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孩子被欺負,要不要替娃出口氣?家長們吵翻了

都說舔犢情深, 要是孩子在外面被欺負了, 擱誰身上不心疼?哄過娃之後, 胸中有口氣也得出一出。

就比如小編朋友的女兒今年剛上幼稚園, 朋友每天提心吊膽, 擔心娃會被其他小孩欺負, 每天回家總要問一遍“今天在幼稚園有沒有人欺負你?”, 還不停給她洗腦:“要是有誰敢欺負你, 回來告訴爸爸, 爸爸替你出氣!”

小編很想追問一句:你會怎麼給孩子出氣呢?

是找老師家長評個理,

還是直接上手打一架,

甚至揍對方“熊孩子”一頓?

你會怎樣給娃“出氣”?

一般來說, 在得知(或感覺)孩子吃了虧之後, 父母們的反應各不相同:

01

“誰打了你, 馬上給我打回去!”

在社交平臺上, 曾經有篇“段子”十分流行:人不犯我, 我不犯人;人若犯我, 斬草除根。 儘管這個說法有所誇大, 但“人若打我, 我就要打回去”的確也成了當下不少年輕家長的育兒理念。

四川樂山市某幼稚園對該園小朋友的家長做了一份問卷調查,

結果顯示:約60%的家長表示應培養孩子強硬的性格, 被欺負時要“打回去”。

為什麼要打回去呢?這類家長認為, 小孩子不懂得大道理, 做事情全憑天性, 若是一次次地忍讓, 必定會讓別人覺得軟弱可欺, 以後會變本加厲地欺負。 但, 爸爸媽媽又不可能時時刻刻跟在孩子身邊, 所以, 要讓孩子學會自保, 不能一味忍讓, 該還擊的時候不要猶豫!

甚至, 有的家長會對自家唯唯諾諾的孩子說:“如果別人再欺負你, 你不還手, 回來我也打你!”

“打回去”真能讓孩子不再受欺?

讓孩子打回去, 家長的本意是讓自己的孩子更勇敢, 然而, 後果並非你想的那麼美好:

①被打的孩子可能遭到更嚴重毆打

不知媽媽發現沒?愛打人的孩子都是特別容易被激怒的孩子,

被打的小孩如果還手, 很可能進一步激怒打人的孩子, 遭到更嚴重的毆打。

②孩子會誤以為打人可以解決衝突

鼓勵孩子被打了就打回去, 孩子也可能會覺得打人是解決衝突的最好手段, 至於什麼時候該用什麼時候不該用, 孩子很難分辨清楚。

③兩個孩子可能都會以受傷收場

打過來、打過去, 小衝突也可能會升級成為一場嚴重的打架, 誰能保證在這個過程中不給對方造成意外傷害呢?

02

“退一步海闊天空”

有激進的動手派, 自然也有不願惹是生非的保守派。 有些家長認為, 小孩子之間的磕磕碰碰在所難免, 打打鬧鬧都是正常的, 不必大驚小怪。 拒絕動手未必就是懦弱, 而是善良的表現。

“退一步海闊天空”, 對孩子成長也有利。

所以, 如果孩子受了欺負, 不必哭哭啼啼回來喊媽媽, 最好能讓孩子自己學著去解決, 例如勇敢地對小朋友說“不”, 或是馬上報告老師, 讓老師來處理。

忍讓不是壞事

但別讓孩子“逆來順受”

忍讓派家長的理念沒有錯, 但要注意, 別讓孩子陷入了“逆來順受”的境地。 例如, 有些孩子認為, 別人欺負我, 連爸爸媽媽都不幫我出面搞定, 跟老師講過了, 老師批評過那個孩子, 可他依然故我, 看來以後只能默默忍受了。

如果孩子從小受欺負不敢反抗, 或者覺得自己不應該反抗, 他會越來越自卑, 越來越不知道如何維護自己的利益, 在他成長過程中會遭到越來越多的欺侮。

03

“誰敢欺負我孩子, 我連他媽一塊打!”

當然, 也不乏脾氣比較火爆的家長, 看不得自家孩子膽小、內向, 當不了“狼”, 也不忍心讓孩子當“羊”, 所以, 這類家長會覺得:“我的孩子不能被別人欺負!”“被別人欺負的孩子沒本事, 沒出息”, 一旦孩子受了氣(或是認為孩子受了欺負), 家長肯定毫不猶豫挺身而出, 幫孩子“伸張正義”:

前不久, 有位爺爺為給孫女出氣撐腰, 就直接上手揍對方“熊孩子”了:

有新聞報導:12月8日早上, 在渝北區的中藝玫瑰城幼稚園, 兩位小朋友鵬鵬和婷婷自由活動時, 發生了一些身體接觸。 婷婷的爺爺看到後, 火冒三丈, 直接沖上前去, 對鵬鵬一通撕扯。

