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每一次蹲下,都是一場硬仗|擺脫這個難以啟齒的問題 主要靠吃!

今天, 有約君要跟各位聊的話題有點私密……

呃, 是便秘!

這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有網友戲言, 那是一種

“不翔的感覺”……

“從蹲下的那一刻起,

我就知道這將是一場硬戰”。

有報導指出, 在我國, 大概100人中有6人便秘, 而在老年人中比例更高, 幾乎有近半老年人受過“不翔的折磨”。

想擺脫這種“不翔的感覺”, 從生活方式著手, 我們該怎麼做、怎麼吃?

有約君找來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營養科主任閆鳳, 聽聽她怎麼說——

“不翔的預感”就是這麼產生的

什麼是便秘? 為什麼會產生“不翔的困擾”?很多受過這種折磨的人都會這麼問。

便秘的主要症狀為排便次數減少, 糞便幹硬和排便困難。 具體來說, 可表現為:

每週排便少於 3次,

排便費勁,

排便時間長,

甚至需要一些手法輔助才能通便,

排出的糞便質硬,

量少,

有排便不盡的感覺。

便秘的因素有很多, 大多數人是由於腸道蠕動異常引起的, 這種便秘跟不良的生活方式息息相關, 飲食不當就是原因之一。

如果一個人吃得過於精細, 粗雜糧、蔬菜、水果等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攝入過少, 加上水分攝入不足, 產生的食物殘渣量便不足以刺激腸的蠕動;當這些食物殘渣在結腸中滯留,

在這期間水分被腸道過多吸收, 形成幹硬而又量少的糞便, 進入直腸後沒有足夠的壓力去刺激神經產生排便反射, 於是, “不翔的預感”就這麼產生了……除了飲食, 不良的排便習慣和精神心理因素也可誘發並加重便秘。

想擺脫這種“不翔的困擾”, 閆鳳支招, 除了保持愉快心情, 儘量避免緊張、焦慮, 更應該從改變生活習慣著手——

飲食預防

每天攝入25克纖維素

豆類全穀類適當多吃

飲食防便秘, 主要是通過增加膳食纖維攝入量和保證水分攝入充足, 以增加糞便體積、軟化糞便, 進而促進排便。

具體措施包括——

每天8杯水(約1500~2000ml),

多吃全穀物、薯類、蔬菜水果等。

多數受便秘困擾的人都膳食纖維素攝入不足的情況。 閆鳳說, 一般一個成人每天膳食纖維的攝入量應達到25~35克。 按照平衡膳食寶塔建議一般成人每天攝入穀薯類250~400克, 其中全穀物和雜豆50~150克, 新鮮薯類50~100克、大豆和堅果製品25~35克、蔬菜500克、水果200克基本能滿足膳食纖維的推薦量。

但對於大多數人、尤其是上班族來說, 膳食纖維的攝入量是遠遠不夠的——在多數上班族一天攝入的食物中,

可提供膳食纖維的食物約為6兩米麵製品, 多數為精製穀物、半斤~8兩蔬菜、5~6兩水果, 通常僅含有12~15g的膳食纖維。

要想達到每天25~35g建議量的膳食纖維攝入量, 需要精心地設計食譜、巧妙地搭配及製備食物。

一般來說, 豆類和全穀類食物膳食纖維含量較高, 可以適當多吃點, 比如:

全小麥:每 100 克含 12.2 克

玉米(幹):每 100 克含 14.4 克

豌豆:每 100 克含 12.2 克

蕎麥(連皮):每 100 克含 10.0 克

全燕麥:每 100 克含 10.3 克

大豆:每 100 克含 15.5 克

另外, 薯類也含有豐富的纖維素、半纖維素和果膠, 增加收入可改善便秘。

作為維護胃腸健康的“好幫手”, 膳食纖維可分為可溶性和不可溶性兩大類。 不可溶性膳食纖維能夠增加便便的體積, 促進腸道蠕動, 幫助改善和預防便秘;可溶性膳食纖維是結腸細菌發酵的底物,可促進腸道有益菌群的生長,對維持腸道健康很重要。

不過,閆鳳也提醒,不同類型的便秘,對膳食纖維的類型與攝入量的耐受情況也是有所不同的,比如對於慢傳輸型便秘患者來說,過急地攝入膳食纖維,或過多地攝入不可溶性纖維,可能會加重腸胃脹氣、腹脹等不適。所以,她建議長期便秘患者還是在專業醫生指導下,制訂有針對性的個體化治療方案。

