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這些“抗癌神方”真的能抗癌嗎?專家的解釋發人深思!

有人說, 全世界正在步入癌症氾濫的時代。 美國癌症協會最新發佈的《全球癌症事實和資料》顯示:每年約有760萬人死於癌症, 這相當於每天就有21000人被癌魔奪走生命。 而到2030年, 全球將有2140萬人罹患癌症, 死於癌症的人數將高達1320萬人。 而在中國, 癌症也悄然躍居我國城鄉居民死亡原因之首。

如此背景, 催生出一個充滿神秘感和誘惑力的市場:抗癌食品。 多年來, 市場上頻頻出現五花八門的“抗癌神方”:從37萬一千克的冬蟲夏草, 到幾塊錢一杯的青麥汁, 都被各種商家冠上“抗癌”的標籤。 近日, 中國科學院上海植物生理生態研究所的王成樹的團隊研製出一項研究成果:冬蟲夏草中的蟲草素不具有抗癌功效。

一時間, 關於抗癌食品有效性的討論, 再一次引發了各界關注。

冬蟲夏草究竟能不能抗癌?

冬蟲夏草, 是備受追捧的中藥材。 在北京一家普通茶葉店裡, 品質較好的冬蟲夏草, 每克單價370元, 每千克合37萬人民幣。 一克黃金的價格, 也不過幾百元。

“它可以滋陰潤肺, 對腎好, 還能增強免疫力, 抗腫瘤。 ”這家店裡的銷售員如此介紹冬蟲夏草。 銷售員的話並非毫無依據。 醫學古籍對冬蟲夏草早有記載。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記載冬蟲夏草曰:“補腎益肺, 止血化痰。 用於腎虛精虧, 陽痿遺精, 腰膝酸痛, 久咳虛喘, 勞嗽咯血。 ”

但中醫藥中沒有“抗腫瘤”的說法,

人們相信冬蟲夏草具有抗癌作用, 在某種程度上是認為其中含有蟲草素。 蟲草素, 即3′-去氧腺苷, 最早於1950年由德國科學家在蛹蟲草中發現, 後續研究證明其具有抗菌、抗蟲及抗癌的生物活性。

儘管目前蟲草素尚未成藥, 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曾於2007年批准蟲草素用於治療白血病的臨床試驗。

總之, 蟲草素的有無及含量經常被老百姓當成衡量蟲草品質的重要指標。

作為數百種蟲草中最為名貴的一種, 冬蟲夏草含有蟲草素似乎是理所當然的事。 然而, 此次科研結果顯示, 被ren'm嗯視為靈丹妙藥的蟲草素, 與癌症治療和防禦, 並沒有太大關係。 “王老師的研究成果從科學角度來講, 沒有問題。 但是冬蟲夏草的有效成分, 並非只有蟲草素。 ”在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員劉杏忠看來。

關於冬蟲夏草究竟能不能抗癌, 專家也給出了專業解答:冬蟲夏草也有可能含有其他抗癌成分, 只是目前並未清楚揭曉。

“準確的說法是:冬蟲夏草不含已知抗癌成分 。 ”王成樹說,

這次研究只是從生物學角度確認, 冬蟲夏草不含蟲草素和噴司他丁而已, 並未下結論冬蟲夏草是否抗癌。

抗癌食品是否存在?

既然被推上神壇的“冬蟲夏草”都不確定是否具有防癌、抗癌的功能, 那網路上盛傳的其他抗癌“神方”, 是否能為癌症治療打開一扇窗?小編搜集了一些網路上常見的抗癌食品, 快來看看專家是如何解析的吧!

