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當年中國險些放棄蘇35,不為別的就是因為一武器連殲11都比不上

最近, 媒體傳出了各種的消息, 交叉印證了儘管中國已經和俄羅斯簽訂了蘇-35戰鬥機進口協定, 但是越南、印尼等和中國存在著一定海上權益糾紛的國家卻可能也將會獲得蘇-35戰鬥機。

在以往的報導當中, 已多次證實了中俄蘇 35交付過程很不順利, 至今已經近拖延兩到三次。 而有部分報導聲稱, 越南卻在最近基本敲定了獲得4架蘇-35、並且可能得到一個中隊蘇-35的協議。

而另一個蘇霍伊戰鬥機用戶——印尼也明確的提出了對10架蘇-35戰鬥機的意向。 甚至巴基斯坦的幻影III戰鬥機換代計畫也邀請俄羅斯參與, 而競爭機型同樣為蘇-35。

預計越南的少量蘇-35戰鬥機將會用於和蘇-30MK2多用途戰鬥機搭配, “雪豹”型火控雷達、117S發動機先進性能使得前者可主攻空中優勢作戰。 後者更多的用於空地打擊作戰。 但是由於訂購數量、技術儲備的問題, 和中國相比, 越南很有可能要花費更多的金錢來採購同等數量的蘇-35。

這一份合同, 本身最大的意義並不在於蘇-35戰鬥機的本身, 而在於中國試圖通過這一個項目獲得的俄羅斯核心技術, 比如借此獲得俄羅斯的先進發動機技術、最新的氣動設計技術。

假如俄羅斯方面在轉移相關技術方面猶豫不前的話,

中國並不需要迫切的去做出讓步, 因為只有上述核心技術才值得中國進一步的巨額投入, 單純蘇-35戰鬥機本身已經近沒太大的吸引力。

現在可以確認蘇-35在雷達等關鍵航空電子系統上, 已近落後于中國最為先進的戰鬥機,

比如攜帶有源相控陣雷達的殲-11D、殲-16、殲-10C等等。 而殲-20, 這一架中國的第四代戰鬥機, 更是能秒殺三代半戰鬥機的代表之一:蘇-35。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