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互聯網電商時代,經濟發展大體經歷了三個階段

上海互聯網經濟總體規模在全國處於領先地位(表3)。 20世紀90年代中後期以來, 上海互聯網經濟發展大體經歷了三個階段。

表3 2012年上海互聯網企業總收入前十強

續 表

(1)中房信、新蛋網及大眾點評網的收入資料是2011年的總收入資料來源:iResearch, 各公司年報

第一個階段是20世紀90年代中後期到21世紀初, 上海互聯網經濟率中國之先的優先發展階段。 互聯網經濟隨互聯網的普及而發展, 上海是國內互聯網基礎設施建設最早的地區, 也因此與北京成為我國互聯網經濟起步最早的地區。 北京憑藉媒體資源優勢, 在以新聞為主的門戶網站方面取得領先。

上海消費水準高, 在密切連絡人們生活的商務網站方面取得全國領先, 其代表企業包括中國最早的電子商務標杆性企業易趣、人才招聘網站前程無憂、旅遊預訂網站攜程等。 這些企業能夠率先在上海建立和發展, 反映了上海經濟發展水準領先、人力資源優勢明顯、對外開放程度高的特點。 但這一時期的發展有兩個明顯特點:一是受制於當時網路基礎設施水準和國內消費能力, 這些企業的輻射範圍主要以上海和少數大城市為主;二是吸取互聯網經濟泡沫的教訓, 更加重視“磚頭+水泥”中的水泥, 運營模式是互聯網門戶加線下實體經濟, 交互性能、平臺作用還處於初級階段。

第二個階段大約是從2003年到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 上海互聯網企業在競爭中強化垂直競爭, 在若干行業取得優勢。 隨著國內光纖和電信基礎設施投資的加快, 網吧成為上網的重要場所。 電腦開始在城市家庭中普及, 中國線民數量快速增長, 特別是由於2003年SARS爆發的推動,

國內互聯網經濟進入一輪快速發展期。 互聯網企業大量湧現, 服務模式多樣, 競爭日益激烈。 攜程、前程無憂等繼續領先, 新的業態代表盛大、巨人和九城等企業快速崛起。 從全國範圍來看, 分別以北京、深圳和上海為首的環渤海經濟圈、珠江三角洲、長江三角洲成為國內互聯網經濟最為發達的地域。 北京以人才、技術和資金緊密結合為特點, 實現了互聯網經濟的升級, 標誌企業是百度的快速崛起。 北京成為我國互聯網經濟輿論中心、理論中心、人才中心和集聚VC、PE等各類資金的互聯網經濟技術和模式創新中心, 奠定了其在國內的龍頭地位。 寬鬆的政策環境、良好的創新氛圍和成熟的商業條件, 使深圳後來居上成為互聯網經濟創新最快、應用拓展最廣泛的地區之一,
代表企業是騰訊。 這一階段互聯網經濟發展的特點在於:一是互聯網經濟更能貼近需求, 互聯網經濟深入人心, 由體驗變為必需。 傳統企業也開始重視互聯網經濟的發展, 加快了互聯網技術對傳統行業的改造, 在中國掀起了“互聯網經濟技術革命”, 電子商務進入黃金髮展期。 二是受城市化加快和線民快速增長影響, 廣大三線以下城市居民消費成為推動互聯網經濟深入快速發展的基礎力量, 不僅深刻影響地區競爭格局, 也使得過於依賴大城市市場的企業的經營模式受到挑戰。 快速發展的淘寶2008年91%的註冊使用者和73%的交易來自三線以下城市。
三是長江三角洲地區爆發了互聯網經濟龍頭地位的滬杭之爭。 杭州抓住電子商務發展機遇, 依託淘寶、“中國化工網”、“中國鋼鐵網”等企業, 打造“中國電子商務之都”, 使杭州成為中國電子商務最為發達的城市。

第三個階段是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的互聯網經濟持續深化期, 受技術、市場和模式發展的多重影響,上海互聯網經濟在全國的領先地位受到空前的挑戰。隨著2008年以來互聯網用戶增長進入平緩期,互聯網市場的競爭態勢也日益深化,企業經營由粗放進入精細。一是平臺競爭左右互聯網經濟格局。以3BAT(業界對360、百度、阿裡巴巴、騰訊的稱呼)為代表的平臺型經營模式取得相對于單一垂直競爭模式的優勢,優勢企業強者更強的馬太效應更加突出,在水準和垂直領域同步拓展,帶領中國互聯網企業進入大資料積累和挖掘的精准行銷的社交網路階段。二是繼電視機、電腦之後的以智慧手機為代表的移動互聯迅速發展,互聯網經濟進入移動時代。截至2014年6月底,我國手機線民規模達到5.27億人,線民中使用手機上網的人群占比提升至83.4%,超過通過臺式電腦上網的69.6%及筆記型電腦上網的43.7%,手機線民成為接入互聯網的最大群體。騰訊、百度、小米等在移動互聯方面取得新優勢,上海在移動互聯方面還沒有領先企業產生。三是國內一線城市居民消費升級乏力或者下降,三線以下城市則進入消費快速升級,成為驅動互聯網經濟的主動力。據專業機構統計,2012年中國三四線城市消費者家庭月收入三年增長88%,由2009年的3 172元上漲到5 961元。截至2014年6月底,我國線民中農村線民占比28.2%,農村線民規模達到1.78億人。2013年,我國農村線民規模的增長速度為13.5%,高於城鎮線民規模的增長速度8.0%。中國互聯網經濟進入“農村包圍城市”的新階段。

受技術、市場和模式發展的多重影響,上海互聯網經濟在全國的領先地位受到空前的挑戰。隨著2008年以來互聯網用戶增長進入平緩期,互聯網市場的競爭態勢也日益深化,企業經營由粗放進入精細。一是平臺競爭左右互聯網經濟格局。以3BAT(業界對360、百度、阿裡巴巴、騰訊的稱呼)為代表的平臺型經營模式取得相對于單一垂直競爭模式的優勢,優勢企業強者更強的馬太效應更加突出,在水準和垂直領域同步拓展,帶領中國互聯網企業進入大資料積累和挖掘的精准行銷的社交網路階段。二是繼電視機、電腦之後的以智慧手機為代表的移動互聯迅速發展,互聯網經濟進入移動時代。截至2014年6月底,我國手機線民規模達到5.27億人,線民中使用手機上網的人群占比提升至83.4%,超過通過臺式電腦上網的69.6%及筆記型電腦上網的43.7%,手機線民成為接入互聯網的最大群體。騰訊、百度、小米等在移動互聯方面取得新優勢,上海在移動互聯方面還沒有領先企業產生。三是國內一線城市居民消費升級乏力或者下降,三線以下城市則進入消費快速升級,成為驅動互聯網經濟的主動力。據專業機構統計,2012年中國三四線城市消費者家庭月收入三年增長88%,由2009年的3 172元上漲到5 961元。截至2014年6月底,我國線民中農村線民占比28.2%,農村線民規模達到1.78億人。2013年,我國農村線民規模的增長速度為13.5%,高於城鎮線民規模的增長速度8.0%。中國互聯網經濟進入“農村包圍城市”的新階段。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