小麥苗汁

有傳言稱, 小麥苗榨汁喝, 能增強免疫力, 還能治療糖尿病、低血糖、高血壓, 甚至癌症。 宣傳理由之一是“葉綠素相當於血紅素, 可以促進血液迴圈、消化以及排出身體中的毒素”。

真相:

小麥苗中的主要成分是植物纖維和水分。 葉綠素和血紅素是兩種完全不同的物質, 並且人體對葉綠素的吸收並不能全部進入到血液中。

小麥苗汁最多能起到助消化、防便秘的作用。

蒲公英

一篇名為《科學發現蒲公英根可在48小時內殺死98%癌細胞》的文章,曾被各大微信公眾號廣泛轉發。文章稱,加拿大科學家通過動物實驗,證實了蒲公英根的提取物對人類治療癌症有效果。

但研究者本人澄清,“人體臨床試驗正在做,目前進展緩慢。且蒲公英可能是把雙刃劍,服用時需要考察劑量,並非適合每個人。”

真相:

蒲公英本來就是一味中藥。《本草綱目》記載,蒲公英性味甘、平、無毒,主治乳癰紅腫,具有清熱解毒、消癰散結的功效。

蒲公英含有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膳食纖維、礦物質及維生素等,有一定的營養價值,但說其能抗癌,有些誇大其詞。

紅豆杉

有說法稱,從紅豆杉的樹皮和樹葉中提煉出來的紫杉醇,對多種晚期癌症療效突出,堪稱癌症患者的靈丹妙藥。

真相:

紅豆杉能抗癌的說法不假,但直接食用紅豆杉樹皮或根莖是不能治病的。紫杉醇的提取技術非常複雜、加工程式十分嚴密。

人工種植10畝紅豆杉,僅能提煉1公斤1%純度的紫杉醇。即使將世界上現有的紅豆杉全部砍伐,所提取的紫杉醇也只能挽救12.5萬名癌症患者的生命,無異於杯水車薪。

不要自己擅自種植、進食紅豆杉。因為柏木類的葉子中常含有黃甘草皂甙,一旦誤食,可能出現頭昏、瞳孔放大、噁心、嘔吐等症狀,嚴重時導致死亡。

青蒿素保健品

青蒿素獲得諾貝爾獎,讓青蒿素保健品也賣得紅火。一些商家推出“青蒿鱉甲湯”“青蒿粉”“青蒿餅”等產品,號稱能夠抗腫瘤。

真相:

青蒿素比較明確的作用是抗瘧,其抗癌作用仍未證實。事實上,有關青蒿素能夠抗癌的研究一直在進行中。

早在1995年,美國華盛頓大學研究人員首次發現青蒿素對乳腺癌、胰腺癌和白血病細胞具有很強的殺傷作用。廣州中醫藥大學青蒿素抗瘧團隊也正在進行青蒿素的抗腫瘤研究。

但需要明確的是,臨床使用的青蒿素是從中草藥青蒿內提取出來的,不等於青蒿素保健品,單純食用天然青蒿無法達到明顯的抗病效果。

人們對抗癌食品的期待,大多是吃了就能不得癌,得了癌的也能痊癒。而根據專家的解釋,這樣的想法基本上是不可能實現的。醫學界權威人士忠告,抗癌食品其實並不存在。所謂抗癌食品,只是靠商業手段刻意包裝炒作出來的,其本質上是沒有任何神奇之處的普通食物。

這些網傳的“抗癌神方”,大多是曲解科研成果或者誇大功效,不可偏聽偏信,更不要盲目嘗試。

防癌抗癌,切莫步入誤區!

人類雖然對於癌症的認識在不斷加深,但至今癌症的確切發病機制在總體上依然是個未解之謎。通俗地講,我們還沒有真正搞懂人究竟是怎麼得癌的。我們只知道,癌症是由年齡、體重、遺傳、環境、飲食、生活習慣、病毒或細菌感染、人體免疫力等一系列錯綜複雜的因素共同長年作用下的結果,甚至影響因素中還包括運氣。

因此,在妨癌抗癌的過程中,有幾個誤區一定要避免。

1.能提高免疫力≠防癌抗癌

提高免疫力是一個虛無縹緲的概念:吃了怎樣的食物就能提高多少免疫力,這方面的嚴謹科學研究幾乎可以說是並不存在。而排毒之說,更是毫無確切根據的著名“偽科學”名詞。

2. 動物實驗有效≠人體有效

實際上,同樣經口攝入的物質的吸收與代謝,小鼠與人體豈可同日而語。人體代謝更加複雜,差異可能巨大。在小鼠身上起效的某種食品,完全有可能在人體內毫無效果。因此,動物實驗有效,絕不等同於人體內也有效。也因為針對人的臨床試驗必須考慮倫理問題,還有多種差異與限制,所以不僅抗癌食品,還包括幾乎所有抗癌補充劑,其所謂的證據幾乎無不停留於動物實驗,甚至是更低級別的離體試管試驗階段。

