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施甸:宣講接地氣政策入民心

“我是縣委書記、李東是你們鄉黨委書記,這兒還有你們村黨總支書記。 快過年了, 你們還未脫貧。 我們這次來, 要解決的問題就是, 你們這個深度貧困自然村今年如何甩掉貧困帽。 你們對政策執行上有什麼意見、搬遷上有什麼疑惑就直接提、直接問,讓你們住上新房子、趕上新時代、換上新思想、踏上新征程是我們各級黨組織的責任。 ”這是1月17日晚上, 施甸縣、鄉、村三級黨組織書記在舊城鄉大山村李子樹村民小組李任菊家裡, 宣講黨的十九大精神的開場白。

說起施甸縣舊城鄉的大山村, 它曾是全市響噹噹的富裕村。

一個不到1000人的村子, 每年甘蔗產量突破3萬噸, 每年上繳財政稅收200多萬元。 在當時, 縣城的居民能夠嫁到這個村, 都是給家庭增光的事。 但是, 在短期輝煌過後, 由於過度開發, 這個村的李子樹自然村嘗到了山體滑坡、家園被毀、產業消失等苦果。

時至2015年, 大山村委會的李子樹村民小組, 32戶人家就有16戶成了貧困線下的建檔立卡戶。 村民李任菊是從施甸縣城甸陽鎮嫁到當地的, 在2000年後, 由於甘蔗這項產業在這個村不能延續, 丈夫去外地打工, 從此一去不返, 至今下落不明, 留下公公婆婆和兩個未成年的子女。 自家的四合院倒塌了三面, 現在連僅存的一間房也已經成了歪歪斜斜的D級危房。

在現場, 李任菊提出,

是否能夠給予落實搬遷到縣城的政策。 目前, 她的兒子在縣一中讀書, 女兒在舊城念小學, 自己不會騎摩托車, 每逢星期五下午, 還得請人到15公里外的舊城去接娃娃, 每個月還要接兒子從施甸中學回來, 很不方便。

鄉黨委書記耐心地答覆:“你家不能再申請了, 因為你家已經享受了2017年的農村危房改造政策補助並實施完成。 ”

村民段學武提出, 他家是建檔立卡戶, 妻子癱瘓多年, 子女在外地打工, 他家已經報名搬遷到縣城, 但是妻子說城裡的生活不習慣, 有思想顧慮。 在現場, 村黨總支書記立即應答:“可以, 你搬遷後, 你的農村房產將被註銷, 但是生產用房可以保留, 你的土地經營權仍然屬於你, 保證生產過程能有一個休息和落腳的地方。

在現場, 李子樹自然村的16戶建檔立卡戶和16戶非建檔立卡戶與縣、鄉、村三級書記就党的十九大精神、鄉村振興、扶貧攻堅的熱點難點問題進行了一場互動。

村民段學武說, 他是共產黨員, 近幾年來, 他的家庭因病返貧, 但是作為共產黨員, 在生活中他從來不會用眼淚博取同情, 而是用汗水贏得掌聲。 在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號召之後, 他就主動承擔起了動員村民實施退耕還林、保護美麗家園的義務宣傳工作。 在國家提出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政策之後, 他積極勸說癱瘓在床不願意搬遷的妻子, 第一個報名搬遷到縣城。 現在, 妻子的認識轉變了, 主動讓他打電話告訴筆者, 全家搬到縣城後,

就醫更方便了, 發展的路也更寬了。 (楊連武)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