從監控中,可以看到,兩個小朋友只是輕輕接觸了一下,誰都沒有受傷。然而,婷婷的爺爺卻誤認為孫女被欺負了,還把鵬鵬的臉都抓破了。

事情發生後,婷婷的父母登門給鵬鵬道歉,但爺爺一直沒有出面。直到鵬鵬媽媽約了對方一家人在幼稚園見面後,婷婷的爺爺才來到了幼稚園,誠懇地向鵬鵬道歉,並表示願意承擔後期鵬鵬進行治療或者心理疏導所產生的費用。

替孩子出氣,卻進了派出所

雖然這個事件本身看起來並不嚴重,小男孩也無大礙,幸運的是,小男孩的父母還是比較理性的。要是報了警,這位給孫女出氣的爺爺就不是道歉和賠償所能了結的了:

△2018年1月,遼寧

1月6日下午,遼寧省鐵嶺市銀州區某商場淘氣堡內。兩名家長因孩子玩耍中產生摩擦,其中一名男家長和兩名同伴對另外一名女家長及其兒子瘋狂毆打,打人者甚至掄起凳子砸向已倒地男孩(13歲),致女家長肋骨骨折,孩子昏迷。

經相關部門鑒定,女家長受傷為輕傷二級。1月8日,三男子投案自首,目前當地警方以涉嫌故意傷害罪對三人刑事拘留。

△2017年11月,河南

陝州區某校的一位爸爸以孩子遭其他學生欺負毆打為由,到學校對三名11歲學生進行毆打,對其中兩個孩子的屁股各踢了一腳,對另一個孩子用手在頭部打了一下,學校發現後及時制止並報警。雖然3個孩子並無大礙,但這位爸爸還是被以行政拘留十五日,並罰款1000元。

△2017年9月,浙江

杭州一位38歲的爸爸因為兒子被其他孩子欺負,沖進社區對著一個6歲的小孩連扇耳光,還與上前制止的孩媽廝打。結果,這位爸爸被行政拘留13日並處罰款。

△2016年5月,陝西

紫陽縣花漁小學學前班一位媽媽,因為6歲的兒子與同班同學發生抓扯,為給兒子出氣,媽媽沖到班裡打了兒子同學好幾個耳光,導致其流鼻血。這位媽媽也被處行政拘留十五日並罰款500元。

給娃“出氣”得這樣做!

看來,孩子被欺負,忍讓、衝動都是不可取的。不過,窩在家長孩子心頭的一團火可不能壓著,憋久了總要找機會發洩出來。就像上面那位杭州爸爸一樣,自家的兒子三番五次被欺負,總要找機會報仇雪恨的,只是有點過頭了,氣出完了,自己也被抓起來了。

孩子受欺負,要不要替娃出氣?當然要!但採取什麼樣的方法就有講究了:

01、正確看待“受欺負”這件事

處在幼稚園或剛上小學階段的孩子之間產生打鬧行為,並不是真心想要欺負他人。因為,孩子總是要和其他同齡人接觸的,碰觸、拉扯、推搡其他小朋友的身體,都是免不了的,而這也是他們成長中必須經歷的。

有些孩子可能因為生理原因無法控制自己的行為,也有的孩子是通過過激的方式引起關注。無論何種情況,把孩子間的衝突關係簡單地看成是欺負與被欺負的關係,這顯然加入了成年人的主觀意識,而沒有深入瞭解孩子們的想法。如果大人用過激的方式處理,對孩子的成長會造成不利影響。

02、給予孩子信任支持

如果孩子受欺負了,回家告訴家長,有時候可能要的並不是家長告訴他應該怎麼做,或許只是希望從家長那邊得到一點的溫暖。

所以,當孩子告訴你自己被欺負了,先不要急著教育孩子,或是怒氣衝衝的領著孩子找上門,孩子不能一輩子躲在父母的羽翼下尋求庇護。

冷靜點安撫孩子,讓孩子從被小朋友欺負的委屈、難過等情緒中走出來,講清楚他們之間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

03、給孩子一些具體的解決建議

我們無法時時刻刻在學校守著孩子,保護他不受欺負,但我們可以給孩子一些具體建議,比如報告老師、跟打人的小朋友講道理等辦法。並為孩子加油打氣,鼓勵孩子自己去處理這些問題。這樣孩子就會從自己的生活中取得實際經驗,學會如何處理矛盾、如何對待他人的錯誤、如何解決由於自己的失誤引發的後果。

04、可以替孩子出頭,但萬萬不可動手!

