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我沒要求兒子考第一,就怕他沉迷讀書“不出門”把自己學傻了

臨近期末, 除了給孩子安靜的複習環境、最好的營養外, 他們的心理情況你可關心過?

近日, 有不少家長到杭州市心理衛生中心文一路門診部求助,

原因大多雷同:孩子在家又哭又鬧, 就是不想去學校了。

而更讓人想不到的是:這其中, 有60%的孩子成績都非常優異, 平時都處於班級前五之列。 成績如此優秀, 卻依舊會厭學, 這一現象讓人不禁唏噓。

偏執的兒子沒考到“年級第一”後性情大變

剛上高一的小溪, 就是其中之一。 2017年9月, 他以年級第一的成績進入了現在所讀的高中, 家長和老師都以他為傲, 同學也常圍著他轉。 對小溪來講, 他也時刻以年級第一的標準要求著自己, 每天上課、放學學習都很自覺, 不需要家長操心。

可就在2個月前, 小溪突然就像完全變了一個人。 每天一到家, 只要一談起學習, 他就顯得非常暴躁, 拒絕與人溝通。 父母只要多說幾句, 他就開始丟書包、砸檯燈、撕校服……強烈表達出了不想去學校的意願。

“我不要去學校, 都是這個學校毀了我, 我學習這麼努力, 成績怎麼可能會下降!”對小溪爸爸來說, 眼前的這個兒子他好像從來都不認識。 在他印象裡, 兒子一直都學習很努力, 也很聽話溫順。

而讓小溪突然性情大變的原因也不是別的, 就是因為他在這次期中考試中沒有排到年級第一, 而是年級第三。

“你都進年級前三了也很優秀, 而且跟年級第一的差距也不大, 下次仔細點就好了。 ”小溪爸爸一次次地試圖安慰自己的兒子, 起初以為過段時間等孩子忘了也就好了, 可小溪就是聽不進, 只要一聽到這些就暴跳如雷。

在學校, 小溪也不像從前那樣熱愛學習了, 每天上課都睡覺、遊戲, 不務正業。 在老師的建議下, 小溪爸爸決定尋求心理醫師的幫助, 於是來到了杭州市心理衛生中心文一路門診部。

矛盾的爸爸嘴上說著沒事, 一邊卻堅持給兒子洗腳

杭州市第七人民醫院精神心理科主治醫師、青少年學業壓力心理諮詢師徐鷗見到小溪時, 他一直皺著眉低著頭, 一聽到父母跟醫生說他學習的事, 他就一直瞪著父母, 企圖打斷對話。

“我考不到年級第一, 根本就不是我的問題, 是這個學校, 我本來就不應該來這個學校的, 我應該去重點高中。 ”在小溪父母走開後,

徐醫師與他單獨溝通時, 小溪才慢慢地打開了心扉。 看得出來, 他很偏執, 也很迷茫。

原來, 小溪以前是在當地一家非常有名的初中上的學, 同學都非常優秀, 能升重點高中的概率也在80%。 所以, 平時逢年過節他和父母出去, 大家都以他為傲。 理所當然, 他也以為自己會順理成章地考上重點高中。

可結果卻事違人願, 他大部分同學都去了重點高中, 而他卻因為發揮不佳而去了普通高中。 “沒關係, 我們寧做雞頭不做鳳尾, 在新學校只要能考年級第一, 照樣也不差。 ”當時, 小溪爸爸是這樣安慰兒子的。

爸爸是這樣安慰的, 小溪也是這樣以為的。 開學後, 小溪內心很失落, 一直覺得自己跟周圍的同學不是一個“階級”, 所以更希望在學習上與大家拉開距離來證明自己。

而這一切,在期中考試成績出來的那一刻破滅了。他的壓力、隱忍、好強,在那一刻一下迸發了出來。

“年級第三其實也是一個很好的成績,不是所有人都能考的那麼好,你又何必糾結在第一還是第三呢?更何況你父母也認為你考第三就很優秀了,幹嘛要給自己這麼大的壓力?”徐鷗醫師漸漸寬慰著小溪。

“你不懂,我爸爸為了讓我專心學習,每天都會給我洗腳,只要我學校一有事,他就會推掉工作來學校幫我處理。雖然他嘴上說著不在乎,可其實並不是。而且,在這所普通學校我就應該是第一,不能有人比我厲害。”

尷尬的尖子生 競爭心理失衡,害怕對手超越

小溪短短的幾句話,對徐鷗來說,信息量無疑是巨大的。

他的厭學,是對自己認知的不準確,人無完人,可小溪無疑對自己的要求過高了,在他看來,他考不到第一就沒有了人生價值;他的厭學,是對現實的逃避,他不想讓父母失望,卻在努力後無果,只能選擇不上學來避開。

