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解讀丨《欽州市醫療衛生服務體系規劃(2016

為加強“十三五”期間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 進一步優化配置醫療衛生資源, 提高服務可及性、能力和資源利用效率, 根據《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意見》、《全國醫療衛生服務體系規劃綱要(2015—2020年)》、《“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和《廣西醫療衛生服務體系規劃(2016—2020年)》、《“健康廣西2030”規劃》、《欽州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 結合欽州市實際, 制定了《欽州市醫療衛生服務體系規劃(2016—2020年)》, 以下簡稱《規劃》), 為便於大家更好地理解有關內容和精神, 現就《規劃》相關內容解讀如下:

一、《規劃》的編制背景和意義

隨著醫改縱深推進,《全國醫療衛生服務體系規劃綱(2015—2020年)》和《廣西醫療衛生服務體系規劃(2016—2020年)》作為醫改配套政策和措施, 分別於2015年3月6日、2016年5月9日由國務院辦公廳和自治區人民政府辦公廳正式頒佈實施。 國家綱要明確要求, 通過省市縣編制醫療衛生服務體系規劃這個抓手, 將每千人口床位、醫師、護士等核心指標, 在省市縣三級依次逐級細化, 以規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的規劃、建設和發展。

制定實施《欽州市醫療衛生服務體系規劃(2016—2020年)》, 有利於進一步科學、合理、規範設置醫療衛生機構及配置;有利於優化醫療衛生資源佈局, 提高基層醫療衛生服務水準;有利於指導各縣科學制定區域衛生服務體系規劃;有利於增強城鄉居民醫療衛生服務獲得感, 有效提升欽州市人民群眾的健康水準。

二、《規劃》的編制過程

《規劃》的編制歷經1年多時間。 為編制好《規劃》, 2016年8月, 欽州市衛生計生委委託北京大學中國衛生發展研究中心成立規劃編制專家組, 通過開展資料收集和衛生資源配置標準抽樣調查,

全面收集了近年欽州市醫療衛生機構的發展資料, 擬定基本思路和規劃框架, 完成規劃指標設置和規劃方法比選, 於2016年9月形成了《欽州市醫療衛生服務規劃(2016—2020年)》(徵求意見稿);先後3次組織欽州市衛生計生專家對規劃進行討論研究;並於5月26日組織召開專家評審會;2017年6月5日市政府組織召開專題會議, 會後欽州市衛生計生委對規劃進行了修改完善, 並再次徵求了40個單位的意見及建議, 對《規劃》修改完善, 經市政府同意印發《欽州市醫療衛生服務體系規劃(2016—2020年)》。

三、《規劃》編制思路與發展目標

主要編制思路一是堅持以健康需求為導向;二是堅持公平與效率統一;三是堅持政府主導與市場機制相結合;四是堅持系統整合;五是堅持分級分類管理;六是以現有醫療資源為依託,

引導衛生資源向薄弱區域和薄弱領域傾斜, 增強衛生資源的綜合服務能力。

發展目標是優化醫療衛生資源配置, 構建與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水準相適應、與居民健康需求相匹配、體系完整、分工明確、功能互補、 密切協作的整合型醫療衛生服務體系, 為實現 2020年基本建立覆 蓋城鄉居民的基本醫療衛生制度和人民健康水準的持續提升奠定 堅實的醫療衛生資源基礎。

四、《規劃》編制的亮點

一是明確欽州市醫療衛生資源配置標準。 根據國家和自治區級規劃綱要, 兼顧人口總量及變化趨勢、新型城鎮化等因素, 在全面分析欽州市近年床位和人力資源變動的基礎上,

確定了欽州市2020年醫療衛生機構的床位和衛生人力的配置標準, 每千常住人口床位將由2015年的3.26張增加到5.53張, 每千常住人口執業(助理)醫師數達到2人。

二是科學佈局公立醫療衛生機構。 醫療衛生服務體系主要包括醫院、基層醫療機構和專業公共衛生機構三部分。 對市、縣公立醫院的資源配置提出了具體要求, 原則上不再擴大公立醫院的規模, 嚴格控制公立醫院單位床位規模的不合理增長, 縣辦綜合性醫院(單個執業點, 下同)床位數一般以500張左右為宜;市辦綜合性醫院床位數一般以 800張左右為宜;專科醫院的床位規模要根據實際需要合理設置。

