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讓社區醫院的更多優勢“被發現”

2017年4月8日, 作為首批國家級示範城市, 北京拉開醫改大幕。 醫改9個月來, 二三級醫院診療量降低, 基層醫療機構逆勢上揚。 儘管患者回流社區的絕對數量還不十分可觀, 但趨勢一旦確立, 社區醫院就會逐漸變得熱鬧起來。

此次北京市社區醫院的門診量上揚, 主要原因是不同級別醫院藥品屏障被打破, 以前在基層開不到的藥如今能夠開到了, 社區醫院離家近等優勢得以發揮。 值得稱道的是, 社區醫院盤子不大, 不能像大醫院那樣備齊藥品, 但“線上虛擬藥房”解決了這個難題, 通過臨時藥物配送, 平衡了基層倉儲能力不足和患者對藥品的多元需求之間的矛盾,

這一模式值得推廣。

藥品目錄統一, 只是社區醫院在政策層面克服短板的一項舉措, 僅此一項, 就能讓社區醫院“虹吸效應”初顯, 可見基層醫改的潛力是巨大的。 此外, 在政策層面還有許多事可做, 比如完善轉診制度、讓患者在基層醫院就能便捷地獲得專家號源等, 同樣可釋放出較大的改革紅利。 除了政策層面, 在醫療費用、醫療技術等層面的著力點也頗多, 也能讓社區醫院發揮出更多優勢。

比如在醫療費用層面, 當前各地普遍拉大了醫保報銷的差距, 越往基層, 報銷的比例越大, 再加上大醫院掛號費等費用上漲, 這樣就對患者的就醫選擇形成了利益導向。

但總體而言, 利益導向作用仍然不夠明顯, 其顧慮在於, 拉大報銷比例可能會損害到醫保福利。 既不損醫保福利, 又要形成更加鮮明的導向, 最好是做大福利蛋糕, 而不是單純分蛋糕, 具體而言, 就是大醫院的報銷比例不再降, 但基層醫院的報銷比例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對於一些慢性病和常用藥, 且不妨實行“零費用”, 以進一步提升基層就醫的福利。

基層醫療技術, 則是患者回流社區醫院最薄弱的一環, 雖然家庭醫生制度、全科醫生培訓計畫等, 可為強化基層醫療技術提供長遠保障, 但長遠保障難以看到眼前效果, 為了提高醫改的現實獲得感, 增加民眾對醫改的信心, 在做好長遠規劃的同時, 需通過醫聯體建設、遠端診療、多點執業等途徑,

讓好醫生下沉到基層, 帶動患者往下走, 幫助基層醫院補齊技術短板, 使社區醫院的優勢能在更多方面得以凸顯。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