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故事>正文

抗癌故事:人活著要讓自己有用,把最壞的日子,過成最好的時光!

還有那麼多事情要做, 有那麼多願望要去實現, 可如今, 一切都戛然而止

2011年12月16日這一天, 像一條分割線, 把簡平的世界一分為二。

在這天之前, 簡平像一隻旋轉的陀螺那樣工作著, 幾乎沒有一刻停歇。 然而就在那一天, 陀螺應聲倒下。

他住進醫院體檢, 是因為那段時間感到心臟有些不適。 在順便進行的胃鏡檢查過程中, 一位女醫生突然失聲叫了起來:“哎喲喲……”他一聽, 知道大事不妙。

一開始, 簡平還表現得從容鎮定, 自己聯繫好了動手術的醫院, 刻不容緩實施了手術。 然而, 在他渾身上下插滿各種管子, 從手術室裡被推出來的時候, 先前所有的淡定頓時消失了。 撕裂般的疼痛伴隨著一張胃部惡性腫瘤的病理報告, 讓他跌入了黑暗的深淵。

簡平睜大眼睛, 直勾勾地盯著天花板, 白色的日光燈打在白色的牆上, 森森的慘白讓人恐懼萬分。 他的精神徹底崩潰,

劇痛引發了深度的抑鬱, 他開始胡思亂想, 整日整夜地失眠。

53歲, 正當盛年, 還有那麼多事情要做, 有那麼多願望要去實現, 可如今, 一切都戛然而止。 這殘酷的現實, 讓人怎麼接受呢?病房裡沒人的時候, 簡平就躲在被子裡, 痛哭不止。

這一年的最後一天, 他出院回家了。 窗外爆竹聲聲, 新的一年即將到來, 可他卻覺得厭煩, 他用兩根食指堵住耳孔——因為在他看來, 人生已經毫無意義。

疾病是折磨人的。 切除了2/3的胃後, 哪怕多喝一口水, 腹部就如同刀割般刺痛;嚴重失眠, 加之進食很少, 簡平的體重迅速下降, 連45公斤都不到了;緊接著, 頸椎病和腰椎病復發, 整條脊柱疼痛難忍。

同時, 嚴重的抑鬱症死死地糾纏住他。

那時的簡平覺得,

無邊的泥沼正一點一點地將他吞噬, 任憑他怎麼苦苦掙扎, 都是徒勞。 他開始盤算著以怎樣的方式結束自己的生命。

這位83歲的老人笑容可掬地向他張開了雙臂, 他們相擁在一起, 彼此感受著生命的呼吸和律動

這時, 對簡平來說, 自己的生命引擎已經熄火了, 要繼續前行, 太需要一把推他的外力了。

很多親朋好友來到病床邊探望, 但最特別的是兒童文學作家秦文君和少年兒童出版社的編輯孫益恒, 她們帶來了簡平的長篇小說《星星灣》和中短篇小說集《尹小亮的流水時光》兩份出版合同。 沒有任何商量餘地, 她們讓簡平在合同上簽了字, 鼓勵他恢復寫作, 早日將完成的書稿交給她們, 儘快出版。

女作家林華得知簡平深受抑鬱症之苦,

主動替他前往位於宛平南路的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看病, 將病情轉告主治醫師, 並建議他接受藥物治療。 當天晚上, 林華給簡平發來了一條短信:“你可以隨時約我, 我會陪伴你直到看見光明!但我倆必須有個約定, 在你決定自殺前一定要和我見一面!”簡平答應了。 終於, 在服藥近一個月之後, 有一天, 他感到自己心情豁然開朗, 心頭的陰雨驟然停歇, 重又見到了燦爛的陽光。

而最令簡平無法忘懷的, 是2013年夏天, 阿拉伯詩人阿多尼斯熱誠的擁抱所給予他的力量。

簡平是阿多尼斯的粉絲, 動完手術後不久, 他又讀了阿多尼斯的詩集《我的孤獨是一座花園》, 詩中所展現的屬於生命與時間的那份蒼涼, 令簡平動容。

那天, 他接到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編輯陳紅傑打來的電話, 便同她說起了阿多尼斯, 說起了那些美好的詩句。

