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當媽這麼忙 竟還有時間寫書、考研、開公司?吳淡如教你三招

前段時間, 一位老爸在家長群裡的一段話引發熱議:

總之, “我們很忙, 很忙, 特別忙, 非常忙!”

雖然這位老爸的說法欠些妥當, 但不可否認,

“忙”確實是很多父母的日常關鍵字。 即便如此, 總有一些神人, 仿佛長了三頭六臂, 什麼都能辦到!

比如作家吳淡如女士, 就與這些忙得團團轉、卻又不知道在忙什麼的家長形成了鮮明對比。 她不僅是知名女作家, 也是臺灣家喻戶曉的電視臺、電臺的節目主持人。

她擁有臺灣大學法津系學士, 中文研究所、EMBA雙碩士學位, 曾任台大研究生書刊主編, 自由時報副刊、時報週刊編輯, 空中大學講師。

她是怎麼做到的呢?

一、轉變觀念:把一個月當成一生來活

每個人每天都有24個小時, 但是我們多半一天拖過一天, 關鍵在於, 每個人都誤以為自己的時間還很長。

量化來看, 如果活到80歲, 一個人一生其實只有約70萬個小時。 這其中, 至少有20萬個小時用來睡覺, 大約20萬個小時是我們很小或者很老無法行動的, 算上年輕時上課、上班, 以及生兒育女的時間, 真正能夠用來分配的, 最多只有30萬個小時!

吳淡如說:“一個充實的人生, 絕對不是一而再、再而三地重複做同樣的事。 很多媽媽淹沒在生活的瑣碎裡,

說時間不夠用, 其實, 如果你真的認知到一生很短, 你就會好好利用。 ”

她很喜歡一位作家李偉文的想法——“把一個月當成一生來活”。 把一年, 或者一個月, 甚至是一個星期, 當成一生來過, 在這“一生”裡, 同時讀書、工作、育兒, 也享受片刻的“退休感”。

一個月, 就嘗試人生的各種體驗, 下個月初, 一覺醒來, 告訴自己又是新的“人生”了!想想就令人興奮。

二、調整心境:管理情緒就等於節省時間

最近, 一則父母教育孩子, 孩子卻大聲對峙的視頻看得大家都很胸悶:

一個小女孩犯了錯, 被媽媽一個勁要求認錯、改正, “好笑”的地方是, 女孩非常認真地用哭腔說“我想靜一靜又怎麼樣”。

女孩的媽媽沒有答應, 不依不饒地問她“承不承認錯誤”。

其實是一個生活中很常見的場景, 小女孩犯錯了, 她堅持認為自己認識到錯誤, 並想靜一靜, 父母則堅持認為孩子態度不端正, 還沒認識到錯誤,雙方因此僵持不下,爭吵不休。

家庭生活中出現親子矛盾很常見,但是愈演愈烈的矛盾不僅傷害彼此的感情,也是最浪費時間的事情。

面對突如其來的情緒,及時叫停,就等於及時止損。

無論是和孩子發生了矛盾,還是自己心裡有負面情緒,你要自己喊“停”,終止這些負面狀態的發作。接下來,平心靜氣地跟孩子談話,或是照顧好自己的心情,把負面情緒事件快速了結。

喊停不容易,但卻是唯一的方法。

三、嚴於執行:你可以做很多事,但不能同時都做

作家鹿橋的短篇小說集《人子》中,有這樣一則故事:

山谷裡有一朵花,含苞待放,非常的美,天神對它百般寵愛。別的花都有命中註定的顏色要開,天神對這朵花特別垂憐,賦予它特別的權利:天明以前,它可以自行決定要以哪種顏色綻放。

這朵花左思右想,這也美,那也好,想了一整個晚上,還是無法決定。第二天天明,它成了山谷裡未開就先枯死的花朵。

這個故事蘊含著時間管理的智慧。很多人的新年計畫列得滿滿當當,結果到了一年年底,完成的寥寥無幾。往小了說,媽媽們的一天也是被各種大小事情填滿,加上孩子是個製造意外的小能手,以至於計畫常常被打亂。

記住,你可以做很多事,但不可能同一時間全部都做。

美國的管理學家科維提出了著名的時間管理四象限,我們可以這樣區分對待四種不同程度的事件:

吳淡如反復強調,不做選擇就是最壞的選擇。不管如何猶豫,還是要決定出這一年、這一個月、這一周、這一天裡“重要且緊急”的事,並且在一定時間內,嚴格控制事情的數量,別給自己太多選擇。

每一天的任務量不必太多,關鍵是做到長期堅持。每天早上背一篇《詩經》,背三百天也背完了。

“蝸牛步”雖慢,只要繼續爬,遲早有一天會爬過牆,而急躁的兔子就算拼了命想跳,跳幾次就會因為過度費力而灰心。

此文章系青欖家長地帶原創,抄襲必究!

還沒認識到錯誤,雙方因此僵持不下,爭吵不休。

家庭生活中出現親子矛盾很常見,但是愈演愈烈的矛盾不僅傷害彼此的感情,也是最浪費時間的事情。

面對突如其來的情緒,及時叫停,就等於及時止損。

無論是和孩子發生了矛盾,還是自己心裡有負面情緒,你要自己喊“停”,終止這些負面狀態的發作。接下來,平心靜氣地跟孩子談話,或是照顧好自己的心情,把負面情緒事件快速了結。

喊停不容易,但卻是唯一的方法。

三、嚴於執行:你可以做很多事,但不能同時都做

作家鹿橋的短篇小說集《人子》中,有這樣一則故事:

山谷裡有一朵花,含苞待放,非常的美,天神對它百般寵愛。別的花都有命中註定的顏色要開,天神對這朵花特別垂憐,賦予它特別的權利:天明以前,它可以自行決定要以哪種顏色綻放。

這朵花左思右想,這也美,那也好,想了一整個晚上,還是無法決定。第二天天明,它成了山谷裡未開就先枯死的花朵。

這個故事蘊含著時間管理的智慧。很多人的新年計畫列得滿滿當當,結果到了一年年底,完成的寥寥無幾。往小了說,媽媽們的一天也是被各種大小事情填滿,加上孩子是個製造意外的小能手,以至於計畫常常被打亂。

記住,你可以做很多事,但不可能同一時間全部都做。

美國的管理學家科維提出了著名的時間管理四象限,我們可以這樣區分對待四種不同程度的事件:

吳淡如反復強調,不做選擇就是最壞的選擇。不管如何猶豫,還是要決定出這一年、這一個月、這一周、這一天裡“重要且緊急”的事,並且在一定時間內,嚴格控制事情的數量,別給自己太多選擇。

每一天的任務量不必太多,關鍵是做到長期堅持。每天早上背一篇《詩經》,背三百天也背完了。

“蝸牛步”雖慢,只要繼續爬,遲早有一天會爬過牆,而急躁的兔子就算拼了命想跳,跳幾次就會因為過度費力而灰心。

此文章系青欖家長地帶原創,抄襲必究!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