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一個不小心損失了幾百、幾千、上萬元

1

前幾天, 我去廣州參加了一個好友的婚禮, 順便去了趟香港……

之前也沒做什麼規劃, 快到港了, 才想起來沒兌換港幣。

下了火車,

在紅磡地鐵站隨便找了個視窗, 恍恍惚惚就去兌換了一筆港幣。

錢一拿到手, 我就懵逼了, 2000元人民幣只兌到了2100港元!正常來說, 100元人民幣大約可以兌換120港幣, 2000元人民幣大概能兌2400港幣。

而, 我傻傻地這一轉手就虧了300港幣, 大概是一隻Dior口紅的價格。

肉疼!

有個小插曲, 朋友在7seven買東西時跟營業員吐槽我們換匯太貴, 一個美麗的姑娘聽到後給我們講哪裡換匯便宜, 還出門給指路, 太熱情以至於都不好意思告訴她, 其實我們已經換好了。

仔細想想, 最大的問題還是在於自己沒有提前做好規劃, 本身去香港就肯定需要帶上一點港幣的。

如果提前在內地換好一些, 就能剩下幾百塊了……

PS:港幣不用換太多, 如果只是待個2、3天, 個人覺得1000港幣/人就夠用了,

絕大多數地方可以刷卡, Visa適用最廣, 銀聯也不差, 最可愛的是很多地方支持支付寶和微信支付還有滿減優惠, 比如, 當時在香港機場買東西用微信支付滿1000人民幣減50元。

2

講這個事情呢, 其實是想說, 缺乏規劃的浪費真的是一件很恐怖的事情。

而, 現實情況是大多數人消費是沒有規劃的, 結果就是造成浪費, 專業來說就是財產損失。

這裡浪費幾百、那裡浪費幾千的……都是血汗錢。

諸多浪費中, 個人覺得被浪費最多的「辦卡」, 預付費的那種。

還是用自身的例子來說,

17年的時候我辦了張瑜伽卡, 那段時間肩頸難受就想著去練瑜伽拉一拉, 結果一年多也就開頭第一個月去了幾次……剩下的幾千塊錢差不多就是白送給店家了。

我還辦過一張SPA卡, 按次收費的那種。 當時店員給我推薦說是買的次數越多折扣越多, 腦子一熱辦了個50次。

如果過去快一年半了, 還剩下30多次在那裡躺著, 之所以不去是因為後面搬家離的太遠, 一個小時的路程, 實在是沒多大動力過去那家……

就這兩項, 算下來的損失近10000元。

除了這些, 還有健身卡(額, 這個我週末剛辦, 這一次我是認真的準備堅持)、理髮卡也是被浪費最多的。

所以, 在辦卡時問問自己, 使用頻率如何?一個月能去幾次、一周幾次?如果能按計劃、有規律的使用, 那就是有效消費。 但, 如果基本不用又或者是很長時間才用完, 那還是不要辦了。

辦一張卡幾千塊錢拿去買點理財, 還能賺幾杯咖啡錢。

3

今天的例子寫得心疼,

希望大家以曾經的我為戒!

好的習慣, 能幫助節省很多錢;壞的習慣, 會造成資產浪費/流失。 理財也好、生活也好, 都是需要規劃的, 定期梳理收入支出情況、整理一下、分配一下, 能很好地説明自己瞭解財務情況, 更好地賺錢和省錢。

其實也不麻煩的。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