2012年10月, 陳紅傑又打來電話, 興高采烈地告訴簡平, 阿多尼斯從巴黎遠道來到中國, 出席新書發佈會。 她對阿多尼斯說, 非常喜歡他作品的一位元中國作家, 現在正躺在病榻上, 能否給他簽個名, 並寫上祝福。 阿多尼斯聽後, 立即用阿拉伯語寫下祝福, 並簽上了自己的名字。 他怕簡平看不懂他寫的字, 還特地在扉頁上畫了一幅形象的畫:一隻長有長睫毛的大眼睛海豚, 在水中遨遊, 噴出的水柱直沖雲霄。

第二年8月, 阿多尼斯來到上海舉辦“阿多尼斯朗讀交流會”。 這一次, 簡平終於見到了自己心儀的詩人。 在主辦方的熱心安排下,簡平在朗讀交流會開始前,單獨與阿多尼斯見了面。他對阿多尼斯說:我感謝您,同時也感謝詩歌,感謝生命。我真的沒有想到,我已經走出了冬季,在這個夏天活著見到了您!當阿多尼斯聽完這段話後,這位83歲的老人笑容可掬地向簡平張開了雙臂,他們相擁在一起,彼此感受著生命的呼吸和律動。

也許,在簡平的心中,對生命仍然有著些許的憂傷,但是在這些認識或不認識的朋友所給予的溫暖中,他對於生命的信念變得更加執著。

一個初秋的黃昏,他們忽然聊起了生與死,這真是一個很沉重的話題

因為生病的緣故,簡平的身邊多了一群病友。

第一位與他同病相憐的病友,是他的文學導師、作家程乃珊。

2011年12月16日被確診為胃癌後,簡平被轉入華山醫院動手術。轉院前一天的晚上,他給程乃珊打電話告別,不料電話那頭,程乃珊用嘶啞的聲音說,她也住在華山醫院,天天發高燒,正在檢查中。很快,程乃珊被確診患了白血病。

不久,兩人相繼出院。程乃珊在電話裡對簡平說,她已開始重新寫作,這給了簡平很大的信心。就在2012年3月,兩人幾乎同時在《新民晚報》上發表了病後的第一篇文章。

2013年2月12日,大年初三那天,簡平收到了程乃珊的祝福短信:“蛇年健康,我們互相激勵。”新年伊始,程乃珊便開始在《上海文學》上推出專欄《天鵝閣》,那些文字都是在她化療期間寫下的。這也給簡平帶來了源源不斷的創作和生活的動力。

步劍秋則是簡平在加入上海市癌症康復俱樂部後結識的病友。

他比簡平大兩歲,是一家醫院普通的人事幹部。他患的是肺癌,由於已經轉移,所以不能動手術了,只能化療,但效果並不明顯。他倆第一次認識時,才發現彼此住得很近,算是鄰居。於是,他們經常在一起散步、練功,海闊天空地聊天,成了心心相印的朋友。

一個初秋的黃昏,樹葉隨風飛旋在他們的腳邊。簡平和步劍秋忽然聊起了生與死,這真是一個沉重的話題。他們說到身患大病的人總會有一些放不下的東西,步劍秋說,不會是根本帶不走的權利和錢財吧?他們對視了一眼,然後大笑起來。接著,步劍秋突然看著簡平認真地說:其實我自己真的什麼都能放下,唯一放不下的是女兒,她今年才讀初一,尚還年幼啊!他向簡平提出能否指導一下他女兒的寫作,簡平不忍拒絕。

2013年3月19日,步劍秋突然去世了。步劍秋的妻子告訴簡平,他臨走前的幾個小時,心跳加速,呼吸困難,他本來請求醫生給他上呼吸機,可想起自己一個月前辦理了遺體捐贈手續,他怕交付不出一副完整的遺體,所以最後拒絕了所有的救治……簡平聽後,潸然淚下。

