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包在餃子裡的“感動”暖了冬天裡的“吉林”

一個個“愛心餃子”凝聚著“感動吉林”人物的真情 本組圖片 新文化記者 王強 蔣盛松 攝

“愛心餃子”凝聚著“感動吉林”人物的真情 本組圖片 新文化記者 王強 蔣盛松 郭亮 攝

熱火朝天的包餃子現場

“看我包的愛心餃子, 漂亮不?”

煮好的餃子送到老人手中

養老院老人直誇:餃子, 真香!

“感動吉林”十五年, 年度人物首聚, 一起包“愛心餃子”, 1200只“愛心餃子”送進養老院

包在餃子裡的感動暖了冬天裡的吉林

A03版 20日, 第十五屆(2017年度)感動吉林頒獎典禮完美落幕, 又一批年度“感動人物”產生。 從2003年開始至2017年, “感動吉林”十大人物評選活動已經連續舉辦15年, 產生150人(組)年度感動人物。 用他們的故事和言行, 溫暖著15個寒冬。

在第十五個“感動吉林”來臨之即, 我們將往屆的部分“感動吉林”年度人物再次邀請到長春, 參加第十五屆(2017年度)感動吉林頒獎典禮, 以觀眾的身份觀看別人的感動故事。

這是15年來的第一次相聚, 這一次相聚, 我們也做了一個很有意義的事情, 大家一起包“愛心餃子”。

說起“愛心餃子”, 這是新文化報旗下新文化愛心志願者協會在2017年推出的大型公益活動, 是志願者與孤寡老人的愛心對接活動。 活動設計邊包餃子邊聊天的情景模式, 走進老人內心, 緩解老人的孤獨感。 從活動開始至今, 我們已經成功對接了53位空巢老人, 他們在志願者們的關注下, 每個月都能吃上一頓香噴噴的餃子, 每個月都能與志願者聊一聊天, 這個愛心行動已經成為這個城市裡溫暖的公益行動!

“感動吉林”欄目, 是正能量的傳遞, 也是愛心的延續。 20日的“感動吉林”頒獎典禮結束後, 30多位“感動吉林”年度人物相聚。 這次活動還得到了出席“感動吉林”頒獎典禮領導嘉賓的大力支持,吉林省地方誌編纂委員會副主任、黨組書記李雲鶴,吉林東北亞出版傳媒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張四季,吉林省地方誌編纂委員會副主任孟亞男,吉林東北亞出版傳媒集團傳媒管理部部長張錚錚,吉林省榆樹錢酒業有限公司董事長陳煒,新文化報社總編輯任白,新文化報社副總編輯孫進,新文化報社財務總監劉金梅,新文化報社總編輯助理、編輯中心主任賀文等領導也參與了包“愛心餃子”的公益行動 。

A 包餃子

“我不是‘感動吉林’人物,我是這些年來一直被感動的人。我是出版集團編輯,我也想說一句話,幾百年人家無非積善,第一等好事就是讀書。因為我是讀書的,又和這些行善的人在一起,我很感動。”

——吉林東北亞出版傳媒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張四季

“每一年都很感動,每一個人的故事都很讓人震憾,每年的‘感動吉林’頒獎典禮都有創新,今年的‘愛心餃子’更加有意義,讓這個活動更加溫暖。”

——吉林東北亞出版傳媒集團傳媒管理部部長張錚錚

給敬老院老人包餃子已有4個年頭

揉面、揪劑子、擀皮,這一組動作做得自然流暢;速度快,大小均勻,薄厚適中,她擀皮能供上兩三個人包餃子。大家都說她手快,她就是2016年度“感動吉林”人物初健美。

“今兒,也是我們給敬老院老人包餃子的日子。”初健美說著,手上的動作不停。她是通化人,每週六她和她的團隊都會去通化的敬老院給老人包餃子,到現在已經有4個年頭了。這4年來,他們每週都要包2000多個餃子。

1月20日又是週六,也是他們給老人包餃子的日子,但因為參加“感動吉林”頒獎活動,她沒能去,但她的團隊都去了。“他們在通化給老人包餃子。我在長春也給老人包愛心餃子。”她笑著說。不僅包餃子,老人們有點啥事兒都找她,有啥心裡話也願意跟她說一說,她就像大家的女兒。

一首《寬心腸》感動所有人

“我就是那個撿破爛的老太太。”2013年度“感動吉林”人物張廣娟在包餃子前是這樣介紹自己的。她沒有高學歷,沒有靚麗的外表,卻有一顆閃亮的心;她當過保姆,做過環衛工人,卻將撿廢品的錢捐給貧困的人和殘疾人。

