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百年普佑寺滄桑故事

提示:點擊上方"承德旅遊"↑免費訂閱本刊

普佑寺位於河北省承德市內。 為通過宗教管道加強內地與蒙藏地區的聯繫, 提高喇嘛文化素質, 清廷於乾隆二十五年(176o年)在普甯寺東建立了喇嘛誦經的劄倉(即寺院的附屬經學院), 此經院即成為後來的普佑寺。

承德普佑寺建于普寧寺落成的第二年, 即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 普佑寺東西長59.3米, 南北寬116米, 占地面積6608平方米, 建築面積2761.5平方米。 乾隆皇帝下令修建普佑寺之際, 適逢乾隆皇帝50壽辰, 其母皇太后70壽辰的喜慶之時, 這也是乾隆皇帝在熱河避暑山莊以外修建的第二座寺廟。

又值清軍出兵西北, 平定了回部大小和卓木的叛亂, 是繼平定準噶爾達瓦齊、阿睦爾撒納叛亂後又一次取得平定叛亂的勝利。 從此, 徹底結束了西北邊疆地區多年分裂割據的混亂局面, 給各族人民帶來了和平。

在乾隆皇帝修建普佑寺之前,

承德己有三座皇家寺廟, 駐有大量喇嘛。 為通過宗教管道加強內地與蒙藏地區的聯繫, 提高喇嘛文化素質, 清廷於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在普甯寺東建立了喇嘛誦經的劄倉(即寺院的附屬經學院), 此經院即成為後來的普佑寺。 普佑寺由普甯寺住持代管, 宗教生活附屬于普寧寺。 乾隆時期, 普佑寺設“四學”, 相當於現今的系, 開講顯宗經學、密宗經學、曆算學和醫藥學。

普佑寺是承德外八廟喇嘛的“經學院”(藏語稱紮倉)。 學習內容分為顯宗、密宗、醫學、曆算四大部分。 這裡不但要培養外八廟的喇嘛, 而且蒙古各部的喇嘛也要選送到普佑寺學經。 學經費用全部由清政府提供。 當時, 這裡不僅是喇嘛雲集研習佛教經典、理論的經學院, 也是進行宗教活動的重要場所。

據宣統二年十二月普寧寺清檔記載:“山門一座, 計五間。 明間外前詹掛普佑寺陡匾一面;東西稍間設泥胎哼哈將二尊;殿一座計七間, 明間外前簷掛大方廣殿四樣字陡匾一面, 殿內明間面北掛高宗純皇帝御筆字大千功德匾一面, 系黑漆泥金字, 邊框有磕碰, 漆有脫落處。 高宗純皇帝御筆字黑漆泥金字對一副;明三間正供木胎佛三尊, 須彌座背光哈達三件。 高宗御筆字黑漆泥金字對一副, 邊框有磕傷漆有脫落處。 ”

“後東配殿五間, 明間內供木胎祖師三尊, 供桌三張, 上設木胎五供三分, 隨木靈芝油蠟各一對爐屜三件。 木胎八寶三分, 木胎菓托三分各計五件。 歡門三堂, 隨五色錦緞邊旙十八首, 黃布簾刷三件。 後西配殿五間, 明間內供木胎祖師三尊, 內中尊手持銅搯絲琺瑯缽一件。 ”

“順山房二座,計十八間。經桌一百張,經床一百,八仙高桌八張。後照樓一座,計二十一間,樓上明間供銅萞羅佛一尊,隨背光蓮花座木神台哈達一件。”

清代從康熙二十年(1681)木蘭圍場正式建立,到道光六年(1826)正式宣佈停止木蘭秋獮,前後長達145年。在此期間,康熙、乾隆、嘉慶三代皇帝北巡,舉行木蘭秋獮百次左右,這正是承德避暑山莊和外八廟熠熠生輝,享譽中外的鼎盛時期。可後來清政府逐漸走向衰敗,承德避暑山莊及外八廟地位也日趨下降。從清宮檔案可見普佑寺的規模、陳設、用品和維護都有明顯變化。直到民國年間,普佑寺已經失去了往日的輝煌,正如那張民國時期普佑寺全景照片,可見當時普佑寺殘舊不堪的原貌。

1948年11月承德第二次解放,新成立的承德市人民政府發出佈告:查本市所轄外八廟乃全國稀有著名古跡,國家財產,富有歷史價值,理應保護,近年屢遭蔣匪盜賣破壞,損失慘重,解放後民主政府亟盡保護之費。為保存古跡不使再被破壞起見,特成立保管委員會負責保管,凡所有各廟一切房產、佛像、物品以及磚瓦樹木等一律不准擅動。嚴禁摟柴草,放牲口,違者一經查出,定予嚴懲,仰各界人士等一體通知。自此避暑山莊及周圍寺廟等文物古跡得到了保護、管理和修繕。

