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二孩政策全面放開了,為何出生數量不升反降?都說不敢生!

國家統計局披露, 2017年我國出生人口為1723萬人, 比2016年的1786萬人少了63萬人。 放開二孩僅是第二年, 生育數量就不升反降, 似乎有些出人意料。

回想2016年, 出生人口也僅為1786萬人, 比2015年僅多出131萬人, 大大低於預期。 當時專家們的解釋是, 2015年10月末中央決定全面放開二孩, 2016年有些人還沒有準備好, 所以生的並不多, 2017年或者2018年將會有一個生育高峰。 如今, 2017年已經塵埃落定, 預想的“生育高峰”卻不見了蹤影。 為何放開二孩到了第二年, 出生人口數量卻不升反降呢?

一是傳統生育觀念被徹底顛覆。 高壓政策強力推行數十年, “只生一個好”的觀念已經深入人心, “養兒防老”的傳統觀念已經被新一代人所唾棄, 這已經不是政策一變就能改變了的。 僅從1980年發佈計劃生育“公開信”算起, 到如今已經過去了37個年頭, 相當於一代半人的時間。 這樣長的時間, 足以使任何傳統觀念變得面目全非。 同時, 對社會養老能力的誇大性宣傳, 致使更多民眾對社會化養老產生嚴重依賴。 其實, 不管你依靠社會養老, 還是依靠自己的子女養老, 歸根結底都是要靠全社會的年輕人來共同養老。 即便科技水準在飛速發展, 缺少了年輕人, 養老體系也是難以為繼的。

要讓生育觀念恢復常態, 正視養老金體制的局限性是必要的, 讓人們降低對社會養老體制的過度迷戀, 正視未來, 無論對於社會還是對於個人, 都是負責任的。

二是現在養育環境嚴重惡化。 生育水準如此低迷, 人們更多擔心的是“養不起”。

幾十年來, 那麼多原本有利於養育的環境全都逆轉為不利於養育的環境:機關企事業自辦的托兒所、幼稚園不見了, 安全的上學小路不見了, 免費的街頭兒童遊戲不見了, 低廉的求學成本不見了, 取而代之的全是高端的也是高價的服務。 這些變化, 一方面源于社會的自然發展, 一方面也源於政策的擠壓, 一個以減少人口為目標的高壓政策, 一定會使相應的社會服務同步異化。 養育環境的惡化自然引起生育意願的低迷。 如不徹底改善養育環境, 生育意願是不可能恢復的。 要改善養育環境, 真是一項宏偉工程, 涉及公共政策的各個方面, 絕不是修訂一下計生法就萬事大吉的。 比如:增加幼稚園、托兒所、兒童醫院的供給,
適當延長產假、給新生兒父親相應的護理假、改變住房戶型設計增加居室等等。 改善養育環境, 本質就是要努力構建“兒童友好型社會”, 讓每一個出生在這片土地上的孩子包括那些沒按計劃出生的孩子, 都能健康地成長、幸福地生活。 這樣才能讓家長在生育養育中找到快樂, 從而更積極主動生育。

三是生育政策改革步伐仍然跟不上人口發展的需要。雖然,即使全面放開生育,也不會有太多家庭會生育三孩四孩,但在生育如此低迷的當下,繼續限制有能力生育者為社會做貢獻,是十分不妥當的。還有其他原來在控制人口思路下形成的各種規定、制度以及工作慣性,還都在給民眾的正常生育行為帶來多重障礙,更有一些基層計生幹部,企圖抓住最後的機會多撈一把是一把,都讓想生的民眾畏縮不前。

為此,要促進生育水準的提高,必須打破控制人口增長的思路。如果繼續沿用控制人口、限制生育的思路是無法實現提高生育率的目標的。這需要相關部門拿出壯士斷腕的勇氣,對相關政策進行徹底的改革。否則,人口發展的方向一定會與社會走向背道而馳。 十九大報告中強調要“促進生育政策和相關經濟社會政策配套銜接,加強人口發展戰略研究。”要把這一思想落實到位,真的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三是生育政策改革步伐仍然跟不上人口發展的需要。雖然,即使全面放開生育,也不會有太多家庭會生育三孩四孩,但在生育如此低迷的當下,繼續限制有能力生育者為社會做貢獻,是十分不妥當的。還有其他原來在控制人口思路下形成的各種規定、制度以及工作慣性,還都在給民眾的正常生育行為帶來多重障礙,更有一些基層計生幹部,企圖抓住最後的機會多撈一把是一把,都讓想生的民眾畏縮不前。

為此,要促進生育水準的提高,必須打破控制人口增長的思路。如果繼續沿用控制人口、限制生育的思路是無法實現提高生育率的目標的。這需要相關部門拿出壯士斷腕的勇氣,對相關政策進行徹底的改革。否則,人口發展的方向一定會與社會走向背道而馳。 十九大報告中強調要“促進生育政策和相關經濟社會政策配套銜接,加強人口發展戰略研究。”要把這一思想落實到位,真的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