這次大聚首,張廣娟很開心,特意給大家唱了一首自己創作的歌曲《寬心腸》。“一生一世日月長,生活美好不能忘。遇見難事寬心腸,能出力來要出力……”歌詞沒有華麗的詞藻,卻很能打動人心,現場所有人都被感動了,紛紛鼓掌,為這位可敬的老人點贊。

她們的感動故事一直在延續

“劉大姐,7年了多不見了,見到你真是太好了!”孫玉華和劉淑清同是2010年度“感動吉林”人物,她們一個是堅強農民,對苦難家庭不離不棄;一個是散盡百萬家財,開福利院免費收留鰥寡孤獨殘障者。劉淑清來到頒獎典禮現場時,孫玉華一下子就認出了她。

包餃子時,孫玉華在感動組,劉淑清在吉林組,兩人都是組裡的“快手”。“我們也總給老人們包餃子,都練出來了。”很快,劉淑清面前就擺滿了她包的餃子。“看到這麼多‘感動吉林’人物,看到這麼多新文化報的工作人員,心裡可開心了。”孫玉華笑得很爽朗,手上的速度也不斷加快,一個一個充滿愛心的餃子裝進了餃子盒裡。

“挺好,家裡人都挺好。”孫玉華笑著說,7年過去了,一對雙胞胎女兒已經上小學六年級了,精神病大伯哥雖然還需要她和愛人照顧,但她一直資助的侄子已大學畢業,去深圳的一家銀行工作了。90歲的公公癱瘓在床兩年了。為了照顧公公,孫玉華不能出去工作。去年,他們夫妻和親戚合開了油坊,賣農村現榨豆油,銷量不錯。“這邊放進黃豆,那邊就出油,現場高溫過濾,可香了,附近老百姓都來買。”孫玉華笑著說,現在才剛剛開始,等她條件再好點,她要回報當初幫助自己的好心人。

劉淑清的兩鬢已經泛白。為了讓更多無家可歸的老人住進福利院,劉淑清借錢新蓋了房子。前幾年,兒子結婚了,兒媳婦不僅生了漂亮的女兒,還考取了中級養老護理員資格證,和劉淑清一起照顧老人們。最近這幾年,劉淑清還辦起了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傳播美德的“民間課堂”。劉淑清說,特別高興見到這麼多“感動吉林”人物,希望更多的孤寡殘障老人得到關愛。

B 送餃子

“社會對老人們的關愛非常溫暖,凝聚著‘感動吉林’年度人物愛心的餃子,更加溫暖,特別香!”

——溫馨養老院高院長

“生日前一天又吃上了餃子,特別開心!”

——83歲的張阿姨

養老院院長:這些“愛心餃子”很溫暖

為保證20日包出來的1200只“愛心餃子”可以完整地送到養老院,我們特地準備了餃子盒,一盒盒餃子打包好,又快速冷凍上,保證餃子新鮮。

21日上午,這些被包裝好的“愛心餃子”送到溫馨養老院,這裡有19位空巢老人,是我們“愛心餃子”項目的對接老人。

看著包裝的餃子盒,高院長特別感動。“這包裝太用心了,好看又溫暖,餃子包得也餡大,豉鼓的!”高院長說,全院200多位老人,要吃餃子得包將近6000個,靠著院裡的工作人員,怎麼也包不過來,所以每一次吃餃子,都是請“外援”,吃餃子是養老院裡的大餐。

高院長說,“愛心餃子”每個月都在養老院裡飄香,每個月志願者都來,讓老人們感動,也讓他感動。社會對老人們的關愛非常溫暖,凝聚著“感動吉林”年度人物愛心的餃子,更加溫暖,特別香!

老人:就愛吃餃子,好香!謝謝!

“又吃餃子了!志願者們又來了!”11點鐘,餃子出鍋了,養老院的工作人員挨個兒將餃子送到老人的房間。

養老院的蔣麗梅告訴記者,自打長春公交集團北達汽車公司的志願者成功對接了19位空巢老人,每個月志願者們都來養老院給19位空巢老人包餃子。所以,院裡的老人都知道,這是社會對空巢老人的關愛,大家也都願意看到這些空巢老人有人關注,所以只要一看到空巢老人們吃餃子,他們就知道志願者們又來了。

聽說這一次的餃子是“感動吉林”人物們獻的愛心,老人們很感激。

躺在床上不能說話的王大爺吃著餃子,眼淚就流下來。護理員說,這是高興。高興的時候,王大爺就會哭。大爺還舉起了手,給大家敬禮。

于阿姨的雙手因為嚴重的風濕都變形了,她說,這個月志願者們來過了,沒想到這麼快又吃餃子了。她開心地說,就愛吃餃子。吃完一個餃子,于阿姨雙手作揖,說:“好香!謝謝!”

