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誰來拯救“壓力山大”的大學老師?

北京教科院基礎教育研究所的一份調查顯示:93%的教師感覺壓力過大, 50%的教師想辭職, 只有17%教師願意執教;中國科學院的調查結果為:教師的平均壽命倒數第二;英國教育機構的調查顯示:68%的被調查者認為, 工作壓力是他們最關心的5件事情之一, 並且其重要程度已經超過了“生命危險”, 44%的被調查者認為他們的壓力過大。

高校教師的壓力來源

1.來自職業競爭的壓力

高校管理機制的改革, 不僅要求教師具有高學歷, 還要完成一定的教學工作量和科研任務。 為了符合職業要求和職稱晉升的需要, 追求高學歷在高校教師中已屢見不鮮,

而且需要完成的學術科研也有硬性的指標。 同時, 在現今高校管理中普遍採用了教師崗位聘任制、掛牌授課制、末位淘汰制、剝離分流、競爭上崗等等, 加之, 有些中青年教師屬於人事代理或者年薪編制, 由於工作任務繁重、工作量超負荷帶來的同工不同酬的心理衝突, 使他們承受著巨大壓力。

2.來自教學評價機制產生的心理壓力

由於學校的教學評價機制尚不夠科學、合理, 更沒人性化的測評體系, 無法從根本上反映來自學生、教師群體、教學督導、領導層面的客觀評價, 某些非理性的、隨意的甚至是惡意報復式的不客觀、不真實評價在所難免。 為了避免學生對自己做出不利的評價,

影響年度評價, 一些教師甚至會選擇討好學生的做法, 這種做法喪失了其應有的教書育人的作用與職能, 極大地削弱了教師的職業責任感, 使其產生強烈的焦慮與不安, 不僅成為教師產生生理、心理、行為問題的直接原因, 而且對教育教學產生直接或間接的消極影響。

3.分配制度給教師帶來的心理壓力

為了體現效率優先、兼顧公平, 為了獎優罰劣, 獎勤罰懶, 高等學校在收入分配制度上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 拉開收入差距。 目前, 各個高校對教師職務晉升、考核評價都提出了高要求, 在這種要求下, 教師面臨壓力的現實無法回避。 但是壓力過大, 一旦得不到緩解, 便會影響到高校教師身心健康, 引發高校教師職業倦怠, 從而影響高校人才培養品質。

4.在科研的立項、成果的發表方面感到壓力大

在學術科研方面, 由於機制、資源、能力等種種因素的影響, 大部分教師在科研的立項、成果的發表方面感到步履維艱。 教師遇到壓力較大的首先是課題申請難度大、課題結題困難。

從課題申請方面看, 一些重大科研專案的申請, 往往會受到許多條件如申請者的職務、職稱、經驗等的限制, 一般的教師難以申請到重大科研項目。 而即使申請到一些科研項目, 在研究過程中也經常會受到資金、時間、精力、能力等現實因素的制約。 有些教師在課題申請方面很順利, 但是由於教學任務繁重、行政事務瑣碎, 經常受到時間和精力的限制, 課題的結題困難重重, 導致心理壓力巨大。

過量壓力的危害

著名的“格蘭特研究 (The Grant Study)”研究的是“什麼樣的人, 最可能成為人生贏家”。 從1939年到1944年間, 這項研究選擇了268名當年正在哈佛就讀的本科生作為研究物件。

最終, 這268人裡確實湧現了不少成功人士, 研究人員得出的結論是——

首先, 以下因素不太影響“人生成功”:

智商超過110後就不再影響收入水準, 家庭的經濟社會地位高低也影響不大, 外向內向無所謂, 也不是非得有特別高超的社交能力, 家族裡有酗酒史和抑鬱史也不是問題。

真正能影響“十項全能”, 幫你邁向繁盛人生的, 是如下因素:自己不酗酒不吸煙, 鍛煉充足, 保持健康體重, 以及童年被愛, 共情能力高, 青年時能建立親密關係。

哈佛大學花了幾十年的時間竟然只得出了一個眾所周知的結論:保持身心的健康是通往成功人生的訣竅。 可見最重要的事情往往最容易被人們忽略!

