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大滿貫“塔尖”離不開網球“塔基”

1月22日,謝淑薇在澳網第四輪爭奪中苦戰三盤,險些掀翻狀態正佳的科貝爾,青島新興體育俱樂部負責人劉建新在羅德拉沃爾球場見證了此次精彩對決;同一天的晚場,韓國希望之星鄭泫又直落三盤淘汰了六屆賽會冠軍德約科維奇。 亞洲網球選手的表現讓劉建新感到欣喜,“其實這些地方業餘網球水準同樣很高。 ”

2015年的羅德拉沃爾球場,澳網組委會為前一年奪冠的李娜舉行了一個特殊的致敬儀式,劉建新當時也在現場目睹了已經退役的李娜,為亞洲網球迎來榮耀的畫面。 時隔3年再次來到墨爾本,亞洲網球依舊享有高光時刻,整體水準的進步顯而易見。

最近幾年,劉建新與韓國、中國臺北,乃至菲律賓進行過多次民間網球交流,這些國家和地區的業餘網球水準讓他感到讚歎。 在他看來,在網球運動的金字塔中,教練扮演著重要角色,無論是發掘球員,還是提高整個行業的技術水準。 但我們是否擁有足夠多的優秀教練,這個群體又能否將本職工作做到極致,都是應該研究和思考的問題。

當然,教練畢竟是一份工作,除了主觀願望,也無法脫離于大環境生存和發展。 如今體育產業發展如火如荼,但在劉建新看來,這並不意味著可以快速獲利。 以他自己的經歷,經營體育俱樂部已有20年,其中網球在收入占比中的體量很小,更多的時候還頗具公益性。

與此同時,網球的整體發展是一項長期的事業,而事業未必等同於產業。

法網始於1891年,溫網可以追溯到1877年,首屆美網在1881年舉行,最年輕的澳網也創辦於1905年,無一不是擁有百年以上的歷史。 之所以願意走遍大滿貫,而且故地重遊,不僅是因為精彩的比賽,還有感受商業如何與文化協同發展,品味網球“聖殿”怎樣與網球“民宿”一脈相承。

當前中國網球的發展是不爭的事實,但要想成為網球底蘊深厚的網球強國,仍“任重而道遠”。 在大衛斯杯的冠軍統計中,美國以32次位居首位,澳大利亞28次,英國和法國都是10次,分列前四;在聯合會杯方面,美國18次奪冠,澳大利亞7次問鼎,同樣是前兩位。 雖然最強頂尖高手更加多元化,但這些國家球員在大滿貫從來不缺少存在感。

(艾 旗)

責任編輯:薑雪峰(QU0017)作者:艾 旗

來源:千龍體育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