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體育>正文

“民國因紮吉”曾暴虐日本,李惠堂視他為偶像

現在只要一提起中華民國足球, 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李惠堂, 能想到的也只有李惠堂, 仿佛李惠堂就代表了整個民國足球。 事實上李惠堂也有過當“小迷弟”的時候, 他的偶像則是20世紀20年代的中國隊頭號鋒線殺手黃柏松。

【野路子也能成大器】

黃柏松也算是中國足球史上的一位傳奇人物。 1913年時亞運會的前身遠東運動會在菲律賓首都馬尼拉正式展開首屆比賽, 中國為了參加這項賽事破天荒的組織了中國歷史上第一支現代意義上的足球隊前往參賽。

因為經濟條件限制, 首支中國國家足球隊只派遣十三名球員參加比賽,

而這十三人居然還要同時兼顧排球比賽。 也就是說, 這十三名中國第一代“國腳”還必須得差不多會打排球才行。

在這樣嚴苛的選拔條件下, 身高只有一米七五, 身體條件也不慎出眾的黃柏松遺憾落選了。

這次落選對黃柏松的刺激非常大, 開始每天在離家不遠的海灘上閉門苦練。 當時中外交流不暢, 國外科學的訓練方法根本傳播不到國內。 在這種情況下黃柏松“土法上馬”, 無師自通的想到了將球用油浸泡後再進行頭球訓練, 以提高頭球力量的方法, 硬是靠這種野路子練成了一手大力頭球攻門的絕技, 當時人稱“黃銅頭”。

(身高在當時的亞洲具有明顯優勢, 頭球成為中國隊進攻重要手段)

1915年第二屆遠東運動會時, 已經練成了“鐵頭功”的黃柏松如願入選國家隊, 成為了國家隊首發中鋒, 並在兩場比賽中攻入了三個頭球, 不但自己成為了最佳射手, 還幫助中國國家隊奪得了歷史上第一個洲際比賽的冠軍。

【“維耶裡”變身“因紮吉”】

首次為國征戰就獲此佳績,

黃柏松回國後馬上也被南華隊破格提拔成了首發中鋒。

當時香港南華隊參加的是香港乙組聯賽, 聯賽裡頗有些英國職業球員混跡。 在首場與威爾士陸軍隊的比賽中, 習慣了中路站樁踢法的黃柏松被對方三名身高超過一米九的高大中衛團團圍住, 南華隊員向對方禁區裡的長傳沖吊不但被一一頂出, 黃柏松自己也在爭頂中數次被撞倒在地, 摔得頭青臉腫。

好不容易趁著威爾士陸軍隊後衛轉身慢撿漏有一次射門機會, 已經被撞得暈暈乎乎的黃柏松一腳怒射竟然直接將球高高踢出場外, 飛到了球場後的天后廟去了……

在此後幾十年, 粵港兩地球迷常常把踢的非常離譜的射門稱為“打到天后廟”,

典故就來源於此。

(圖中圈出的“竹竿兒”就是黃柏松)

因為黃柏松被徹底盯死, 以他為核心的香港南華隊在聯賽中一度四連敗, 黃柏松也就此失去了參加1917年第三屆遠東運動會的機會。

痛定思痛, 黃柏松意識前鋒光靠蠻力是沒有什麼大作為的,

只有精妙的跑位才是進球的關鍵。

(黃柏松轉型後和因紮吉是一個類型)

想通了這一節, 黃柏松在此後的比賽中徹底完成了從“維耶裡”向“因紮吉”的轉型, 球踢的越來越鬼, 總是像個影子一樣在對手的後防線縫隙中鑽來鑽去, 一不留神就被他搶點攻門得手。

【虐日狂魔的誕生】

1923年5月24日,在日本的主場大阪體育場迎戰日本隊的遠東運動會決賽上,黃柏松迎來了自己的巔峰表演。

那場比賽之前日本隊已經在各項賽事中逢中三連敗,全國上下都指望著借助主場之利一雪前恥,甚至就連日本皇太子都親臨現場督戰。

結果黃柏松趁著日本隊全線壓上的機會,上半場就連捅了日本人三槍。其中兩個球都是中國隊後場長傳黃柏松直接搶點攻門得手,還趁著日本門將不留神打了一個近乎零度角的“神仙球”,氣的日本皇太子半場未完就拂袖而去。

(中華民國足球隊比賽中搶點射門)