就在這一年的4月22日,程乃珊也永遠地離開了。

簡平說,這幾年,他經歷了和病友的數次告別。雖然每一次都對他打擊甚大,但這些病友也給他留下了寶貴的遺產——樂觀、善良、豁達、堅持,使他的生命因為他們而豐盈踏實。

母親看著他說:“沒有什麼可以難倒我們的,我們要共同努力,好好地走過這一年”

簡平說,如果沒有母親的支撐,他也許永遠走不出這場大病的陰霾。

由於早年喪父,母親以一己之力把簡平和兩個妹妹拉扯長大。但因為簡平工作非常忙碌,母親又一人獨居他處,母子倆聚少離多。

簡平患病的消息,一直是瞞著母親的。然而,2011年12月31日,當簡平出院回自己家時,推開家門的那一刻,他一眼看見了母親。母親既沒問他的病情,也沒問他需要些什麼,只是忙著把簡平安頓在床上。

不一會兒,母親站起身來,從書房裡拿來一個日曆芯,當著簡平的面,把它裝上了大理石日曆架,然後掀開鮮紅的第一頁:2012年1月1日。她用平靜的聲音對簡平說:人生來就是要受苦的,但再苦也要走過去,而且總是走得過去的。

母親還承諾,每個星期三都會來,陪他聊天,給他熬藥,幫他煮粥。於是,每到星期三上午,簡平就巴巴地等在門口,望著母親拎著兩隻沉沉的袋子走進來,袋子裡裝滿了蔬菜、瓜果,還有報紙和書籍。

在母親和家人的溫暖呵護下,簡平漸漸康復起來。

轉眼,又到年末。沒想到,簡平的母親因為不舒服去醫院檢查,竟被確診為肝癌晚期,而且已發現轉移,無法進行手術。醫生說,存活期可能只有6個月至1年。得知消息後,簡平心裡的天,真的塌下來了。

母親卻表現得十分鎮定,看不出一絲憂傷和絕望。她對兒女們說:不要慌亂,看看能不能動手術,如果能動手術就最好了,不能動也沒關係,我已經活得不算短了,而且還活得很好。

簡平心裡滿是內疚,他知道肝病一般都源于積鬱太深,母親的病一定是為他憂慮重重造成的。母親似乎看出了他的心思,依然平靜地對他說:“你不要為我擔心,如果你因此倒下了,那我這一年所有的心血都白費了。”她走進書房,像去年一樣,掀開日曆鮮紅的第一張:2013年1月1日。母親看著他說:“沒有什麼可以難倒我們的,我們要共同努力,好好地走過這一年。”

從那一天開始,簡平在心底裡發誓,他要讓母親看到他的燦爛笑容,他要讓母親剩下的每一天,都過得開心快樂。

儘管母親開始了痛苦的介入治療,但簡平與她商定,他們要一起相扶相持,行走天下,去看母親最喜歡的雲彩。母子倆先後去了中國香港和臺灣地區,去了韓國、日本,一邊遊山玩水,一邊傾心交談。他們都覺得這是最有效的治療方法,完全沒有痛苦,只有快樂和幸福。

不知不覺間,兩年過去了,想起醫生當初所下的“死亡宣判書”,不禁莞爾。有一天,母親湊在簡平的耳邊說:我知道,明年我肯定不在了,但我想告訴你,你一點也不要難過,因為我真的心滿意足,我有過了一段最好的時光,到時你要開開心心送我走。

2015年4月15日,母親離簡平而去了。

在送走了母親之後,簡平突然發現自己不再恐懼死亡。因為就像他母親說的那樣,“我真的心滿意足,我有過了一段最好的時光”。

他突然覺得茅塞頓開,“快樂源於何處”這個世界性難題已然被破解——“人活著要讓自己有用”

當初,為了治療簡平因為癌症而引發的深度抑鬱症,上海市癌症康復俱樂部的會長袁正平給他開出了“工作療法”的處方。

袁正平認為,適當的工作也是一種有效的治療方法。大多數癌症病人在患病後就放棄了工作,先前從工作中得到的樂趣蕩然無存,因此也會在心裡投下陰影,覺得自己已經成了一個廢人。對此,簡平非常認同。

病後不久,簡平就重新恢復了寫作,很快完成了新的長篇小說《星星灣》。病癒僅僅4個月後,他重又拾起因病間斷的電視劇《大波》的籌備工作,正式進入了總製片人的角色。

然而,仍有一個問題縈繞著他,讓他百思不得其解。這是一個古往今來全世界的哲人們都始終糾結的問題:快樂源於何處?

