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故事>正文

這個瘋掉的“民辦教師”

文:古岸雲沙

我上小學的時候, 祥謙大哥已經瘋了。

我未上小學的時候, 我們村裡還有初中, 我父親一直是我們村學校的校長, 所以我得以經常被父親帶到學校的辦公室裡去玩耍。 那時候還是泥坯房。 辦公室裡幾張木桌子連在一起, 父親與同事們課間的時候會下象棋、壘軍棋。 那時候物質或精神生活都是極為貧窮的, 能夠下下象棋已是最高的精神追求了。 我經常爬到辦公桌上跑, 有時候會踩亂他們的棋盤。

他們總是笑著把我從桌子上揪起來, 放到一邊。 有一年地震的時候, 他們還把教室支到了村子裡的樹林裡去上課。 黑板就掛在粗而直的白楊樹上, 下面坐一圈學生, 都坐著自家的小板凳, 我有時候也跑進去搗亂。 有個女老師談戀愛, 常常讓她的男朋友幫她去代課, 上課的時候, 他們在教室外面啦呱, 我故意從那裡一趟趟地跑過來跑過去。

七十年代初, 自由戀愛還是個新鮮事。

那時候祥謙大哥在學校裡代課, 整個學校裡的老師都是我們村子裡的, 沒有一個正式的。 老師裡面學問最高的就是祥謙大哥了, 因為只有他是高中畢業生, 其他都是初中生。

他與我父親差不多年齡, 彼時也就三十歲左右吧。 長得白白淨淨, 也不多說話, 看人總是很認真的樣子, 有點舊時教書先生的文弱味道。 他媳婦我喊作祥謙嫂子的, 卻與他有著截然不同的樣貌。 祥嫌嫂子特別黑, 瘦, 一嘴苞牙, 話多, 嘴也甜, 沒上過學, 不懂得什麼大道理, 更不懂得浪漫, 每天除了幹農活, 就是幹農活。

有一年夏天, 我父親回家說, 祥謙瘋了。 因為他居然拿著兩辮大蒜跑去一個女學生的家裡去求婚, 而那時他已經有了三個兒子, 一個女兒。 這不是瘋了是什麼。 父親出面做了女學生家裡的安撫工作, 大隊裡也決定辭退了祥謙大哥, 不再讓他代課。 事情就這樣完結了。

聽父親說, 祥謙大哥上高中時喜歡一個城裡的女同學, 那個女同學家裡成分不好, 祥謙大哥的父親怕受連累,

不肯讓他們在一起, 棒打鴛鴦。 既然不能在一起, 早早地讓他完婚, 也就斷了他的念想, 於是給他娶了媳婦, 以為他們從此就可以完全地斷了來往。

誰知道後來, 那女的家裡平了反, 還一直在等著他, 他在老家裡教書, 也已經有了孩子, 自然不能離婚, 不是不能離, 而是農村所有的婚姻都是父母當家作主, 根本就沒有離婚這個概念, 不要說離了婚, 女人沒地方去, 回不了娘家, 還有孩子, 就是男人離了婚, 一家人也很難在村人面前抬起頭來。 大多數的婚姻都是這樣的。

能夠湊合的就湊合, 湊合不來的就打就鬧, 可能打著鬧著就老了, 老了也就那樣了。 兩個人見了幾次面, 家裡也鬧了幾回, 可是沒法離, 一大堆孩子。

然後祥謙大哥就有點上腦子了, 總是打老婆。 他討厭老婆長得又黑又醜。 再後來就出現了那件事。 那件事其實只是一個導火索。 他不過是鬼迷心竅罷了。

祥謙大嫂每天下地幹活遇到我的父母時, 都會與我的父母扯上半天祥謙大哥的病, 我父母免不了安慰安慰她。 因為父親與祥謙大哥共過事,可能在她的心裡,有一種類似于親人一般的信賴。她說話總是先笑的,嘴也特別地甜,你從她的臉上看不出任何悲苦的表情,然而她的笑讓人難過,因為看起來特別地卑微。

她常常用羡慕的口氣誇我母親有福氣,因為我父親還在學校裡代課,受村裡人尊敬。而祥謙大哥卻漸漸成了一個瘋子。吃了藥還好,不吃藥就經常地打她。說是他所以有今天,都是她害的。我父母很同情她,可是她好象也不需要安慰,因為她已經習慣了這樣的生活,她認為這就是她的命,男人是好男人,是自己配不上他,沒有什麼好抱怨的,嫁了他就得認命。

