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2018大學生村官行測技巧:從矛盾著手識破真假

很多同學行測備考中希望能夠用更短的時間提升自己的解題速度以及準確率。

圖片來源於網路

判斷推理部分的邏輯推理的必然性推理題目是能夠快速掌握,

保證正確率的部分。 而在這一部分中, 有一類題型使我們常說的真假話問題, 這類題型考察幾率很大, 規律性強, 而且易於掌握。 下面中公教育專家我們就進行一個簡單的講解。

圖片來源於網路

【例題1】對某受害人的五位朋友進行偵查分析後,

四個警員各自做出了如下推測:

甲說:“這五個人都有嫌疑。 ”

乙說:“老陳不能逃脫干係, 他有嫌疑。 ”

丙說:“這五個人不都是有嫌疑的。 ”

丁說:“五人中肯定有人作案。 ”

如果四個人中只有一個人推測正確, 那麼以下哪項為真?

A. 甲推測正確, 老陳最有嫌疑

B. 丙推測正確, 老陳沒有嫌疑

C. 丙推測正確, 但老陳可能作案

D. 丁推測正確, 老陳有嫌疑

1.題型判斷:

真假話問題的特點是題幹給的條件比較多, 但是並非每個條件都是正確的。 有時題幹會給出真話假話的數量。 比如上題中的題幹最後提到:四個人只有一個人正確。 或者有時提幹不會告訴真假話的數量, 但是會暗示條件中有真有假。 也是非常常見的真假話問題。

2.解題步驟

在判斷出題型之後, 我們首先鎖定幾個條件, 由於矛盾命題具有一真一假的特點, 所以我們首先尋找條件中有無矛盾命題。

(1)若題幹中有矛盾命題, 例如例1中, 甲和丙說的話明顯是一對矛盾命題。 那麼我們就可以判斷甲丙的話一真一假。 那麼下一步我們跳出這兩個條件。 根據題幹中只有一人推測正確的條件。 可知乙和丁說的話一定為假, 那麼他們的矛盾為真。 根據乙的話可知老陳沒有嫌疑, 判斷B正確。 當然根據丁所說到話, 我們知道無人中午人作案。 從而判斷甲說假話。 從而得知丙說的是真話, B項進一步驗證了這一結論。

(2)如果題幹中幾個條件沒有出現矛盾, 那麼我們應該採取的是假設法, 假設法的核心思想就是根據題幹有真有假的特點。

假設某個條件為真或為假。 然後去驗證, 若沒有矛盾出現, 符合題幹條件, 就可以認為假設正確, 反之, 假設錯誤。 通過下面的例2我們一起看一下。

【例題2】一起詐騙案經過偵查將目標鎖定在趙、李二人身上, 趙、李二人都可能是詐騙犯或目擊者。 已知詐騙犯只說假話, 而目擊者則只說真話, 審訊人員問趙:“你們倆人中肯定有一個是目擊者?”趙回答:“沒有。 ”

則趙和李分別是:

A.趙是目擊者, 李是詐騙犯

B.趙和李都是目擊者

C.趙是詐騙犯, 李是目擊者

D.趙和李都是詐騙犯

【中公解析】根據題幹中, 詐騙犯只說假話, 目擊者只說真話;趙李二人都可能是詐騙犯或目擊者兩個條件, 可以推知趙的回答有可能是真話或者假話。

判定這是一道真假話問題的題目, 但是題幹中沒有出現任何矛盾。 想到用假設法:

首先假設趙說的是真話, 那麼趙是目擊者, 但是趙說兩個人中沒有目擊者, 顯然前後矛盾, 據此可以推斷出找補可能說真話, 假設不成立。

趙說假話, 趙是詐騙犯, 可知趙和李二人中有一個是目擊者。 那麼這個人只可能是李, 所以李是目擊者, 趙是詐騙犯符合題幹條件。 所以, 選擇C項。

圖片來源於網路

中公教育專家認為,在判斷出屬於真假話問題之後,緊接著要尋找題幹中是否存在矛盾,如果有矛盾,那麼我們就可以判斷出矛盾之外的其他命題的真假,從而得出一系列的資訊用於解題。若題幹中沒有出現矛盾,那我們可以通過假設法的方法予以解題。當然,真假話問題我們還可以通過代入排出,反對關係等方法解題。

圖片來源於網路

中公教育專家認為,在判斷出屬於真假話問題之後,緊接著要尋找題幹中是否存在矛盾,如果有矛盾,那麼我們就可以判斷出矛盾之外的其他命題的真假,從而得出一系列的資訊用於解題。若題幹中沒有出現矛盾,那我們可以通過假設法的方法予以解題。當然,真假話問題我們還可以通過代入排出,反對關係等方法解題。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