萬農村孩子的教育。只有農村教育強了,教育才會強。”馬雲說。

馬雲在現場向企業家們倡議道:“鼓勵大家為家鄉服務,推動並校計畫,參與校舍建設、校車捐助,馬雲基金會負責做標準、監督、落實,每年向公眾彙報。”

他們年輕時候就投身於鄉村教育事業

選擇鄉村,服務鄉村

多少個日日夜夜他們無眠

多少回風風雨雨他們闖過

把知識留下來

把精彩送別人

讓我們一起為鄉村教師打call!

編輯:牙膏君 綜合馬雲公益基金會、學生新報整合

自2004年踏上三尺講臺,面對著一雙雙渴望求知的眼睛,我便深知自己的責任和使命。於是我不斷加強師德修養,完善自己的人格,增強自身各方面的素質,盡可能用美好的人生理想和信念去啟迪學生,用純潔的品行去感染學生,用美好的心靈去塑造學生,用高尚的師德去影響學生。在工作中我兢兢業業,履職二級這幾年,我從未因事因病遲到、早退或請假。

在思想上,我依法執教,遵循黨的教育方針,本著“教好功課,愛護學生,以身作則”的思想,熱愛黨的教育事業,服從工作安排,時刻把本職工作放在第一位,積極投身於社會主義教育事業之中,用愛心哺育著一代代新人。山區教育是辛苦和繁雜的,但是看著孩子們在我的悉心呵護下健康快樂的一天天成長,我的心裡甭提有多開心啦!自從我來到這座大山裡的學校,就與大山裡的孩子結下了不解之緣,在這片熱土上傾注了自己的心血,奉獻了自己的青春。

當初青澀、懵懂的小姑娘,如今快步入不惑之年,無悔的青春,留下的是深深的足跡和美好的回憶。山區教師要面對一個個背井離鄉的活生生的學生,他們渴望成長,但他們也個性各異,作為一名和學生朝夕相處的教師, 我深深的體會到:為孩子創造一個充滿文明、祥和、讚美和友誼的氛圍,學生心靈的苗圃就會陽光明媚,春色滿園,學生個性的幼苗就會一派生機,茁壯成長。“沒有最好,只有更好”,這些付出僅僅是自己小小的起點,在科學技術高速發展的今天,我將不懈努力,再接再厲,爭取能夠培養出更多適應社會發展的創新型人才。讓自己無愧於“靈魂的工程師”這個光榮的稱號。

本屆“馬雲鄉村教師獎”自去年2月啟動,馬雲公益基金會聯合全國範圍內31家合作媒體,在全國範圍內展開評選。經過申報、初篩、媒體實地走訪、初評、公示等環節,從4899名註冊申報人中層層挑選出這100位獲獎教師。最終,雲南浦紹錦、王蕊、黃金鳳、郭春才、包春雷5位教師獲獎,他們每人獲得10萬元資金資助,包括現金和專業發展培訓,現金分3年發放。

農村兒童長途跋涉去上學的新聞常常見諸報端,而魯甸的“冰花男孩”王福滿便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引起了馬雲的關注。但這並不是特例,相關調查顯示,農村小學生平均單程上學距離為5.4公里,而農村初中生平均單程上學距離為17.5公里,很多農村學生每天上學往返要用去4~5個小時。

“週五用校車將孩子們送回家,週一早上再從村口把孩子送到學校;農村裡的婦女通過培訓成為生活管理員,照顧孩子們生活;學校規模大了,有幾百個學生,教師也有積極性。”馬雲描述著鄉村並校和完善寄宿制學校的設想,“在歐美,寄宿制很成熟,我們完全可以把經驗帶進來。貧困鄉村裡100人以下的小規模學校應該並掉。”

“我們今天做這個事情是希望配合政府,真正影響幾百萬農村孩子的教育。只有農村教育強了,教育才會強。”馬雲說。

馬雲在現場向企業家們倡議道:“鼓勵大家為家鄉服務,推動並校計畫,參與校舍建設、校車捐助,馬雲基金會負責做標準、監督、落實,每年向公眾彙報。”

他們年輕時候就投身於鄉村教育事業

選擇鄉村,服務鄉村

多少個日日夜夜他們無眠

多少回風風雨雨他們闖過

把知識留下來

把精彩送別人

讓我們一起為鄉村教師打call!

編輯:牙膏君 綜合馬雲公益基金會、學生新報整合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