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當我老了,我不會住養老院,也不會回農村,因為故鄉早已面目全非

(圖為作者與九旬老娘在武漢的住宅天臺上曬太陽。 )

30年前, 著名歌手范琳琳高歌一首《我熱戀的故鄉》, 令我熱血沸騰。

“我的故鄉並不美

低矮的草房苦澀的井水

一條時常乾涸的小河

依戀在小村周圍

一片貧瘠的土地上

收穫著微薄的希望......”

那時候, 我剛剛背井離鄉, 進城打工。 但我的故鄉江漢平原, 比歌中所唱的地方富裕, 村裡都住上了瓦房, 有的人家早蓋上了樓房, 實現了“樓上樓下,

電燈電話”。 農村實行生產責任制, 人多地少, 每人只有一畝三分地, 也只能“收穫著微薄的希望”, 為了掙錢蓋樓房娶媳婦, 我背著簡單的行囊, 赤手空拳進城打拼, 人到中年, 終於在省城武漢安居樂業。

都說落葉歸根, 但我不可能返回老家了, 因為我的一畝三分地隨著我的農業人口向非農業人口的轉變, 早已不復存在。

一條在建高速公路穿村而過, 占了村裡許多耕地, 村民按人頭分到了一筆補償費, 卻與我無關。 老爸早已作古, 老宅已經拆除, 老娘進城隨我在武漢生活。 家兄家姐雖然還在農村, 但他們的子孫都進入了城市, 不可能再回鄉務農。 農村早已空心化, 我還回去幹嘛?故交多零落, 如果再回去, 真真是“兒童相見不相識,

笑問客從何處來”。

或許10年20年後, 農村已經成為機械化農場。 農村城市化是趨勢, 化來化去, 敵不過省城先進, 而我已在省城買房, 何必再去小城?

我老了, 也不會去養老院坐吃等死。 我打算住在自己家裡自己做飯養自己。 只要自己生活還能自理, 就不必去養老院讓他人照顧。

養老院非福利院收養孤寡病殘, 而是贏利機構, 否則無法運行。 經營越好, 說明服務越好, 收費越高, 我等普通老百姓退休養老金不多, 根本享受不起。 萬一失能或者半失能, 估計也來日無多了, 再變賣家產, 進住一家可以消受得起的養老院, 過渡到西天。

故鄉不想回, 因為並不美。 雖然城鄉差別縮小了許多, 但曾經的故鄉早已面目全非, 濃濃的鄉里親情, 蕩然無存。

好在九旬老娘健在, 朝夕相處, 每每凝望她核桃般的臉龐, 仿佛回到了溝壑縱橫的家鄉。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