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案例解析|混合所有制改革中,國企員工如何持股

文 | 和君集團國有資本與國企改革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 徐毅

十九大報告中指出:深化國有企業改革, 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 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 因此, 混合所有制經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從微觀層面來看, 混合所有制經濟是指在產權結構上, 公有資本和非公資本共存于同一企業主體。 按照國企混的改合作物件, 大體可以分為兩大類:一是合作者為非公資本法人, 即民營企業、外資企業;二是合作者為自然人, 即企業外部的自然人、企業內部的自然人。 其中, 國有企業與企業內部的自然人合作,

形成企業內部員工持股是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重要組成。

目前, 混合所有制改革員工持股是國有企業想著力推進但又瞻前顧後的事情。 因為員工持股涉及國有企業兩個方面的改革, 一是國企混合所有制改革, 二是國企人事勞動和薪酬制度改革。 既要遵循“政府引導, 市場運作;完善制度, 保護產權;嚴格程式, 規範操作;宜改則改, 穩妥推進”的國企混合所有制改革原則, 又要遵循完善國企中長期激勵機制的“分類原則, 激勵與約束相統一原則, 人才聚焦原則, 公平、公正、公開原則”。 在具體實踐中, 一些現實問題需要自下而上的探索解答, 這也是此輪國企改革鼓勵頂層設計與基層首創相結合的改革精神。

下面結合案例來加以說明。

一、案例背景

某央企下屬三級業務孫公司的混合所有制改革, 員工持股。 為了積極回應國家宣導的創新發展“互聯網+”行動計畫, 助力我國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由央企A發起、其他央企回應, 共同成立了從事互聯網資訊服務業務的三級孫公司C, 由央企A下屬的二級子公司B出資設立。

二、問題診斷

縱觀互聯網、科技創新等類型企業的發展現狀, 員工持股和股權激勵是推動這類企業發展的最重要的力量之一。 眾所周知, 員工是互聯網類、科技創新型企業的核心資產, 這是由創新型企業本身的特點決定的, 即創業創新的動力主要來自於人力資本的積累, 維持核心團隊的穩定和提高團隊的創新動力是促進這類企業成長的關鍵。

因此, C公司希望對經營管理人員、核心技術與業務骨幹實施員工持股計畫。 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卻存在一系列問題。

1.從股權性質來看。 C公司是國有資本, 雖然是股權多元化, 但是沒有非公資本參與, 不屬於混合所有制企業, 不符合《關於國有控股混合所有制企業開展員工持股試點的意見》(國資發改革〔2016〕133號)文件精神。

2.從審批決策來看。 C公司是市場充分競爭類的互聯網企業, 符合國企混合所有制改革員工持股精神, 但特殊性在於, 其集團母公司A由於業務性質, 不在國企混合所有制改革員工持股的範圍之列。 因此, C公司此次混合所有制改革員工持股計畫由誰申報、向誰申報、誰來決策?

三、問題分析

根據和君諮詢的實踐經驗與案例研究, 員工持股的關鍵環節是審批決策權的界定, 即不同類型的企業在最終決策權上有三個層面的選擇。 一是, 實施員工持股的國企(一般為二級及以下的子公司)董事會及股東會;二是, 實施員工持股的國企的集團母公司董事會及股東會;三是, 國資委(或財政部)。

國務院國資委改革辦的相關研究與公開資料顯示, 此輪國企改革, 針對不同類型企業, 完善中長期激勵機制的分類原則如下。

對於國有控股上市公司, 進一步完善現有國有控股上市公司股權激勵、員工持股政策, 進一步推動國有控股上市公司實施股權激勵和員工持股, 實現激勵和約束的統一。

對於承擔戰略性新興產業項目的投資公司,

探索以項目跟投、市場化收益提成為主的激勵機制。

對於功能性、公益類的企業, 積極探索以專項獎勵為主的現金激勵機制, 加大對經營管理人員、核心技術人員、核心業務人員等的激勵力度。

對於市場化完全競爭類企業, 以先試先行為主要思路, 積極探索股權、期權為主的激勵機制。

對於高新技術企業、科技服務企業、科技型企業, 以進一步完善股權和分紅激勵政策為主要方向, 進一步完善科技型企業股權、分紅權、科技成果入股等激勵機制。

由此可見, 國有控股上市公司、市場化完全競爭類企業、高新技術企業、科技服務企業以及科技型企業選擇員工持股最終審批決策權的空間稍大一點, 而承擔戰略性新興產業項目的投資公司與功能性、公益類的企業並不支援實際股權層面的員工持股計畫。