60多歲的李阿姨,自打入住養老院就一直躺在床上不能動,每天吃飯都是躺著吃。看到餃子,她開心地笑了。看到要拍照,她舉起雙手,做了個“V”手勢。

83歲的張阿姨,馬上就要過生日了。她的眼睛不太好,耳朵卻很靈,走廊裡喊她,老遠她就在屋裡應聲。她說,生日前一天又吃上了餃子,特別開心!

……

新文化記者 馮豔 田玲玲

李易書 畢繼紅

榆樹錢壹號公益慈善基金

在感動中再起航

如果2018年,中央的一號檔還是惠農檔,應該是第十六個一號檔了。已經過去的十五年,是吉林省評選“感動吉林”人物的十五年。十五年中,因著壹號人物的評選,感動常在,正道長存!

從2015年成立榆樹錢壹號公益慈善基金,便結緣“感動吉林”人物評選活動,也正是因為一年又一年的感動,五年200萬元的壹號基金三年就花完了。

從2018年開始,榆樹錢酒業陳煒董事長決定再投入200萬元,用於吉林省教育事業和慈善公益事業,通過精准扶貧,幫助更多的吉林學子圓成才夢。

這次活動還得到了出席“感動吉林”頒獎典禮領導嘉賓的大力支持,吉林省地方誌編纂委員會副主任、黨組書記李雲鶴,吉林東北亞出版傳媒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張四季,吉林省地方誌編纂委員會副主任孟亞男,吉林東北亞出版傳媒集團傳媒管理部部長張錚錚,吉林省榆樹錢酒業有限公司董事長陳煒,新文化報社總編輯任白,新文化報社副總編輯孫進,新文化報社財務總監劉金梅,新文化報社總編輯助理、編輯中心主任賀文等領導也參與了包“愛心餃子”的公益行動 。

A 包餃子

“我不是‘感動吉林’人物,我是這些年來一直被感動的人。我是出版集團編輯,我也想說一句話,幾百年人家無非積善,第一等好事就是讀書。因為我是讀書的,又和這些行善的人在一起,我很感動。”

——吉林東北亞出版傳媒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張四季

“每一年都很感動,每一個人的故事都很讓人震憾,每年的‘感動吉林’頒獎典禮都有創新,今年的‘愛心餃子’更加有意義,讓這個活動更加溫暖。”

——吉林東北亞出版傳媒集團傳媒管理部部長張錚錚

給敬老院老人包餃子已有4個年頭

揉面、揪劑子、擀皮,這一組動作做得自然流暢;速度快,大小均勻,薄厚適中,她擀皮能供上兩三個人包餃子。大家都說她手快,她就是2016年度“感動吉林”人物初健美。

“今兒,也是我們給敬老院老人包餃子的日子。”初健美說著,手上的動作不停。她是通化人,每週六她和她的團隊都會去通化的敬老院給老人包餃子,到現在已經有4個年頭了。這4年來,他們每週都要包2000多個餃子。

1月20日又是週六,也是他們給老人包餃子的日子,但因為參加“感動吉林”頒獎活動,她沒能去,但她的團隊都去了。“他們在通化給老人包餃子。我在長春也給老人包愛心餃子。”她笑著說。不僅包餃子,老人們有點啥事兒都找她,有啥心裡話也願意跟她說一說,她就像大家的女兒。

一首《寬心腸》感動所有人

“我就是那個撿破爛的老太太。”2013年度“感動吉林”人物張廣娟在包餃子前是這樣介紹自己的。她沒有高學歷,沒有靚麗的外表,卻有一顆閃亮的心;她當過保姆,做過環衛工人,卻將撿廢品的錢捐給貧困的人和殘疾人。

這次大聚首,張廣娟很開心,特意給大家唱了一首自己創作的歌曲《寬心腸》。“一生一世日月長,生活美好不能忘。遇見難事寬心腸,能出力來要出力……”歌詞沒有華麗的詞藻,卻很能打動人心,現場所有人都被感動了,紛紛鼓掌,為這位可敬的老人點贊。

她們的感動故事一直在延續

“劉大姐,7年了多不見了,見到你真是太好了!”孫玉華和劉淑清同是2010年度“感動吉林”人物,她們一個是堅強農民,對苦難家庭不離不棄;一個是散盡百萬家財,開福利院免費收留鰥寡孤獨殘障者。劉淑清來到頒獎典禮現場時,孫玉華一下子就認出了她。

包餃子時,孫玉華在感動組,劉淑清在吉林組,兩人都是組裡的“快手”。“我們也總給老人們包餃子,都練出來了。”很快,劉淑清面前就擺滿了她包的餃子。“看到這麼多‘感動吉林’人物,看到這麼多新文化報的工作人員,心裡可開心了。”孫玉華笑得很爽朗,手上的速度也不斷加快,一個一個充滿愛心的餃子裝進了餃子盒裡。

