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橫圖丨顏值一路飆升,甘孜的秘訣就在這裡!

康巴傳媒

“良好的生態環境, 是甘孜的資源優勢;始終堅定不移地保護生態, 是甘孜的立州之本”。

過去一年, 州委、州政府基於這一科學判斷, 經過一年的努力, 我州“山頂戴帽子、山腰掙票子、山腳飽肚子”的立體生態格局進一步夯實, 一個綠色發展的甘孜範本正在被繪就。

■以扎實抓牢中央、省環保督察回饋問題整改為契機, 以全面推行“河長制”和積極建立“湖長制”為突破口, 以大力實施“山植樹、路種花、河變湖長2528名, 同時, 還依規定實現了河長巡河常態化。

據介紹, 全州河長制基本建立, 並通過了省級驗收。

目前, 我州“河湖體系、組織體系、推進體系、制度體系、保障體系”已全面建立, 基本實現了“ 河流管理制度化、專項整治網格化、綜合治水一體化”。 隨著大量“河長”的產生, 我州組織或個人破壞、污染河流環境的情況得到了有效遏制。

舉措三

全力進行“綠化全州”。 去年8月, 記者隨“廣東媒體文化甘孜行”採訪團到稻城縣採訪, 快要到達金珠鎮時, 同行的一名工作人員說:“這幾天, 入城道路兩旁的格桑花應該開得正豔, 你們千萬不要錯過美景哦。 ”果然, 很快我們就駛上了一段被鮮花簇擁的公路——無數花朵組成的花帶在公路兩旁迎風舞動, 好似迎接四方來客的禮兵。

去年10月, 記者前往色達縣出差, 車剛駛上色年路, 一抹綠意使人眼前一亮,

一棵棵雲杉樹沿著寬闊筆直的大道一字排開, 一眼望不到頭。 兩列綠樹成行, 綠意盎然獨成一景。 一位曾在色達縣工作的同行者不禁感歎, “沒想到色達這麼高的地方, 植樹工作也是有聲有色;昔日的‘風沙邊陲之地’要成為‘常青高原明珠’了!”

記者的兩次採訪經歷, 都是去年我州全力推進“綠化全州”工程的縮影。

去年, 我州以“大規模綠化全川·甘孜行動”為統領, 緊扣建設“山頂戴帽子、山腰掙票子、山腳飽肚子”的立體生態格局, 先後投資23.8億元開展和持續推進“山植樹、路種花、河變湖違章建築物的拆除工作, 累計拆除1187處違法違規建(構)築物。

舉措二

著力提升城市風貌。 “前段時間, 康定街上到處搭起了鋼架, 掛起了安全網, 當時還抱怨過不便,

但隨著鋼架、安全網的撤離, 一幢幢建築都穿上了統一、整潔、特色的‘衣裳’, 再加上街道乾淨、車輛有序停放等, 情歌之城越來越美了。 ”記者日前在康定街頭採訪時, 市民周峰這樣告訴記者。

高峰描述的事件正是康定市城市風貌改造升級工程。 去年, 康定市共完成老城區36棟大樓、約4.3萬平方米的立面改造和G318沿線折多塘至兩岔路村117棟農房、約3.1萬平方米立面改造, 投入1200萬元完成了“爐巷”“四態合一”示範街區打造。

去年, 在州城鄉規劃委員會的統一領導下, 我州各縣相繼啟動了城市風貌改造工程。 稻城、雅江、道孚、新龍、德格、理塘等縣都在去年實現了城市風貌大提升。

舉措三

積極推動村鎮建設。 陽光下, 潔白的藏房璀璨奪目;每一棟藏房的旁邊,

總有一片果園, 果園裡, 又大又紅的蘋果閃著誘人的光澤;與果園相連的, 是一條條石板路, 路旁流淌著清澈的溪水, ;路邊立著筆直的太陽能路燈;悠閒的當地群眾總會主動向外來的遊客問好, 或者請遊客嘗一些自家的核桃……這是去年10月, 記者在鄉城縣青德鎮仲德村看到的場景。

去年11月, “2017年四川十大幸福美麗新村”名單出爐, 我州仲德村名列其間。 今年1月16日, 省委、省政府公開命名2000個2017年度省級“四好村”, 我州51個行政村榜上有名。