此外,針對已經是混合所有制企業,國務院國資委、財政部、證監會發佈了《關於國有控股混合所有制企業開展員工持股試點的意見》(國資發改革〔2016〕133號),指導混合所有制企業開展員工持股計畫。實踐中,已經是混合所有制企業開展員工持股計畫,面臨的決策命題是是否需要上報國資委成為試點名單企業之一。不同的企業可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靈活決策,有些不在試點名單的企業根據該檔的精神,已經實施了員工持股計畫。

四、解決方案

對於C公司實施此次混合所有制改革員工持股計畫所面臨的難題,我們給出了以下方案。

1.以“凝聚引才合力、保障長遠發展、提升戰略價值”為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充分論證C公司實施混合所有制改革員工持股計畫的必要性、緊迫性和可行性,形成至少在其直接持股B公司層面內部的統一認識。這是成功實施此次混合所有制員工持股的前提條件與基礎,可謂至關重要,即只有符合國企改革精神、行業發展規律必然要求、企業長遠發展現實需要的國企混合所有制改革員工持股,才是此次國企改革頂層設計所期望和認可的。

2.“兩條腿”走路。一是,參照其他央企同類型子公司實施混合所有制改革,積極引入非公資本戰略投資者,擴大業務資源、撬動社會資本、放大國有資本功能;形成股權市場化公允價格,防止國有資產流失;實施員工持股計畫,激發員工的積極性;加大產品研發力度,積極推動科研成果產業化,為企業持續穩定發展提供原動力。二是,積極申請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資格,參照國企改革“1+N”系列檔精神,尤其是《國有科技型企業股權和分紅激勵暫行辦法》(財資〔2016〕4號)檔精神,向集團母公司A申請實施員工持股計畫。

本案是在國企混合所有制改革員工持股諮詢項目實踐中的總結與發現,希望對各級國有企業開展混合所有制改革與員工持股有所幫助。

而承擔戰略性新興產業項目的投資公司與功能性、公益類的企業並不支援實際股權層面的員工持股計畫。

此外,針對已經是混合所有制企業,國務院國資委、財政部、證監會發佈了《關於國有控股混合所有制企業開展員工持股試點的意見》(國資發改革〔2016〕133號),指導混合所有制企業開展員工持股計畫。實踐中,已經是混合所有制企業開展員工持股計畫,面臨的決策命題是是否需要上報國資委成為試點名單企業之一。不同的企業可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靈活決策,有些不在試點名單的企業根據該檔的精神,已經實施了員工持股計畫。

四、解決方案

對於C公司實施此次混合所有制改革員工持股計畫所面臨的難題,我們給出了以下方案。

1.以“凝聚引才合力、保障長遠發展、提升戰略價值”為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充分論證C公司實施混合所有制改革員工持股計畫的必要性、緊迫性和可行性,形成至少在其直接持股B公司層面內部的統一認識。這是成功實施此次混合所有制員工持股的前提條件與基礎,可謂至關重要,即只有符合國企改革精神、行業發展規律必然要求、企業長遠發展現實需要的國企混合所有制改革員工持股,才是此次國企改革頂層設計所期望和認可的。

2.“兩條腿”走路。一是,參照其他央企同類型子公司實施混合所有制改革,積極引入非公資本戰略投資者,擴大業務資源、撬動社會資本、放大國有資本功能;形成股權市場化公允價格,防止國有資產流失;實施員工持股計畫,激發員工的積極性;加大產品研發力度,積極推動科研成果產業化,為企業持續穩定發展提供原動力。二是,積極申請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資格,參照國企改革“1+N”系列檔精神,尤其是《國有科技型企業股權和分紅激勵暫行辦法》(財資〔2016〕4號)檔精神,向集團母公司A申請實施員工持股計畫。

本案是在國企混合所有制改革員工持股諮詢項目實踐中的總結與發現,希望對各級國有企業開展混合所有制改革與員工持股有所幫助。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