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聯想為何敢於押注大學生智慧創新?比風投更強調生態價值鏈賦能

文/壹觀察 宿藝

中國科技企業存在一個“宿命”問題:如何持續贏得年輕用戶?即使推出QQ和微信的騰訊公司, 馬化騰也曾焦慮的吐槽“有時你什麼錯都沒有, 就錯在太老了”。

1月23日, 聯想集團執行副總裁兼中國區總裁劉軍等聯想高管攜手《最強大腦》人氣選手“水哥”王昱珩、知名美女作家蔣方舟擔當大賽評審, 與11支中國頂尖大學生創新團隊在《最強大腦》演播廳進行了一場智慧“燒腦”大賽。

有評論稱, 中國年輕科技創業者距明星綜藝節目太遠, 而傳統綜藝節目離科技產業化更遠。 此次聯想智慧生態高校創新大賽打通了年輕科技創業者—明星綜藝—產品量產銷售全流程孵化的新模式, 是用年輕人喜愛的方式, 讓年輕人打造年輕人喜歡的產品。

聯想智慧生態高校創新大賽主打“年輕造未來”理念, 歷時三個月, 遍及全國524所高校, 吸引了12849名大學生註冊, 5183支參賽隊伍角逐,

造就了近年來受年輕科技創新者們關注度最高的明星綜藝+科技創新大賽。

在1月23日總決賽中, 科技企業“霸氣總裁”劉軍更關注產品創新性和商業轉化, 美女作家蔣方舟更偏重用戶痛點需求, 而“最強大腦”王昱珩則更注重能否經得起科學驗證, 不同的角度和評審觀點“互懟”讓這場總決賽“火星四濺”。

如來自安徽工業大學的山貓智慧團隊, 他們針對現在3D印表機列印速度慢、殘留物易堵絲, 以及3D印表機造價高昂的痛點, 帶來了一個“LCD光固化3D造物機”。 “水哥”王昱珩認為光固化產生氣味不環保, 蔣方舟認為普通家庭不常用, 但該團隊隨後闡述的列印材料創新理念, 讓劉軍直接“爆燈”, 並送出了聯想集團的正式應聘邀請。 現場視頻直播彈幕直呼“水哥”和蔣方舟慘遭“打臉”。

高校創新大賽是不是行銷噱頭?

聯想智慧生態高校創新大賽總決賽在《最強大腦》節目演播廳進行, 但在全國高校掀起了一股腦造旋風。 大賽為何會引爆數百家高校、超過1.2萬名大學生創業創新者的競相角逐?《壹觀察》分析主要有三大原因:

真實:尊重年輕創新者。 大學生年輕創新者最討厭和反感的就是“虛假”與“套路”, 作為“互聯網成長的一代”他們見識的更廣, 更加有自我判斷力和選擇權, 這也是很多綜藝節目和科技企業因刻意“製造話題”被年輕使用者競相吐槽的原因。 聯想智慧生態高校創新大賽全程歷時三個月, 聯想高管在各大賽區都親自到場, 關注的是真實的智慧生態創新專案, 而非顏值、身家故事等各種炒作噱頭。 來自不同領域的評委也並非娛樂明星, 而是各種領域深受年輕用戶喜愛的專業人士, 充分顯示了大賽的公平性和多樣性, 以及對年輕智慧創新者的尊重。

用年輕人所愛的互動和傳播形式。

“水哥”和蔣方舟等明星IP、知名綜藝節目、互聯網互動+視頻直播、激烈的“燒腦”碰撞, 智慧生活創新, 這些都是年輕使用者關注度較高的資訊點。 用年輕人喜歡的方式進行互動與傳播, 用年輕人聽得懂的語言進行交流, 這是本次創新大賽選擇與《最強大腦》合作的初衷, 從目前來看也收到了年輕用戶和創新者超出預期的回饋與參與。

重視技術與商業賦能。大學生年輕創新者更關注的是創意產品能否完成生產製造和商業化,走向大眾消費市場,這是科技創新者與個人選秀最大的區別。而相比資本企業和互聯網企業,聯想擁有年輕智慧創新者們最需要的完整賦能轉化力量:

1)產品設計+製造:聯想是全球為數不多的擁有完整智慧終端機佈局,以及一流的產品設計、研發、供應鏈管理、生產製造和雲服務能力的企業,聯想製造工廠更是可以完成C2B2C的小批量、靈活定制,可以有效彌補年輕創新者們在智慧硬體領域最難的供應鏈管理、生產製造、品控等重要短板;

2)銷售管道:智慧初創團隊基本上沒有良好的銷售通路,過去眾籌等模式已證明對於大多數初創產品充滿風險,而聯想可以提供包括線上+線下(超過1萬家門店)的銷售通路,並可以與聯想和其他知名品牌形成智慧產品生態聯動的場景化體驗,大大降低了智慧初創團隊的管道門檻,銷售轉化率也遠超單個產品的簡單體驗;