在徐鷗的青少年心理健康諮詢門診,像小溪這樣的孩子很多。“這是一個與大家認知相反的情況,很多人認為厭學是‘壞孩子’的專利,其實不然。我的門診中一半以上其實都是尖子生,卻因為壓力和情緒沒有調節得當而產生了厭學情緒。”

他表示,尖子生在學校中往往承受了比普通學生更大的壓力。哈佛大學曾經對學生進行過一次研究,結果顯示約有六成的受訪學生抑鬱指數偏高,說明他們的壓力較大。

優秀學生往往對自己有更高的期望,他們感受到來自學校的學習壓力,來自同齡人的競爭壓力都高於一般學生,同時,一些尖子生往往本身的成就動機也更大,這些因素都容易構成高壓力——使他們處於心理亞健康狀態。

而在中國,一些家長和周圍人對尖子生的評判標準只有一條:學習成績。有時,別人願意和尖子生交往、看重他的原因就是成績。一旦成績掉下來,周圍的人看他的眼光就不一樣了,這種做法很容易導致尖子生的心理落差。

徐鷗表示,這些出現心理問題的尖子生中,大部分都是父母自己學歷較高、收入較高的人群,他們往往覺得自己是優秀者,希望為孩子創造優質的教育環境,讓孩子站在高起點上,才能達到更高的標準。這種不自覺的教育方法在孩子的心裡播下一顆種子:學習的目的是為了比較和超越。

要成為“尖子生”,就得不斷超越別人,不斷和別人競爭。但現實是,你不可能永遠是第一,因為換了環境,總可能有人比你更好。所以,在這種理念下成長的孩子,在沒有遇到打敗自己的對手前,心理狀態尚屬平衡,一旦遇到強勁對手,就很容易潰敗。

而“不能面對失敗”這種特質是非常危險的,因為人生路上有的是坎坷挫折,即使學生時期一帆風順,走上職場因為不順心而引發行為、心理問題的可能性也相當大。

編輯李大可

而這一切,在期中考試成績出來的那一刻破滅了。他的壓力、隱忍、好強,在那一刻一下迸發了出來。

“年級第三其實也是一個很好的成績,不是所有人都能考的那麼好,你又何必糾結在第一還是第三呢?更何況你父母也認為你考第三就很優秀了,幹嘛要給自己這麼大的壓力?”徐鷗醫師漸漸寬慰著小溪。

“你不懂,我爸爸為了讓我專心學習,每天都會給我洗腳,只要我學校一有事,他就會推掉工作來學校幫我處理。雖然他嘴上說著不在乎,可其實並不是。而且,在這所普通學校我就應該是第一,不能有人比我厲害。”

尷尬的尖子生 競爭心理失衡,害怕對手超越

小溪短短的幾句話,對徐鷗來說,信息量無疑是巨大的。

他的厭學,是對自己認知的不準確,人無完人,可小溪無疑對自己的要求過高了,在他看來,他考不到第一就沒有了人生價值;他的厭學,是對現實的逃避,他不想讓父母失望,卻在努力後無果,只能選擇不上學來避開。

在徐鷗的青少年心理健康諮詢門診,像小溪這樣的孩子很多。“這是一個與大家認知相反的情況,很多人認為厭學是‘壞孩子’的專利,其實不然。我的門診中一半以上其實都是尖子生,卻因為壓力和情緒沒有調節得當而產生了厭學情緒。”

他表示,尖子生在學校中往往承受了比普通學生更大的壓力。哈佛大學曾經對學生進行過一次研究,結果顯示約有六成的受訪學生抑鬱指數偏高,說明他們的壓力較大。

優秀學生往往對自己有更高的期望,他們感受到來自學校的學習壓力,來自同齡人的競爭壓力都高於一般學生,同時,一些尖子生往往本身的成就動機也更大,這些因素都容易構成高壓力——使他們處於心理亞健康狀態。

而在中國,一些家長和周圍人對尖子生的評判標準只有一條:學習成績。有時,別人願意和尖子生交往、看重他的原因就是成績。一旦成績掉下來,周圍的人看他的眼光就不一樣了,這種做法很容易導致尖子生的心理落差。

徐鷗表示,這些出現心理問題的尖子生中,大部分都是父母自己學歷較高、收入較高的人群,他們往往覺得自己是優秀者,希望為孩子創造優質的教育環境,讓孩子站在高起點上,才能達到更高的標準。這種不自覺的教育方法在孩子的心裡播下一顆種子:學習的目的是為了比較和超越。

要成為“尖子生”,就得不斷超越別人,不斷和別人競爭。但現實是,你不可能永遠是第一,因為換了環境,總可能有人比你更好。所以,在這種理念下成長的孩子,在沒有遇到打敗自己的對手前,心理狀態尚屬平衡,一旦遇到強勁對手,就很容易潰敗。

而“不能面對失敗”這種特質是非常危險的,因為人生路上有的是坎坷挫折,即使學生時期一帆風順,走上職場因為不順心而引發行為、心理問題的可能性也相當大。

編輯李大可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