然而命運對她來說就像一個大大的黑洞,她站門外窺視著想要往前邁出去的時候,她不知道等待她的其實不是命運的轉機,而是更大的一個陷阱。

孩子們正在長大,這給了她很大的希望。三個兒子,一個女兒。三個兒子,一個比一個長得清秀,酷似祥謙大哥,這是她的驕傲。她的大兒子比我長一歲,初中畢業,考中專,連考了兩年都沒有考取。然後就準備在家裡務農,找對象。

家裡有個瘋爹,名聲不好。不好找。找了好幾年,都沒有成功,漸漸地也有些瘋顛了。他長得細高挑,人很白淨,是個挺好看的小夥子,如果放在正常的人家,也許早就定下婚事了。因為農村裡找媳婦都是早早定下的,免得落到空裡,一晃找不到就錯過了最好的年華。他年長我一歲,小學時我們還是同學,他瘋的那一年,我也不過才高中畢業。聽說他瘋了之後常常打他娘。因為他也認為,所有的錯都在他娘身上。

祥謙嫂子見到人依然是那樣卑微地笑著,遇到人就停下來拉上半天呱,好象看到一個人,就象抓住救命稻草似的,不停地訴說。每天下地勞作,回家之後,既要做飯,伺候兩個瘋子吃飯,又要承受他們不時的發瘋。

看到祥謙嫂子,我總是會想到魯迅先生筆下的祥林嫂。然而她與祥林嫂的命運又是不一樣的。因為祥林嫂生活一個舊的社會裡,她的悲苦來自於她的沒有選擇的社會環境,命運是不能由自己所決定的。她原本是可以過上更好的生活的。如果男人沒有病死,而她的阿毛沒有被狼叼走。

她是一個被苦難壓趴下的女人。你只覺她悲苦。然而祥謙嫂子生活在新社會裡,她的命運牢牢地被拴在了土地和兒女的身上。她掙扎不了。她不是一個悲苦的人,她用自己的勞作與努力,不斷地證明自己,她可以把生活過得更好。生活的苦難沒有壓彎她,也沒有改變她,雖然命運如此地不公,可是她仍然活得很頑強,而且並沒有因此而扭曲。

孩子們漸漸長大了。二兒子可以頂著家了,女兒也長大了,三兒子當兵去了。生活還是有希望的。

孩子多了,希望也就大了一些。

每個人的命運都不是預設好的。因為我們都會遇到自己意料不到的事情。我父親在四十六歲時生病去世了,祥謙大嫂每次遇到我母親都常常勸我母親,然後總結說我父親是個好人。她常常感慨為什麼好人不長壽呢?還說還不如祥謙大哥死了呢。瘋了那麼多年,一直拖累著她和孩子們。現在大兒子又瘋了。要是祥謙大哥死了就好了。

也許這是她一輩子所發過的最大的怨氣了。

三兒子當兵回來後在外地打了幾年工,也回家務農了。因為祥謙大哥和他的大兒子瘋病越來越嚴重了,打祥謙嫂子的頻率越來越高了。

有一年冬天,下大雪,他們的大兒子跑出去,跳進了井裡。村頭地邊上那種圓筒的井,專門為澆地打得井,半米多寬,掉進去沒法打撈的。淹死了,也許是凍死了。也許他是真的想死了,在那一刻,跳下去的時候,不是因為腳滑,也不是因為瘋癡,而是生命的最後一次清醒。也許是可以救上來的,然而不如成全他。

村裡人聽到這個消息,都覺得心口那一口氣,壓了那麼多年,終於可以吐出來了。

終於,這個苦命的女人,也可以緩一緩。

後來我們都離開了家,很少回老家了,村子裡很多事也無從知曉了。

聽說她的二兒子結婚了,三兒子瘋了。也是因為婚姻的事。

據說是祥謙大哥住院的時候,剛好與一個患了同樣病症的父親住在同一間病房裡,那家裡有兩個女兒在醫院裡伺候父親。兩個女兒一個愛上了祥謙大哥的二兒子,一個愛上了三兒子。而當父親的,只能同意其中的一個結婚。三兒子成全了哥哥。

二兒子結了婚,三兒子瘋了。

命運好象是一道輪回題,不停地用同一道題目來考驗這個脆弱的家庭,三個男人都是因為婚姻這道題沒有做對,難道命運是瘋了嗎?