1964年9月10日,普佑寺因雷擊起火,大部分建築毀於火災,當時僅存山門及四座配殿。普佑寺內508尊羅漢搶救出來的僅有194尊,其餘都葬身火海,無法挽回。不久又通過國家文物局借調北京18尊羅漢,剩下的176尊遷到普寧寺、普佑寺保存。

現如今普佑寺東西配殿陳列的的176尊羅漢像均為木雕金漆,每尊羅漢像通高1.7米,雕刻精美,神態迥異,或站或坐,或喜或怒,喜怒哀樂皆形於色,栩栩如生。這些羅漢均由杭州工匠塑造。從造型、體量和做工堪稱清代羅漢像中的珍品,也是我國寺廟中木雕羅漢中的上品。

這些羅漢像原為羅漢堂的。1933年羅漢堂被日軍當做軍火庫,羅漢堂內的508尊羅漢屢遭磨難,歷經千辛,輾轉遷到普佑寺內保存,後又遷到普佑寺東西配殿陳列,己於1996年6月正式向遊人開放。

往期回顧

徵稿啟事

承德旅遊是一個開放的平臺,無論你是承德土著還是外來遊客,都可以把在承德生活、旅行的點滴記憶時刻分享給大家。可以是美景故事、遊記心得、也可以是散文隨筆,我們期待與您一起分享在承德的美好時光!

投稿一經採用,會獲贈大清獵酒兩瓶哦~!~!!

投稿郵箱: cd2051858@163.com

“順山房二座,計十八間。經桌一百張,經床一百,八仙高桌八張。後照樓一座,計二十一間,樓上明間供銅萞羅佛一尊,隨背光蓮花座木神台哈達一件。”

清代從康熙二十年(1681)木蘭圍場正式建立,到道光六年(1826)正式宣佈停止木蘭秋獮,前後長達145年。在此期間,康熙、乾隆、嘉慶三代皇帝北巡,舉行木蘭秋獮百次左右,這正是承德避暑山莊和外八廟熠熠生輝,享譽中外的鼎盛時期。可後來清政府逐漸走向衰敗,承德避暑山莊及外八廟地位也日趨下降。從清宮檔案可見普佑寺的規模、陳設、用品和維護都有明顯變化。直到民國年間,普佑寺已經失去了往日的輝煌,正如那張民國時期普佑寺全景照片,可見當時普佑寺殘舊不堪的原貌。

1948年11月承德第二次解放,新成立的承德市人民政府發出佈告:查本市所轄外八廟乃全國稀有著名古跡,國家財產,富有歷史價值,理應保護,近年屢遭蔣匪盜賣破壞,損失慘重,解放後民主政府亟盡保護之費。為保存古跡不使再被破壞起見,特成立保管委員會負責保管,凡所有各廟一切房產、佛像、物品以及磚瓦樹木等一律不准擅動。嚴禁摟柴草,放牲口,違者一經查出,定予嚴懲,仰各界人士等一體通知。自此避暑山莊及周圍寺廟等文物古跡得到了保護、管理和修繕。

1964年9月10日,普佑寺因雷擊起火,大部分建築毀於火災,當時僅存山門及四座配殿。普佑寺內508尊羅漢搶救出來的僅有194尊,其餘都葬身火海,無法挽回。不久又通過國家文物局借調北京18尊羅漢,剩下的176尊遷到普寧寺、普佑寺保存。

現如今普佑寺東西配殿陳列的的176尊羅漢像均為木雕金漆,每尊羅漢像通高1.7米,雕刻精美,神態迥異,或站或坐,或喜或怒,喜怒哀樂皆形於色,栩栩如生。這些羅漢均由杭州工匠塑造。從造型、體量和做工堪稱清代羅漢像中的珍品,也是我國寺廟中木雕羅漢中的上品。

這些羅漢像原為羅漢堂的。1933年羅漢堂被日軍當做軍火庫,羅漢堂內的508尊羅漢屢遭磨難,歷經千辛,輾轉遷到普佑寺內保存,後又遷到普佑寺東西配殿陳列,己於1996年6月正式向遊人開放。

往期回顧

徵稿啟事

承德旅遊是一個開放的平臺,無論你是承德土著還是外來遊客,都可以把在承德生活、旅行的點滴記憶時刻分享給大家。可以是美景故事、遊記心得、也可以是散文隨筆,我們期待與您一起分享在承德的美好時光!

投稿一經採用,會獲贈大清獵酒兩瓶哦~!~!!

投稿郵箱: cd2051858@163.com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