全省“十大幸福美麗新村”名單出爐和省級“四好村”的產生, 是去年我州大力推動村鎮建設取得成效的一個縮影。 去年, 我州先後投資40億元、實施525個專案強力打造提升“9+2”“魅力縣城”和95個“風情小鎮”、183個“美麗村寨”,

共建成國家級特色小鎮1個、省級文明縣城3個、衛生縣城2個、幸福美麗新村414個。

03

發展特色產業, 釋放資源優勢

☟☟☟

“生態文明戰略”和“城鄉提升戰略”的實施, 既為我州長遠發展築牢了根基, 又為我州加快發展創造了環境, 讓我州的生態資源優勢充分轉變為了產業優勢, 並釋出了巨大的綜合效益。

突出表現一:全域旅遊突破發展

“鄧老闆才能幹哦, 自己賺發了, 還給大家帶來了好處。 ”去年年底, 記者在瀘定縣杵坭鄉採訪, 當地村民吳全清高興地告訴記者。 他口中的鄧老闆便是該鄉“板板橋”農家樂的負責人鄧安美。

鄧安美告訴記者, 她是漢源人, 當初嫁到杵坭時, 全家人都不同意, 因為當時的杵坭還是一個“鳥不下蛋”的地方, 就如當地民歌裡唱的:“十年之前杵坭壩,真是窮旮旯,房前屋後石渣渣,家家戶戶篾笆笆,羊腸小徑難行走,有病有痛無錢花……”為了生計,她和丈夫王安強在家種過地,到內地打過工,但是一家人始終生活在溫飽線上。去年年初,她看重當地旅遊業的蓬勃發展和政府實施的一系列創業幫扶政策,通過土地流轉和貸款籌資,開了“板板橋農家樂”。現在,“板板橋農家樂”有300人的接待能力,主打休閒度假和農家蔬菜、特色水果採摘體驗。所用的食材大多都是從當地村民手裡採購,需求大的時候,每個月能給當地村民創造一萬多元的賣菜收入。除了主廚,其他的服務員都是在鄉上聘用的,固定的有四五個,每人月工資兩千,忙碌時還會請臨時工。當記者詢問經營利潤時,她笑著說:“這是商業機密,不過我幹一個月肯定當你幹幾個月。”

去年5月,道孚墨石公園正式以4A景區的身份運營,該縣八美鎮中谷村村民澤翁把自家一棟300平方米的藏房租給眾奧公司打造成民俗主題酒店,按照協定租期為20年,租金每年增加6000元,去年他已獲得了12000元的租金。在雅江縣香格宗村,村民阿志瑪憑著自家經營的“阿志瑪青年旅社”,去年已經獲得20多萬元的收益。在稻城縣香格里拉鎮仁村,去年旅遊旺季時多吉為遊客牽馬,掙了兩萬多元,另外他家的房子租給外地老闆開酒店又有20萬元的租金收入。

鄧安美、澤翁、多吉等人之所以獲得豐厚收入,主要得益於去年我州“全域旅遊”的突破發展。去年,我州立足資源優勢,抓住城鄉環境大幅改善的機遇,全力發展“全域旅遊”。全年共接待遊客1668萬人次,實現旅遊收入166億元,甘孜成為了全國熱度最高的全域旅遊目的地之一。

突出表現二:農牧產業加快發展

去年5月,我州道孚縣鮮水鎮孜龍村藏香豬養殖基地飼養出的藏香豬肉被端上“一帶一路”高峰論壇德國商務宴請晚宴。

去年9月,記者在甘孜縣拖壩村採訪時聽到了一件新鮮事:村民們不僅勞動場地從曠野搬到大棚,而且所種的農作物也從過去傳統的農作物青稞、馬鈴薯,變成了花卉、草莓、番茄等從沒栽種過的新品種。原來,該村正全力打造一個集觀光、休閒、旅遊、農業產業為一體的藏式風情農莊——孔薩農莊。

記者在爐霍縣斯木鎮吉絨村和若海村看到,150多個冬暖式蔬菜大棚裡,青椒、茄子、絲瓜等十多種果蔬長勢喜人。而雅江縣紅龍鎮措柯二村,則將合作社的20頭犛牛賣到了雅安,為全村戶均增加了500多元的分紅收入。