如果孩子確實受了欺負,孩子自己也解決不了,那就要及時和老師及對方家長溝通。讓事件得到順利解決的同時,也能給孩子做一個正確的示範,引導孩子建立良好認知,培養孩子的自信心。

注意,千萬別到班級裡大吵大鬧甚至大打出手,這樣不僅沒有效果,也會造成孩子軟弱不自立的形象。

家長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在“出氣”這件事上,父母一定要處理好,保證做好榜樣,孩子自然會學到與小夥伴之間的相處之道,以及如何解決兒童世界的小衝突。

從監控中,可以看到,兩個小朋友只是輕輕接觸了一下,誰都沒有受傷。然而,婷婷的爺爺卻誤認為孫女被欺負了,還把鵬鵬的臉都抓破了。

事情發生後,婷婷的父母登門給鵬鵬道歉,但爺爺一直沒有出面。直到鵬鵬媽媽約了對方一家人在幼稚園見面後,婷婷的爺爺才來到了幼稚園,誠懇地向鵬鵬道歉,並表示願意承擔後期鵬鵬進行治療或者心理疏導所產生的費用。

替孩子出氣,卻進了派出所

雖然這個事件本身看起來並不嚴重,小男孩也無大礙,幸運的是,小男孩的父母還是比較理性的。要是報了警,這位給孫女出氣的爺爺就不是道歉和賠償所能了結的了:

△2018年1月,遼寧

1月6日下午,遼寧省鐵嶺市銀州區某商場淘氣堡內。兩名家長因孩子玩耍中產生摩擦,其中一名男家長和兩名同伴對另外一名女家長及其兒子瘋狂毆打,打人者甚至掄起凳子砸向已倒地男孩(13歲),致女家長肋骨骨折,孩子昏迷。

經相關部門鑒定,女家長受傷為輕傷二級。1月8日,三男子投案自首,目前當地警方以涉嫌故意傷害罪對三人刑事拘留。

△2017年11月,河南

陝州區某校的一位爸爸以孩子遭其他學生欺負毆打為由,到學校對三名11歲學生進行毆打,對其中兩個孩子的屁股各踢了一腳,對另一個孩子用手在頭部打了一下,學校發現後及時制止並報警。雖然3個孩子並無大礙,但這位爸爸還是被以行政拘留十五日,並罰款1000元。

△2017年9月,浙江

杭州一位38歲的爸爸因為兒子被其他孩子欺負,沖進社區對著一個6歲的小孩連扇耳光,還與上前制止的孩媽廝打。結果,這位爸爸被行政拘留13日並處罰款。

△2016年5月,陝西

紫陽縣花漁小學學前班一位媽媽,因為6歲的兒子與同班同學發生抓扯,為給兒子出氣,媽媽沖到班裡打了兒子同學好幾個耳光,導致其流鼻血。這位媽媽也被處行政拘留十五日並罰款500元。

給娃“出氣”得這樣做!

看來,孩子被欺負,忍讓、衝動都是不可取的。不過,窩在家長孩子心頭的一團火可不能壓著,憋久了總要找機會發洩出來。就像上面那位杭州爸爸一樣,自家的兒子三番五次被欺負,總要找機會報仇雪恨的,只是有點過頭了,氣出完了,自己也被抓起來了。

孩子受欺負,要不要替娃出氣?當然要!但採取什麼樣的方法就有講究了:

01、正確看待“受欺負”這件事

處在幼稚園或剛上小學階段的孩子之間產生打鬧行為,並不是真心想要欺負他人。因為,孩子總是要和其他同齡人接觸的,碰觸、拉扯、推搡其他小朋友的身體,都是免不了的,而這也是他們成長中必須經歷的。

有些孩子可能因為生理原因無法控制自己的行為,也有的孩子是通過過激的方式引起關注。無論何種情況,把孩子間的衝突關係簡單地看成是欺負與被欺負的關係,這顯然加入了成年人的主觀意識,而沒有深入瞭解孩子們的想法。如果大人用過激的方式處理,對孩子的成長會造成不利影響。

02、給予孩子信任支持

如果孩子受欺負了,回家告訴家長,有時候可能要的並不是家長告訴他應該怎麼做,或許只是希望從家長那邊得到一點的溫暖。

所以,當孩子告訴你自己被欺負了,先不要急著教育孩子,或是怒氣衝衝的領著孩子找上門,孩子不能一輩子躲在父母的羽翼下尋求庇護。

冷靜點安撫孩子,讓孩子從被小朋友欺負的委屈、難過等情緒中走出來,講清楚他們之間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

03、給孩子一些具體的解決建議

我們無法時時刻刻在學校守著孩子,保護他不受欺負,但我們可以給孩子一些具體建議,比如報告老師、跟打人的小朋友講道理等辦法。並為孩子加油打氣,鼓勵孩子自己去處理這些問題。這樣孩子就會從自己的生活中取得實際經驗,學會如何處理矛盾、如何對待他人的錯誤、如何解決由於自己的失誤引發的後果。

04、可以替孩子出頭,但萬萬不可動手!

如果孩子確實受了欺負,孩子自己也解決不了,那就要及時和老師及對方家長溝通。讓事件得到順利解決的同時,也能給孩子做一個正確的示範,引導孩子建立良好認知,培養孩子的自信心。

注意,千萬別到班級裡大吵大鬧甚至大打出手,這樣不僅沒有效果,也會造成孩子軟弱不自立的形象。

家長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在“出氣”這件事上,父母一定要處理好,保證做好榜樣,孩子自然會學到與小夥伴之間的相處之道,以及如何解決兒童世界的小衝突。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