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遺存古代宗教音樂原始形態的平江嗩呐

說到我們平江的嗩呐, 真使我們感到自豪, 它比其他地方都吹奏得更好。 無論是結婚喜慶, 還是喪葬舉衰, 嗩呐一吹起來氣氛就特別濃烈。 在各種器樂中, 平江的嗩呐是最具特色的。 吹奏起來, 或激越歡快, 或纏綿衰傷, 聲音綿延, 繞梁不絕, 極其動聽。

圖片攝影周迎春

前幾天, 我特意到梅仙鎮稻田村拜訪了吹嗩呐的陳珍奇老師傅。 陳老一談起吹嗩呐就異常激動。 通過他的談話得知, 他生長於嗩呐世家, 他祖父和父親都是遠近聞名的吹奏高手, 他承襲這個行當又快四十年了, 徒弟帶了十多個, 如今仍是陳家嗩呐的掌門人。

當我請陳師傅介紹平江嗩呐的曲譜情況時, 他如數家珍地說開了。

歷來老一輩傳授嗩呐曲譜, 都是用工尺譜口口相傳。 現在可以吹奏的樂曲, 還有一百多首。 曲譜大致可以分為四大類:即長尺、短尺、急板、贊樂。 長尺類的曲譜有:大開門、陰陽聘、喜報三元、漢四相、四相升天、小官吹、望午鄉、瀏陽調、慢板、貝公調、高山滴水、一手梅、到春台、陽伴樁、正伴樁、春來、水興隆、中一中、上一中、下一中、四字經、百山調、大哭謝、中長興、新大哭謝、滿堂紅、禾雞攢稈等。

短尺類則有清短尺、幽短尺等。 急板則有:開門、小江調大門、隨工調、尼姑下山、南正宮、南進宮、滿天飛、高山滴水、亂劈柴等等。

特別可貴的是, 平江嗩呐中保存了古代宗教音樂的原始形態。 所有嗩呐曲譜, 都如古代的樂府音樂一樣, 既有曲調, 又有歌辭, 嗩呐只是唱辭的音樂伴奏。 例如贊曲中的《梭羅戒》也即俗稱《佛祖出世》的一曲, 不僅曲調十分優雅, 而且歌辭也很好, 其辭為:

我等本師釋迦牟尼佛。 甲寅年, 四月八, 摩耶夫人毗盧彌,

手攀著無憂樹, 左脅下降生太子。 太子世間稀, 左手指著天, 右手指著地。 托雙足, 捧到金盆裡, 九龍吐水, 沐浴轉光輝。 行七步, 漸漸長成器。 神通起, 天上天下, 我佛獨尊, 我佛當年現在位。 奇太子, 騎白馬, 四門遊玩, 觀見那生老病死苦, 死病苦淒淒。 發誓願, 早去修行。 半夜間, 偷城出, 雪山嶺上修道六年春, 麻麥米充饑, 蘆茅穿過藤, 雀巢貫頂, 一步莫能移。 釋迦牟尼佛, 釋迦牟尼佛, 我等本師釋迦牟尼佛。

清楚表明, 歌辭說唱的是釋迦牟尼降生、悟道、修行的傳奇故事。 它以優雅的音樂形式, 極大增強了宣揚佛教教義的感染力。

陳老在詳細介紹平江嗩呐後, 帶著無奈和憂鬱的心情告訴我, 現在多數的嗩呐吹奏者不僅很少有能原原本本記住其歌辭,

而且不少曲譜諸如“正伴樁”、“尼姑下山”等, 能夠吹奏的人也已經不多了。 真使我的心緒無法平靜。 為搶救我們民族的文化瑰寶, 我能作點什麼呢?寫上這篇文字, 聊算是我微弱的呼號吧!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