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海蛇尾無眼“看”世界

看, 並不總是需要眼睛。 一項最新研究顯示, 海星的近親——海蛇尾能審視海底, 而這靠的是散佈在皮膚上的感光細胞, 而非利用像眼睛一樣的結構。

這項日前發表於英國《皇家學會學報B》的研究, 顛覆了長期存在的關於海蛇尾如何看見周圍環境的假設。

儘管海蛇尾沒有大腦, 但這種居住在礁石上的動物——擁有5個連接到中央圓盤的腕——能探測到光線並且遠離它。 裹在一層薄薄的皮膚中的海蛇尾骨架被覆蓋在串珠狀晶體結構中。 科學家曾認為, 這種晶體結構作為一個大的複眼共同發揮作用。 通過將光線聚焦到被研究人員認為在這些“微透鏡”下面運行的神經束上, 這種排列使海蛇尾得以形成圖像。

不過, 當一個由進化生物學家組成的團隊更加仔細地研究了海蛇尾的骨骼時, 他們意識到微小的晶體結構可能同視覺並無關聯。 美國洛杉磯自然歷史博物館動物學家Gordon Hendler表示,

最新研究提供了同此前解釋相矛盾的“強有力的證據”。 Hendler是最早提出海蛇尾擁有複眼這一觀點的科學家之一。

此前研究證實, 海蛇尾能對視覺線索作出反應。 “它們不僅會遠離光線, 還會辨認出約14釐米外的黑暗陰影並且非常迅速地向那裡移動。 ”主導最新研究的牛津大學神經生物學家Lauren Sumner-Rooney表示。

當該團隊仔細查看海蛇尾的身體時, 他們發現神經束在晶體結構的中間而非底下運行。 這同此前的預期相反。 Sumner-Rooney介紹說, 考慮到晶體結構的位置, 海蛇尾不可能像此前認為的那樣, 將光線聚焦到神經束上。

更重要的是, 研究人員在覆蓋海蛇尾腕骨架的皮膚中發現了大量擠滿感光分子的細胞, 但在類似骨骼的晶體結構底部並未發現此類細胞。

Sumner-Rooney表示, 由於這些感光細胞可同神經束近距離接觸, 因此它們可能負責探測視覺線索並且沿著這些神經發送信號。

不過, 耶魯大學進化生物學家Elizabeth Clark表示, 至於這些神經到底如何作出反應, 目前仍不明確。 一個更重要的問題是海蛇尾能否分辨形狀。 Sumner-Rooney介紹說, 正在開展的試驗表明, 和擁有眼睛的動物類似, 它們能分辨形狀。 (宗華)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