“挺好,家裡人都挺好。”孫玉華笑著說,7年過去了,一對雙胞胎女兒已經上小學六年級了,精神病大伯哥雖然還需要她和愛人照顧,但她一直資助的侄子已大學畢業,去深圳的一家銀行工作了。90歲的公公癱瘓在床兩年了。為了照顧公公,孫玉華不能出去工作。去年,他們夫妻和親戚合開了油坊,賣農村現榨豆油,銷量不錯。“這邊放進黃豆,那邊就出油,現場高溫過濾,可香了,附近老百姓都來買。”孫玉華笑著說,現在才剛剛開始,等她條件再好點,她要回報當初幫助自己的好心人。

劉淑清的兩鬢已經泛白。為了讓更多無家可歸的老人住進福利院,劉淑清借錢新蓋了房子。前幾年,兒子結婚了,兒媳婦不僅生了漂亮的女兒,還考取了中級養老護理員資格證,和劉淑清一起照顧老人們。最近這幾年,劉淑清還辦起了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傳播美德的“民間課堂”。劉淑清說,特別高興見到這麼多“感動吉林”人物,希望更多的孤寡殘障老人得到關愛。

B 送餃子

“社會對老人們的關愛非常溫暖,凝聚著‘感動吉林’年度人物愛心的餃子,更加溫暖,特別香!”

——溫馨養老院高院長

“生日前一天又吃上了餃子,特別開心!”

——83歲的張阿姨

養老院院長:這些“愛心餃子”很溫暖

為保證20日包出來的1200只“愛心餃子”可以完整地送到養老院,我們特地準備了餃子盒,一盒盒餃子打包好,又快速冷凍上,保證餃子新鮮。

21日上午,這些被包裝好的“愛心餃子”送到溫馨養老院,這裡有19位空巢老人,是我們“愛心餃子”項目的對接老人。

看著包裝的餃子盒,高院長特別感動。“這包裝太用心了,好看又溫暖,餃子包得也餡大,豉鼓的!”高院長說,全院200多位老人,要吃餃子得包將近6000個,靠著院裡的工作人員,怎麼也包不過來,所以每一次吃餃子,都是請“外援”,吃餃子是養老院裡的大餐。

高院長說,“愛心餃子”每個月都在養老院裡飄香,每個月志願者都來,讓老人們感動,也讓他感動。社會對老人們的關愛非常溫暖,凝聚著“感動吉林”年度人物愛心的餃子,更加溫暖,特別香!

老人:就愛吃餃子,好香!謝謝!

“又吃餃子了!志願者們又來了!”11點鐘,餃子出鍋了,養老院的工作人員挨個兒將餃子送到老人的房間。

養老院的蔣麗梅告訴記者,自打長春公交集團北達汽車公司的志願者成功對接了19位空巢老人,每個月志願者們都來養老院給19位空巢老人包餃子。所以,院裡的老人都知道,這是社會對空巢老人的關愛,大家也都願意看到這些空巢老人有人關注,所以只要一看到空巢老人們吃餃子,他們就知道志願者們又來了。

聽說這一次的餃子是“感動吉林”人物們獻的愛心,老人們很感激。

躺在床上不能說話的王大爺吃著餃子,眼淚就流下來。護理員說,這是高興。高興的時候,王大爺就會哭。大爺還舉起了手,給大家敬禮。

于阿姨的雙手因為嚴重的風濕都變形了,她說,這個月志願者們來過了,沒想到這麼快又吃餃子了。她開心地說,就愛吃餃子。吃完一個餃子,于阿姨雙手作揖,說:“好香!謝謝!”

60多歲的李阿姨,自打入住養老院就一直躺在床上不能動,每天吃飯都是躺著吃。看到餃子,她開心地笑了。看到要拍照,她舉起雙手,做了個“V”手勢。

83歲的張阿姨,馬上就要過生日了。她的眼睛不太好,耳朵卻很靈,走廊裡喊她,老遠她就在屋裡應聲。她說,生日前一天又吃上了餃子,特別開心!

……

新文化記者 馮豔 田玲玲

李易書 畢繼紅

榆樹錢壹號公益慈善基金

在感動中再起航

如果2018年,中央的一號檔還是惠農檔,應該是第十六個一號檔了。已經過去的十五年,是吉林省評選“感動吉林”人物的十五年。十五年中,因著壹號人物的評選,感動常在,正道長存!

從2015年成立榆樹錢壹號公益慈善基金,便結緣“感動吉林”人物評選活動,也正是因為一年又一年的感動,五年200萬元的壹號基金三年就花完了。

從2018年開始,榆樹錢酒業陳煒董事長決定再投入200萬元,用於吉林省教育事業和慈善公益事業,通過精准扶貧,幫助更多的吉林學子圓成才夢。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