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第一書記上講堂”進院壩進農家

心與心的交流 面對面的溝通

初春二月, 細雨靡靡, 連續幾天的小雨, 沿塘河水已變得有些渾濁。 走在沿塘(村民組名)泥濘的小路上,

微風吹來卻也感到幾許冰涼。 河邊柳樹的枝條, 伴隨著春風的腳步輕輕飄動。 此時此景, 不禁使人想起唐代詩人賀知章的《詠柳》:“碧玉妝成一樹高, 萬條垂下綠絲絛。 不知細葉誰栽出, 二月春風似剪刀。 ”

春天來了, 也預示著農民們播種的季節已經來臨。 此時, 正安縣安場鎮前進村“第一書記”楊毅的心情卻是無比沉重。 今年, 前進村作為貧困村要出列, 但仍有32戶建檔立卡貧困戶需要通過產業發展等方式實現脫貧, 時間緊, 任務重。 能不能使這些貧困戶如期脫貧, 作為“第一書記”, 楊毅知道自己肩上的擔子十分沉重。 基於此, 也為了認真貫徹落實好《貴州省委、省政府發出2017年脫貧攻堅春季攻勢行動令》精神, 實現扶真貧、真扶貧,

他於3月13日下午帶領前進村村支兩委幹部到沿塘、中心兩個村民組召開了兩場別開生面的群眾會, 與村民們進行了心與心的交流, 面對面的溝通, 與村民們共想脫貧致富之策, 共謀產業發展之路。

兩個村民組相距甚遠, 村民們不可能聚在一起來開會,

只能分兩次進行:一個組的群眾會安排在下午, 而另一個組的群眾會只能安排在晚上。

下午兩點三十分, 在沿塘組組長張廣民家的院子裡, 5名村幹部與40多位村民圍坐在一起, 就“脫貧攻堅”這一核心問題進行互動交流。 按照事前的準備, 首先是“第一書記上講堂”, 作第六場宣講, 內容主要是宣講黨的路線、方針、政策。 宣講會上, 楊毅把黨的路線、方針、政策, 特別是精准扶貧政策, 用通俗易懂的話語, 並結合近期發生在身邊的一個個生動事例向參加會議的村民作了精闢地講解。 他強調, 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明確提出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實現我國現行標準下農村人口全部脫貧;十八屆六中全會正式確立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

明確了習近平總書記的核心地位。 這是我們党和國家的根本利益所在, 是堅持和加強党的領導的根本保證。 我們要全面把握和深刻領會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精准扶貧戰略思想, 扎實推進正安縣脫貧攻堅工作, 按照縣委、政府的決策部署, 全力打好“產業扶貧”“易地扶貧搬遷”“基礎設施建設”三大攻堅戰, 全面實現“一戶一產業”、農村安全飲水保障、農村住房安全保障、教育扶助保障、醫療救助保障、民政貧困兜底保障、“交通、供電、通信等基礎設施提升”七個全覆蓋。

楊毅還結合遵義市貫徹落實“貴州綠色農產品風行天下行動”以及脫貧攻堅“春季攻勢”等工作要求, 向與會村民講授了中央、省委和市委、縣委的扶貧措施以及支農惠農政策、產業扶貧、綠色產業發展、農村社會事業發展、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等內容。

楊毅的宣講, 博得了現場的一片喝彩聲。

村幹部分別就村裡的計劃生育工作、安全維穩工作、兩保工作、脫貧攻堅工作進行了安排, 並就精准扶貧方面大家容易模糊的事項進行了詳細講解。 還對村民們提出的人畜飲水、通組公路建設、精准扶貧進入與退出等問題進行了現場答疑。

村民馮世明是原來的村民組組長,對組裡的公益事業十分熱心。他認為,沿塘組目前急需解決的問題主要有二:一是人畜飲水;二是通組公路建設。人畜飲水工程從去年開始就已經在建,但村民們至今都沒有喝到自來水,意見很大;通組公路已經修到至沿塘一公里處,目前卻已停止施工,給村民生活帶來了極大不便,希望村委會儘快協調解決;村民馮佑美認為,產業發展也只有建立在基礎設施建設完備的前提下,如果公路都不通,運輸都存在困難,談何產業發展?

