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保護企業家合法權益,中央政法會議釋放重要信號!

來源 | 正義網(微信ID:jcrb_zyw)

1月22日—23日, 中央政法工作會議在京召開。 會議透露出的一個重要信號:“更加注重完善產權保護機制, 促進市場主體立恒心、增信心。

”切實維護企業家人身權、財產權、人格權, 讓他們感到安全、安定、安心。

“完善產權保護機制” 增強企業家信心

會議認為, 要抓緊甄別糾正一批社會反映強烈的產權糾紛案件, 進一步穩定社會預期、增強企業家信心。 因此, 要深入推進嚴格規範公正文明執法,

努力營造公正、透明、可預期的法治環境。

會議指出, 政法機關作為執法司法機關, 要與時俱進提升理念、完善機制、轉變方式, 發揮好法治的經濟增長助推器、社會運行調節器作用, 為新時代社會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提供法治保障和服務。

會議強調, 要更加注重完善產權保護機制。 要加強對各類企業自主經營權和財產所有權保護, 切實維護企業家人身權、財產權、人格權, 讓他們感到安全、安定、安心。 要牢固樹立謙抑、審慎、善意、文明、規範辦案理念, 嚴格區分經濟糾紛與經濟犯罪、企業主個人與企業、合法企業與犯罪組織、合法財產與違法犯罪所得、企業正當融資與非法集資等界限, 嚴防刑事執法介入經濟糾紛、超標的超範圍採取財產強制措施、財產處罰過寬過重等現象發生,

切實保護企業和公民合法權益。

會議同時提出, 要深化智慧財產權司法改革, 加強智慧財產權法院建設, 建立符合智慧財產權案件特點的訴訟證據規則, 健全體現智慧財產權價值的侵權損害賠償制度, 促進創新型國家建設。

會議指出, 切實維護企業家人身權、財產權、人格權。 嚴防刑事執法介入經濟糾紛、超標的超範圍採取財產強制措施、財產處罰過寬過重等現象發生。

專家:提升社會對公正司法的信心

2017年底, 最高人民法院公佈人民法院將依法再審張文中案, 顧雛軍案, 李美蘭與陳家榮、許榮華案等三起重大涉產權案件, 讓人們切實感受到黨中央完善產權保護制度、依法保護產權的堅定決心。

“一個案例勝過一打檔”。 這次會議提出, 要抓緊甄別糾正一批社會反映強烈的產權糾紛案件, 進一步穩定社會預期、增強企業家信心。

會議指出, 切實維護企業家人身權、財產權、人格權。 嚴防刑事執法介入經濟糾紛、超標的超範圍採取財產強制措施、財產處罰過寬過重等現象發生。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教授徐漢明說, 政法機關直面當前產權保護中存在的薄弱環節和問題, 需要更新執法理念, 轉變執法作風, 改進執法方式, 提高執法品質和水準, 才能實現執法辦案法律效果與政治效果、社會效果的有機統一。

“這有利於在全社會樹立起‘有恆產者有恒心’的理念。 ”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刑法研究室主任劉仁文說, “提升社會對公正司法的信心, 對促進有關當事方和辦案機關依法辦事必將產生良好的示範效應。 ”

加強產權保護, 根本之策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

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依法保護產權工作高度重視,不僅出臺了《關於完善產權保護制度依法保護產權的意見》等多份檔,習近平總書記更是強調:要健全以公平為核心原則的產權保護制度,加強對各種所有制經濟組織和自然人財產權的保護。

2016年8月和2017年4月,中央深改組曾先後兩次召開會議,研討依法保護產權、營造企業家健康成長環境的問題,並先後下發會議審議通過的中央文件。

2017年1月召開的中央政法工作會議也關注到這一問題,提出辦理涉產權案件樹立“謙抑理念”,用較小成本取得較好的效果。

黨的十九大又進一步強調,要“激發和保護企業家精神,鼓勵更多社會主體投身創新創業”。

針對一些地方公權力侵害私有產權、違法查封扣押凍結民營企業財產、利用刑事手段插手經濟糾紛等情況,今年1月1日,《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關於公安機關辦理經濟犯罪案件的若干規定》正式施行。公安部經濟犯罪偵查局執法監督辦公室副主任郎俊義說,規定明確強調公安機關不得在案件終結前處理財物,就是避免對當事人財產權的損害。

加強產權保護,根本之策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各級政法機關為此打出了一系列組合拳。就此,有法學專家表示:這也就意味著,保護企業家合法權益,正逐步從“發文”、“發聲”,逐步走向落地。

來源 | 綜合新華社 環球網

本期編輯 | 張一

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依法保護產權工作高度重視,不僅出臺了《關於完善產權保護制度依法保護產權的意見》等多份檔,習近平總書記更是強調:要健全以公平為核心原則的產權保護制度,加強對各種所有制經濟組織和自然人財產權的保護。

2016年8月和2017年4月,中央深改組曾先後兩次召開會議,研討依法保護產權、營造企業家健康成長環境的問題,並先後下發會議審議通過的中央文件。

2017年1月召開的中央政法工作會議也關注到這一問題,提出辦理涉產權案件樹立“謙抑理念”,用較小成本取得較好的效果。

黨的十九大又進一步強調,要“激發和保護企業家精神,鼓勵更多社會主體投身創新創業”。

針對一些地方公權力侵害私有產權、違法查封扣押凍結民營企業財產、利用刑事手段插手經濟糾紛等情況,今年1月1日,《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關於公安機關辦理經濟犯罪案件的若干規定》正式施行。公安部經濟犯罪偵查局執法監督辦公室副主任郎俊義說,規定明確強調公安機關不得在案件終結前處理財物,就是避免對當事人財產權的損害。

加強產權保護,根本之策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各級政法機關為此打出了一系列組合拳。就此,有法學專家表示:這也就意味著,保護企業家合法權益,正逐步從“發文”、“發聲”,逐步走向落地。

來源 | 綜合新華社 環球網

本期編輯 | 張一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