培養好習慣

晨起和餐後兩小時內

結腸活躍易誘導排便

除了飲食不當,種種不良的排便習慣,也是誘發和加重便秘的重要原因。比如——

有些人上廁所時還要帶著手機不斷刷屏,或者拿一本書、一份報紙,排便注意力不集中,倒是手機書報越看越入神,蹲到腿發麻,半個多鐘頭都“無解”。

長此以往,排便肌肉精細控制能力下降,即使再用力,該收縮的肌肉也緊張不起來,從而導致便秘。

也有些人忙得沒時間上廁所,致使便意一再消退,使得直腸對糞便刺激的敏感性降低或消失,糞便在腸內停留過久變乾燥,進而出現便秘……

如何避免?

當然是得養成規律的排便習慣啦。

閆鳳說,從消化生理的角度來講,人的結腸在早晨和餐後2小時內較為活躍,建議可利用晨起後的起立反射,和餐後的胃-結腸反射來誘導排便。

有條件的人,每天盡可能在早上起床後空腹喝500毫升水後醞釀排便,或者是在早餐後2小時內,儘量排除各種干擾,一門心思去“蹲大號”。此外,要盡可能的避免人為克制便意,以免一憋再憋,形成惡性循環,進一步加重便秘。

特別提醒

雖然大多數便秘是良性的,但它給我們日常生活帶來困擾的同時,有可能隱藏著種種健康隱患,比如會引起痔瘡、肛裂,加大心腦血管疾病患者發生意外事件的風險,它還可能是一些全身性疾病的局部表現,甚至有可能是惡性病變發出的“警報”,著實不可小覷。

便秘同時伴有便血、貧血、消瘦、腹痛、腹部包塊,或是有結直腸息肉史、結直腸腫瘤家族史的人群,要及早就醫,儘早排除潛在的隱疾。

醫學指導/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營養科主任閆鳳
文/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翁淑賢 通訊員 韓文青
圖@視覺中國、部分圖片來自網路 幫助改善和預防便秘;可溶性膳食纖維是結腸細菌發酵的底物,可促進腸道有益菌群的生長,對維持腸道健康很重要。

不過,閆鳳也提醒,不同類型的便秘,對膳食纖維的類型與攝入量的耐受情況也是有所不同的,比如對於慢傳輸型便秘患者來說,過急地攝入膳食纖維,或過多地攝入不可溶性纖維,可能會加重腸胃脹氣、腹脹等不適。所以,她建議長期便秘患者還是在專業醫生指導下,制訂有針對性的個體化治療方案。

培養好習慣

晨起和餐後兩小時內

結腸活躍易誘導排便

除了飲食不當,種種不良的排便習慣,也是誘發和加重便秘的重要原因。比如——

有些人上廁所時還要帶著手機不斷刷屏,或者拿一本書、一份報紙,排便注意力不集中,倒是手機書報越看越入神,蹲到腿發麻,半個多鐘頭都“無解”。

長此以往,排便肌肉精細控制能力下降,即使再用力,該收縮的肌肉也緊張不起來,從而導致便秘。

也有些人忙得沒時間上廁所,致使便意一再消退,使得直腸對糞便刺激的敏感性降低或消失,糞便在腸內停留過久變乾燥,進而出現便秘……

如何避免?

當然是得養成規律的排便習慣啦。

閆鳳說,從消化生理的角度來講,人的結腸在早晨和餐後2小時內較為活躍,建議可利用晨起後的起立反射,和餐後的胃-結腸反射來誘導排便。

有條件的人,每天盡可能在早上起床後空腹喝500毫升水後醞釀排便,或者是在早餐後2小時內,儘量排除各種干擾,一門心思去“蹲大號”。此外,要盡可能的避免人為克制便意,以免一憋再憋,形成惡性循環,進一步加重便秘。

特別提醒

雖然大多數便秘是良性的,但它給我們日常生活帶來困擾的同時,有可能隱藏著種種健康隱患,比如會引起痔瘡、肛裂,加大心腦血管疾病患者發生意外事件的風險,它還可能是一些全身性疾病的局部表現,甚至有可能是惡性病變發出的“警報”,著實不可小覷。

便秘同時伴有便血、貧血、消瘦、腹痛、腹部包塊,或是有結直腸息肉史、結直腸腫瘤家族史的人群,要及早就醫,儘早排除潛在的隱疾。

醫學指導/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營養科主任閆鳳
文/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翁淑賢 通訊員 韓文青
圖@視覺中國、部分圖片來自網路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