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如果帶娃旅行有意義,那坐著大篷車長大的吉普賽人早就統治世界了

還有不到一個月就是過年假期, 這些年已經有很多家庭走出了“去你家還是去我家過年”的泥潭, 開拓出了一條全家旅行過年的道路。

有媽媽跟我吐槽:帶孩子旅行根本不是旅行!簡直比工作還要辛苦!

所以, 你今年過年還會帶孩子出去旅行嗎?有一個人可以不假思索地回答我:會!她就是wuli主編。

主編女兒哈哈第一次出行是1個月, 真正開始走南闖北地旅行是7個月大, 從北京出發, 到天津, 上海, 杭州, 蘇州, 南京, 昆明, 大理, 深圳, 三亞, 山西, 青島, 日本, 韓國, 泰國, 香港, 澳門, 臺灣等地, 歷經3年, 小腳丫一發不可收拾。

(當時)雖然才3歲, 卻已經帶娃旅行超過50次以上。

據我所知, 這個數字在去年一整年還在不斷突破。

旅行的意義, 引發爭議

雖然她的故事引發了一大片關注, 但是評論裡卻充滿了爭議:當然有支持的, 表示和她有同樣經歷或者想法。

不過, 反對的聲音也來得特別猛烈:反對者認為父母帶孩子出去玩就是為了滿足父母自己的需求, 孩子就像個幌子。

還有家長覺得, 孩子三歲之前一方面身體承受不了長時間旅行的辛苦, 一方面孩子記不住, 帶他們出行是徒勞。

或者, 有的反對者不認同帶孩子旅行的意義。

旅行的意義不在於“記住”

對於要不要3歲以下孩子出遊, 持反對或者猶豫意見的家長糾結最多的點在於:她這麼小到底能不能記住?關於這個問題我們可以直接回答:八成記不住!但是, 這只是從成年人的角度思考旅行的意義, 對孩子來說, 旅行的意義截然不同。

1.意味著打開孩子的嗅覺, 聽覺, 觸覺, 視覺, 感覺

別看孩子小,他們五感非常敏銳,而父母要做的就是,保護好孩子的五官官能,保護好孩子開放的天性。孩子通過自己的觸覺,視覺等感官的試練,建立起來她內在系統的邏輯,只有內在邏輯建立的順暢,孩子的思路才會越來越清晰。

2.意味著邊走、邊看、邊摸,認識這個世界

旅行到底有什麼實際的收穫呢?如果非要說具體的,我想那一定是孩子通過語言的突破來表達自我。在旅行的過程中孩子所經歷的事物都能讓他們更好地理解表達語言,像是“大海”、“海豚”、“飛機”這些詞不再是繪本上的一個圖片,而會變成鮮活的認知印在孩子腦中。

媽媽除了要當好一個觀察者,發現孩子的敏感期,最好還要能創造條件,讓孩子親自去感受她感興趣的事情,然後滿足她。

3.意味著孩子對世界有了想法

有意義和旅行和吉普賽人的走南闖北有什麼區別?這個區別就在於家長在旅行中是要有引導目的的

每一次旅行都是和日常生活不一樣的陌生環境,這些新環境和陌生人會引起家長的孩子的話題點(其實就是孩子的知識點),這正是喚起孩子的求知欲,引導孩子問問題,然後順著她的興趣對這些問題認真講解的時候。

4.意味著全家人成為一個團隊

旅行中夫妻會共同面對很多問題,一家三口成為一個整體,向著同一個目標承擔這個家庭的責任。經過一程一程旅行後你會發現,夫妻兩人的爭吵越來越少,旅行中無法預料的情形也讓兩人擁有巨大的包容能力。

專家給你解題新思路——自然養育

如果你依然在糾結旅行的意義,那麼看看專家們怎麼說吧。

孩子生命之初,要讓他們感覺到“世界,我來了”,而不是惶恐地發覺自己正陷入一個陌生混亂的地方。重新審視一下你給他們的環境裡,有多少噪音、過多的色彩和光怪陸離的玩具,我們在給孩子創設環境的時候並沒有充分考慮到他們的需要,更多地是按照我們自己的眼光和喜好,或以為給孩子的就是他需要的,其實不然。

這就是大自然了不起的地方,它是讓孩子主動地,一點一點緩慢地喚醒他們的感官,讓他們自發地去觀察和探索,而不是用外界把一切強加給孩子,終日給他們過度的刺激。

這正是如今西方最宣導的“自然養育”,帶孩子離開城市,接觸大自然,也是旅行的又一個重要意義。

不同年齡段親近自然,父母要做的事

0~1歲用新奇的眼光和孩子一起探索發現世界

孩子出生頭一年裡,對外面世界的感受機會完全來自于他們的父母,如果父母能站在他們的角度,對大自然充滿著新奇和喜悅,全情投入其中,去發現和捕捉這個世界,孩子能感受到這份朝氣和樂觀,對他們的影響將是巨大的,但要強調的是,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呈現給孩子的必須是真實的現實世界,不要有太多電子化的干擾。