三是加快全民健康資訊化建設步伐。 到 2020年,實現欽州市人口資訊、電子健康檔案和電子病歷三大資料庫基本覆蓋欽州市人口並資訊動 態更新;全面建成互聯互通的自治區、市、縣三級人口健康平臺,實現資訊共用全覆蓋;基於欽州華為雲計算中心,加快建成“互聯網+”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加快雲計算及大資料的升級應用;加快推進醫療影像方面的雲應用;積極推動遠端醫療服務發展;積極推進居民健康卡與市民服務卡的融合;積極運用資訊系統,支撐分級診療和醫聯體的建設,推進區域內統一的影像、檢驗等中心建設;加強資訊安全防護體系建設。

四是支援發展社會辦醫療機構。進一步優化辦醫格局,在“政府指導,社會參與”的原則下,積極鼓勵社會資本參與辦醫。以“優質、高端、緊缺、適用”的標準主動引進高品質的社會辦醫院,與本市原有的醫療衛生機構形成互補,彌補原有的醫療資源不足之處,鼓勵社會辦醫療機構與已有的醫療衛生機構形成有序競爭。進一步加強社會辦醫療機構的監督管理,促進社會辦醫療機構持續、健康、規範的發展,並引導其參與更多的公益性服務;同時加強社會辦醫院與公立醫院的協同合作,打造多元辦醫格局。鼓勵社會力量舉辦中醫類專科醫院、康復醫 院、護理院(站)以及口腔疾病、老年病和慢性病等診療機構。到2020年,按照每千人口不少於0.86張床位的標準,為社會辦醫院預留發展空間。

五是加強醫療機構與養老機構合作。有條件的醫療機構可提供養老服務,如養老床位,或將護理服務延伸至居民家庭,或開設專業性養護機構,將市中醫醫院建設愛心護理院可作為醫療機構提供養老服務的試點;有條件的養老機構可引進相應的醫療服務,鼓勵開通與醫療機構的預約就診綠色通道,協同做好慢性病管理和康復護理;有序引進專業的養老機構,加強社區養老服務體系的建設,以滿足未來的養老需求;提高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為老年人提供日常護理、慢性病管理、康復、健康教育和諮詢、中醫養生保 健等服務的能力,鼓勵醫療機構將護理服務延伸至居民家庭;建設欽州市北部灣老年公寓、欽州市社會養老服務中心二期、欽州市康樂家園項目、浦北縣越州養老護理院、浦北縣人民醫院老年人康復中心大樓等醫養結合專案。

五、《規劃》實施的保障措施

一要加強組織領導。全面落實政府的主體責任,市縣兩級政府負責醫療衛生服務體系規劃組織實施。衛計、發改、財政、規劃、機構編制、人力資源社會保障等部門要認真履行職責,密切配合、協調一致地推進規劃的有效實施。

二要創新體制機制。不斷深化和推進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建立和完善政府衛生投入機制,明確政府在提供公共衛生和基本醫療服務中的主導地位;落實對公立和社會辦非營利性醫療衛生機構的投入政策;健全網路化城鄉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運行機制;建立合理的補償機制、科學的績效評價機制和適應行業特點的人事薪酬制度,推進管辦分開、政事分開,實行醫藥分開;改革醫保支付方式,構建以總額控制為主,單病種、按床日付費、按人頭付費等多種方式結合的支付體系;建立屬地化、全行業管理體制;加快發展醫療糾紛人民調解等協力廠商調解機制。

三要嚴格規劃實施。及時發佈機構設置和規劃佈局調整等資訊,將納入規劃作為建設專案立項的前提條件;依據本區域衛生規劃的要求和程式嚴格管理;建立公立醫院床位規模分級審查備案和公示制度。

四要強化監督評價。成立評價工作小組,組織開展規劃實施進度和效果評價。運用法律、經濟和行政手段規範、管理和保障規劃的有效實施,並要接受部門、醫療機構、社會、媒體等方面監督。

