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各部委領導在人民財經高峰論壇曬 “2017成績單”

人民網北京1月24日電(記者賈興鵬 實習生尹莉娜)“截至2017年底,我國綜合交通網絡總里程已突破500萬公里”、“十八大以來,我國商事制度發生了根本性變革”、“在全球經濟長期低迷的情況下,工業發展有這樣的成績,確實值得欣慰……”

1月24日上午,交通部、國家工商總局、工信部、農業部、國家質檢總局等部委領導在“人民財經高峰論壇”上,紛紛曬起了過去一年各自的成績單。

據悉,論壇以“中國經濟新時代”為主題,圍繞“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等議題深入交流研討,探尋經濟改革發展思路。

交通運輸部副部長劉小明(王子侯 攝)

交通運輸部副部長劉小明:

我國交通運輸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截至2017年底,我國綜合交通網絡總里程已突破500萬公里,其中高鐵、高速公路、城市軌道交通運營里程和港口萬噸級及以上泊位數量均居世界第一,鐵路、公路年客貨運量居世界首位,港口貨物和集裝箱輸送量連續十多年保持世界第一,航空運輸規模連續12年穩居世界第二,郵政業年服務使用者超過1000億人次。

2017年,快遞服務企業業務量累計完成400.6億件,穩居世界第一。 以高鐵為代表的交通運輸基礎設施裝備跨出國門,有力地彰顯了我國的交通大國的地位。 交通運輸的跨越式發展,不僅帶動了經濟的持續繁榮,也產生了重大的社會效益。

總的看來,目前我國已成為名副其實的交通大國,但大而不強、大而不平衡、不充分,立足新時代,我們將全力推進交通強國建設,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提供有力的支撐。

國家工商總局副局長王江平(王子侯 攝)

國家工商總局副局長王江平:

十八大以來,全國工商和市場監管部門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持服務大局、堅持改革創新,商事制度發生了根本性的變革,新型的市場監管體制、機制基本建立,我國市場准入環境、市場的競爭環境、市場的消費環境明顯改善,為我國經濟高效運行和健康發展提供了重要的保障。

變化主要表現在:一是商事制度改革縱深拓展,適應國際商事制度普遍趨勢的制度體系逐步形成,為市場主體繁榮發展提供了制度性的保障。

二是堅持寬進與嚴管相結合的制度,推動市場監管重心由傳統的事前審批向事中、事後監管轉變,新型的監管機制基本建立。

三是消費者至上的理念逐步建立,消費維權管理體系進一步完善,社會共治的消費維權新格局逐步形成。

四是商標品牌戰略有效地推進。 商標註冊申請量快速增長,我國已經成為推動全球商標智慧財產權增長的重要力量。

五是加大競爭執法的工作力度,強化競爭政策實施,我國實施了公平競爭審查制度,不斷地規範市場秩序。

六是全國工商部門和各司協會,在支持、引導個體私營經濟從業者弘揚企業家精神、維護市場秩序、促進就業創業,深化精准扶貧,開展非公黨建工作方面發揮了積極的作用。

工業和資訊化部總經濟師王新哲(王子侯 攝)

工業和資訊化部總經濟師王新哲:

總體來看,去年我國經濟穩中向好、好於預期。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上年實際增長6.6%,較上年提高0.6個百分點,實現自2011年以來首次加快;製造業投資增長4.8%,扭轉了2011年以來持續下滑的趨勢;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上漲6.3%,結束了2012年以來連續五年的下降態勢,工業產能利用率為77%,是近五年來最高水準。

更令人欣慰的是,新動能加快成長壯大。2017年由近9000家新建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相繼量產,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11%,高於規模以上工業4.4個百分點;工業機器人、民用無人機等新興工業產品產量增長超過60%,呈現高速增長的態勢。

在全球經濟長期低迷、深刻調整的情況下,能有這樣的成績和局面,確實值得欣慰和自豪。

農業部總經濟師張合成(王子侯 攝)

農業部總經濟師張合成:

黨的十八大以來,農業農村經濟取得了歷史性成就、發生了歷史性變革。這些成就和變革主要表現在六個方面:

一是糧食生產能力登上新臺階。自2013年首次突破1.2萬億斤大關之後,糧食生產已經連續五年穩定在這個臺階上。

二是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打開新局面。非優勢玉米產區這些年連續進行調整,現在玉米市場已經回歸了市場體系。籽粒玉米累計調減5000萬畝,畜禽養殖規模化率提高到56%,水產生態健康養殖面積占比例超過51%。

三是農業綠色發展有了新進展,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係數提高到0.55,這是農業節水的一個重要標誌。草原綜合植被蓋度達到55.3%,農藥化肥提前三年實現零增長,畜禽糞汙、秸稈和農膜資源化利用水準已經達到60%以上,農業正在由高投入高產出的粗放經營走向高集約、綠色環保的可持續發展道路。

四是農業現代化建設邁出新步伐。主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這是標誌性的指標,機械化水準超過66%,農業靠天吃飯、手工勞作的時代正在成為歷史,農業現代化建設正在實現由量變積累到質變提升轉變。

五是農村改革展開新佈局。改革“四梁八柱”的制度基本建立起來,土地確權面積占到承包地面積的84%,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比重達到40%,各類新型經營主體超過300萬家,新型經營主體已經成為農業發展的生力軍。

六是農民收入實現新增長。2017年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3432元,2012年以來年均增長實現8%的增幅。城鄉居民收入差距從2012年的2.88:1降到2016年的2.71:1。產業精准扶貧深入推進,貧困地區農民增收持續高於全國農村平均水準。