那一天,當簡平踏進上海市癌症康復俱樂部,看到牆上寫著的一句話時,他突然覺得茅塞頓開,這個世界性難題已然被破解——“人活著要讓自己有用”。即便重屙在身,自己也不是一個廢物,不是一個無用之人,照樣可以去關懷和幫助他人,並且從中獲得生命的尊嚴和意義,這便是最高境界的快樂。

有一位名叫田兆陽的大二學生,從博客上得知簡平的電子郵箱,給他寫來了一封信。他在信中說,自己也患了胃癌,並做了全胃切除術。手術後開始化療,每次化療都讓他感到無比痛苦,最近一次差點就受不了了,他想選擇放棄。

簡平立即給田兆陽回復了郵件,希望能陪伴他做每一次化療。他們約定,每一次療程期間,簡平天天給田兆陽打長途電話,問候他,鼓勵他,讓他儘量放鬆下來,給他一點精神上的安撫。

終於,田兆陽完成了全部12次的化療,頑強地熬了過來。他給簡平打來電話,聲音裡充滿了欣喜。他說,我的勝利就是你的勝利!

對簡平來說,他也著實感受到了久違的快樂。種種的磨難,讓簡平相信,與其詛咒黑暗,不如點燃一根蠟燭,去照亮別人。

2012年11月16日,簡平來到上海師範大學第一附屬小學做了一次演講,這是他病後第一次重返講臺,沒想到就此拉開了他的公益講座的序幕。到2015年年底,他已經在上海大中小學、圖書館、企事業單位、讀書組織、病患關愛和康復機構、互聯網上舉辦了120多場公益講座,推廣文學閱讀和影視欣賞,同時以自己的親身經歷,向人們傳達熱愛生活和生命的態度,傳遞愛心與溫暖。

在患病至今的4年多時間裡,簡平經歷了無數的悲與喜、痛與樂、絕望與堅持、失去與得到,正如他後來在書裡寫的那樣,“從失魂落魄到坦然從容,在人生的風吹雨打中感受溫暖,感受力量,感受真誠,感受美好”。

無論如何,這是一段最壞的日子,也是一段最好的時光。

在主辦方的熱心安排下,簡平在朗讀交流會開始前,單獨與阿多尼斯見了面。他對阿多尼斯說:我感謝您,同時也感謝詩歌,感謝生命。我真的沒有想到,我已經走出了冬季,在這個夏天活著見到了您!當阿多尼斯聽完這段話後,這位83歲的老人笑容可掬地向簡平張開了雙臂,他們相擁在一起,彼此感受著生命的呼吸和律動。

也許,在簡平的心中,對生命仍然有著些許的憂傷,但是在這些認識或不認識的朋友所給予的溫暖中,他對於生命的信念變得更加執著。

一個初秋的黃昏,他們忽然聊起了生與死,這真是一個很沉重的話題

因為生病的緣故,簡平的身邊多了一群病友。

第一位與他同病相憐的病友,是他的文學導師、作家程乃珊。

2011年12月16日被確診為胃癌後,簡平被轉入華山醫院動手術。轉院前一天的晚上,他給程乃珊打電話告別,不料電話那頭,程乃珊用嘶啞的聲音說,她也住在華山醫院,天天發高燒,正在檢查中。很快,程乃珊被確診患了白血病。

不久,兩人相繼出院。程乃珊在電話裡對簡平說,她已開始重新寫作,這給了簡平很大的信心。就在2012年3月,兩人幾乎同時在《新民晚報》上發表了病後的第一篇文章。

2013年2月12日,大年初三那天,簡平收到了程乃珊的祝福短信:“蛇年健康,我們互相激勵。”新年伊始,程乃珊便開始在《上海文學》上推出專欄《天鵝閣》,那些文字都是在她化療期間寫下的。這也給簡平帶來了源源不斷的創作和生活的動力。