下半場比賽時,被打怕了的日本隊開始派專人貼身防守黃柏松,結果又被黃柏松接連助攻兩球。而這助攻的兩球裡,第一球就是傳給了首次披上中國國家隊戰袍的李惠堂。

打進了自己國家隊首球的李惠堂興奮不已,從此變身成為黃柏松的鐵杆粉絲。只要黃柏松在場,李惠堂總是千方百計的為黃柏松創造進球機會。

這一場巔峰之作後,黃柏松此後只要遇到日本隊就來勁。從1923年到1927年五年裡中國隊三遇日本隊,他進了人家六個球,硬是一個人把日本隊打出了“恐中症”。

【嚇得對手要退賽】

到1927年第八屆遠東運動會時,為國效力十三載的黃柏松已經到了職業生涯暮年,在與日本隊的比賽裡他罕見的沒有進球。雖然球隊再次以5:1的大比分順利擊敗老對手日本隊,但黃柏松卻依然怏怏不樂。在最後一場迎戰菲律賓隊的比賽中,中國隊只要打平就能夠順利實現遠東運動會七連冠的偉業,但比賽一開場黃柏松卻像十七八的小夥子一樣使勁渾身解數的向菲律賓後防線施壓,剛開場五分鐘就如願以償的用自己最擅長的頭球打入一球。

而這個進球前後黃柏松那種拼命的架勢把菲律賓人嚇壞了,看出來黃柏松這架勢是準備把對日本隊沒有進球的鬱悶都發洩到自己身上去。被嚇壞了的菲律賓隊先是以非體育的暴力行為引發了場上衝突,接著更是做出了一個競技體育場上少有的舉動:全隊退出球場來抗議黃柏松的“屠城”,就差哭哭啼啼的說大家都是文明人,都要臉,這屆比賽好歹是在我們自己主場進行,就算扇臉能不能也儘量扇輕一點?

(圖為當時菲律賓退場後與會務組談判過程)

最後,哭笑不得的中國隊只能向菲律賓隊承諾“再不進球”。得到了保證的菲律賓球員這才鼓足勇氣繼續返回場內,繼續接受黃柏松“文明”的折磨。

由此,黃柏松的那個進球就變成了決賽裡的制勝球,也算是給自己的國家隊生涯畫了一個圓滿的句號。

【球王也為他賦詩】

黃柏松現在的名氣沒有李惠堂大,一是怪當時的新聞媒體不發達,要是放到今天以黃柏松每次遇到日本隊就來勁的脾氣,肯定的會被各種新媒體冠上“抗日英雄”之類的稱號大力宣傳;

二就要怪現在的國足不給力了。要是現在的國家隊依然能保持民國時期亞洲霸主世界聞名的地位,搞不好和他踢球風格類似的義大利前鋒因紮吉在中國都要被叫做“義大利的黃柏松”了。

(圖為中國隊參加1936年奧運會,由於提前退役未能參加過奧運會,成為黃柏松職業生涯的一大遺憾)

說起黃柏松的踢球風格,其實還是他的專屬“小迷弟”李惠堂專門為他寫的詩裡總結的最好:

昔年萬里禦長風,異域賓士立大功;

碧眼球人相告誡,慎防黃姓瘦中鋒。

追星能追到寫詩這個高度,李惠堂這個“迷弟”當的也是夠水準了。

本文參考文獻:

1、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編:《中華民國史檔案資料彙編》(第五輯),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4;

2、沈雲龍:《近代中國史料叢刊三編》,臺北:文海出版社,1986;

3、體育文史資料編審委員會編:《體育史料》,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1980;

4、張研、孫燕京:《民國史料叢刊》,大象出版社,2009年;

5、阮蔚村:《遠東運動會歷史與成績》,上海:上海勤奮書局,1933年

6、(日)笹島恒輔:《近代中國體育運動史(日本新體育學講座第卷)》,武恩蓮譯,逍遙書院,1978年;

7、王振亞:《舊中國體育見聞》,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1987年;

8、《申報》

【虐日狂魔的誕生】

1923年5月24日,在日本的主場大阪體育場迎戰日本隊的遠東運動會決賽上,黃柏松迎來了自己的巔峰表演。

那場比賽之前日本隊已經在各項賽事中逢中三連敗,全國上下都指望著借助主場之利一雪前恥,甚至就連日本皇太子都親臨現場督戰。

結果黃柏松趁著日本隊全線壓上的機會,上半場就連捅了日本人三槍。其中兩個球都是中國隊後場長傳黃柏松直接搶點攻門得手,還趁著日本門將不留神打了一個近乎零度角的“神仙球”,氣的日本皇太子半場未完就拂袖而去。

