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別再用這個藥退熱治感冒了 美國已禁用40年

前幾天寫感冒的文章, 有粉絲留言說感冒較重用對乙醯氨基酚片, 還有粉絲說發燒醫生給開了安乃近, 他才知道安乃近不是感冒藥而是退燒藥, 還有前段時間炒的特別火的奧司他韋膠囊……藥物濫用的情況太嚴重了, 抓起來一把就隨便吃, 看的壹姐好擔心, 這樣遲早會出事的, 寫了一篇常見退燒感冒止痛藥的科普, 送給大家~

安乃近, 美國已禁用40年

實際上, 我們80後90後明明都從小吃安乃近的, 三五分錢一片, 雖然很苦又很難咽, 但退燒確實快, 而自己也確實安全地長大了, 並不知道為什麼“退燒之王”如今會被嫌棄。

多國禁用:

安乃近最早於1974年在瑞典禁用

1920年, 德國人發明了安乃近這一用於解熱鎮痛的藥品, 1922年上市後, 由於退熱作用明顯, 在世界各國作為非處方藥廣泛使用。

不過後來發現, 安乃近有嚴重副作用, 會影響血液系統, 尤其是會增加粒細胞減少的風險。 隨著其他更安全的解熱鎮痛藥出現, 安乃近逐漸退市。

1974年, 瑞典首先撤銷了安乃近的上市許可;隨後, 1977年美國FDA因安乃近嚴重的副作用, 一口氣從市場上撤掉了安乃近的全部劑型。 之後日本、澳大利亞、伊朗及幾個歐盟成員國等30多個國家接連禁用了安乃近,

約5年前印度也禁用了。

安乃近確實退熱有效且快, 只是在它的副作用:血液不良反應、過敏反應等被發現後, 人們才意識到如果有替代藥, 就該換了它。

首先是安乃近可能引起粒細胞缺乏症。 並不是普通國內個別文獻報導, 而是臨床醫生最看重的安乃近藥品說明書裡寫著的“可導致粒細胞缺乏症的概率約為1.1%”。 粒細胞是白細胞的一種, 粒細胞缺乏可使人體免疫力大大下降, 增加機體被病毒、細菌感染的幾率。 1.1%的發生率, 意味著“每一百個人服用安乃近, 就可能不止一個人會發生粒細胞缺乏症”。

此外, 安乃近還可能導致自身免疫性溶血、血小板減少性紫癜、再生障礙性貧血等嚴重不良反應。

其次, 服用安乃近還有可能引發蕁麻疹、滲出性紅斑等過敏症狀,

嚴重的還會引發過敏性休克、剝脫性皮炎, 當然存在個體差異。 此外, 安乃近說明書裡沒有過敏性測試的方法。 楊妍指出, 臨床醫生最怕的除了粒細胞減少, 就是剝脫性皮炎、過敏性休克。

國家藥品不良反應監測中心公佈的關於安乃近不良反應資料顯示, 服用安乃近甚至有死亡風險, 死因包括過敏性休克、血液系統反應、皮膚及其附屬器反應、泌尿系統反應等。 曾披露的一個病例是一個12歲的小女孩, 因為上呼吸道感染口服安乃近, 連續服用8片後因為全身不適送醫。 一周後, 小女孩死亡, 診斷為急性再生障礙性貧血。

布洛芬, 血小板低慎用

既然說到解熱鎮痛藥, 我們就要提提布洛芬和對乙醯氨基酚,

這兩個藥幾乎家庭必備了, 相對很安全, 寶寶也可以用, 但在使用上, 還有些要注意的。 相對而言, 布洛芬退熱作用相對較強, 降溫維持時間相對較長, 但對乙醯氨基酚體溫下降的速度在口服後半小時比布洛芬更明顯。

布洛芬可用於6個月以上的寶寶,有明顯的抗炎、解熱、鎮痛作用,強度與阿司匹林相當,對血小板功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可延長出血時間,但在常規治療劑量使用時,不良反應發生率低,耐受性與對乙醯氨基酚相似。有次壹姐牙疼,大晚上疼的翻來覆去睡不著,吃了一片大概十幾分鐘吧,就不疼了,感覺還蠻好用。

然而,一項新研究表明,服用高劑量布洛芬的男性可能面臨更大的生育問題以及其他健康問題,如肌肉消耗,勃起功能障礙和疲勞等。健康的年輕男性服用布洛芬長達六周後,男性荷爾蒙產生水準降低。

對乙醯氨基酚又稱醋氨酚、撲熱息痛,可用於2~3個月以上的寶寶,其解熱、鎮痛作用強度與阿司匹林類似,但抗炎作用極弱(可能與藥物對機體不同酶的敏感性差異有關),對凝血機制無影響。這個藥毒副作用少,較易耐受,是一種比較安全的退熱藥,很多複方製劑的感冒藥裡都有它的存在。

