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每天最少學一味中藥—香附|第 451天

點擊上方藍色字 “醫承有道”關注我們

香附

CYPERI RHIZOMA

上一期:每天最少學一味中藥—澤瀉 | 第 450天

中藥速記

來源

本品為莎草科植物莎草Cyperus rotundus L.的乾燥根莖。

相關名

香附、香附子、草附子、附米、莎草根、黑香附、雀頭香、候莎、夫須、三棱草根、制香附、四制香附、七制香附、醋香附、抱靈居士

產地

主產于山東、浙江、湖南等地。

採收加工

秋季採挖, 燎去毛須, 置沸水中略煮或蒸透後曬乾, 或燎後直接曬乾。

性狀鑒別

多呈紡錘形, 有的略彎曲, 長2~3.5cm, 直徑0.5~1cm。 表面棕褐色或黑褐色, 有縱皺紋, 並有6~10個略隆起的環節, 節上有未除淨的棕色毛須和鬚根斷痕;去淨毛須者較光滑, 環節不明顯。 質硬, 經蒸煮者斷面黃棕色或紅棕色, 角質樣;生曬者斷面色白而顯粉性, 內皮層環紋明顯, 中柱色較深, 點狀維管束散在。 氣香, 味微苦。

性味歸經

辛、微苦、微甘, 平。 歸肝、三焦經。

性能特點

本品辛散苦降, 微甘能和, 平而不偏。

入肝經而善疏肝, 入三焦經而善理氣, 故為疏肝理氣之佳品, 被李時珍譽為“氣病之總司, 女科之主帥”。 肝氣舒暢, 氣血和順, 則月經自調, 疼痛可除, 故又為調經止痛之要藥。

功效

疏肝理氣, 調經止痛。

主治病證

(1)肝氣鬱滯之胸脅、脘腹脹痛, 疝氣痛。

(2)肝鬱月經不調、痛經、乳房脹痛。

(3)脾胃氣滯, 脘腹脹痛。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 6-10g;或入丸散。 外用:適量, 研未撒、調敷或做餅熱熨用。 醋制止痛力增強。

使用注意

本品雖平和, 但終屬辛香之品, 故氣虛無滯及陰虛血熱者慎服。

香附的故事

從前有個姑娘叫索索, 天生麗質, 心地善良。 有一年, 古碭郡大旱, 十月無雨, 百草皆枯。 索索迫于生計嫁到故黃河邊的一個茅莊, 不料這裡正鬧瘟疫, 大人小孩胸悶腹痛, 自從索索嫁來以後,

丈夫安然無恙, 問索索, 索索也不知, 丈夫隱約感到, 索索身上有股香氣, 斷定這是驅疫的奧秘, 於是便讓索索外出給眾人治病, 不幾天, 全村人又都露出了笑臉。

莊戶人家閑著沒事, 又扯起索索看病來, 一傳十, 十傳百, 傳到索索丈夫耳朵裡, 竟成這樣的話:“……索索每到一家, 就脫去衣服, 讓大人小孩圍過來聞……”丈夫雖有拯救鄉親之心, 但決不容這種方式, 於是兩人常鬧彆扭。 終於, 在一個風雨交夾的夜晚, 丈夫下了毒手把索索害死了。 名聲不好的女人是不能入棺的, 秫秸一捆埋到河邊。 不幾天, 就在索索的墳上長出幾縷小草, 窄窄的葉, 挺挺的莖, 蜂也圍, 蝶也繞, 有人說:索索風流, 死後也招小蟲子。 丈夫聽後, 挖地三尺,

把屍骨深埋。 可過了一段時間, 小草又冒出, 依然招蜂引蝶, 丈夫又去挖又去埋, 可草越挖越多, 越埋越旺。 於是人們後悔了:索索死的冤屈, 千萬不要再挖了, 將來萬一再鬧心口痛, 說不定這草能治病……

直到今天, 儘管藥名改叫香附子, 可當地人仍叫它索索草。 可惜的是要想用它理氣止痛, 必挖出其身, 三個根球一個比一個深。

猜一猜這味中藥是什麼?

請在留言處寫下您的答案!

——END——

推薦閱讀

每天最少學一味中藥-土鼈蟲 | 第 248天

每天最少學一味中藥-斑蝥 | 第 249天

每天最少學一味中藥-蟾酥 | 第 250天

每天最少學一味中藥-僵蠶 | 第 251天

每天最少學一味中藥-鱉甲| 第 252天

✎版權申明:轉載僅作觀點分享使用,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及時聯繫我們刪除。

✎投稿郵箱:tougao@yichengyoudao.com

每天最少學一味中藥-鱉甲| 第 252天

✎版權申明:轉載僅作觀點分享使用,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及時聯繫我們刪除。

✎投稿郵箱:tougao@yichengyoudao.com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