1~3歲給他們充分發展自我的機會,你來支援,而不是操縱

孩子的活動和思維能力都更強了,這時你與其把精力花在各種早教方式上,不如直接提供他一個自然的環境,允許他遵循自己的需要,給他相對安靜的空間,按照自己特定的成長“綱要”去探索和發展,相信孩子,他們有能力“自我教育”。

如果永遠把我們以為的強加給孩子,時間久了孩子會認為自己只是一個接受器、反應器,喪失了動力和空間去做自己想做的事,要麼自此變得逆來順受,失去自我,要麼反之,等他有力量了一定會狠狠地逆反、回擊。

3歲以後增加更多戶外探索的機會

3歲以後,孩子有了自我意識,知道我的存在,自己和他人的區別。所以父母要給孩子更多元素的環境,更多戶外探索的機會。

相信現在你已經迫不及待想要帶娃出去玩,感受自然養育了。不過別急,你們家到底適合去哪玩你知道嗎?

點擊【瞭解更多】,幫你選擇最適合的新年旅行目的地。

▼▼▼

別看孩子小,他們五感非常敏銳,而父母要做的就是,保護好孩子的五官官能,保護好孩子開放的天性。孩子通過自己的觸覺,視覺等感官的試練,建立起來她內在系統的邏輯,只有內在邏輯建立的順暢,孩子的思路才會越來越清晰。

2.意味著邊走、邊看、邊摸,認識這個世界

旅行到底有什麼實際的收穫呢?如果非要說具體的,我想那一定是孩子通過語言的突破來表達自我。在旅行的過程中孩子所經歷的事物都能讓他們更好地理解表達語言,像是“大海”、“海豚”、“飛機”這些詞不再是繪本上的一個圖片,而會變成鮮活的認知印在孩子腦中。

媽媽除了要當好一個觀察者,發現孩子的敏感期,最好還要能創造條件,讓孩子親自去感受她感興趣的事情,然後滿足她。

3.意味著孩子對世界有了想法

有意義和旅行和吉普賽人的走南闖北有什麼區別?這個區別就在於家長在旅行中是要有引導目的的

每一次旅行都是和日常生活不一樣的陌生環境,這些新環境和陌生人會引起家長的孩子的話題點(其實就是孩子的知識點),這正是喚起孩子的求知欲,引導孩子問問題,然後順著她的興趣對這些問題認真講解的時候。

4.意味著全家人成為一個團隊

旅行中夫妻會共同面對很多問題,一家三口成為一個整體,向著同一個目標承擔這個家庭的責任。經過一程一程旅行後你會發現,夫妻兩人的爭吵越來越少,旅行中無法預料的情形也讓兩人擁有巨大的包容能力。

專家給你解題新思路——自然養育

如果你依然在糾結旅行的意義,那麼看看專家們怎麼說吧。

孩子生命之初,要讓他們感覺到“世界,我來了”,而不是惶恐地發覺自己正陷入一個陌生混亂的地方。重新審視一下你給他們的環境裡,有多少噪音、過多的色彩和光怪陸離的玩具,我們在給孩子創設環境的時候並沒有充分考慮到他們的需要,更多地是按照我們自己的眼光和喜好,或以為給孩子的就是他需要的,其實不然。

這就是大自然了不起的地方,它是讓孩子主動地,一點一點緩慢地喚醒他們的感官,讓他們自發地去觀察和探索,而不是用外界把一切強加給孩子,終日給他們過度的刺激。

這正是如今西方最宣導的“自然養育”,帶孩子離開城市,接觸大自然,也是旅行的又一個重要意義。

不同年齡段親近自然,父母要做的事

0~1歲用新奇的眼光和孩子一起探索發現世界

孩子出生頭一年裡,對外面世界的感受機會完全來自于他們的父母,如果父母能站在他們的角度,對大自然充滿著新奇和喜悅,全情投入其中,去發現和捕捉這個世界,孩子能感受到這份朝氣和樂觀,對他們的影響將是巨大的,但要強調的是,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呈現給孩子的必須是真實的現實世界,不要有太多電子化的干擾。

1~3歲給他們充分發展自我的機會,你來支援,而不是操縱

孩子的活動和思維能力都更強了,這時你與其把精力花在各種早教方式上,不如直接提供他一個自然的環境,允許他遵循自己的需要,給他相對安靜的空間,按照自己特定的成長“綱要”去探索和發展,相信孩子,他們有能力“自我教育”。

如果永遠把我們以為的強加給孩子,時間久了孩子會認為自己只是一個接受器、反應器,喪失了動力和空間去做自己想做的事,要麼自此變得逆來順受,失去自我,要麼反之,等他有力量了一定會狠狠地逆反、回擊。

3歲以後增加更多戶外探索的機會

3歲以後,孩子有了自我意識,知道我的存在,自己和他人的區別。所以父母要給孩子更多元素的環境,更多戶外探索的機會。

相信現在你已經迫不及待想要帶娃出去玩,感受自然養育了。不過別急,你們家到底適合去哪玩你知道嗎?

點擊【瞭解更多】,幫你選擇最適合的新年旅行目的地。

▼▼▼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