阿司匹林,神藥也能害命

阿司匹林,這個藥目前應用最廣的是防治高血壓,動脈硬化,但實際上它是解熱鎮痛藥,它不僅用於治感冒、發熱、頭痛、牙痛、關節痛、風濕病,還能抑制血小板聚集,用於預防和治療缺血性心臟病、心絞痛、心肺梗塞、腦血栓形成,所以大家把它稱為神藥嗎,但要是為了預防心腦血管病的話,還是別吃了,最大的不良反應就是胃腸道症狀和出血傾向。

很多人服用阿司匹林後或多或少有反酸、食欲差、腹脹、腹痛等症狀,因為阿司匹林會抑制一些保護胃粘膜的激素的合成,嚴重時會引起胃粘膜糜爛,導致上消化道出血。

如果你有哮喘、消化道潰瘍、一周後打算拔牙、手術,勸你別吃這藥!

除此之外,5歲以下的孩子最好不要碰,阿司匹林可能會導致瑞氏綜合征,瑞氏綜合征(RS)是一種嚴重的藥物不良反應,死亡率高。該病是兒童在病毒感染(如流感、感冒或水痘)康復過程中得的一種罕見的病,以服用水楊酸類藥物(如阿司匹林)為重要病因。廣泛的線粒體受損為其病理基礎。瑞氏綜合征會影響身體的所有器官,但對肝臟和大腦帶來的危害最大。如果不及時治療,會很快導致肝腎衰竭、腦損傷,甚至死亡。

瑞氏綜合征常常會被誤診為腦炎、腦膜炎、糖尿病、服藥過量或中毒等。該病症狀通常會在得病一兩周後出現,包括:兩歲以下的兒童,其症狀表現為嘔吐、腹瀉、疲倦、呼吸急促等,而稍大一點的孩子,則會有反復嘔吐、睡眠不規律等症狀。

隨著疾病加重,該病會影響到大腦,患兒可能會變得不安、過度亢奮、神志不清、幻覺、驚厥、意識混亂或癲癇,甚至昏迷、出現莫名的攻擊性等。

奧司他韋,普通感冒你就別吃了

奧司他韋這個藥前段時間被炒得厲害,價格翻了好幾番,說到底,它其實是個輔助用藥,對於流行性病毒感冒,48小時內服用效果不錯,但是他對普通感冒沒用啊!

奧司他韋於1999年獲得美國食品和藥物監督管理局(FDA)的批准。2002年基於兩項隨機化試驗,歐洲藥品管理局(EMA)用其治療在症狀發作的48小時內無併發症的流感。2010年,隨著全球性甲型H1N1流感的大流行,奧斯他韋被添加到世衛組織基本藥物清單中。中國食藥局也在2006年批准奧司他韋進入中國市場。然而,事情發展的並不盡如人意。越來越多證據不支援奧司他韋可以減少流感併發症、住院率或死亡率。基於對證據的考量,2017年6月世衛組織降級了奧司他韋,將其從核心藥品名單中拿掉了,降級為輔助用藥。

奧司他韋平均緩解症狀不足20個小時,沒有證據顯示奧司他韋可以降低肺炎併發症、住院或其他需要抗生素干預併發症發生的幾率。隨後由牛津大學循證醫學中心傑弗遜教授領導的一項分析研究包括了更多未發表的研究資料,在證實上述發現的基礎上,還發現了藥物危害健康的進一步證據,如噁心、嘔吐和精神障礙。目前沒有研究成果及實驗表明,奧司他韋對於流感以外的病毒性感染有效果。因此,奧司他韋不用於普通病毒性感冒及病毒性腸炎等,也不等同於流感疫苗的預防地位。

利巴韋林,會導致胎兒畸形

利巴韋林雖然是處方藥物,但不少醫療機構都拿來給大人小孩治感冒,但真相是,它不治感冒!利巴韋林俗稱“病毒唑”,就因為俗稱裡帶有“病毒”二字,就把大多數人“帶溝裡去了”,以為它對什麼病毒都管用,濫用它治療感冒最常見。

但真相是,對於重症的手足口病,利巴韋林仍不失為一個可選的藥物,以幫助患兒改善危重病症,儘早脫離危險臨床上,醫生會用利巴韋林治療 皮膚皰疹,也用於治療呼吸道合胞病毒引起的 病毒性肺炎與支氣管炎。目前國外有被批准用於 慢性丙型肝炎病毒,但需聯合干擾素。不過,使用利巴韋林進行抗病毒治療,要嚴格把握指證。

1988年至2006年5月,國家藥品不良反應監測中心病例報告資料庫中,有關利巴韋林的病例報告共1315例。主要表現為皮疹等皮膚損害、噁心、嘔吐等胃腸道反應、過敏性反應等,其中不良反應表現為溶血性貧血的有11例。