步劍秋則是簡平在加入上海市癌症康復俱樂部後結識的病友。

他比簡平大兩歲,是一家醫院普通的人事幹部。他患的是肺癌,由於已經轉移,所以不能動手術了,只能化療,但效果並不明顯。他倆第一次認識時,才發現彼此住得很近,算是鄰居。於是,他們經常在一起散步、練功,海闊天空地聊天,成了心心相印的朋友。

一個初秋的黃昏,樹葉隨風飛旋在他們的腳邊。簡平和步劍秋忽然聊起了生與死,這真是一個沉重的話題。他們說到身患大病的人總會有一些放不下的東西,步劍秋說,不會是根本帶不走的權利和錢財吧?他們對視了一眼,然後大笑起來。接著,步劍秋突然看著簡平認真地說:其實我自己真的什麼都能放下,唯一放不下的是女兒,她今年才讀初一,尚還年幼啊!他向簡平提出能否指導一下他女兒的寫作,簡平不忍拒絕。

2013年3月19日,步劍秋突然去世了。步劍秋的妻子告訴簡平,他臨走前的幾個小時,心跳加速,呼吸困難,他本來請求醫生給他上呼吸機,可想起自己一個月前辦理了遺體捐贈手續,他怕交付不出一副完整的遺體,所以最後拒絕了所有的救治……簡平聽後,潸然淚下。

就在這一年的4月22日,程乃珊也永遠地離開了。

簡平說,這幾年,他經歷了和病友的數次告別。雖然每一次都對他打擊甚大,但這些病友也給他留下了寶貴的遺產——樂觀、善良、豁達、堅持,使他的生命因為他們而豐盈踏實。

母親看著他說:“沒有什麼可以難倒我們的,我們要共同努力,好好地走過這一年”

簡平說,如果沒有母親的支撐,他也許永遠走不出這場大病的陰霾。

由於早年喪父,母親以一己之力把簡平和兩個妹妹拉扯長大。但因為簡平工作非常忙碌,母親又一人獨居他處,母子倆聚少離多。

簡平患病的消息,一直是瞞著母親的。然而,2011年12月31日,當簡平出院回自己家時,推開家門的那一刻,他一眼看見了母親。母親既沒問他的病情,也沒問他需要些什麼,只是忙著把簡平安頓在床上。

不一會兒,母親站起身來,從書房裡拿來一個日曆芯,當著簡平的面,把它裝上了大理石日曆架,然後掀開鮮紅的第一頁:2012年1月1日。她用平靜的聲音對簡平說:人生來就是要受苦的,但再苦也要走過去,而且總是走得過去的。

母親還承諾,每個星期三都會來,陪他聊天,給他熬藥,幫他煮粥。於是,每到星期三上午,簡平就巴巴地等在門口,望著母親拎著兩隻沉沉的袋子走進來,袋子裡裝滿了蔬菜、瓜果,還有報紙和書籍。

在母親和家人的溫暖呵護下,簡平漸漸康復起來。

轉眼,又到年末。沒想到,簡平的母親因為不舒服去醫院檢查,竟被確診為肝癌晚期,而且已發現轉移,無法進行手術。醫生說,存活期可能只有6個月至1年。得知消息後,簡平心裡的天,真的塌下來了。

母親卻表現得十分鎮定,看不出一絲憂傷和絕望。她對兒女們說:不要慌亂,看看能不能動手術,如果能動手術就最好了,不能動也沒關係,我已經活得不算短了,而且還活得很好。

簡平心裡滿是內疚,他知道肝病一般都源于積鬱太深,母親的病一定是為他憂慮重重造成的。母親似乎看出了他的心思,依然平靜地對他說:“你不要為我擔心,如果你因此倒下了,那我這一年所有的心血都白費了。”她走進書房,像去年一樣,掀開日曆鮮紅的第一張:2013年1月1日。母親看著他說:“沒有什麼可以難倒我們的,我們要共同努力,好好地走過這一年。”