去年,我州在全力保護生態環境的大前提下,發揮自然條件和地理區位優勢,按照“一圈一帶一走廊”現代農牧業區域佈局,以建設三個“脫貧奔康100公里現代農業產業示範帶”,打造百萬畝特色農牧業產業基地和百萬畝特色林果業基地為抓手,加快發展特色農牧產業。全年共引進培育涉農企業142戶、發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6796個、建成特色農林產業基地167萬畝、登記認證“三品一標”農特產品175個,首次實現蔬菜供港直銷。

往期精彩回顧

本期責編:肖宵 白馬 編輯:李婭妮 余秋林 澤措

就如當地民歌裡唱的:“十年之前杵坭壩,真是窮旮旯,房前屋後石渣渣,家家戶戶篾笆笆,羊腸小徑難行走,有病有痛無錢花……”為了生計,她和丈夫王安強在家種過地,到內地打過工,但是一家人始終生活在溫飽線上。去年年初,她看重當地旅遊業的蓬勃發展和政府實施的一系列創業幫扶政策,通過土地流轉和貸款籌資,開了“板板橋農家樂”。現在,“板板橋農家樂”有300人的接待能力,主打休閒度假和農家蔬菜、特色水果採摘體驗。所用的食材大多都是從當地村民手裡採購,需求大的時候,每個月能給當地村民創造一萬多元的賣菜收入。除了主廚,其他的服務員都是在鄉上聘用的,固定的有四五個,每人月工資兩千,忙碌時還會請臨時工。當記者詢問經營利潤時,她笑著說:“這是商業機密,不過我幹一個月肯定當你幹幾個月。”

去年5月,道孚墨石公園正式以4A景區的身份運營,該縣八美鎮中谷村村民澤翁把自家一棟300平方米的藏房租給眾奧公司打造成民俗主題酒店,按照協定租期為20年,租金每年增加6000元,去年他已獲得了12000元的租金。在雅江縣香格宗村,村民阿志瑪憑著自家經營的“阿志瑪青年旅社”,去年已經獲得20多萬元的收益。在稻城縣香格里拉鎮仁村,去年旅遊旺季時多吉為遊客牽馬,掙了兩萬多元,另外他家的房子租給外地老闆開酒店又有20萬元的租金收入。

鄧安美、澤翁、多吉等人之所以獲得豐厚收入,主要得益於去年我州“全域旅遊”的突破發展。去年,我州立足資源優勢,抓住城鄉環境大幅改善的機遇,全力發展“全域旅遊”。全年共接待遊客1668萬人次,實現旅遊收入166億元,甘孜成為了全國熱度最高的全域旅遊目的地之一。

突出表現二:農牧產業加快發展

去年5月,我州道孚縣鮮水鎮孜龍村藏香豬養殖基地飼養出的藏香豬肉被端上“一帶一路”高峰論壇德國商務宴請晚宴。

去年9月,記者在甘孜縣拖壩村採訪時聽到了一件新鮮事:村民們不僅勞動場地從曠野搬到大棚,而且所種的農作物也從過去傳統的農作物青稞、馬鈴薯,變成了花卉、草莓、番茄等從沒栽種過的新品種。原來,該村正全力打造一個集觀光、休閒、旅遊、農業產業為一體的藏式風情農莊——孔薩農莊。

記者在爐霍縣斯木鎮吉絨村和若海村看到,150多個冬暖式蔬菜大棚裡,青椒、茄子、絲瓜等十多種果蔬長勢喜人。而雅江縣紅龍鎮措柯二村,則將合作社的20頭犛牛賣到了雅安,為全村戶均增加了500多元的分紅收入。

去年,我州在全力保護生態環境的大前提下,發揮自然條件和地理區位優勢,按照“一圈一帶一走廊”現代農牧業區域佈局,以建設三個“脫貧奔康100公里現代農業產業示範帶”,打造百萬畝特色農牧業產業基地和百萬畝特色林果業基地為抓手,加快發展特色農牧產業。全年共引進培育涉農企業142戶、發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6796個、建成特色農林產業基地167萬畝、登記認證“三品一標”農特產品175個,首次實現蔬菜供港直銷。

往期精彩回顧

本期責編:肖宵 白馬 編輯:李婭妮 余秋林 澤措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