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告別週期 未來五年調控都不會退出

回望剛剛過去的2017年, 房地產是絕繞不過的關鍵字, 這一年是房地產行業再創新高的一年;也是史上調控最密集的一年, 據不完全統計, 有超百城發佈了150余次樓市調控政策, 熱點城市不斷限購、限貸、限價、限售、限商。 與此同時, 共有產權、長租公寓、“房住不炒”、長效機制等一系列新概念、新機制、新模式, 無不深刻影響著未來的政策和市場走勢, 更關乎到每一個老百姓的切身利益。

進入2018年還沒幾天, 關於某些城市放鬆調控的消息就迅速佔據新聞頭條, 今年的房地產依然會是社會各界關注的焦點。

新時期,

房地產市場會怎樣變化?背後的邏輯又是什麼?

宏觀層面 內外環境承壓

伴隨著美國大規模減稅法案的通過, 和美聯儲進一步加息、縮表, 以及歐美日相繼拒絕承認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 國際金融貿易環境越來越不利於中國, 無論中國是主動還是被動, 接下來不可避免地需要應對全球範圍的貿易戰、減稅戰、金融戰。

美國減稅勢必導致美國企業回國投資和海外利潤部分回流美國, 並吸引非美企業投資美國, 在提振美國經濟的同時, 擠壓他國經濟。 不只是美國, 英國早已聲稱要繼續保持G20最低稅率的競爭力, 印度和中國已經先行減稅, 但力度仍不足以抵消美英減稅的衝擊。

眾所周知, 美國加息勢必縮小中美利差,

引導美元回流, 迫使中國被動加息, 或者定向被動加息, 就如樓市已經定向加息一樣;美國縮表同樣導致美元流動性減少, 美元升值, 迫使人民幣貶值、美元流出, 形成拋棄人民幣資產並尋求美元定價資產的新趨勢。

很顯然, 美國所希望的三大戰最終結果是:美元升值、美元回流、美國投資擴大, 美國開始再薅全世界尤其是中國的羊毛。 對中國最直接的影響就是外匯外流、貨幣貶值、企業轉移、流動性收縮、資金成本上漲、資產價格下跌。

我國從投資到消費的結構轉型已見成效, 消費增速平穩, 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已經達到64.5%, 占比仍在提升;出口將遭遇不利, 增長難以預期;地方政府負債受到約束, 房地產持續調控, 流向房地產的資金難以增長,

將拖累固定資產投資。

未來三年, 錢少且貴, 現金為王。 大水漫灌的日子將一去不復返, 房地產行業要準備迎接緊日子的到來。

調控成效初顯 泡沫風險不容做大

調控基本取得成效。

2017年11月, 國家統計局公佈的資料顯示, 房地產銷售面積和投資增速都出現下降, 按揭貸款增速已經降至-1.6%, 定金及預付款增速也在持續下降;70個大中城市房價普遍出現下降, 量平價穩意味著未來市場泡沫風險在逐步降低。

我們預判, 今年樓市將是歷史上最平穩的一年, 樓市不會大起更不會大落, 房價不會暴漲更不會暴跌。

未來一二線城市住宅供給量會趨於減少, 三四線城市住宅供給難以增加, 金融環境的趨緊也導致購房者減少,

2018年成交面積會有小幅下降, 成交價格會有小幅上漲, 很可能未來市場蛋糕“一年比一年小”。

房地產市場已經開始降溫, 但樓市調控依然會嚴格。 從政策上來看, 樓市政策以穩為主, 穩房價、穩市場、穩預期。

調控將從因城施策轉向一城多策, 從一二線城市控房價轉向分區域控房價, 從三四線城市去庫存轉向有庫存的地方包括縣城去庫存。 調控將呈現內容更細化、策略更分化、方式更多樣化的新格局, 和以地方政府為主責、不搞一刀切的調控新模式。

我們認為, 未來5年調控都不會退出。 限購、限貸、限價、限售政策都還會執行, 必要時還會繼續打補丁。 限價令可能會做一些漸進式的放鬆, 通過一手房價格的調整來減少一二手房價格倒掛現象。

流向房地產的資金會繼續受限, 樓市定向加息已然為之, 未來可能還會有城市繼續加息。 今後一段時期內, 樓市、地市還會繼續降溫, 有助於防止風險形成共振, 後市也不存在再次沖高的可能。

週期輪動不再適用 長效機制逐步建立

既然調控放鬆無望, 那麼2018年的樓市會不會因此調頭向下, 成為名副其實的“拐點”呢?

其實, 調控就是調整和控制, 試圖在“不突破上限、不穿透下限”之間尋求平衡, 上限就是泡沫不能繼續膨脹到無法控制, 下限就是控制不發生系統性風險。 調控不放鬆還意味著過去的樓市週期論不再成立, 未來的長效機制更是呼之欲出。

過去房地產市場存在連續多輪的三年小週期, 其背後的邏輯是房價漲跌影響社會穩定和諧、經濟發展需要房地產牽引拉動,因此,市場總是出現調控,房價上漲頭痛醫頭、市場冷凍腳痛醫腳,政策短效、周而復始、循環往復、週期頻現。

十九大報告提出“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以及“加快建立多主體供給、多管道保障、租購並舉的住房制度”的要求,“加快住房制度改革和長效機制建設”又已作為2018年著力抓好的重點工作之一,體系完整、內涵豐富。

房地產長效機制的基礎工程,包括了城鎮化進程、增加大城市住房用地供應、不動產登記、提高房企註冊資本金、農村集體建設用地入市、城市土地財政和房地產稅收改革、農村住房管理等多個方面的體制機制完善。

長效機制涉及到土地管理法、房地產法、房地產稅法等很多法律法規的修訂完善,立法的加快推進也是房地產市場長治久安的根本之道。只有這樣,房地產市場才能告別週期、走出“屢調屢漲”的怪圈,房地產健康平穩發展才能真正實現。

其背後的邏輯是房價漲跌影響社會穩定和諧、經濟發展需要房地產牽引拉動,因此,市場總是出現調控,房價上漲頭痛醫頭、市場冷凍腳痛醫腳,政策短效、周而復始、循環往復、週期頻現。

十九大報告提出“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以及“加快建立多主體供給、多管道保障、租購並舉的住房制度”的要求,“加快住房制度改革和長效機制建設”又已作為2018年著力抓好的重點工作之一,體系完整、內涵豐富。

房地產長效機制的基礎工程,包括了城鎮化進程、增加大城市住房用地供應、不動產登記、提高房企註冊資本金、農村集體建設用地入市、城市土地財政和房地產稅收改革、農村住房管理等多個方面的體制機制完善。

長效機制涉及到土地管理法、房地產法、房地產稅法等很多法律法規的修訂完善,立法的加快推進也是房地產市場長治久安的根本之道。只有這樣,房地產市場才能告別週期、走出“屢調屢漲”的怪圈,房地產健康平穩發展才能真正實現。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