3. 含有抗癌物質≠抗癌食品

以紅酒為例:動物實驗發現,紅酒中含有一種被稱為白藜蘆醇的物質,而這種物質對一種兇險的皮膚癌——惡性黑色素瘤具有抑制作用。但是,如果想要從紅酒中獲得與動物實驗相當劑量的白藜蘆醇,你早就會因為酒精中毒而死去不知多少回了。

每盎司紅酒約含160微克白藜蘆醇。而動物研究中的白藜蘆醇用量範圍是2到5克。假設你只需要2克白藜蘆醇,而且你的紅酒杯也足夠大,這依然意味著要喝下整整2500杯紅酒才能獲得所謂有抗癌效果的白藜蘆醇啊。這還只是純粹的劑量問題。除此之外,食物的成分非常複雜,這個成分抗癌了不代表其他成分就一定不會致癌。

對於健康人群而言,與其迷信某種抗癌食物,不如改善自己的生活方式。而對於患有癌症的人,只要有一線希望都想試一試的急迫心情能夠理解,但千萬不要成為某些商家的獵物,在花了冤枉錢的同時還貽誤了治療,最終追悔莫及。

李開複曾經說過:“我們的健康,簡而言之,其實就是我們的睡眠、壓力、運動、飲食,如果這四點達到即可。”均衡的飲食,合理的作息,適當的運動,不抽煙少喝酒,保持樂觀心態,這就是我們所能做到的最有效的預防。健康之路,其實並沒有捷徑可走,豈能憑藉一兩種所謂的特殊食物就能百毒不侵?抗癌食品,也許寄託了人們的美好願望,其實或許並不存在。

一篇名為《科學發現蒲公英根可在48小時內殺死98%癌細胞》的文章,曾被各大微信公眾號廣泛轉發。文章稱,加拿大科學家通過動物實驗,證實了蒲公英根的提取物對人類治療癌症有效果。

但研究者本人澄清,“人體臨床試驗正在做,目前進展緩慢。且蒲公英可能是把雙刃劍,服用時需要考察劑量,並非適合每個人。”

真相:

蒲公英本來就是一味中藥。《本草綱目》記載,蒲公英性味甘、平、無毒,主治乳癰紅腫,具有清熱解毒、消癰散結的功效。

蒲公英含有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膳食纖維、礦物質及維生素等,有一定的營養價值,但說其能抗癌,有些誇大其詞。

紅豆杉

有說法稱,從紅豆杉的樹皮和樹葉中提煉出來的紫杉醇,對多種晚期癌症療效突出,堪稱癌症患者的靈丹妙藥。

真相:

紅豆杉能抗癌的說法不假,但直接食用紅豆杉樹皮或根莖是不能治病的。紫杉醇的提取技術非常複雜、加工程式十分嚴密。

人工種植10畝紅豆杉,僅能提煉1公斤1%純度的紫杉醇。即使將世界上現有的紅豆杉全部砍伐,所提取的紫杉醇也只能挽救12.5萬名癌症患者的生命,無異於杯水車薪。

不要自己擅自種植、進食紅豆杉。因為柏木類的葉子中常含有黃甘草皂甙,一旦誤食,可能出現頭昏、瞳孔放大、噁心、嘔吐等症狀,嚴重時導致死亡。

青蒿素保健品

青蒿素獲得諾貝爾獎,讓青蒿素保健品也賣得紅火。一些商家推出“青蒿鱉甲湯”“青蒿粉”“青蒿餅”等產品,號稱能夠抗腫瘤。

真相:

