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城市的未來,需要一起創造

在“山水林田湖是一個生命共同體”的理論指引下,中國城鎮排水防澇系統不再以“修管子”為主,而是利用“海綿作用”,對雨水吸收和釋放乃至加以利用,彈性地適應環境變化和應對自然災害, 不過在建設中公眾如何參與仍然是一個重要的問題。 今天就讓我們來探討一下, 公眾如何參與到海綿城市的建中來。

據記者調查, 某海綿城市建設試點城市的公共參與率幾乎為零, 這既在情理之中, 又有些不可思議。 說情理之中, 是因為海綿城市是相對新的事物, 還處於摸索、起步的過程, 管理者、建設者和公眾都還不熟悉, 所以公眾參與程度不高是可以理解的;說不可思議, 是因為海綿城市是涉及城市每個角落、千家萬戶的事情, 怎麼能缺少公眾的參與呢?

舊城海綿化改造

海綿城市建設, 公眾的參與是必須的。 實際上, 海綿城市涉及每個城市使用者的利益, 海綿城市建設規劃應充分吸收公眾的意見, 尤其是舊城的海綿城市改造, 會帶來一些不便和不適應, 可能還會增加居住成本, 需要得到市民的理解和支持。 海綿城市設施的正常運行, 也需要公眾的配合和支援。 一方面, 政府部門要加強海綿城市的宣傳、鼓勵公眾參與海綿城市建設與管理;另一方面,

公眾應發揮主人翁精神, 積極關心和參與海綿城市建設。

日常生活中, 公眾參與海綿城市建設是可行而有效的。 對於有條件建造自己的房子或者擁有自己的院落的人, 可以積極按照海綿城市的理念來修築房屋或院落,

例如修建海綿屋頂、海綿院落, 多種植一些綠植, 少澆築一些不透水的地面, 盡可能就地入滲、蓄存、淨化、利用雨水, 並節約綠植灌溉的新鮮水用水。

2012年, 智利裔美國景觀建築師西奧·明斯特·奧薩(Ignacio Bunster-Ossa)在斯普林格出版社出版的未來城市圖書系列之一《生態彈性與城市設計》中寫了《海綿城市》一章, 但主要是就城市景觀的生態彈性而言。 不過與海綿城市類似的“低影響開發(LID)”概念在20世紀80年代就已提出來。 在國外, 民眾參與LID的方式有很多, 包括:參與LID法規、設計方案的討論;參加志願者組織, 把排水系統進水口打上“不要把垃圾扔進排水系統”等標誌;認領排水社區清理可能阻塞排水系統的垃圾,回饋積水點和水污染,等等。發達國家民眾參與LID的程度較高,一個主要原因是獨棟式住宅較為普及,且有LID的明確法規和排水收費制度。

作者:賈紹鳳

文章首發於:《江河》雜誌微信平臺

文章轉載需注明@江河雜誌

選題合作與投稿

連絡人:劉豔飛

郵箱:jianghebjb@163.com

雜誌訂閱、廣告合作與應聘

連絡人:劉曉晨

郵箱:jianghechuanmei@163.com

(微信公眾號:jianghezazhi)

把排水系統進水口打上“不要把垃圾扔進排水系統”等標誌;認領排水社區清理可能阻塞排水系統的垃圾,回饋積水點和水污染,等等。發達國家民眾參與LID的程度較高,一個主要原因是獨棟式住宅較為普及,且有LID的明確法規和排水收費制度。

作者:賈紹鳳

文章首發於:《江河》雜誌微信平臺

文章轉載需注明@江河雜誌

選題合作與投稿

連絡人:劉豔飛

郵箱:jianghebjb@163.com

雜誌訂閱、廣告合作與應聘

連絡人:劉曉晨

郵箱:jianghechuanmei@163.com

(微信公眾號:jianghezazhi)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