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溫成泉:清明節憶往

我是幸運的, 在最初記憶的時候, 社會樸實清純, 崇尚集體主義, 我們成長的基因便在那個安靜的小鎮上培育、生長、綻放。 那時的生活雖然艱苦,

可目光所及盡是金色的陽光。 為了留住這個記憶, 我們相約每年聚會一次, 時間就定在萬物萌生的清明節。

我見時間不早了, 心裡著急, 就三言兩語告了別, 急忙走下山去!

當同學們先後到來, 他們將從山上采來的的山菜悉數奉上, 有胡羅蔔蒿、刺拐棒兒、水芹菜、小根菜…… 女同學則將親手包好的山菜餡餅、菜餃子、酥耗子、黏火勺, 有的蒸、有的煮、有的烙、有的汆, 整整一個春天的美食都在這裡亮相。 說到這些美食的做工, 僅是豆麵有水磨、電磨、人磨、驢磨四種磨法, 各有風味。 只是山村的歡樂與幸福,

有時又是伴著辛勞與苦澀, 讓我至今還常常憶起。 尤其看到那些當年如花一樣的女同學, 如今歷經歲月的打磨已不再年輕, 而笑容還那麼燦爛, 就讓我想到了母親和姐姐, 她們都象親人一樣, 我心理空嘮嘮的。

那時, 我最撓頭的是那只打也打不走,

非要陪我進校園和教室的小黃狗, 為這總挨老師的批評。 放學時, 那小傢伙又準時蹲在校門前等我, 搖著尾巴來接我回家。 除非這位嗅覺專家, 在路上遇到難以抵擋的美味野食, 才把我扔在一邊。 它每次回來時, 還抱歉地用它那油亮的嘴向我獻媚, 並纏著我的褲腿兒一再撒歡兒, 不過每一次我都寬恕它。

那時, 我們校園的大喇叭時常播放的是《東方紅》《大海航行靠舵手》《社會主義好》《學習雷鋒好榜樣》《我愛北京天安門》等那時的時尚歌曲。 那是我們童年時代的背景音樂。 偉大領袖毛主席的像, 在教室的正上方對著我們慈祥地微笑, 兩側貼著"好好學習, 天天向上"的標語。 我們高聲朗讀的課文是《我們的教室灑滿陽光》, 老師給我們講"做人要勤奮、勇敢、善良、向上, 要象雷鋒那樣"。 下課時, 女同學玩蹦格子、跳皮筋、手繞繩, 男同學玩彈玻璃球、打帕幾、推鐵圈、彈弓、單腿驢……。 小學快畢業那一年, 我們反帝小學的校名, 又改回了清原鎮小學, 紅小兵的稱號紛紛轉為了少先隊員, 紅領巾重又在我們的胸前飄揚。 那個年代,樸實而又粗獷,就象當年母親用幾根竹針為我們鉤出來的粗線毛衣和坦克帽。那時學習的壓力不大,我們時常參加割柴火、割麥子、修河壩、拾糞球等勞動,有時去峽谷看瀑布、河套裡摸魚、山裡采猊猴桃、雪坡放扒犁,晚上去草叢裡捉螢火蟲、螞蚱,或是爬上穀堆仰望著滿天的星斗,或一邊聽蛐蛐兒叫一邊聽哥哥姐姐們講故事……。

紅領巾重又在我們的胸前飄揚。 那個年代,樸實而又粗獷,就象當年母親用幾根竹針為我們鉤出來的粗線毛衣和坦克帽。那時學習的壓力不大,我們時常參加割柴火、割麥子、修河壩、拾糞球等勞動,有時去峽谷看瀑布、河套裡摸魚、山裡采猊猴桃、雪坡放扒犁,晚上去草叢裡捉螢火蟲、螞蚱,或是爬上穀堆仰望著滿天的星斗,或一邊聽蛐蛐兒叫一邊聽哥哥姐姐們講故事……。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