(中華民國足球隊比賽中搶點射門)

下半場比賽時,被打怕了的日本隊開始派專人貼身防守黃柏松,結果又被黃柏松接連助攻兩球。而這助攻的兩球裡,第一球就是傳給了首次披上中國國家隊戰袍的李惠堂。

打進了自己國家隊首球的李惠堂興奮不已,從此變身成為黃柏松的鐵杆粉絲。只要黃柏松在場,李惠堂總是千方百計的為黃柏松創造進球機會。

這一場巔峰之作後,黃柏松此後只要遇到日本隊就來勁。從1923年到1927年五年裡中國隊三遇日本隊,他進了人家六個球,硬是一個人把日本隊打出了“恐中症”。

【嚇得對手要退賽】

到1927年第八屆遠東運動會時,為國效力十三載的黃柏松已經到了職業生涯暮年,在與日本隊的比賽裡他罕見的沒有進球。雖然球隊再次以5:1的大比分順利擊敗老對手日本隊,但黃柏松卻依然怏怏不樂。在最後一場迎戰菲律賓隊的比賽中,中國隊只要打平就能夠順利實現遠東運動會七連冠的偉業,但比賽一開場黃柏松卻像十七八的小夥子一樣使勁渾身解數的向菲律賓後防線施壓,剛開場五分鐘就如願以償的用自己最擅長的頭球打入一球。

而這個進球前後黃柏松那種拼命的架勢把菲律賓人嚇壞了,看出來黃柏松這架勢是準備把對日本隊沒有進球的鬱悶都發洩到自己身上去。被嚇壞了的菲律賓隊先是以非體育的暴力行為引發了場上衝突,接著更是做出了一個競技體育場上少有的舉動:全隊退出球場來抗議黃柏松的“屠城”,就差哭哭啼啼的說大家都是文明人,都要臉,這屆比賽好歹是在我們自己主場進行,就算扇臉能不能也儘量扇輕一點?

(圖為當時菲律賓退場後與會務組談判過程)

最後,哭笑不得的中國隊只能向菲律賓隊承諾“再不進球”。得到了保證的菲律賓球員這才鼓足勇氣繼續返回場內,繼續接受黃柏松“文明”的折磨。

由此,黃柏松的那個進球就變成了決賽裡的制勝球,也算是給自己的國家隊生涯畫了一個圓滿的句號。

【球王也為他賦詩】

黃柏松現在的名氣沒有李惠堂大,一是怪當時的新聞媒體不發達,要是放到今天以黃柏松每次遇到日本隊就來勁的脾氣,肯定的會被各種新媒體冠上“抗日英雄”之類的稱號大力宣傳;

二就要怪現在的國足不給力了。要是現在的國家隊依然能保持民國時期亞洲霸主世界聞名的地位,搞不好和他踢球風格類似的義大利前鋒因紮吉在中國都要被叫做“義大利的黃柏松”了。

(圖為中國隊參加1936年奧運會,由於提前退役未能參加過奧運會,成為黃柏松職業生涯的一大遺憾)

說起黃柏松的踢球風格,其實還是他的專屬“小迷弟”李惠堂專門為他寫的詩裡總結的最好:

昔年萬里禦長風,異域賓士立大功;

碧眼球人相告誡,慎防黃姓瘦中鋒。

追星能追到寫詩這個高度,李惠堂這個“迷弟”當的也是夠水準了。

本文參考文獻:

1、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編:《中華民國史檔案資料彙編》(第五輯),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4;

2、沈雲龍:《近代中國史料叢刊三編》,臺北:文海出版社,1986;

3、體育文史資料編審委員會編:《體育史料》,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1980;

4、張研、孫燕京:《民國史料叢刊》,大象出版社,2009年;

5、阮蔚村:《遠東運動會歷史與成績》,上海:上海勤奮書局,1933年

6、(日)笹島恒輔:《近代中國體育運動史(日本新體育學講座第卷)》,武恩蓮譯,逍遙書院,1978年;

7、王振亞:《舊中國體育見聞》,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1987年;

8、《申報》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