2006年,CFDA的藥品不良反應資訊通報就已經針對利巴韋林的安全性問題進行了通報。CFDA認為,鑒於利巴韋林臨床應用廣泛,使用量較大,在此提醒相關專業人員對其生殖毒性和溶血性貧血等安全性問題予以關注。因此,對於育齡婦女和嚴重貧血者禁用。

所以,對於感冒,這個藥可以踢出你的購藥清單了。

小編說兩句

其實無論是兒童還是成人,不建議一發熱就用藥退燒,只有發熱超過38.5℃,才考慮用退燒藥。

發燒其實是一種機體正常的免疫反應,不能盲目退燒。病毒、細菌入侵人體,首先是中樞神經發熱,穩定病毒與細菌的活動,同時發熱可增強機體吞噬細胞的能力。以前有說法稱“不能高燒,否則會燒壞腦子”。其實是不對的,實質上是腦膜炎病毒破壞了腦實質,並不是所謂的“燒壞腦子”。

對於發燒,首先要做的是針對病因治療,燒退了是評估治療療效的手段。

一般來說,發熱多數是普通病毒性感冒引起的,可能首先出現咽痛鼻熱、乏力等症狀,也可能發熱,此時為緩解症狀,可服用一些抗病毒的中成藥;感冒是有自限性的,但如果7天后感冒未好,人體免疫力下降,就易被細菌感染,因此還是建議儘早就醫處理。

無論大人還是小孩,如果發燒超過38.5℃,可服用退燒藥,但如果連續3天發熱超過38.5℃,建議不要拖,趕緊就診看醫生,檢驗到底是病毒感染還是細菌入侵。症狀更嚴重者,還要到醫院檢驗是否非普通感冒而是流感,是甲流還是乙型流感等。

布洛芬可用於6個月以上的寶寶,有明顯的抗炎、解熱、鎮痛作用,強度與阿司匹林相當,對血小板功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可延長出血時間,但在常規治療劑量使用時,不良反應發生率低,耐受性與對乙醯氨基酚相似。有次壹姐牙疼,大晚上疼的翻來覆去睡不著,吃了一片大概十幾分鐘吧,就不疼了,感覺還蠻好用。

然而,一項新研究表明,服用高劑量布洛芬的男性可能面臨更大的生育問題以及其他健康問題,如肌肉消耗,勃起功能障礙和疲勞等。健康的年輕男性服用布洛芬長達六周後,男性荷爾蒙產生水準降低。

對乙醯氨基酚又稱醋氨酚、撲熱息痛,可用於2~3個月以上的寶寶,其解熱、鎮痛作用強度與阿司匹林類似,但抗炎作用極弱(可能與藥物對機體不同酶的敏感性差異有關),對凝血機制無影響。這個藥毒副作用少,較易耐受,是一種比較安全的退熱藥,很多複方製劑的感冒藥裡都有它的存在。

阿司匹林,神藥也能害命

阿司匹林,這個藥目前應用最廣的是防治高血壓,動脈硬化,但實際上它是解熱鎮痛藥,它不僅用於治感冒、發熱、頭痛、牙痛、關節痛、風濕病,還能抑制血小板聚集,用於預防和治療缺血性心臟病、心絞痛、心肺梗塞、腦血栓形成,所以大家把它稱為神藥嗎,但要是為了預防心腦血管病的話,還是別吃了,最大的不良反應就是胃腸道症狀和出血傾向。

很多人服用阿司匹林後或多或少有反酸、食欲差、腹脹、腹痛等症狀,因為阿司匹林會抑制一些保護胃粘膜的激素的合成,嚴重時會引起胃粘膜糜爛,導致上消化道出血。

如果你有哮喘、消化道潰瘍、一周後打算拔牙、手術,勸你別吃這藥!

除此之外,5歲以下的孩子最好不要碰,阿司匹林可能會導致瑞氏綜合征,瑞氏綜合征(RS)是一種嚴重的藥物不良反應,死亡率高。該病是兒童在病毒感染(如流感、感冒或水痘)康復過程中得的一種罕見的病,以服用水楊酸類藥物(如阿司匹林)為重要病因。廣泛的線粒體受損為其病理基礎。瑞氏綜合征會影響身體的所有器官,但對肝臟和大腦帶來的危害最大。如果不及時治療,會很快導致肝腎衰竭、腦損傷,甚至死亡。

瑞氏綜合征常常會被誤診為腦炎、腦膜炎、糖尿病、服藥過量或中毒等。該病症狀通常會在得病一兩周後出現,包括:兩歲以下的兒童,其症狀表現為嘔吐、腹瀉、疲倦、呼吸急促等,而稍大一點的孩子,則會有反復嘔吐、睡眠不規律等症狀。

隨著疾病加重,該病會影響到大腦,患兒可能會變得不安、過度亢奮、神志不清、幻覺、驚厥、意識混亂或癲癇,甚至昏迷、出現莫名的攻擊性等。

奧司他韋,普通感冒你就別吃了

奧司他韋這個藥前段時間被炒得厲害,價格翻了好幾番,說到底,它其實是個輔助用藥,對於流行性病毒感冒,48小時內服用效果不錯,但是他對普通感冒沒用啊!

