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原創」控申新語:18歲,有些錯過可能就是永遠

點擊上方“青島市人民檢察院” 可以訂閱

“你做家長的, 孩子在外面幹什麼工作, 不知道嗎?”

“我, 只知道, 她在外面找了個工作。 。 。 。 ”

略帶責備的問話來自一位剛走下審判席的法官, 小聲的呢喃則來自一位趕來旁聽的被告人母親。 而結束聽審的我, 正好從他們身邊走過。

很難見到一位法官會對被告人的家屬有這樣的情緒, 可是聽了牆角的我對法官卻是無限地理解, 因為這種情緒也同樣困擾著我。 遠在我接受這個案子的那一刻起, 我就被這樣的情緒困擾著, 我的腦海裡一直一直縈繞著一個問題:為什麼?

2018年的跨年夜, 我被18歲的朋友圈主題刷懵了。 一個自認為剛過20歲的女紙, 居然就如此地被網路新潮狠狠地甩在了地板上。 還好, 家有00後小妹一枚, 懷著尊老愛幼的中華美德, 她給我解釋了“18歲”的梗。 呃, 原來1999年出生的孩砸們都已年滿十八了, 以後將是大00後的江湖了。

而聽明白梗的我, 第一時間想起的卻是那位法官, 那位母親, 還有那位曾經18歲的姑娘。

那是一位97年出生的姑娘。 18周歲那年, 剛剛中專畢業的她隻身一人來到青島, 通過發佈在互聯網上的招聘資訊電話, 應聘到了一份收銀工作。

收銀, 一個多麼單純的工作。 可是, 工作地點不是商場, 不是飯店, 而是一個賣淫窩點。 她需要做的就是接聽電話、記帳、收取嫖資、根據編號安排賣淫女等等。

就在她工作到第七天時, 案發了, 她被我們送上了法庭。

當我見到她時, 案件已經過了一審, 姑娘也已經過了18歲。 20歲的她, 臉上還可以看到稚氣的痕跡, 很難讓人想到她會參與協助組織賣淫。 但是, 當經過了一次庭審的她, 再次出現時, 卻有著讓人窒息的平靜與淡定。 反倒是她的母親, 擔心與害怕同時雜糅在她的臉上, 顯露無遺。

庭審結束了, 法官詰問了這位母親。 路過的我, 其實也很想上前去問:為什麼不多問一句, 為什麼, 為什麼?如果父母對孩子多些關心體貼, 哪怕是刨根問底的中國式追問, 悲劇是不是就可以避免了呢?

可是阻止了這一次的“一時糊塗”, 會不會還有下一次的“頭腦發熱”呢?我被自己嚇到了。 打開電腦,

“90後少女涉嫌組織賣淫”“16歲少女被騙進淫窩”“17歲少女協助男友組織賣淫”……. 這樣的報導充斥整個網頁, 觸目驚心。 除了眼前那位元低頭自責的家長需要反思, 我們是不是也要好好反思一下。

18歲, 人生畫卷才剛剛展開, 還沒來得及勾勒繪製, 就不小心濺上了這麼一個或大或小的污點。 我是位姐姐, 我也有一個未成年的妹妹, 看到這樣的案例, 看到那位平靜到讓人窒息的姑娘, 著實有些心疼。

單純從一個大姐姐的角度, 我真的替這個女孩感到惋惜甚至還帶有一絲絲氣憤。 然而, 或許我們也應該感到慶倖, 慶倖該案早早案發, 慶倖女孩能夠迷途知返, 沒有越陷越深。 我多麼希望這個女孩能夠吸取教訓, 能夠有所成長, 以後能夠認真執筆,

用心繪製她的人生畫卷。

前段時間, 我送妹妹一本自己少年時讀過的小說《花季雨季》, 當然遭到了朋友的必然式調侃, 說我過時, 完全不瞭解00後的精神世界。 但在我看來, 無論時代怎麼變化, 社會怎麼發展, 書中所說的那種陽光向上、明朗樂觀的主題卻是永不過時的。 我只是希望妹妹以及所有花季少女能夠對生活多些小小的認識與感悟, 哪怕是一點點也好, 只願她們的花季明朗陽光, 絢爛多彩。

看著大家18歲的照片, 天真爛漫, 青蔥稚嫩, 18歲一個美好的年齡。 每一次發呆都是有意義的, 每一次挫折都是成長的必然。

有人說, 如果生命有顏色, 18歲應該是絢麗多彩的一年。 那一年, 懵懂的我們對未來充滿無限的期待與嚮往。 18歲, 可以恣意、可以不羈。 可是, 有些錯過了, 可能真的就是永遠。

策劃:白樹文

美編:唐嘉寶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