我對於祥謙大嫂一直是懷著一份複雜的感情的。因為她對人是那麼熱情,善良,忍耐,從來沒有和任何人有過爭執,一輩子陪伴著婚姻中那個瘋掉的男人,雖然他心裡從來沒有她,她卻從沒想過捨棄他而去。她有什麼錯呢?她不過是生得醜了一點,不過是嫁錯了人而已。

三個兒子瘋掉兩個,這到底是誰的錯?

如果說婚姻是一副牌,那麼無疑,祥謙嫂子抽到的是一副爛牌。她無論怎麼打都不會贏的,因為她沒有主導權,在整個的婚姻中,她只能聽命于父母的安排,任由命運牽著自己往前走。祥謙大哥曾經是多麼英俊多才的一個人,可是他的心太小了,只能容得下那個得不到的女人,卻不曾也不懂得珍惜眼前的一切。孩子的命運皆由家庭的命運所決定。如果孩子們有一個健全的家庭,也許他們會生活得非常幸福,而不至於是今天這樣的狀態。

無論是作為父母還是我們作為一個人存在於這個世上,都需要有一顆強大的內心。只有內心的強大,才是真正的強大。這一點沒錯。一個人內心太脆弱了,就會想不開,走極端,鑽牛角尖,在黑暗的生命的死穴裡,看不到任何的希望與光亮。

一個人能把自己逼瘋,那得需要經過多大的磨礪,才能沖出所有的束縛,思想的層層枷鎖,讓自己放下尊嚴與一切?難道這樣的力量都不能把自己從黑暗中救出來嗎?那其實是一種心靈的放縱與自我的完全徹底的放棄。

有一句話,每個人的生命都會有裂縫,因為有裂縫,才會有光亮透進來。

沒有人的生命是完美的,有裂縫,不可怕,可怕的是裂縫太大了。你的人生就會支離破碎。

因為父親與祥謙大哥共過事,可能在她的心裡,有一種類似于親人一般的信賴。她說話總是先笑的,嘴也特別地甜,你從她的臉上看不出任何悲苦的表情,然而她的笑讓人難過,因為看起來特別地卑微。

她常常用羡慕的口氣誇我母親有福氣,因為我父親還在學校裡代課,受村裡人尊敬。而祥謙大哥卻漸漸成了一個瘋子。吃了藥還好,不吃藥就經常地打她。說是他所以有今天,都是她害的。我父母很同情她,可是她好象也不需要安慰,因為她已經習慣了這樣的生活,她認為這就是她的命,男人是好男人,是自己配不上他,沒有什麼好抱怨的,嫁了他就得認命。

然而命運對她來說就像一個大大的黑洞,她站門外窺視著想要往前邁出去的時候,她不知道等待她的其實不是命運的轉機,而是更大的一個陷阱。

孩子們正在長大,這給了她很大的希望。三個兒子,一個女兒。三個兒子,一個比一個長得清秀,酷似祥謙大哥,這是她的驕傲。她的大兒子比我長一歲,初中畢業,考中專,連考了兩年都沒有考取。然後就準備在家裡務農,找對象。

家裡有個瘋爹,名聲不好。不好找。找了好幾年,都沒有成功,漸漸地也有些瘋顛了。他長得細高挑,人很白淨,是個挺好看的小夥子,如果放在正常的人家,也許早就定下婚事了。因為農村裡找媳婦都是早早定下的,免得落到空裡,一晃找不到就錯過了最好的年華。他年長我一歲,小學時我們還是同學,他瘋的那一年,我也不過才高中畢業。聽說他瘋了之後常常打他娘。因為他也認為,所有的錯都在他娘身上。

祥謙嫂子見到人依然是那樣卑微地笑著,遇到人就停下來拉上半天呱,好象看到一個人,就象抓住救命稻草似的,不停地訴說。每天下地勞作,回家之後,既要做飯,伺候兩個瘋子吃飯,又要承受他們不時的發瘋。

看到祥謙嫂子,我總是會想到魯迅先生筆下的祥林嫂。然而她與祥林嫂的命運又是不一樣的。因為祥林嫂生活一個舊的社會裡,她的悲苦來自於她的沒有選擇的社會環境,命運是不能由自己所決定的。她原本是可以過上更好的生活的。如果男人沒有病死,而她的阿毛沒有被狼叼走。