還有村民反映,家裡房屋由於受自然災害影響,已快倒塌,希望村裡提供幫助。

對於村民們提出的這些問題,村委會幹部都一一進行了解答,並承諾儘快協調解決。

三個小時以後,第一場群眾會在群眾的一片叫好聲中拉下帷幕。

下午六點,村委會5名幹部來到中心組組長鄭治林家裡,匆匆吃過晚飯,便急忙召集早已等待多時的50多位村民進入屋內進行座談。這既是當天的第二場群眾會,也是村“第一書記”楊毅所作的“第一書記上講堂”宣講活動的第七場宣講。按照慣例,會議由村黨支部書記陳飛同志主持,“第一書記”楊毅首先作黨的政策宣講,宣講的內容也大體與下午在沿塘組宣講的相同。

中心組群眾會增加了一項內容,就是有關村集體經濟發展事項。村委主任唐玉林詳細介紹了村裡準備發展村集體經濟的計畫,動員大家積極以資金入股、田土入股、技術入股的方式參加進來。

由於中心組已經在去年年底通了公路,發展產業相當有利。但多數村民的思想還不開化,以稻穀種植、玉米種植為主的想法還根深蒂固,還沒有發展其他產業的意識,要靠村支兩委幹部的正確引導。但一些在外打工多年的村民也開始有了自己的想法。村民馮道江就在會場上提出了養殖生豬的想法,希望得到村委會幹部的支持和幫助;組長鄭治林也提出了養雞的想法。但多數村民並沒有現場表態,而是要回家再想想,與家人再商量。

村民一致認為:這樣的會議方式貼近民意,拉近了村民與村幹部之間的距離,凝聚了人心,啟動了動力。“第一書記”的宣講內容大家聽得懂、記得住、好把握,也具有可操作性,對大家發展產業能夠起到引領作用。聽了“第一書記”的宣講,大家對脫貧致富也更有信心了。村委會其他同志的政策講解和工作安排也切合實際,對大家今後的生活和工作都有幫助。

還對村民們提出的人畜飲水、通組公路建設、精准扶貧進入與退出等問題進行了現場答疑。

村民馮世明是原來的村民組組長,對組裡的公益事業十分熱心。他認為,沿塘組目前急需解決的問題主要有二:一是人畜飲水;二是通組公路建設。人畜飲水工程從去年開始就已經在建,但村民們至今都沒有喝到自來水,意見很大;通組公路已經修到至沿塘一公里處,目前卻已停止施工,給村民生活帶來了極大不便,希望村委會儘快協調解決;村民馮佑美認為,產業發展也只有建立在基礎設施建設完備的前提下,如果公路都不通,運輸都存在困難,談何產業發展?

還有村民反映,家裡房屋由於受自然災害影響,已快倒塌,希望村裡提供幫助。

對於村民們提出的這些問題,村委會幹部都一一進行了解答,並承諾儘快協調解決。

三個小時以後,第一場群眾會在群眾的一片叫好聲中拉下帷幕。

下午六點,村委會5名幹部來到中心組組長鄭治林家裡,匆匆吃過晚飯,便急忙召集早已等待多時的50多位村民進入屋內進行座談。這既是當天的第二場群眾會,也是村“第一書記”楊毅所作的“第一書記上講堂”宣講活動的第七場宣講。按照慣例,會議由村黨支部書記陳飛同志主持,“第一書記”楊毅首先作黨的政策宣講,宣講的內容也大體與下午在沿塘組宣講的相同。

中心組群眾會增加了一項內容,就是有關村集體經濟發展事項。村委主任唐玉林詳細介紹了村裡準備發展村集體經濟的計畫,動員大家積極以資金入股、田土入股、技術入股的方式參加進來。

由於中心組已經在去年年底通了公路,發展產業相當有利。但多數村民的思想還不開化,以稻穀種植、玉米種植為主的想法還根深蒂固,還沒有發展其他產業的意識,要靠村支兩委幹部的正確引導。但一些在外打工多年的村民也開始有了自己的想法。村民馮道江就在會場上提出了養殖生豬的想法,希望得到村委會幹部的支持和幫助;組長鄭治林也提出了養雞的想法。但多數村民並沒有現場表態,而是要回家再想想,與家人再商量。

村民一致認為:這樣的會議方式貼近民意,拉近了村民與村幹部之間的距離,凝聚了人心,啟動了動力。“第一書記”的宣講內容大家聽得懂、記得住、好把握,也具有可操作性,對大家發展產業能夠起到引領作用。聽了“第一書記”的宣講,大家對脫貧致富也更有信心了。村委會其他同志的政策講解和工作安排也切合實際,對大家今後的生活和工作都有幫助。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