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儲能商業模式之困

1.23

T.O.D.A.Y

「儲能」

不論是如日中天的光伏, 還是氣勢洶洶的電動車, 談及長遠的發展總是難以回避儲能的話題, 但是儲能的發展步伐似乎並沒有跟上前者。

2017年10月, 財政部、科技部、工信部、國家能源局聯合發佈《關於促進儲能技術與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 提出未來10年我國儲能產業發展目標和五大任務, “十三五”時期研發示範向商業化初期過渡, “十四五”時期商業化初期向規模化發展。 不難看出, 在補貼政策尚不明確的情況下, 商業化已經走到了台前。

但是在發電側、使用者側以及輔助服務等應用場景, 儲能商業模式仍存在不同程度的問題。

1月18日, 在中關村儲能產業技術聯盟(CNESA)主辦的“儲能市場年度展望”上, 諸多儲能專業人士、儲能企業就目前儲能發展狀況和商業模式紛紛發表了自己看法。

CNESA專案庫顯示, 截至2017年底, 全球已投運儲能專案累計裝機規模為175.4GW, 年增長率3.9%, 國內為28.9GW, 年增長率18.9%。 其中, 累計裝機中抽水蓄能裝機占比最大, 全球和國內分別為96%、99%;全球電化學儲能專案累計裝機規模為2926.6MW, 國內累計裝機規模為389.8MW, 年增長率均為45%。 此外, 2017年全球新增投運儲能專案裝機規模914.1MW, 國內新增投運專案裝機規模121MW。

“目前, 國內的商業模式還沒有理清楚, 僅僅是簡單的依靠電價差。 以陽光電源在英國參與的一個項目為例, 盈利簡單的說有三個來源, 調頻收入70%,

調峰收入20%, 容量費收入10%。 ”陽光電源股份有限公司儲能事業部總經理吳家貌在上述會議上談到。

誠然, 目前儲能盈利較多的依賴峰穀電價差, 但是在不同省份和地區, 這種模式應用的空間也不同。 在江蘇省, 因為峰穀電價差相對較好, 開工穩定, 一年基本上能夠達到300天以上的運行。 但是也有一些省份, 因為經濟結構調整的原因, 企業開工不足, 即使電價差好也無法開展工作。 也就是說, 在真正的工商業企業端, 可選擇的餘地也不大。

“峰穀差本身不確定, 隨著經濟調整、變化, 各省以及國家都會有所變化。 從趨勢上講, 我們認為一些發達省份隨著經濟的向好, 電力需求的不平衡會加大, 電價差有進一步擴大的可能, 但是並沒有一個很明確的保障,

所以這也是現在風險上很難控制的一個地方。 ”一位與會嘉賓表示。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