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魯能2018戰術變化:主攻433,最大看點在中場!

《足球》報記者陳永廣州報導

19日, 魯能進行了到廣州集訓後的第一次全場對抗。 在這次對抗賽中, 兩套陣容使用了兩個陣型, 第一個陣型是442,

第二個陣型則是433, 而這兩套陣容同樣被移植到21日和新疆天山雪豹的比賽中。

魯能的442陣容以替補為主, 其中的關鍵在於, 這套陣容中有吳興涵和劉彬彬這兩名典型的邊前衛球員, 這個陣容的後場配置很正常, 門將韓鎔澤, 後衛從左到右是宋龍(陳哲超)、李松益、劉軍帥和張弛。

重點是中前場配置, 其中雙後腰是周海濱和李微這兩名技術能力極強的後腰球員, 兩個邊前衛則是吳興涵和劉彬彬, 前鋒是郭田雨和成源, 但成源位置靠後, 這一陣容也可以解讀為4231, 只是成源和傳統4231中的前腰配置有較大的區別。

而魯能的433陣容則由主力陣容使用, 後防線同樣沒有太大的疑問, 門將王大雷, 後衛鄭錚、吉爾、戴琳和王彤, 中場則發生了非常明顯的變化:三名中場中, 崔鵬出任拖後後腰, 而金敬道和蒿俊閔則出任左右兩個中場, 前場則使用了外援三叉戟---佩萊、西塞和塔爾德利。

這個陣容中擁有4名外援, 且並沒有U23球員。 對於魯能來說, 調整非常簡單, 其一是在三前鋒中更換一名本土球員,

如此可以實現三外援的配置。

至於U23球員, 則可能會在中場和邊後衛兩個位置進行一個或者兩個調整, 考慮到魯能U23球員配置較為豐富, 極有可能採取1名U23球員首發, 比賽中途調整2名U23球員。 U23球員類型較多, 則意味著魯能調整的餘地較大。

魯能中前場配置的典型特點是球員適應能力強, 像金敬道和蒿俊閔都可左可右, 可中可邊, 塔爾德利的位置更加靈活, 綜合來看, 目前魯能433的陣型其實是偏重於4312陣型的。

魯能採用這一陣型, 在防守端的表現其實是有保證的, 尤其是中場防守落位之後, 魯能的4個後衛和3個中場將形成兩道非常強的屏障, 在對手反擊的時候, 拖後後腰也可以在危險區域進行阻斷, 而在進攻端, 不斷地交叉換位則相對豐富了球隊的進攻套路。

在433這套陣容中, 魯能的中前場配置沒有典型的邊路球員, 此時魯能的改變自然就非常簡單:一方面, 金敬道和蒿俊閔可以在邊路活動, 也可以到中路活動;另一方面, 塔爾德利也可以遊弋到邊路。 此外,

魯能的鄭錚和王彤助攻能力都非常強, 尤其是王彤的往返能力極佳, 所以魯能並不擔心邊路進攻的問題。

實際上, 在馬加特時代, 他最常用的是蒿俊閔和王彤出任雙後腰, 金敬道和吳興涵(劉彬彬)出任邊前衛, 佩萊和西塞(塔爾德利)出任前鋒, 但金敬道位置很靈活, 防守任務也較重,吳興涵則更多在進攻端,很多場次,馬加特反而是主打433陣型的,只不過往往被誤讀為442陣型。

總體而言,魯能在技戰術體系方面並不會出現太多的變化,最大的變化還是在後腰位置,王彤出現在右後衛位置,意味著魯能將在後腰位置上增強組織能力,以便為中前場提供更多的支持,馬加特選擇王彤出任後腰,其目的則是完全服務於防守。

進攻和防守是一對矛盾,馬加特對於防守的重視在某種程度上犧牲了進攻,目前魯能有偏重於技術流的趨勢,可能又會對防守造成一定的影響。

不過,對於一支球隊而言,真正的核心還是技戰術的執行力,哪怕是圖拔時代,魯能幾乎專注於進攻,可是當球員打起精神進行前場逼搶的時候,或者快速回防的時候,後防線的壓力其實是很小的,只有在球員懈怠的時候,防守才會出現問題。

防守任務也較重,吳興涵則更多在進攻端,很多場次,馬加特反而是主打433陣型的,只不過往往被誤讀為442陣型。

總體而言,魯能在技戰術體系方面並不會出現太多的變化,最大的變化還是在後腰位置,王彤出現在右後衛位置,意味著魯能將在後腰位置上增強組織能力,以便為中前場提供更多的支持,馬加特選擇王彤出任後腰,其目的則是完全服務於防守。

進攻和防守是一對矛盾,馬加特對於防守的重視在某種程度上犧牲了進攻,目前魯能有偏重於技術流的趨勢,可能又會對防守造成一定的影響。

不過,對於一支球隊而言,真正的核心還是技戰術的執行力,哪怕是圖拔時代,魯能幾乎專注於進攻,可是當球員打起精神進行前場逼搶的時候,或者快速回防的時候,後防線的壓力其實是很小的,只有在球員懈怠的時候,防守才會出現問題。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