文/源自欽州市衛生計生委

圖/源自網路

整理:“健康欽州”編輯組

往期文章推薦

到 2020年,實現欽州市人口資訊、電子健康檔案和電子病歷三大資料庫基本覆蓋欽州市人口並資訊動 態更新;全面建成互聯互通的自治區、市、縣三級人口健康平臺,實現資訊共用全覆蓋;基於欽州華為雲計算中心,加快建成“互聯網+”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加快雲計算及大資料的升級應用;加快推進醫療影像方面的雲應用;積極推動遠端醫療服務發展;積極推進居民健康卡與市民服務卡的融合;積極運用資訊系統,支撐分級診療和醫聯體的建設,推進區域內統一的影像、檢驗等中心建設;加強資訊安全防護體系建設。

四是支援發展社會辦醫療機構。進一步優化辦醫格局,在“政府指導,社會參與”的原則下,積極鼓勵社會資本參與辦醫。以“優質、高端、緊缺、適用”的標準主動引進高品質的社會辦醫院,與本市原有的醫療衛生機構形成互補,彌補原有的醫療資源不足之處,鼓勵社會辦醫療機構與已有的醫療衛生機構形成有序競爭。進一步加強社會辦醫療機構的監督管理,促進社會辦醫療機構持續、健康、規範的發展,並引導其參與更多的公益性服務;同時加強社會辦醫院與公立醫院的協同合作,打造多元辦醫格局。鼓勵社會力量舉辦中醫類專科醫院、康復醫 院、護理院(站)以及口腔疾病、老年病和慢性病等診療機構。到2020年,按照每千人口不少於0.86張床位的標準,為社會辦醫院預留發展空間。

五是加強醫療機構與養老機構合作。有條件的醫療機構可提供養老服務,如養老床位,或將護理服務延伸至居民家庭,或開設專業性養護機構,將市中醫醫院建設愛心護理院可作為醫療機構提供養老服務的試點;有條件的養老機構可引進相應的醫療服務,鼓勵開通與醫療機構的預約就診綠色通道,協同做好慢性病管理和康復護理;有序引進專業的養老機構,加強社區養老服務體系的建設,以滿足未來的養老需求;提高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為老年人提供日常護理、慢性病管理、康復、健康教育和諮詢、中醫養生保 健等服務的能力,鼓勵醫療機構將護理服務延伸至居民家庭;建設欽州市北部灣老年公寓、欽州市社會養老服務中心二期、欽州市康樂家園項目、浦北縣越州養老護理院、浦北縣人民醫院老年人康復中心大樓等醫養結合專案。

五、《規劃》實施的保障措施

一要加強組織領導。全面落實政府的主體責任,市縣兩級政府負責醫療衛生服務體系規劃組織實施。衛計、發改、財政、規劃、機構編制、人力資源社會保障等部門要認真履行職責,密切配合、協調一致地推進規劃的有效實施。

二要創新體制機制。不斷深化和推進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建立和完善政府衛生投入機制,明確政府在提供公共衛生和基本醫療服務中的主導地位;落實對公立和社會辦非營利性醫療衛生機構的投入政策;健全網路化城鄉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運行機制;建立合理的補償機制、科學的績效評價機制和適應行業特點的人事薪酬制度,推進管辦分開、政事分開,實行醫藥分開;改革醫保支付方式,構建以總額控制為主,單病種、按床日付費、按人頭付費等多種方式結合的支付體系;建立屬地化、全行業管理體制;加快發展醫療糾紛人民調解等協力廠商調解機制。

三要嚴格規劃實施。及時發佈機構設置和規劃佈局調整等資訊,將納入規劃作為建設專案立項的前提條件;依據本區域衛生規劃的要求和程式嚴格管理;建立公立醫院床位規模分級審查備案和公示制度。

四要強化監督評價。成立評價工作小組,組織開展規劃實施進度和效果評價。運用法律、經濟和行政手段規範、管理和保障規劃的有效實施,並要接受部門、醫療機構、社會、媒體等方面監督。

文/源自欽州市衛生計生委

圖/源自網路

整理:“健康欽州”編輯組

往期文章推薦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