她是一個被苦難壓趴下的女人。你只覺她悲苦。然而祥謙嫂子生活在新社會裡,她的命運牢牢地被拴在了土地和兒女的身上。她掙扎不了。她不是一個悲苦的人,她用自己的勞作與努力,不斷地證明自己,她可以把生活過得更好。生活的苦難沒有壓彎她,也沒有改變她,雖然命運如此地不公,可是她仍然活得很頑強,而且並沒有因此而扭曲。

孩子們漸漸長大了。二兒子可以頂著家了,女兒也長大了,三兒子當兵去了。生活還是有希望的。

孩子多了,希望也就大了一些。

每個人的命運都不是預設好的。因為我們都會遇到自己意料不到的事情。我父親在四十六歲時生病去世了,祥謙大嫂每次遇到我母親都常常勸我母親,然後總結說我父親是個好人。她常常感慨為什麼好人不長壽呢?還說還不如祥謙大哥死了呢。瘋了那麼多年,一直拖累著她和孩子們。現在大兒子又瘋了。要是祥謙大哥死了就好了。

也許這是她一輩子所發過的最大的怨氣了。

三兒子當兵回來後在外地打了幾年工,也回家務農了。因為祥謙大哥和他的大兒子瘋病越來越嚴重了,打祥謙嫂子的頻率越來越高了。

有一年冬天,下大雪,他們的大兒子跑出去,跳進了井裡。村頭地邊上那種圓筒的井,專門為澆地打得井,半米多寬,掉進去沒法打撈的。淹死了,也許是凍死了。也許他是真的想死了,在那一刻,跳下去的時候,不是因為腳滑,也不是因為瘋癡,而是生命的最後一次清醒。也許是可以救上來的,然而不如成全他。

村裡人聽到這個消息,都覺得心口那一口氣,壓了那麼多年,終於可以吐出來了。

終於,這個苦命的女人,也可以緩一緩。

後來我們都離開了家,很少回老家了,村子裡很多事也無從知曉了。

聽說她的二兒子結婚了,三兒子瘋了。也是因為婚姻的事。

據說是祥謙大哥住院的時候,剛好與一個患了同樣病症的父親住在同一間病房裡,那家裡有兩個女兒在醫院裡伺候父親。兩個女兒一個愛上了祥謙大哥的二兒子,一個愛上了三兒子。而當父親的,只能同意其中的一個結婚。三兒子成全了哥哥。

二兒子結了婚,三兒子瘋了。

命運好象是一道輪回題,不停地用同一道題目來考驗這個脆弱的家庭,三個男人都是因為婚姻這道題沒有做對,難道命運是瘋了嗎?

我對於祥謙大嫂一直是懷著一份複雜的感情的。因為她對人是那麼熱情,善良,忍耐,從來沒有和任何人有過爭執,一輩子陪伴著婚姻中那個瘋掉的男人,雖然他心裡從來沒有她,她卻從沒想過捨棄他而去。她有什麼錯呢?她不過是生得醜了一點,不過是嫁錯了人而已。

三個兒子瘋掉兩個,這到底是誰的錯?

如果說婚姻是一副牌,那麼無疑,祥謙嫂子抽到的是一副爛牌。她無論怎麼打都不會贏的,因為她沒有主導權,在整個的婚姻中,她只能聽命于父母的安排,任由命運牽著自己往前走。祥謙大哥曾經是多麼英俊多才的一個人,可是他的心太小了,只能容得下那個得不到的女人,卻不曾也不懂得珍惜眼前的一切。孩子的命運皆由家庭的命運所決定。如果孩子們有一個健全的家庭,也許他們會生活得非常幸福,而不至於是今天這樣的狀態。

無論是作為父母還是我們作為一個人存在於這個世上,都需要有一顆強大的內心。只有內心的強大,才是真正的強大。這一點沒錯。一個人內心太脆弱了,就會想不開,走極端,鑽牛角尖,在黑暗的生命的死穴裡,看不到任何的希望與光亮。

一個人能把自己逼瘋,那得需要經過多大的磨礪,才能沖出所有的束縛,思想的層層枷鎖,讓自己放下尊嚴與一切?難道這樣的力量都不能把自己從黑暗中救出來嗎?那其實是一種心靈的放縱與自我的完全徹底的放棄。

有一句話,每個人的生命都會有裂縫,因為有裂縫,才會有光亮透進來。

沒有人的生命是完美的,有裂縫,不可怕,可怕的是裂縫太大了。你的人生就會支離破碎。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