從那一天開始,簡平在心底裡發誓,他要讓母親看到他的燦爛笑容,他要讓母親剩下的每一天,都過得開心快樂。

儘管母親開始了痛苦的介入治療,但簡平與她商定,他們要一起相扶相持,行走天下,去看母親最喜歡的雲彩。母子倆先後去了中國香港和臺灣地區,去了韓國、日本,一邊遊山玩水,一邊傾心交談。他們都覺得這是最有效的治療方法,完全沒有痛苦,只有快樂和幸福。

不知不覺間,兩年過去了,想起醫生當初所下的“死亡宣判書”,不禁莞爾。有一天,母親湊在簡平的耳邊說:我知道,明年我肯定不在了,但我想告訴你,你一點也不要難過,因為我真的心滿意足,我有過了一段最好的時光,到時你要開開心心送我走。

2015年4月15日,母親離簡平而去了。

在送走了母親之後,簡平突然發現自己不再恐懼死亡。因為就像他母親說的那樣,“我真的心滿意足,我有過了一段最好的時光”。

他突然覺得茅塞頓開,“快樂源於何處”這個世界性難題已然被破解——“人活著要讓自己有用”

當初,為了治療簡平因為癌症而引發的深度抑鬱症,上海市癌症康復俱樂部的會長袁正平給他開出了“工作療法”的處方。

袁正平認為,適當的工作也是一種有效的治療方法。大多數癌症病人在患病後就放棄了工作,先前從工作中得到的樂趣蕩然無存,因此也會在心裡投下陰影,覺得自己已經成了一個廢人。對此,簡平非常認同。

病後不久,簡平就重新恢復了寫作,很快完成了新的長篇小說《星星灣》。病癒僅僅4個月後,他重又拾起因病間斷的電視劇《大波》的籌備工作,正式進入了總製片人的角色。

然而,仍有一個問題縈繞著他,讓他百思不得其解。這是一個古往今來全世界的哲人們都始終糾結的問題:快樂源於何處?

那一天,當簡平踏進上海市癌症康復俱樂部,看到牆上寫著的一句話時,他突然覺得茅塞頓開,這個世界性難題已然被破解——“人活著要讓自己有用”。即便重屙在身,自己也不是一個廢物,不是一個無用之人,照樣可以去關懷和幫助他人,並且從中獲得生命的尊嚴和意義,這便是最高境界的快樂。

有一位名叫田兆陽的大二學生,從博客上得知簡平的電子郵箱,給他寫來了一封信。他在信中說,自己也患了胃癌,並做了全胃切除術。手術後開始化療,每次化療都讓他感到無比痛苦,最近一次差點就受不了了,他想選擇放棄。

簡平立即給田兆陽回復了郵件,希望能陪伴他做每一次化療。他們約定,每一次療程期間,簡平天天給田兆陽打長途電話,問候他,鼓勵他,讓他儘量放鬆下來,給他一點精神上的安撫。

終於,田兆陽完成了全部12次的化療,頑強地熬了過來。他給簡平打來電話,聲音裡充滿了欣喜。他說,我的勝利就是你的勝利!

對簡平來說,他也著實感受到了久違的快樂。種種的磨難,讓簡平相信,與其詛咒黑暗,不如點燃一根蠟燭,去照亮別人。

2012年11月16日,簡平來到上海師範大學第一附屬小學做了一次演講,這是他病後第一次重返講臺,沒想到就此拉開了他的公益講座的序幕。到2015年年底,他已經在上海大中小學、圖書館、企事業單位、讀書組織、病患關愛和康復機構、互聯網上舉辦了120多場公益講座,推廣文學閱讀和影視欣賞,同時以自己的親身經歷,向人們傳達熱愛生活和生命的態度,傳遞愛心與溫暖。

在患病至今的4年多時間裡,簡平經歷了無數的悲與喜、痛與樂、絕望與堅持、失去與得到,正如他後來在書裡寫的那樣,“從失魂落魄到坦然從容,在人生的風吹雨打中感受溫暖,感受力量,感受真誠,感受美好”。

無論如何,這是一段最壞的日子,也是一段最好的時光。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