3)服務:對於消費者而言,年輕智慧創新團隊產品最大的疑慮就是缺乏品牌背書和售後服務,一旦產品發生問題往往只能丟棄。聯想擁有業內最完善的服務體系,包括2400多家線下服務站+10000多名專業客服人員+24小時的AI客服,可以為年輕智慧創新團隊提供良好的服務孵化保障;

4)獎金+分紅+商業化扶持+進入聯想通道:相比移動互聯網創新,資金和現金流對智慧創新團隊更為緊迫,聯想為全國三強提供了十萬元獎金、聯想集團應聘邀請機會和上不封頂的產品量產分紅。

由此來看,聯想智慧生態高校創新大賽對於聯想而言絕非行銷噱頭,而是實打實的資金、人員和商業賦能資源投入,這也是其吸引超過1.2萬名大學生競相參與、成為近年來最受年輕創業創新者群體關注賽事的原因。

聯想為何敢於押注大學生智慧創新?

近幾年,國內投資圈在大學生創業和智慧硬體初創企業上都吃過大虧。

比較有名的案例是“泡否”的馬佳佳、“神奇百貨”的王凱歆、“禮物說”溫城輝,一些之前宣稱“只投90後”的投資人更是慘遭“打臉”。2015年更是有一家風投公司,一連投了數十家智慧硬體企業都“血本無歸”。

聯想為何敢於押注大學生在智慧IoT領域的創新?

在總決賽開場,聯想集團執行副總裁兼中國區總裁劉軍對此進行了正面回答:一是挖掘中國高校裡的創新人才和創新產品,為青年創業者搭建一個實現夢想的平臺;二是推動聯想智慧生態體系的落地,不斷豐富聯想的智慧生態版圖。

劉軍於2017年5月16日回歸聯想,在過去這8個月中對聯想中國組織體系、業務變革上都進行了大刀闊斧的變革,在思想上強調“以用戶為中心”,業務上智慧生態和新零售成為聯想變革的兩個關鍵驅動力。

面對即將到來的5G和人工智慧時代,全球主要科技企業都在積極變革。在2018 CES接受媒體採訪中,劉軍再次清晰闡述了自己回歸聯想的使命:“用2-3年的時間,將聯想從一個PC硬體製造商的品牌轉向成為智慧物聯網的服務商品牌。”

《壹觀察》認為,2015年左右風投資本在智慧硬體和年輕創業者投資的“挫折”,很大程度上基於三個原因:一是時間點過早,5G標準遠未確立,人工智慧技術也未在商業化上爆發,智慧硬體缺乏成熟的標準和商業環境;二是智慧硬體不能孤立的存在,必須以完整的智慧生態形式出現,這依靠聯想等具備完整產業生態的企業下定決心來推動,而非單純的資本行為;三是資本大都依靠資料分析和投資人個人經驗判斷,缺乏對用戶痛點需求的直接瞭解。如智慧手機發展之初,首批用戶肯定是關注智慧科技的年輕用戶,投資人距利益太近而離年輕用戶太遠。

目前包括Google、蘋果、小米、阿裡等都在競相佈局智慧IoT生態,聯想的優勢在於擁有全球為數不多的擁有完整智慧終端機佈局,劉軍對聯想智慧生態的戰略相比小米、阿裡更為開放,因此現階段聯想智慧生態的重要變數就是如何以年輕使用者需求為中心,不是拼SKU和出貨量,而是打造真正符合年輕用戶需求和喜愛的智慧IoT產品,同時借此完成聯想品牌化的年輕化轉型,“讓聯想品牌重新變酷”。

平心而論,聯想品牌過去轉型的方向是互聯網化、高端化,但缺少的是年輕人真正喜歡的產品和互動方式。這應該也是聯想此次聯合《最強大腦》科技綜藝IP,敢於押注大學生智慧生態創新的重要原因。

《壹觀察》認為,讓年輕人打造年輕人喜歡的產品,這既是劉軍推動聯想變革的重要嘗試,也將成為聯想智慧生態的重要差異化優勢。

【壹觀察】—————————————

☞本文作者系《壹觀察》,轉載請務必注明作者。

☞《壹觀察》網站為:guanchacn.com ,同時入駐《今日頭條》、搜狐、新浪、網易、鳳凰、《百家號》、《虎嗅》、《鈦媒體》、《介面》、《一點資訊》、《天天快報》、《大魚號》等平臺。

☞歡迎我的《壹觀察》微信公眾號:guancha01,如果覺得本文不錯,可以分享到朋友圈。

重視技術與商業賦能。大學生年輕創新者更關注的是創意產品能否完成生產製造和商業化,走向大眾消費市場,這是科技創新者與個人選秀最大的區別。而相比資本企業和互聯網企業,聯想擁有年輕智慧創新者們最需要的完整賦能轉化力量:

1)產品設計+製造:聯想是全球為數不多的擁有完整智慧終端機佈局,以及一流的產品設計、研發、供應鏈管理、生產製造和雲服務能力的企業,聯想製造工廠更是可以完成C2B2C的小批量、靈活定制,可以有效彌補年輕創新者們在智慧硬體領域最難的供應鏈管理、生產製造、品控等重要短板;