身體是我們最忠誠的朋友,它幫我們貯存所有的情緒。提醒我們要去真實地面對自己的需求,好好地去處理自己的情緒。80%以上的人,會以攻擊自己身體器官的方式,來消化自己的情緒。

消化系統、皮膚、內臟、性器官是重災區。身體的不適和病症只是我們內心的呼喊和求救,它只是火警鐘。只可惜大部分人沒有真正理解這些訊號。

現代教師群體常出現疲憊、焦慮、失眠、食欲不振、記憶力減退、健忘、挫敗、煩躁不安、易生氣、嫉妒、仇視、憤怒、怨恨、哀傷、懷疑、恐懼、迷失與茫然等情緒,這些壓力與危機感等情緒被稱為“身心症”。這些症狀往往由於沒有及時、恰當的排解,被壓抑、隱忍,以致長久得不到釋放,轉而會攻擊身體的其他器官與神經系統,久而久之,會導致諸如:憂鬱症、躁鬱症、強迫症、恐慌症等情感疾病,以及神經衰弱、內分泌失調、甲狀腺、腫瘤等疾病,嚴重影響教學工作和生活品質。

何以解壓

時下,不少人認為大學教師很輕鬆,不用坐班,還有寒假、暑假。但實際上,工作上的壓力,再加上家庭和事業發展的矛盾,使得大學老師普遍覺得累。

大學一線教師身心疲憊,經常處於亞健康狀態,這早已不是什麼秘密。專科學校要升本,“學院”要升“大學”,普通高校要衝刺“雙一流”,省內、國內要不斷地對高校進行各項排名,因而,高校對教師尤其是一線教師的要求是非常嚴格的。一名大學教師,光教好學還遠遠不夠,你的專著是什麼,在專業學術刊物上發了多少論文,獲得了什麼獎項,申請了什麼級別的課題等,這些“硬杠杠”需要付出大量心血。

經常聽到有人說,憑良心教書。這話雖然體現了教師高尚情操的一面,但仔細想想,僅憑良心教書是多麼無奈的舉動。大學教師擔負著教學、科研與社會服務三大責任,其使命與職責明晰,需要全身心投入才能完成,僅靠良心可以維持一時,卻難以堅持長久,目標也難以很好地實現。

從成立到躋身世界名校之列僅用了10年時間的香港科技大學所奉行的一個辦學理念是:禮聘一流人才並且使他們感到快樂。今天能夠進入高校擔當重任的教師,大都是他們同齡人中的佼佼者,也是中國高等教育未來的生力軍。試問,今天的中國還能有多少教師是在快樂地、充滿激情地工作呢?

注:本文綜合整理自科學網、中國知網、搜狐新聞等,內容僅供參考。

身體是我們最忠誠的朋友,它幫我們貯存所有的情緒。提醒我們要去真實地面對自己的需求,好好地去處理自己的情緒。80%以上的人,會以攻擊自己身體器官的方式,來消化自己的情緒。

消化系統、皮膚、內臟、性器官是重災區。身體的不適和病症只是我們內心的呼喊和求救,它只是火警鐘。只可惜大部分人沒有真正理解這些訊號。

現代教師群體常出現疲憊、焦慮、失眠、食欲不振、記憶力減退、健忘、挫敗、煩躁不安、易生氣、嫉妒、仇視、憤怒、怨恨、哀傷、懷疑、恐懼、迷失與茫然等情緒,這些壓力與危機感等情緒被稱為“身心症”。這些症狀往往由於沒有及時、恰當的排解,被壓抑、隱忍,以致長久得不到釋放,轉而會攻擊身體的其他器官與神經系統,久而久之,會導致諸如:憂鬱症、躁鬱症、強迫症、恐慌症等情感疾病,以及神經衰弱、內分泌失調、甲狀腺、腫瘤等疾病,嚴重影響教學工作和生活品質。

何以解壓

時下,不少人認為大學教師很輕鬆,不用坐班,還有寒假、暑假。但實際上,工作上的壓力,再加上家庭和事業發展的矛盾,使得大學老師普遍覺得累。

大學一線教師身心疲憊,經常處於亞健康狀態,這早已不是什麼秘密。專科學校要升本,“學院”要升“大學”,普通高校要衝刺“雙一流”,省內、國內要不斷地對高校進行各項排名,因而,高校對教師尤其是一線教師的要求是非常嚴格的。一名大學教師,光教好學還遠遠不夠,你的專著是什麼,在專業學術刊物上發了多少論文,獲得了什麼獎項,申請了什麼級別的課題等,這些“硬杠杠”需要付出大量心血。

經常聽到有人說,憑良心教書。這話雖然體現了教師高尚情操的一面,但仔細想想,僅憑良心教書是多麼無奈的舉動。大學教師擔負著教學、科研與社會服務三大責任,其使命與職責明晰,需要全身心投入才能完成,僅靠良心可以維持一時,卻難以堅持長久,目標也難以很好地實現。

從成立到躋身世界名校之列僅用了10年時間的香港科技大學所奉行的一個辦學理念是:禮聘一流人才並且使他們感到快樂。今天能夠進入高校擔當重任的教師,大都是他們同齡人中的佼佼者,也是中國高等教育未來的生力軍。試問,今天的中國還能有多少教師是在快樂地、充滿激情地工作呢?

注:本文綜合整理自科學網、中國知網、搜狐新聞等,內容僅供參考。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