國家質檢總局總檢驗師張際文(王子侯 攝)

國家質檢總局總檢驗師張際文:

去年,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品質擺在了突出位置,黨的十九大報告十六次提到品質,提出堅持品質第一、推動品質變革、增強品質優勢、建設品質強國,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等重大命題。

2017年9月5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開展品質提升行動的指導意見正式出臺,向全黨全國全社會發出了關於開展品質提升行動,實施品質強國戰略的偉大號令。

這一年,全國質檢系統緊緊圍繞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在全國範圍內聚焦12項重點產品和10個重點服務行業,同時結合各地實際,確定了130種門類、198種重點產品,運用各種質檢手段,動員社會各方力量,齊心協力,提升品質水準。實行標準提檔升級,推行企業標準領跑制度,擴大內外銷產品同線同標同質實施範圍,幫助2620家企業9866種產品符合三農要求,國內銷售額累計達1098億元,全年日用消費品國家監督抽查合格率達到91.6%,出口退運貨物批次比上一年下降8.84%,重點服務業品質水平穩中向好。

此外,圍繞著老百姓關注的重點產品和服務,一個一個行業抓,產品品質國家抽查合格率突破90%,並持續穩定。汽車製造、專用設備、化學製品、儀器儀錶等行業產品與品質核准率保持在95%以上。歐美對我國出口商品通過召回數量較五年前下降22.7%,重點服務行業品質滿意度保持在比較滿意區間。電商產品品質監測合格率穩步提升,人民群眾品質獲得感顯著增強。

總體來看,去年我國經濟穩中向好、好於預期。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上年實際增長6.6%,較上年提高0.6個百分點,實現自2011年以來首次加快;製造業投資增長4.8%,扭轉了2011年以來持續下滑的趨勢;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上漲6.3%,結束了2012年以來連續五年的下降態勢,工業產能利用率為77%,是近五年來最高水準。

更令人欣慰的是,新動能加快成長壯大。2017年由近9000家新建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相繼量產,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11%,高於規模以上工業4.4個百分點;工業機器人、民用無人機等新興工業產品產量增長超過60%,呈現高速增長的態勢。

在全球經濟長期低迷、深刻調整的情況下,能有這樣的成績和局面,確實值得欣慰和自豪。

農業部總經濟師張合成(王子侯 攝)

農業部總經濟師張合成:

黨的十八大以來,農業農村經濟取得了歷史性成就、發生了歷史性變革。這些成就和變革主要表現在六個方面:

一是糧食生產能力登上新臺階。自2013年首次突破1.2萬億斤大關之後,糧食生產已經連續五年穩定在這個臺階上。

二是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打開新局面。非優勢玉米產區這些年連續進行調整,現在玉米市場已經回歸了市場體系。籽粒玉米累計調減5000萬畝,畜禽養殖規模化率提高到56%,水產生態健康養殖面積占比例超過51%。

三是農業綠色發展有了新進展,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係數提高到0.55,這是農業節水的一個重要標誌。草原綜合植被蓋度達到55.3%,農藥化肥提前三年實現零增長,畜禽糞汙、秸稈和農膜資源化利用水準已經達到60%以上,農業正在由高投入高產出的粗放經營走向高集約、綠色環保的可持續發展道路。

四是農業現代化建設邁出新步伐。主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這是標誌性的指標,機械化水準超過66%,農業靠天吃飯、手工勞作的時代正在成為歷史,農業現代化建設正在實現由量變積累到質變提升轉變。

五是農村改革展開新佈局。改革“四梁八柱”的制度基本建立起來,土地確權面積占到承包地面積的84%,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比重達到40%,各類新型經營主體超過300萬家,新型經營主體已經成為農業發展的生力軍。

六是農民收入實現新增長。2017年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3432元,2012年以來年均增長實現8%的增幅。城鄉居民收入差距從2012年的2.88:1降到2016年的2.71:1。產業精准扶貧深入推進,貧困地區農民增收持續高於全國農村平均水準。

國家質檢總局總檢驗師張際文(王子侯 攝)

國家質檢總局總檢驗師張際文:

去年,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品質擺在了突出位置,黨的十九大報告十六次提到品質,提出堅持品質第一、推動品質變革、增強品質優勢、建設品質強國,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等重大命題。

2017年9月5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開展品質提升行動的指導意見正式出臺,向全黨全國全社會發出了關於開展品質提升行動,實施品質強國戰略的偉大號令。

這一年,全國質檢系統緊緊圍繞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在全國範圍內聚焦12項重點產品和10個重點服務行業,同時結合各地實際,確定了130種門類、198種重點產品,運用各種質檢手段,動員社會各方力量,齊心協力,提升品質水準。實行標準提檔升級,推行企業標準領跑制度,擴大內外銷產品同線同標同質實施範圍,幫助2620家企業9866種產品符合三農要求,國內銷售額累計達1098億元,全年日用消費品國家監督抽查合格率達到91.6%,出口退運貨物批次比上一年下降8.84%,重點服務業品質水平穩中向好。

此外,圍繞著老百姓關注的重點產品和服務,一個一個行業抓,產品品質國家抽查合格率突破90%,並持續穩定。汽車製造、專用設備、化學製品、儀器儀錶等行業產品與品質核准率保持在95%以上。歐美對我國出口商品通過召回數量較五年前下降22.7%,重點服務行業品質滿意度保持在比較滿意區間。電商產品品質監測合格率穩步提升,人民群眾品質獲得感顯著增強。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