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高齡慢病老人安全過冬別“扛凍”

俗話說, “三九、四九, 凍破石臼”。 目前, 已經進入“四九”, 是一年中最冷的時節, 也是心腦血管疾病、老慢支等基礎病患者最難熬的日子, 北方有暖氣尚可防寒, 可濕冷的南方多數人還是得苦撐。 前幾天武漢有位百歲老人因捨不得開空調凍出心衰, 差點出事。 記者從無錫幾家醫院採訪獲悉, 寒冬以來, 高齡心臟病患者明顯增多, 僅無錫市人民醫院最多時一天就達到500多門診量。 醫生提醒, 酷寒天氣, 高齡慢病老人要想安全過冬, 保暖是第一要務。

小伍 圖

酷寒天氣心內科天天爆滿

武漢百歲老人龔大爺, 平時就患有老慢支、冠心病等多種慢性病。 兩周前武漢遭遇極寒天氣, 因捨不得開空調和取暖器, 龔大爺被老伴發現吐出了粉紅色的泡沫痰, 隨後被兒子送到醫院就診, 一查竟是急性心衰, 病情十分嚴重, 當即被送到重症監護室搶救。 無錫市人民醫院心臟重症監護室主任、主任醫師薄小萍表示,

心衰也稱心功能不全, 是心臟病發展到了嚴重的階段, 心臟的泵血功能衰退, 就像彈性減退的“皮球”, 輸出血量不能夠滿足身體代謝的需要, 器官和組織中的血液也不能順利回流到心臟。 吐出粉紅色的泡沫痰是心衰裡面最嚴重的一種叫急性左心衰和急性肺水腫最典型的的症狀。 像龔大爺這樣本身患有老慢支、冠心病的高齡老人, 天氣驟然變冷, 遭遇冷空氣刺激, 慢性支氣管炎發作後, 極易誘發心衰急性加重。

薄小萍介紹, 入冬以來, 心內科門診量天天爆滿, 兩周前的極寒天氣, 一天門診量能達到500多, 這還不算急診患者。 記者從無錫市四院心內科主任過晶處也瞭解到, 近日心內科人滿為患,

兩名心內科門診醫生一天要接診150多號患者, 位列前三的就是高血壓、冠心病和心衰。 這三者中, 最為兇險的就屬嚴重的急性心衰和嚴重的慢性心衰急性發作。

當心小小感冒也能致心衰

家住梁溪區的徐大爺今年81歲, 20多年前曾得過多次急性心肌梗死, 心臟功能很差, 曾多次住院治療, 1月初的幾天嚴寒天氣裡, 一不小心被感冒“逮”個正著, 天暖, 吃吃藥也就好了, 可是這次, 徐大爺出現了胸悶、憋喘的症狀, 有時呼吸都很困難, 被家人送到無錫市人民醫院, 經心內科醫生檢查, 確診為心衰。 薄小萍告訴記者, 每到冬季, 醫院裡像徐大爺這樣的患者就會增多。 為什麼有慢性基礎疾病的老人一受凍就容易心衰?薄小萍解釋,

天氣寒冷, 室內外溫差大, 最容易導致感冒, 心血管病患者一旦感冒, 常常併發器官和肺部的感染。 感染是心功能衰竭的最重要誘發因素, 它能加重心臟負擔, 有時候還會對心肌造成直接損傷, 後果很嚴重。

冬天為心衰高發季節, 需及早發現, 及時診治。 如出現胸悶、氣喘、夜間不能平臥、雙側踝關節水腫等症狀, 要儘早到醫院就診。 特別是患有感冒等呼吸道感染的中老年慢病患者, 天冷更容易加重肺部感染, 誘發心衰, 所以, 千萬別在家“硬扛”。 對於本身就有原發病的患者, 特別是老年患者, 如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患者, 首先要做好防寒保暖工作, 先把原發病控制好, 從而減少心衰的發生和因心衰再入院治療的次數。

加強防寒保暖遠離感染人群

薄小萍提醒, 防止心衰的發生, 生活方式上的自我管理尤為重要。 嚴冬季節, 室內外溫差不能太大, 室內溫度最好維持相對恒定, 最好在20℃左右, 高齡老人開空調必不可少;室內每日至少通風兩次, 每次半小時, 但要注意病人的自身保暖, 避免空氣對流時引起感冒;飲食管理上, 要限鹽、限水, 防止水鈉瀦留, 引發水腫, 勿暴飲暴食, 宜少食多餐, 尤其是晚餐勿吃得過飽, 以免增加心臟負擔;其次是體重管理, 若2天內體重增重兩公斤以上, 就要有所警惕;三是預防呼吸道感染, 近日全國大部分地區出現流感, 老人、兒童都成了被感染的高危人群, 平時要學會加強自我防護, 外出時應注意防寒保暖, 遠離感染人群, 少去人多嘈雜的地方聚集,推薦接種流感疫苗,預防感染。另外,久坐不動及不良情緒也能誘發心衰,冬季不妨在室內打打太極拳、做做操,同時也要注意情緒的調控,保持良好心態。(葛惠)

少去人多嘈雜的地方聚集,推薦接種流感疫苗,預防感染。另外,久坐不動及不良情緒也能誘發心衰,冬季不妨在室內打打太極拳、做做操,同時也要注意情緒的調控,保持良好心態。(葛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