2)銷售管道:智慧初創團隊基本上沒有良好的銷售通路,過去眾籌等模式已證明對於大多數初創產品充滿風險,而聯想可以提供包括線上+線下(超過1萬家門店)的銷售通路,並可以與聯想和其他知名品牌形成智慧產品生態聯動的場景化體驗,大大降低了智慧初創團隊的管道門檻,銷售轉化率也遠超單個產品的簡單體驗;

3)服務:對於消費者而言,年輕智慧創新團隊產品最大的疑慮就是缺乏品牌背書和售後服務,一旦產品發生問題往往只能丟棄。聯想擁有業內最完善的服務體系,包括2400多家線下服務站+10000多名專業客服人員+24小時的AI客服,可以為年輕智慧創新團隊提供良好的服務孵化保障;

4)獎金+分紅+商業化扶持+進入聯想通道:相比移動互聯網創新,資金和現金流對智慧創新團隊更為緊迫,聯想為全國三強提供了十萬元獎金、聯想集團應聘邀請機會和上不封頂的產品量產分紅。

由此來看,聯想智慧生態高校創新大賽對於聯想而言絕非行銷噱頭,而是實打實的資金、人員和商業賦能資源投入,這也是其吸引超過1.2萬名大學生競相參與、成為近年來最受年輕創業創新者群體關注賽事的原因。

聯想為何敢於押注大學生智慧創新?

近幾年,國內投資圈在大學生創業和智慧硬體初創企業上都吃過大虧。

比較有名的案例是“泡否”的馬佳佳、“神奇百貨”的王凱歆、“禮物說”溫城輝,一些之前宣稱“只投90後”的投資人更是慘遭“打臉”。2015年更是有一家風投公司,一連投了數十家智慧硬體企業都“血本無歸”。

聯想為何敢於押注大學生在智慧IoT領域的創新?

在總決賽開場,聯想集團執行副總裁兼中國區總裁劉軍對此進行了正面回答:一是挖掘中國高校裡的創新人才和創新產品,為青年創業者搭建一個實現夢想的平臺;二是推動聯想智慧生態體系的落地,不斷豐富聯想的智慧生態版圖。

劉軍於2017年5月16日回歸聯想,在過去這8個月中對聯想中國組織體系、業務變革上都進行了大刀闊斧的變革,在思想上強調“以用戶為中心”,業務上智慧生態和新零售成為聯想變革的兩個關鍵驅動力。

面對即將到來的5G和人工智慧時代,全球主要科技企業都在積極變革。在2018 CES接受媒體採訪中,劉軍再次清晰闡述了自己回歸聯想的使命:“用2-3年的時間,將聯想從一個PC硬體製造商的品牌轉向成為智慧物聯網的服務商品牌。”

《壹觀察》認為,2015年左右風投資本在智慧硬體和年輕創業者投資的“挫折”,很大程度上基於三個原因:一是時間點過早,5G標準遠未確立,人工智慧技術也未在商業化上爆發,智慧硬體缺乏成熟的標準和商業環境;二是智慧硬體不能孤立的存在,必須以完整的智慧生態形式出現,這依靠聯想等具備完整產業生態的企業下定決心來推動,而非單純的資本行為;三是資本大都依靠資料分析和投資人個人經驗判斷,缺乏對用戶痛點需求的直接瞭解。如智慧手機發展之初,首批用戶肯定是關注智慧科技的年輕用戶,投資人距利益太近而離年輕用戶太遠。

目前包括Google、蘋果、小米、阿裡等都在競相佈局智慧IoT生態,聯想的優勢在於擁有全球為數不多的擁有完整智慧終端機佈局,劉軍對聯想智慧生態的戰略相比小米、阿裡更為開放,因此現階段聯想智慧生態的重要變數就是如何以年輕使用者需求為中心,不是拼SKU和出貨量,而是打造真正符合年輕用戶需求和喜愛的智慧IoT產品,同時借此完成聯想品牌化的年輕化轉型,“讓聯想品牌重新變酷”。

平心而論,聯想品牌過去轉型的方向是互聯網化、高端化,但缺少的是年輕人真正喜歡的產品和互動方式。這應該也是聯想此次聯合《最強大腦》科技綜藝IP,敢於押注大學生智慧生態創新的重要原因。

《壹觀察》認為,讓年輕人打造年輕人喜歡的產品,這既是劉軍推動聯想變革的重要嘗試,也將成為聯想智慧生態的重要差異化優勢。

【壹觀察】—————————————

☞本文作者系《壹觀察》,轉載請務必注明作者。

☞《壹觀察》網站為:guanchacn.com ,同時入駐《今日頭條》、搜狐、新浪、網易、鳳凰、《百家號》、《虎嗅》、《鈦媒體》、《介面》、《一點資訊》、《天天快報》、《大魚號》等平臺。

☞歡迎我的《壹觀察》微信公眾號:guancha01,如果覺得本文不錯,可以分享到朋友圈。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