奧司他韋於1999年獲得美國食品和藥物監督管理局(FDA)的批准。2002年基於兩項隨機化試驗,歐洲藥品管理局(EMA)用其治療在症狀發作的48小時內無併發症的流感。2010年,隨著全球性甲型H1N1流感的大流行,奧斯他韋被添加到世衛組織基本藥物清單中。中國食藥局也在2006年批准奧司他韋進入中國市場。然而,事情發展的並不盡如人意。越來越多證據不支援奧司他韋可以減少流感併發症、住院率或死亡率。基於對證據的考量,2017年6月世衛組織降級了奧司他韋,將其從核心藥品名單中拿掉了,降級為輔助用藥。

奧司他韋平均緩解症狀不足20個小時,沒有證據顯示奧司他韋可以降低肺炎併發症、住院或其他需要抗生素干預併發症發生的幾率。隨後由牛津大學循證醫學中心傑弗遜教授領導的一項分析研究包括了更多未發表的研究資料,在證實上述發現的基礎上,還發現了藥物危害健康的進一步證據,如噁心、嘔吐和精神障礙。目前沒有研究成果及實驗表明,奧司他韋對於流感以外的病毒性感染有效果。因此,奧司他韋不用於普通病毒性感冒及病毒性腸炎等,也不等同於流感疫苗的預防地位。

利巴韋林,會導致胎兒畸形

利巴韋林雖然是處方藥物,但不少醫療機構都拿來給大人小孩治感冒,但真相是,它不治感冒!利巴韋林俗稱“病毒唑”,就因為俗稱裡帶有“病毒”二字,就把大多數人“帶溝裡去了”,以為它對什麼病毒都管用,濫用它治療感冒最常見。

但真相是,對於重症的手足口病,利巴韋林仍不失為一個可選的藥物,以幫助患兒改善危重病症,儘早脫離危險臨床上,醫生會用利巴韋林治療 皮膚皰疹,也用於治療呼吸道合胞病毒引起的 病毒性肺炎與支氣管炎。目前國外有被批准用於 慢性丙型肝炎病毒,但需聯合干擾素。不過,使用利巴韋林進行抗病毒治療,要嚴格把握指證。

1988年至2006年5月,國家藥品不良反應監測中心病例報告資料庫中,有關利巴韋林的病例報告共1315例。主要表現為皮疹等皮膚損害、噁心、嘔吐等胃腸道反應、過敏性反應等,其中不良反應表現為溶血性貧血的有11例。

2006年,CFDA的藥品不良反應資訊通報就已經針對利巴韋林的安全性問題進行了通報。CFDA認為,鑒於利巴韋林臨床應用廣泛,使用量較大,在此提醒相關專業人員對其生殖毒性和溶血性貧血等安全性問題予以關注。因此,對於育齡婦女和嚴重貧血者禁用。

所以,對於感冒,這個藥可以踢出你的購藥清單了。

小編說兩句

其實無論是兒童還是成人,不建議一發熱就用藥退燒,只有發熱超過38.5℃,才考慮用退燒藥。

發燒其實是一種機體正常的免疫反應,不能盲目退燒。病毒、細菌入侵人體,首先是中樞神經發熱,穩定病毒與細菌的活動,同時發熱可增強機體吞噬細胞的能力。以前有說法稱“不能高燒,否則會燒壞腦子”。其實是不對的,實質上是腦膜炎病毒破壞了腦實質,並不是所謂的“燒壞腦子”。

對於發燒,首先要做的是針對病因治療,燒退了是評估治療療效的手段。

一般來說,發熱多數是普通病毒性感冒引起的,可能首先出現咽痛鼻熱、乏力等症狀,也可能發熱,此時為緩解症狀,可服用一些抗病毒的中成藥;感冒是有自限性的,但如果7天后感冒未好,人體免疫力下降,就易被細菌感染,因此還是建議儘早就醫處理。

無論大人還是小孩,如果發燒超過38.5℃,可服用退燒藥,但如果連續3天發熱超過38.5℃,建議不要拖,趕緊就診看醫生,檢驗到底是病毒感染還是細菌入侵。症狀更嚴重者,還要到醫院檢驗是否非普通感冒而是流感,是甲流還是乙型流感等。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