青蒿素比較明確的作用是抗瘧,其抗癌作用仍未證實。事實上,有關青蒿素能夠抗癌的研究一直在進行中。

早在1995年,美國華盛頓大學研究人員首次發現青蒿素對乳腺癌、胰腺癌和白血病細胞具有很強的殺傷作用。廣州中醫藥大學青蒿素抗瘧團隊也正在進行青蒿素的抗腫瘤研究。

但需要明確的是,臨床使用的青蒿素是從中草藥青蒿內提取出來的,不等於青蒿素保健品,單純食用天然青蒿無法達到明顯的抗病效果。

人們對抗癌食品的期待,大多是吃了就能不得癌,得了癌的也能痊癒。而根據專家的解釋,這樣的想法基本上是不可能實現的。醫學界權威人士忠告,抗癌食品其實並不存在。所謂抗癌食品,只是靠商業手段刻意包裝炒作出來的,其本質上是沒有任何神奇之處的普通食物。

這些網傳的“抗癌神方”,大多是曲解科研成果或者誇大功效,不可偏聽偏信,更不要盲目嘗試。

防癌抗癌,切莫步入誤區!

人類雖然對於癌症的認識在不斷加深,但至今癌症的確切發病機制在總體上依然是個未解之謎。通俗地講,我們還沒有真正搞懂人究竟是怎麼得癌的。我們只知道,癌症是由年齡、體重、遺傳、環境、飲食、生活習慣、病毒或細菌感染、人體免疫力等一系列錯綜複雜的因素共同長年作用下的結果,甚至影響因素中還包括運氣。

因此,在妨癌抗癌的過程中,有幾個誤區一定要避免。

1.能提高免疫力≠防癌抗癌

提高免疫力是一個虛無縹緲的概念:吃了怎樣的食物就能提高多少免疫力,這方面的嚴謹科學研究幾乎可以說是並不存在。而排毒之說,更是毫無確切根據的著名“偽科學”名詞。

2. 動物實驗有效≠人體有效

實際上,同樣經口攝入的物質的吸收與代謝,小鼠與人體豈可同日而語。人體代謝更加複雜,差異可能巨大。在小鼠身上起效的某種食品,完全有可能在人體內毫無效果。因此,動物實驗有效,絕不等同於人體內也有效。也因為針對人的臨床試驗必須考慮倫理問題,還有多種差異與限制,所以不僅抗癌食品,還包括幾乎所有抗癌補充劑,其所謂的證據幾乎無不停留於動物實驗,甚至是更低級別的離體試管試驗階段。

3. 含有抗癌物質≠抗癌食品

以紅酒為例:動物實驗發現,紅酒中含有一種被稱為白藜蘆醇的物質,而這種物質對一種兇險的皮膚癌——惡性黑色素瘤具有抑制作用。但是,如果想要從紅酒中獲得與動物實驗相當劑量的白藜蘆醇,你早就會因為酒精中毒而死去不知多少回了。

每盎司紅酒約含160微克白藜蘆醇。而動物研究中的白藜蘆醇用量範圍是2到5克。假設你只需要2克白藜蘆醇,而且你的紅酒杯也足夠大,這依然意味著要喝下整整2500杯紅酒才能獲得所謂有抗癌效果的白藜蘆醇啊。這還只是純粹的劑量問題。除此之外,食物的成分非常複雜,這個成分抗癌了不代表其他成分就一定不會致癌。

對於健康人群而言,與其迷信某種抗癌食物,不如改善自己的生活方式。而對於患有癌症的人,只要有一線希望都想試一試的急迫心情能夠理解,但千萬不要成為某些商家的獵物,在花了冤枉錢的同時還貽誤了治療,最終追悔莫及。

李開複曾經說過:“我們的健康,簡而言之,其實就是我們的睡眠、壓力、運動、飲食,如果這四點達到即可。”均衡的飲食,合理的作息,適當的運動,不抽煙少喝酒,保持樂觀心態,這就是我們所能做到的最有效的預防。健康之路,其實並沒有捷徑可走,豈能憑藉一兩種所謂的特殊食物就能百毒不侵?抗癌食品,也許寄託了人們的美好願望,其實或許並不存在。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