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幸福都是奮鬥出來的!交大“西遷”60年成就一對“雙一流”

2018年新年賀詞中, 習近平總書記例舉了他過去一年中收到的4封群眾來信, 這些信中的故事, 讓習總書記感到“幸福都是奮鬥出來的”。 其中一封來自“西安交大西遷的老教授”, 總書記對來信作出重要指示:“傳承好西遷精神, 為西部發展、國家建設奉獻智慧和力量。 ”

從黃浦江畔到渭水之濱, 交大西遷已一甲子。 本是同根生的上海交大、西安交大, 如今同時成為“雙一流”建設高校。 日前,

兩校內外的師生校友憶起, 最初“一校兩部”的創建者, 正是交大歷史上在任時間最長的老校長——彭康。 上海交大黨委書記薑斯憲說, 遷校時, 組織上問彭康留在大都市還是紮根黃土地, 這位哲學家、革命家、教育家只說了4個字:“我應該去。 ”

1956年7月20日,

交大首批遷校教職員工踏上西遷征途。

, 共26萬字, 在當時中國大多是首譯或最早版本, 成為馬克思主義早期傳播的重要出版物。 然而, 新中國成立後, 對於被列為滬上人文社科界名家, 他要求秘書讓市里有關部門將自己“除名”;而對於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的30元勞務費, 他更是要求“退回去”。

作為一位校史講解員, 來自上海交大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的碩士二年級學生陳輝, 常常為參觀者講述彭康老校長的傳奇人生, 尤其是在主持學校西遷工作中所做的努力。 他發現, 彭老校長始終堅持學校應以人才培養為中心, 對交大提出“多培養幾個錢學森”這一目標。 他說, 老校長形象地將教學比喻成“還是要‘三級火箭’”, 就是按基礎課、基礎技術課、專業課循序漸進,

先打“基礎”, 再建“高樓”。

西遷是全體交大人對奮鬥史和創業史的共同記憶。 和彭老校長一樣來自江西萍鄉的陳輝同學, 對此深感自豪和崇敬。 “西遷精神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交大學子將青春融入祖國山河, 將自身命運與國家命運緊緊聯繫在一起。 ”他說, “秦嶺蒼蒼, 浦江滔滔, 先生之風, 山高水長。 ”

作者:徐瑞哲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